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冷凝器扁管的内翅片嵌入装置与加工装置,尤其是一种汽车空调用复合式冷凝器扁管的内翅片嵌入装置与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2.目前,汽车冷凝器新型扁管为复合型扁管,由原一体式扁管升级为内翅片与外管分体式。新型复合型冷凝器扁管有着材料成本底,换热效率高等优势,但复合型扁管的劣势为内翅片难以插入外管。
技术实现要素: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凝器扁管的内翅片嵌入装置。
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凝器扁管的内翅片嵌入装置,包括
5.用于将内翅片压入外管的压料防脱轮;
6.用于使外管内的内翅片贴合外管内壁的扶料装置;
7.用于压紧外管的挤压成型轮;
8.所述压料防脱轮设置在扶料装置的上游,所述扶料装置设置在挤压成型轮的上游,所述压料防脱轮、扶料装置以及挤压成型轮之间依次通过传送带连接;
9.所述压料防脱轮的外沿沿周向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上设置有压料槽,压料时,所述内翅片的一端位于所述压料槽中,所述外管的一端为开口端,外管的另一端为封闭端,压料防脱轮能够将内翅片从外管的开口端压入外管,压入外管后的内翅片与外管内壁之间存在间隙;
10.所述扶料装置上设置有扶料面,扶料时,所述扶料装置位于内翅片与外管一侧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中,且所述扶料面与内翅片的一侧贴合,所述扶料装置能够推动内翅片直至内翅片的另一侧与外管另一侧的内壁贴合;
11.所述挤压成型轮包括成对设置的压紧轮,所述成对的压紧轮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外管封闭端的宽度匹配,挤压成型时,所述挤压成型轮能够压紧外管直至所述外管的开口端封闭,挤压成型后的外管两端的宽度相同。
12.优选地,还包括校直切断机构,所述校直切断机构设置在所述挤压成型轮的下游,所述校直切断机构能够将挤压成型后的外管切断,形成复合型扁管。
13.优选地,所述挤压成型轮包括三对依次并列设置的压紧轮。
1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凝器扁管的加工装置,包括内翅片成型区与外管成型区,采用所述的冷凝器扁管的内翅片嵌入装置,包括制管机,所述制管机设置在内翅片成型区与外管成型区的下游;
15.所述制管机包括压料防脱轮、扶料装置以及挤压成型轮,所述压料防脱轮与内翅片成型区之间设置有导料轮,所述内翅片通过导料轮运输至压料防脱轮。
16.优选地,还包括涨紧轮,所述涨紧轮设置在导料轮上游,所述涨紧轮能够使输入制管机时内翅片的运输速度与外管的运输速度匹配。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采用将内翅片嵌入外管内部的方式,生产的扁管在具有材料成本底与换热效率高等优势的同时,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生产效率高等优点,且与现有技术中插入内翅片的设备相比,大大节省了设备费用与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19.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压料防脱轮作用在内翅片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扶料装置作用在内翅片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内翅片与外管经过不同作业时的形变示意图。
24.图中示出:
25.压料防脱轮1
ꢀꢀꢀꢀꢀꢀꢀꢀꢀꢀꢀꢀꢀꢀꢀꢀꢀꢀꢀꢀꢀꢀꢀꢀ
导料轮4
26.扶料装置2
ꢀꢀꢀꢀꢀꢀꢀꢀꢀꢀꢀꢀꢀꢀꢀꢀꢀꢀꢀꢀꢀꢀꢀꢀꢀꢀ
压料槽5
27.挤压成型轮3
ꢀꢀꢀꢀꢀꢀꢀꢀꢀꢀꢀꢀꢀꢀꢀꢀꢀꢀꢀꢀꢀꢀꢀꢀ
