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笼竖筋自动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1957发布日期:2019-05-11 00:10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蟹笼竖筋自动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蟹笼生产过程的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蟹笼是一种用于捕蟹的网状工具,由立体框架和缠绕于立体框架外的聚乙烯编织网构成。蟹笼的立体框架主要包括上框圈、下框圈、多根竖筋和两根横筋,竖筋间隔排布用于连接上框圈和下框圈,上框圈和下框圈分别连接一横筋,且上框圈的横筋和下框圈的横筋垂直,之后再进行防锈等表面处理,最后在立体框架的外面缠绕编织网,立体框架各侧面的编织网分别形成引诱口,立体框架内设有吊尔绳、尔袋,底面或顶面的网上有出蟹口。

目前的蟹笼的上、下框圈与竖筋之间是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的,蟹笼的制造过程就是先把原材料钢筋卷成上下框圈,之后切断,把竖筋焊接上,再将上、下框圈的切口焊接,然后再焊接横筋。

但受技术的约束,目前的蟹笼的框圈是靠打圈机自动打圈而成的,而竖筋的焊接是通过手工焊接的,即工人需要手拿着框圈和竖筋靠近焊机焊接,手工焊接完竖筋的一端再焊接另一端人工操作费事费力,成本高,产能低,效率低;也阻碍蟹笼自动化生产的进程。

因此,急需开发一种竖筋的自动下料装置,加快蟹笼竖筋焊接自动化的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蟹笼竖筋自动下料装置,该蟹笼竖筋自动下料装置采用自动化作业模式,竖筋通过料箱和拨料机构自动下料,并通过推料机构自动进入放料槽内用于后续焊接制程,节省大量人工,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同时该蟹笼竖筋自动下料装置的出现,使得蟹笼的自动化生产存在实现的可能,加快蟹笼自动生产实现的步伐;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精简、速度高效和质量稳定等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蟹笼竖筋自动下料装置,蟹笼包括两个框圈和多根竖筋,所述竖筋沿框圈的周向间隔排布且每一竖筋的两端皆焊接于所述框圈,所述下料装置按照竖筋下料的方向依次包括料箱、下料架和放料槽,所述下料架位于所述料箱的下方,所述放料槽位于所述下料架的下方,所述下料装置还包括能够拨动所述竖筋的拨料机构和能够将所述竖筋推入放料槽的推料机构;

所述料箱的底面设有下料口,所述下料架设有下料槽,所述下料口与所述下料槽连通;

所述拨料机构包括第一动力单元、连接板和拨动板,所述第一动力单元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拨动板安装于所述连接板,所述拨动板穿过所述下料口并伸入所述料箱内,所述下料架设有导向槽,所述连接板能够沿所述导向槽上下滑动,通过所述第一动力单元驱动连接板沿所述导向槽滑动从而带动所述拨动板上下平移拨动并理齐竖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推料机构包括第二动力单元和推杆,所述第二动力单元与所述推杆连接,通过第二动力单元推动推杆从而带动竖筋平移并落入所述放料槽内。

进一步地说,定义放料槽所在的一侧为左,所述料箱的底面为从右往左且向下倾斜的第一斜面,所述下料口位于所述第一斜面的左侧。

进一步地说,所述拨动板包括左侧面和右侧面,所述左侧面为竖直平面,所述右侧面的包括导向面,所述导向面为从下向上且向左倾斜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左侧面的上端形成尖端部。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二斜面的倾斜角度为20-25°。

进一步地说,所述放料槽为具有磁性的放料槽。

进一步地说,所述放料槽包括左槽壁、底槽壁和限位挡柱,所述左侧壁、所述底槽壁和所述限位挡柱围成能够容纳一竖筋的容纳腔。

进一步地说,所述限位挡柱靠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形成与竖筋相匹配且用于限制竖筋跳动的弧形槽。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动力单元为气缸、电缸或电机,所述第二动力单元也为气缸、电缸或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按照竖筋下料的方向依次包括料箱、下料架和放料槽,还包括能够拨动竖筋的拨料机构和能够将竖筋推入放料槽的推料机构,竖筋放入料箱内,通过第一动力单元驱动连接板沿导向槽滑动从而带动拨动板上下平移拨动并理齐竖筋,使得竖筋按顺序排成一排,之后通过第二动力单元推动推杆从而带动最下面的一根竖筋平移并落入放料槽内,本实用新型采用自动化作业模式,竖筋通过料箱和拨料机构自动下料,并通过推料机构自动进入放料槽内用于后续焊接制程,节省大量人工,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同时该蟹笼竖筋自动下料装置的出现,使得蟹笼的自动化生产存在实现的可能,加快蟹笼自动生产实现的步伐;

