摩托车的车灯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79179发布日期:2022-04-30 20:37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的车灯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的灯具调整装置,特别是一种能够改变灯具投射角度的车灯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2.由于摩托车具有机动性高、停车方便、购买及维修成本较低等优点,因此,摩托车已成为一般民众进行短程移动的主要交通工具,其中,车头灯除在夜里协助照明来保障骑士安全之外,多数研究报告指出白天开启车头灯亦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机会。
3.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传统摩托车主要包含一车架7、一头灯总成8以及一头灯支架9、所述车架7具有一主管70、一头管71、两副管72以及一后端连接管73,且所述头管71下端设有一副支架711;所述头灯总成8具有一头灯80与一吊架81,所述头灯80被锁固在所述吊架81,而所述吊架81被固定在所述头灯支架9;又所述头灯支架9组接在所述头管71的副支架711上。
4.由于所述头灯80的重量较重,因此,需要高强度的头灯支架9来焊接成型在所述副支架711上,然而,所述头灯支架9因为本身的刚性结构强而不易挠曲形变,故当所述头灯支架9因受外力撞击或是年久老化而产生偏移状况时,将无法通过所述头灯支架9来直接改变所述头灯总成8的照明位置,使得骑乘摩托车的安全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的车灯调整装置,让车灯总成与头管之间提供有一通过挠性形变来改变光源投射角度的调整总成,当车灯照明位置发生异常情况时,能利用所述调整总成立即进行角度调整。
6.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调整总成构造有多个分别在不同位置的调整机构,使得车灯总成能被调整总成的多个调整机构来改变方向,借以增加车灯总成投射光源的角度范围。
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让车灯调整装置能够额外安装菜篮支架、喇叭、内侧挡泥板及/或置物箱改装部等构件,让使用者能够依据需求自行追加相关配件。
8.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调整装置除可由调整总成来构成第一调整方式之外,亦可由车灯总成来构成第二调整方式,让维修人员能够自行决定采用单一调整方式,或是同时采用两种调整方式来改善不同状态的异常情况。
9.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车灯调整装置包含一头管、一车灯总成以及一调整总成,所述头管设有一第一支架以及一与所述第一支架分隔排设的第二支架;所述调整总成具有一安装所述车灯总成的挠性支架以及一调整件,所述挠性支架锁固在所述第一支架,且一间隔被形成在所述挠性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调整件被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以及所述挠性支架之间来改变所述间隔的尺寸,使得所述挠性支架能由一初始状态被形变成一挠曲状态,让所述车灯总成所投射出的一照明位置能随着所述挠性支架的形变而
被改变。
10.于一可行实施例中,一第一调整机构被成形在所述调整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使得所述调整件能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运动来产生一第一运动量,且一第二调整机构被成形在所述调整件与所述挠性支架之间,使得所述挠性支架能相对于所述调整件运动来产生一第二运动量。
11.所述第一调整机构包含两夹臂、一贯通孔以及一锁固栓,所述多个夹臂被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且一夹持空间被成形在两夹臂之间,使得所述调整件能被收容在所述夹持空间内,所述夹臂构造有一锁孔;所述贯通孔被成形在所述调整件;所述锁固栓能穿过两锁孔及所述贯通孔来迫压两夹臂,使得两夹臂彼此靠近形成一定位所述调整件的夹紧状态;其中,所述贯通孔及所述多个锁孔其中之一的一孔洞轮廓大于所述锁固栓的一栓轴轮廓;当两夹臂处于一松脱状态时,所述栓轴轮廓能在所述孔洞轮廓内部自由移动。
12.又所述孔洞轮廓呈现一直径大于所述栓轴轮廓的同心圆形状,使得所述调整件能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选择性地进行一直线位移或是一弧曲偏摆。
13.此外,所述挠性支架设有一第一架体、一第二架体以及一被连接于所述第一架体及所述第二架体之间的挠曲部,所述第一架体锁固在所述第一支架,同时所述第二架体连接在所述调整件,且所述第二架体及所述挠曲部的至少一个能被所述调整件形变来改变所述间隔的尺寸。
14.所述挠性支架进一步设有一改装部,所述改装部与所述挠曲部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架体的两相对端,所述改装部沿着一倾斜方向贯通有至少一安装孔;所述改装部具有一由所述第二架体延伸的斜向板以及一焊接于所述第二架体的斜向弯管,所述斜向板与所述斜向弯管共同构成一斜面,所述斜向板中央具有一第一安装孔,而所述斜向弯管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二安装孔及一第三安装孔,又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以及所述第三安装孔三者排列呈现一等腰三角形。
