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变速机零部件用精密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42094发布日期:2019-06-06 00:33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变速机零部件用精密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部件用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变速机零部件用精密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高精密压铸模具还处在一种无序的阶段,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但现有的高精密压铸模具工作效率低,稳定性差,不安全,操作复杂。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7255194U,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高精密压铸模具,包括箱身、开关、显示屏、底座、凹槽、凸块、模板、成型口、滑杆、安装块、卡口、螺旋钮、固定螺丝、压块、进料口、压铸板、圆孔,开关底部固定在箱身一侧,显示屏位于开关一侧,底座顶部固定在箱身底部,凹槽底部固定在箱身另一侧,凸块一侧与箱身一侧连接,模板底部与安装块一侧相连接,安装块底部固定在箱身顶部,螺旋钮底部固定在安装块一侧,滑杆底部固定在模板顶部,成型口位于滑竿一侧,卡口与模板一侧相连接,压铸板底部与滑杆顶部相连接,进料口底部固定在压铸板顶部,圆孔位于,进料口一侧,压块底部固定在压铸板顶部,固定螺丝底部与安装块顶部相连接。但是现有的高精密压铸模具还存在着不方便进行起模工作,不方便调节模具高度和进行压铸时不方便控制材料数量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汽车变速机零部件用精密压铸模具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变速机零部件用精密压铸模具,以解决现有的高精密压铸模具存在着不方便进行起模工作,不方便调节模具高度和进行压铸时不方便控制材料数量的问题。一种汽车变速机零部件用精密压铸模具,包括下模具,顶模杆,把套,转动杆,提动杆,顶级缓冲通气模结构,收集防尘管结构,调节支撑座结构,连接杆,固定座,定位杆,翼形螺母,通气管,手动阀门和连接轴,所述的顶模杆分别安装在下模具的左右两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把套分别套接在转动杆的外壁;所述的转动杆分别焊接在右侧设置的顶模杆的右侧下部;所述的转动杆还焊接在左侧设置的顶模杆的左侧下部;所述的提动杆分别焊接在下模具的左侧上部和下部位置;所述的顶级缓冲通气模结构安装在下模具的上端开设的模腔内部;所述的收集防尘管结构安装在下模具的左侧中间地位置;所述的下模具安装在调节支撑座结构的上端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杆分别安装在顶级缓冲通气模结构的上端左右两侧;所述的固定座分别焊接在连接杆的上端;所述的定位杆分别焊接在下模具的上端左右两侧;所述的翼形螺母分别螺纹连接在定位杆的上端外壁;所述的通气管焊接在下模具的正表面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手动阀门插接在通气管的上端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轴分别贯穿顶模杆的下端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轴分别插接在下模具的左右两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顶级缓冲通气模结构包括顶压座,上模具,滑动杆,移动杆,缓冲弹簧和挡板,所述的上模具螺栓连接在顶压座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滑动杆滑动连接在上模具内部中间位置开设的滑孔内;所述的移动杆的下端焊接在滑动杆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缓冲弹簧套接在移动杆的外壁下部;所述的挡板焊接在移动杆的上端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收集防尘管结构包括排料管,固定框,过滤网,插接块,防尘帽和防掉绳,所述的过滤网螺钉连接在固定框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框螺栓连接在插接块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框插接在排料管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防尘帽螺纹连接在排料管的上端外壁;所述的防掉绳的一端胶接在防尘帽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掉绳的另一端胶接在排料管的右侧上部。

优选的,所述的调节支撑座结构包括调节座,支撑杆,固定块,支撑管,调节螺栓和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杆分别焊接在调节座的下端四角位置;所述的固定块分别螺栓连接在调节座的上端左右两侧;所述的支撑管分别套接在支撑杆的下端外壁;所述的调节螺栓分别螺纹连接在支撑管的左右两侧上部;所述的支撑板分别焊接在支撑管的下端。

优选的,所述的移动杆贯穿顶压座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缓冲弹簧插接在上模具的上端内部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定位杆采用带有外螺纹的不锈钢杆;所述的把套采用橡胶套。

优选的,所述的上模具插接在下模具的上端开设的模腔内部。

优选的,所述的防尘帽采用带有内螺纹的不锈钢帽;所述的防掉绳采用尼龙绳;所述的过滤网采用不锈钢网;所述的排料管采用下端带有外螺纹的不锈钢管。

优选的,所述的排料管螺纹连接在下模具的左侧中间地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板采用圆形的不锈钢板。

