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高强度合金的数控车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75335发布日期:2021-06-15 20:27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备高强度合金的数控车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车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高强度合金的数控车床。



背景技术:

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一般通过熔合成均匀液体和凝固而得,根据组成元素的数目,可分为二元合金、三元合金和多元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通过一定工艺均匀的融合在一起,就是合金,如铜锌组成黄铜、铜锡组成青铜、铜镍组成白铜以及不锈钢全部是含铬镍钛等金属的合金,数控车床、车削中心,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机床,配备多工位刀塔或动力刀塔,机床就具有广泛的加工工艺性能,可加工直线圆柱、斜线圆柱、圆弧和各种螺纹、槽、蜗杆等复杂工件,具有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各种补偿功能,并在复杂零件的批量生产中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果。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数控车床一般为固定式,由于车床体积较大,质量较重,移动时需要大型机械设备以及多个工作人员协助,移动不便,从而实用性较差。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高强度合金的数控车床,通过将四个螺钉均从对应位置的螺纹孔内拧出,正反转电机正转带动四个第一方形杆同时向下移动实现将底腔以及车床本体顶起,将四个螺钉,且螺纹连接在对应位置的螺纹孔内实现将四个第一方形杆固定,从而便于对车床本体固定,同理,正反转电机反转带动四个第二方形杆以及对应位置的万向轮同时向下移动实现将底腔以及车床本体顶起,从而便于车床本体移动,移动固定便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制备高强度合金的数控车床,包括车床本体,所述车床本体底部连接有底腔,所述底腔内腔两侧均设置有两个第一方形杆以及两个第二方形杆,四个所述第二方形杆底部均连接有万向轮,四个所述第一方形杆与对应位置的第二方形杆之间均设置有传动齿轮,且四个所述第一方形杆与对应位置的第二方形杆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多个齿条,四个所述传动齿轮均与对应位置的齿条相啮合,所述底腔一端固定设置有正反转电机,所述正反转电机输出轴端部传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外周面固定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底腔内腔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转杆,两个所述第一转杆外周面均固定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两个从动齿轮之间分别啮合有过渡齿轮,四个所述第一方形杆一端均固定设置有三个螺纹孔,所述底腔两端均设置有两个螺钉,四个所述螺钉均贯穿底腔,且螺纹连接在对应位置的螺纹孔内。

优选的,所述主动齿轮与靠近正反转电机的从动齿轮之间啮合有一个过渡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远离正反转电机的从动齿轮之间啮合有两个过渡齿轮。

优选的,所述底腔底部两侧均连接有两个竖板,两个所述竖板之间连接有三个第二转杆,三个所述过渡齿轮分别固定设置在对应位置的第二转杆外部。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转杆与底腔连接处以及三个第二转杆与对应位置的竖板连接处均设置有轴承,两个所述第一转杆均通过轴承与底腔转动连接,三个所述第二转杆均通过轴承与对应位置的竖板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腔底部四角位置处均固定设置有第一通槽,四个所述第一方形杆均设置在对应位置的第一通槽内。

优选的,所述底腔底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二通槽,四个所述万向轮分别设置在对应位置的第二通槽内。