15.当所述挠性支架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调整件平行排列于所述第一架体,且所述第二架体将同时垂直于所述第一架体以及所述调整件。
16.再者,所述车灯总成设有一头灯、一灯架以及一微调机构,所述头灯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灯架,所述灯架锁固于所述挠性支架,且所述微调机构设置于所述头灯与所述灯架之间,使得所述头灯能相对于所述灯架摆转与定位,让所述车灯调整装置在不同结构之间形成多组调整机制来改变所述照明位置。
17.于另一可行实施例中,所述调整件一体成形于所述挠性支架,且一调整机构被成形在所述调整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使得所述挠性支架与所述调整件能同步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运动形成单一运动量。
18.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采用所述头管前方延伸出的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来一同组装所述挠性支架,使得所述挠性支架一处形成一固定端,所述挠性支架的另一处形成一可活动的挠曲端,且所述挠性支架的挠曲端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构造有至少一组的调整机构,使得所述挠性支架可在松脱所述锁固栓的情况下,向前或向后偏摆,让所述车灯总成的投射位置能被改变,待所述车灯总成的照明位置移动到正确位置时,再由所述锁固栓迫紧两夹臂使得所述挠性支架无法再挠曲形变。
附图说明
19.图1为现有车架的立体图;
20.图2为现有车架安装有车灯总成的立体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的车架立体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车灯调整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23.图5为图4的分解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调整总成呈现初始状态的断面示意图:
25.图7及图8为本实用新型调整总成被调整成挠曲状态的断面示意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车灯调整装置第二实施例的断面图。
27.附图标记说明:1-车架;10-头管;101-第一支架;102-第二支架;11-主管;12-副管;13-前端连接管;14-后端连接管;2-车灯总成;20-头灯;21-灯架;3-调整总成;30-挠性支架;301-第一架体;302-第二架体;303-挠曲部;304-改装部;305-斜向板;306-斜向弯管;31-调整件;311-夹臂;312-夹持空间;313-锁固栓;314-贯穿孔;32-安装孔;321-第一安装孔;322-第二安装孔;323-第三安装孔;33-第一调整机构;331-第一夹臂;332-第一贯通孔;333-第一锁固栓;334-第一夹持空间;335-第一锁孔;34-第二调整机构;341-第二夹臂;342-第二贯通孔;343-第二锁固栓;344-第二夹持空间;345-第二锁孔;c1-第一孔洞轮廓;c2-第一栓轴轮廓;c3-第二孔洞轮廓;c4-第二栓轴轮廓;d-间隔;m-运动量;m1-第一运动量;m2-第二运动量;7-车架;70-主管;71-头管;711-副支架;72-副管;73-后端连接管;8-头灯总成;80-头灯;81-吊架;9-头灯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
29.请参阅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的车灯调整装置主要包含有一车架1、一车灯总成2以及一调整总成3,其中,所述车架1包括一头管10、一主管11、两副管12、一前端连接管13以及一后端连接管14;所述车灯总成2包括一头灯20以及一灯架21;所述调整总成3包括一挠性支架30以及一调整件31。
30.如图3所示,所述头管10朝向前方设有一位于头管10下端段的第一支架101以及一位于头管10上端段的第二支架102,使得所述第一支架101与所述第二支架102彼此分隔排设;所述主管11的一上端连接于所述头管10的下方,且所述主管11的一下端向后斜向延伸;所述多个副管12的一前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主管11下方的左右两侧,且所述副管12的一后端朝向所述摩托车的后方延伸;所述前端连接管13的中央连接在所述主管11下方,且所述前端连接管13的两相反侧分别连接于所述多个副管12的一前段部;而所述后端连接管14的两相反侧分别连接在所述多个副管12的一后段部。
31.请参阅图4至图6所示,所述挠性支架30设有一第一架体301、一第二架体302、一被连接于所述第一架体301及所述第二架体302之间的挠曲部303以及一改装部304,其中,所述第一架体301是被锁固在所述第一支架101,使得所述第二架体302与所述第二支架102之间形成有一间隔d,且所述改装部304与所述挠曲部303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架体302的两相对端。