扶料面6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9.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凝器扁管的内翅片嵌入装置与加工装置,采用将内翅片嵌入外管内部的方式,生产的扁管在具有材料成本底与换热效率高等优势的同时,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生产效率高等优点,且与现有技术中插入内翅片的设备相比,大大节省了设备费用与材料成本。
3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凝器扁管的内翅片嵌入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将内翅片压入外管的压料防脱轮1、用于使外管内的内翅片贴合外管内壁的扶料装置2以及用于压紧外管的挤压成型轮3;所述压料防脱轮1设置在扶料装置2的上游,所述扶料装置2设置在挤压成型轮3的上游,压料防脱轮1、扶料装置2以及挤压成型轮3之间依次通过传送带连接;
31.如图2所示,所述压料防脱轮1的外沿沿周向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上设置有压料槽5,压料时,所述内翅片的一端位于所述压料槽5中,所述外管的一端为开口端,外管的另一端为封闭端,压料防脱轮1能够将内翅片从外管的开口端压入外管,压入外管后的内翅片与外管内壁之间存在间隙;
32.如图3所示,所述扶料装置2上设置有扶料面6,扶料时,所述扶料装置2位于内翅片与外管一侧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中,且所述扶料面6与内翅片的一侧贴合,所述扶料装置2能
够推动内翅片直至内翅片的另一侧与外管另一侧的内壁贴合;
33.所述挤压成型轮3包括成对设置的压紧轮,所述成对的压紧轮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外管封闭端的宽度匹配,挤压成型时,所述挤压成型轮3能够压紧外管直至所述外管的开口端封闭,挤压成型后的外管两端的宽度相同,所述挤压成型轮3包括三对依次并列设置的压紧轮。还包括校直切断机构,所述校直切断机构设置在所述挤压成型轮3的下游,所述校直切断机构能够将挤压成型后的外管切断,形成复合型扁管。
3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凝器扁管的加工装置,包括内翅片成型区与外管成型区,采用所述的冷凝器扁管的内翅片嵌入装置,包括制管机,所述制管机设置在内翅片成型区与外管成型区的下游;所述制管机包括压料防脱轮1、扶料装置2以及挤压成型轮3,所述压料防脱轮1与内翅片成型区之间设置有导料轮4,所述内翅片通过导料轮4运输至压料防脱轮1。优选地,还包括涨紧轮,所述涨紧轮设置在导料轮4上游,所述涨紧轮能够使输入制管机时内翅片的运输速度与外管的运输速度匹配。
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36.所述内翅片在所述内翅片成型区加工成型后,通过导料轮4运输至制管机中,与经过外管成型区加工成型的外管进行嵌入作业,成型的内翅片与外管输入制管机时,通过涨紧轮保持二者的运输速度匹配,方便后续的嵌入作业;
37.进行内翅片嵌入作业时,所述外管位于内翅片上游且先运输至所述压料防脱轮1周围,当内翅片运输至预设位置时,所述压料防脱轮1将所述内翅片从外管的开口端压入外管,当内翅片的端部接触外管的封闭端时,所述压料作业完成,此时内翅片与外管的结构如图4左一图所示;
38.初步加工后的扁管朝向扶料装置2运输,此时外管内的内翅片与外管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当初步加工后的扁管运输至扶料装置2周围时,所述扶料装置2伸入内翅片与外管一侧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中,此时所述扶料面6与内翅片的一侧贴合,之后扶料装置2将内翅片按至外管另一侧的内壁,当内翅片的另一侧与外管另一侧的内壁贴合时,所述扶料作业完成,此时内翅片与外管的结构如图4左二图所示;
39.完成扶料作业后的扁管运输至挤压成型轮3中,所述挤压成型轮3对v型的外管进行压紧,直至所述外管的开口端封闭,完成对内翅片的完全包裹,此时外管两端的宽度相同,此时内翅片与外管的结构如图4右二图所示;
40.完成挤压作业的扁管经过所述校直切断机构调整位置并进行切断作业,并形成成品的复合型扁管,此时内翅片与外管的结构如图4右一图所示。
4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