优选的,所述的下模具螺栓连接在调节座的上端中间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调节座,支撑杆,支撑管和调节螺栓的设置,有利于调节在下模具的高度,方便不同身高的人进行工作。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下模具和排料管的设置,有利于控制压铸材料的数量,防止压铸的部件重量不一致,影响压铸部件的质量。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下模具,顶模杆,把套和转动杆的设置,有利于压铸后进行起模工作,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顶压座,上模具,滑动杆,移动杆,缓冲弹簧和挡板的设置,有利于排放空气,防止在压铸部件的表面形成气泡,影响压铸部件的质量。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调节座和固定块的设置,有利于安装下模具,方便进行安装和压铸工作。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排料管,固定框,过滤网和插接块的设置,有利于清理排料管内部收集的灰尘,防止排料管内部的灰尘影响压铸部件的质量。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下模具,通气管和手动阀门的设置,有利于使用外部的气泵进行起模工作,防止起模的过程损坏压铸部件的质量。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管和支撑板的设置,有利于支撑调节座,方便进行支撑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顶级缓冲通气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收集防尘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支撑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下模具;2、顶模杆;3、把套;4、转动杆;5、提动杆;6、顶级缓冲通气模结构;61、顶压座;62、上模具;63、滑动杆;64、移动杆;65、缓冲弹簧;66、挡板;7、收集防尘管结构;71、排料管;72、固定框;73、过滤网;74、插接块;75、防尘帽;76、防掉绳;8、调节支撑座结构;81、调节座;82、支撑杆;83、固定块;84、支撑管;85、调节螺栓;86、支撑板;9、连接杆;10、固定座;11、定位杆;12、翼形螺母;13、通气管;14、手动阀门;15、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汽车变速机零部件用精密压铸模具,包括下模具1,顶模杆2,把套3,转动杆4,提动杆5,顶级缓冲通气模结构6,收集防尘管结构7,调节支撑座结构8,连接杆9,固定座10,定位杆11,翼形螺母12,通气管13,手动阀门14和连接轴15,所述的顶模杆2分别安装在下模具1的左右两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把套3分别套接在转动杆4的外壁;所述的转动杆4分别焊接在右侧设置的顶模杆2的右侧下部;所述的转动杆4还焊接在左侧设置的顶模杆2的左侧下部;所述的提动杆5分别焊接在下模具1的左侧上部和下部位置;所述的顶级缓冲通气模结构6安装在下模具1的上端开设的模腔内部;所述的收集防尘管结构7安装在下模具1的左侧中间地位置;所述的下模具1安装在调节支撑座结构8的上端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杆9分别安装在顶级缓冲通气模结构6的上端左右两侧;所述的固定座10分别焊接在连接杆9的上端;所述的定位杆11分别焊接在下模具1的上端左右两侧;所述的翼形螺母12分别螺纹连接在定位杆11的上端外壁;所述的通气管13焊接在下模具1的正表面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手动阀门14插接在通气管13的上端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轴15分别贯穿顶模杆2的下端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轴15分别插接在下模具1的左右两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顶级缓冲通气模结构6包括顶压座61,上模具62,滑动杆63,移动杆64,缓冲弹簧65和挡板66,所述的上模具62螺栓连接在顶压座61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滑动杆63滑动连接在上模具62内部中间位置开设的滑孔内;所述的移动杆64的下端焊接在滑动杆63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缓冲弹簧65套接在移动杆64的外壁下部;所述的挡板66焊接在移动杆64的上端中间位置;工作前,使用连接杆9和固定座10将顶压座61和上模具62安装在冲压设备的下端,工作时,将进行压铸的材料放置在下模具1的上端内部开设的模腔内部,通过外部的设备对下模具1进行加热,打开外部冲压设备的开关,推动顶压座61和上模具62向下移动,使上模具62插接在下模具1的上端内部,对材料进行压铸工作,在压铸的过程中通过上模具62和移动杆64之间的缝隙将空气排出,防止在压铸的过程中,防止压铸部件出现气泡影响压铸部件的质量。

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的收集防尘管结构7包括排料管71,固定框72,过滤网73,插接块74,防尘帽75和防掉绳76,所述的过滤网73螺钉连接在固定框72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框72螺栓连接在插接块74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框72插接在排料管71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防尘帽75螺纹连接在排料管71的上端外壁;所述的防掉绳76的一端胶接在防尘帽75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掉绳76的另一端胶接在排料管71的右侧上部;在进行压铸的过程中,将防尘帽75拆掉,使多余的材料进入排料管71的下端内部,防止压铸的部件重量不一致,同时防止灰尘落在排料管71的内部,影响压铸部件的质量。

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4所示,所述的调节支撑座结构8包括调节座81,支撑杆82,固定块83,支撑管84,调节螺栓85和支撑板86,所述的支撑杆82分别焊接在调节座81的下端四角位置;所述的固定块83分别螺栓连接在调节座81的上端左右两侧;所述的支撑管84分别套接在支撑杆82的下端外壁;所述的调节螺栓85分别螺纹连接在支撑管84的左右两侧上部;所述的支撑板86分别焊接在支撑管84的下端;在工作前,根据工作人员的身高,松开调节螺栓85,向上移动调节座81的高度,高度调整合适后,拧紧调节螺栓85,固定好调节座81的高度,方便不同身高的人进行工作。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移动杆64贯穿顶压座6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缓冲弹簧65插接在上模具62的上端内部中间位置。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定位杆11采用带有外螺纹的不锈钢杆;所述的把套3采用橡胶套。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上模具62插接在下模具1的上端开设的模腔内部。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防尘帽75采用带有内螺纹的不锈钢帽;所述的防掉绳76采用尼龙绳;所述的过滤网73采用不锈钢网;所述的排料管71采用下端带有外螺纹的不锈钢管。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排料管71螺纹连接在下模具1的左侧中间地位置。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支撑板86采用圆形的不锈钢板。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下模具1螺栓连接在调节座81的上端中间位置。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在工作前,根据工作人员的身高,松开调节螺栓85,向上移动调节座81的高度,高度调整合适后,拧紧调节螺栓85,固定好调节座81的高度,方便不同身高的人进行工作,工作前,使用连接杆9和固定座10将顶压座61和上模具62安装在冲压设备的下端,工作时,将进行压铸的材料放置在下模具1的上端内部开设的模腔内部,通过外部的设备对下模具1进行加热,打开外部冲压设备的开关,推动顶压座61和上模具62向下移动,使上模具62插接在下模具1的上端内部,对材料进行压铸工作,在压铸的过程中通过上模具62和移动杆64之间的缝隙将空气排出,防止在压铸的过程中,防止压铸部件出现气泡影响压铸部件的质量,在进行压铸的过程中,将防尘帽75拆掉,使多余的材料进入排料管71的下端内部,防止压铸的部件重量不一致,同时防止灰尘落在排料管71的内部,影响压铸部件的质量。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