32.于图示一可行实施例中,所述改装部304沿着一倾斜方向贯通有至少一安装孔32;所述改装部304具有一由所述第二架体302延伸的斜向板305以及一焊接于所述第二架体302的斜向弯管306,所述斜向板305与所述斜向弯管306共同构成一斜面,所述斜向板306中央具有一第一安装孔321,而所述斜向弯管306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二安装孔322及一第三安装孔323,又所述第一安装孔321、所述第二安装孔322以及所述第三安装孔323三者排列呈现一等腰三角形。
33.所述调整件31被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102以及所述挠性支架30之间,其中,一第一调整机构33被成形在所述调整件31与所述第二支架102之间,使得所述调整件31能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102运动来产生一第一运动量m1(参图7);另外,一第二调整机构34被成形在所述调整件31与所述挠性支架30之间,使得所述挠性支架30能相对于所述调整件31运动来产生一第二运动量m2(参图7)。
34.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调整机构33包含两第一夹臂331、一第一贯通孔332以及一第一锁固栓333,所述多个第一夹臂331被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102,且一第一夹持空间334被成形在两第一夹臂331之间,使得所述调整件31的一端能被收容在所述第一夹持空334间内,又所述第一夹臂331构造有一第一锁孔335;所述第一贯通孔332被成形在所述调整件31;所述第一锁固栓333能穿过两第一锁孔335及所述第一贯穿孔332来迫压两第一夹臂331,使得两第一夹臂331彼此靠近形成一定位所述调整件31的夹紧状态;其中,所述第一贯通孔332及所述多个第一锁孔335其中之一的一第一孔洞轮廓c1大于所述第一锁固栓333的一第一栓轴轮廓c2;当两第一夹臂331处于一松脱状态时,所述第一栓轴轮廓c2能在所述第一孔洞轮廓c1内部自由移动。
35.又所述第一孔洞轮廓c1呈现一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栓轴轮廓c2的同心圆形状,使得所述调整件31能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102选择性地进行一直线位移或是一弧曲偏摆。
36.此外,所述第二调整机构34相同于所述第一调整机构33的结构设计,包含两第二夹臂341、一第二贯通孔342以及一第二锁固栓343,其中所述多个第二夹臂341是被设置在所述挠性支架30的第二架体302,使得一第二夹持空间344被成形在两第二夹臂341之间,而所述调整件31的另一端能被收容在所述第二夹持空间344内。其余的一第二锁孔345、所述第二贯穿孔342、所述第二锁固栓343、一第二孔洞轮廓c3以及一第二栓轴轮廓c4等构造以及连接关系都是相同于所述第一调整机构33,后续不再重复赘述。
37.如图6所示,当所述挠性支架30位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调整件31平行排列于所述第一架体301,且所述第二架体302将同时垂直于所述第一架体301以及所述调整件31;此时,所述第一栓轴轮廓c2以及所述第二栓轴轮廓c4分别是位于所述第一孔洞轮廓c1的中央以及所述第二孔洞轮廓c3的中央。
38.请参阅图7所示,当要调整所述车灯总成2时,先把所述第一夹臂331与所述第二夹臂341调整成松脱状态,随后,把所述第一栓轴轮廓c2向右移动,再把所述第二栓轴轮廓c4向左移动,所述挠曲部303将被形变使得所述第二架体302向左偏摆来加大所述间隔d的尺寸;此时,所述挠性支架30会由一初始状态被形变成一挠曲状态,让所述车灯总成2所投射出的一照明位置能随着所述挠性支架30的形变而被改变。
39.请参阅图8所示,当要调整所述车灯总成2时,亦可把所述第一栓轴轮廓c2向左移动,再把所述第二栓轴轮廓c4向右移动,所述挠曲部303将被形变使得所述第二架体302向
右偏摆来缩小所述间隔d的尺寸。
40.除此之外,所述车灯总成2可进一步包含一微调机构(图未示),使得所述车灯总成2独立形成一调整机制,于一可行实施例中,所述头灯20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灯架21,所述灯架21锁固于所述挠性支架30的第二架体302,且所述微调机构设置于所述头灯20与所述灯架21之间,使得所述头灯20能相对于所述灯架21摆转与定位,借此,让所述车灯调整装置能在不同结构之间形成多组调整机制来改变所述照明位置。
41.请参阅图9所示,于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调整件31是被设计成一体成形于所述挠性支架30的两夹臂311,让两夹臂311之间形成有一夹持空间312,而所述第二支架102向前延伸至所述夹持空间312中,具有一受到一锁固栓313插入的贯穿孔314,借此,让两夹臂311、所述贯穿孔314以及所述锁固栓313共同形成单一调整机构,使得所述挠性支架30与所述调整件31能同步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102运动形成单一运动量m。
42.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