优选的,所述底腔内腔底部两侧均连接有两个固定板,四个所述固定板靠近对应位置的传动齿轮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燕尾槽,四个所述第二方形杆远离对应位置的传动齿轮的一端顶部均固定设置有燕尾键,四个所述燕尾键分别安插至对应位置的燕尾槽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通过将四个螺钉均从对应位置的螺纹孔内拧出,正反转电机正转带动主动齿轮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左侧的从动齿轮逆时针转动,同时带动右侧的从动齿轮顺时针转动,两个从动齿轮从而带动左侧的两个传动齿轮逆时针转动,同时带动右侧的两个传动齿轮顺时针转动,两侧的传动齿轮转动带动四个第一方形杆同时向下移动实现将底腔以及车床本体顶起,将四个螺钉螺纹连接在对应位置的第一方形杆上的螺纹孔内实现将四个第一方形杆固定,从而便于对车床本体固定,同理,接通正反转电机反转带动主动齿轮逆时针转动,使得四个第二方形杆带动对应位置的万向轮同时向下移动实现将底腔以及车床本体顶起,从而便于底腔的移动,从而实现车床本体便于移动与固定,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纵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车床本体固定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车床本体移动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腔的局部结构横剖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腔的局部结构纵剖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床本体;2、底腔;3、第一方形杆;4、第二方形杆;5、万向轮;6、传动齿轮;7、齿条;8、正反转电机;9、转轴;10、主动齿轮;11、第一转杆;12、从动齿轮;13、过渡齿轮;14、螺纹孔;15、螺钉;16、固定板;17、第二转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示例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制备高强度合金的数控车床,包括车床本体1,所述车床本体1底部连接有底腔2,所述底腔2内腔两侧均设置有两个第一方形杆3以及两个第二方形杆4,四个所述第二方形杆4底部均连接有万向轮5,四个所述第一方形杆3与对应位置的第二方形杆4之间均设置有传动齿轮6,且四个所述第一方形杆3与对应位置的第二方形杆4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多个齿条7,四个所述传动齿轮6均与对应位置的齿条7相啮合,所述底腔2一端固定设置有正反转电机8,所述正反转电机8输出轴端部传动连接有转轴9,所述转轴9外周面固定设置有主动齿轮10,所述底腔2内腔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转杆11,两个所述第一转杆11外周面均固定设置有从动齿轮12,所述主动齿轮10与两个从动齿轮12之间分别啮合有过渡齿轮13,四个所述第一方形杆3一端均固定设置有三个螺纹孔14,所述底腔2两端均设置有两个螺钉15,四个所述螺钉15均贯穿底腔2,且螺纹连接在对应位置的螺纹孔14内。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动齿轮10与靠近正反转电机8的从动齿轮12之间啮合有一个过渡齿轮13,所述主动齿轮10与远离正反转电机8的从动齿轮12之间啮合有两个过渡齿轮13,实现齿轮传动。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腔2底部两侧均连接有两个竖板,两个所述竖板之间连接有三个第二转杆17,三个所述过渡齿轮13分别固定设置在对应位置的第二转杆17外部,三个第二转杆17便于三个过渡齿轮13的设置。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第一转杆11与底腔2连接处以及三个第二转杆17与对应位置的竖板连接处均设置有轴承,两个所述第一转杆11均通过轴承与底腔2转动连接,三个所述第二转杆17均通过轴承与对应位置的竖板转动连接,实现两个第一转杆11与底腔2转动连接,实现三个转杆与两个竖板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腔2底部四角位置处均固定设置有第一通槽,四个所述第一方形杆3均设置在对应位置的第一通槽内,便于四个第一方形杆3穿出。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腔2底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二通槽,四个所述万向轮5分别设置在对应位置的第二通槽内,便于四个万向轮5穿出。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腔2内腔底部两侧均连接有两个固定板16,四个所述固定板16靠近对应位置的传动齿轮6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燕尾槽,四个所述第二方形杆4远离对应位置的传动齿轮6的一端顶部均固定设置有燕尾键,四个所述燕尾键分别安插至对应位置的燕尾槽内,实现对四个第二方形杆4限位。

实施方式具体为:将固定腔放置在地面,当需要对车床本体1移动时,将四个螺钉15均从对应位置的螺纹孔14内拧出,此时四个第一方形杆3均与底腔2活动连接,将正反转电机8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接通,接通正反转电机8正转带动主动齿轮10顺时针转动,在过渡齿轮13的作用下,主动齿轮10带动左侧的从动齿轮12逆时针转动,同时带动右侧的从动齿轮12顺时针转动,两个从动齿轮12从而带动左侧的两个传动齿轮6逆时针转动,同时带动右侧的两个传动齿轮6顺时针转动,由于四个传动齿轮6均与对应位置的多个齿条7啮合,两侧的传动齿轮6转动时带动四个第一方形杆3同时向下移动实现将底腔2以及车床本体1顶起,将四个螺钉15螺纹连接在对应位置的第一方形杆3上的螺纹孔14内实现将四个第一方形杆3固定,从而便于对车床本体1固定,同理,接通正反转电机8反转带动主动齿轮10逆时针转动,使得四个第二方形杆4带动对应位置的万向轮5同时向下移动实现将底腔2以及车床本体1顶起,从而便于底腔2的移动,从而实现车床本体1便于移动与固定,实用性较强,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数控车床一般为固定式,由于车床体积较大,质量较重,移动时需要大型机械设备以及多个工作人员协助,移动不便,从而实用性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工作原理:通过将四个螺钉15均从对应位置的螺纹孔14内拧出,正反转电机8正转带动四个第一方形杆3同时向下移动实现将底腔2以及车床本体1顶起,将四个螺钉15,且螺纹连接在对应位置的螺纹孔14内实现将四个第一方形杆3固定,从而便于对车床本体1固定,同理,正反转电机8反转带动四个第二方形杆4以及对应位置的万向轮5同时向下移动实现将底腔2以及车床本体1顶起,从而便于车床本体1移动。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