再者,本实用新型的拨动板的左侧面为竖直平面,右侧面包括从下向上且向左倾斜的斜面,且斜面与左侧面的上端形成尖端部,在拨动竖筋下料的过程中,第一动力单元驱动下拨动板上下移动,通过竖直平面能够搓齐并保持竖筋成排,同时尖端部便于将料箱内的拨动板右侧的竖筋挤开,避免竖筋在下料时会卡于下料口以及竖筋杂乱等问题,保证拨料机构上下理料的顺畅性,保证理料效果;

再者,本实用新型的放料槽可以为具有磁性的放料槽和/或限位挡柱靠近容纳腔的一侧可以形成与竖筋相匹配的弧形槽,前者通过磁性将竖筋吸住,后者通过弧形槽对竖筋进行一定程度的限位,上述两种设计都能避免在竖筋落入放料槽时反弹的问题,设计合理巧妙,效果好,成本低。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从另一角度看);

图3是本实用新型沿左右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A1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2部放大图;

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蟹笼10、框圈101、竖筋102、料箱201、料箱的底面2011、下料口2012、下料架202、下料槽2021、导向槽2022、放料槽203、左槽壁2031、底槽壁2032、限位挡柱2033、容纳腔2034、弧形槽20331、拨料机构204、第一动力单元2041、连接板2042、拨动板2043、左侧面20431、导向面20432、尖端部20433、推料机构205、第二动力单元2051、推杆2052、第二斜面的倾斜角度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功效。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其它不同的方式予以实施,即,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范畴下,能予不同的修饰与改变。

实施例:一种蟹笼竖筋自动下料装置,如图1到图6所示,蟹笼10包括两个框圈101和多根竖筋102,所述竖筋102沿框圈101的周向间隔排布且每一竖筋的两端皆焊接于所述框圈101,所述下料装置按照竖筋下料的方向依次包括料箱201、下料架202和放料槽203,所述下料架202位于所述料箱201的下方,所述放料槽203位于所述下料架202的下方,所述下料装置还包括能够拨动所述竖筋的拨料机构204和能够将所述竖筋推入放料槽的推料机构205;

所述料箱的底面2011设有下料口2012,所述下料架设有下料槽2021,所述下料口2012与所述下料槽2021连通;

所述拨料机构204包括第一动力单元2041、连接板2042和拨动板2043,所述第一动力单元2041与所述连接板2043连接,所述拨动板2043安装于所述连接板2042,所述拨动板2043穿过所述下料口2012并伸入所述料箱201内,所述下料架202设有导向槽2022,所述连接板2042能够沿所述导向槽上下滑动,通过所述第一动力单元驱动连接板沿所述导向槽滑动从而带动所述拨动板上下平移拨动并理齐竖筋。

所述推料机构205包括第二动力单元2051和推杆2052,所述第二动力单元与所述推杆连接,通过第二动力单元推动推杆从而带动竖筋102平移并落入所述放料槽203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推杆2052设有两根,保证推动竖筋时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定义放料槽203所在的一侧为左,所述料箱201的底面为从右往左且向下倾斜的第一斜面,所述下料口2012位于所述第一斜面的左侧。此设计能够提高竖筋下料的顺畅性。

所述拨动板2043包括左侧面20431和右侧面,所述左侧面为竖直平面,所述右侧面的包括导向面20432,所述导向面为从下向上且向左倾斜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左侧面的上端形成尖端部20433。

所述第二斜面的倾斜角度α为20-25°,较佳的是22°。

所述放料槽203为具有磁性的放料槽。

所述放料槽203包括左槽壁2031、底槽壁2032和限位挡柱2033,所述左侧壁、所述底槽壁和所述限位挡柱围成能够容纳一竖筋的容纳腔2034,如图3所示。

所述限位挡柱2033靠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形成与竖筋相匹配且用于限制竖筋跳动的弧形槽20331。

所述第一动力单元2041为气缸、电缸或电机,所述第二动力单元2051也为气缸、电缸或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

启动装置,竖筋放入料箱内,通过第一动力单元驱动连接板沿导向槽滑动从而带动拨动板上下平移拨动并理齐竖筋,使得竖筋按顺序排成一排,之后通过第二动力单元推动推杆从而带动最下面的一根竖筋平移并落入放料槽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