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97106发布日期:2020-07-31 22:44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打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冲砂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船舶制造领域中,冲砂装置是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在冲砂过程中,会散落大量的钢砂,工作人员往往需要花费比冲砂更多的时间和劳动力去清理掉落的钢砂。而在室外进行冲砂作业时,工作人员更要提前做好保护,防止钢砂散落和粉尘的四溢。也就是说,冲砂时会对空气环境和地面造成污染,人工清砂的工作量大。而且,钢砂喷出时,具有较大的冲力,使得工作人员不能将冲砂装置较好地贴合在待冲砂的设备表面。再加上某些待冲砂除锈的设备表面可能还具有弧度,不是一个平面,现在的冲砂装置难以与之贴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冲砂装置,其能较好地与设备表面贴合,并减少了人工清砂的时间,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对空气环境和地面造成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冲砂装置,其包括壳体和出砂管,所述壳体上设有进砂口、喷砂口和回风口,所述进砂口和所述喷砂口相对设置且均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喷砂口处设有防尘绒毛,

所述出砂管连接在所述壳体的下侧且与所述壳体的内部连通,所述出砂管朝向所述进砂口的一侧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出砂管的轴线与所述壳体的水平轴线的夹角为α,所述α的角度范围为45°≤α≤90°。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尘绒毛通过卡箍连接在所述壳体上。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回风管,所述回风管连接在所述回风口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回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侧,所述回风管的轴线与所述壳体的水平轴线的夹角为β,所述β的角度范围为45°≤β≤90°。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回风管的外表面缠绕有胶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回风管的长度为1米。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一进砂管,所述第一进砂管固定连接在所述进砂口处,所述第一进砂管的外周设有外螺纹。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二进砂管,所述第二进砂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一进砂管可拆卸地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进砂管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各所述第二进砂管的管径和长度均不同,各所述第二进砂管可替换地与所述第一进砂管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出砂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端部,所述回风口和所述出砂管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进砂口设置在第二壳体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形状为圆柱状,所述第二壳体的纵截面形状为圆形,且所述第二壳体的半径自其第一端部至第二端部逐渐缩小。

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冲砂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喷砂口处设有防尘绒毛,能较好地与结构面形状较复杂的设备表面贴合,使得该冲砂装置能适用于打磨各种设备表面,实用性高,适用广泛。防尘绒毛还能阻挡钢砂外溢,减少了冲砂后人工清砂的时间,降低了工作人员清砂的劳动强度,避免外溢的砂粒和灰尘对空气环境和地面造成污染。壳体上设有的回风口能促进冲砂时壳体内部的气体循环,平衡壳体内的气压,使得喷砂口处的防尘绒毛与设备表面的贴合度更高。使用时,在出砂管外连接管道,能对反射回壳体内的钢砂进行回收利用,较为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冲砂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冲砂装置的纵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出砂管;2、壳体;21、第一壳体;22、第二壳体;3、防尘绒毛;4、回风管;5、卡箍;6、第一进砂管;7、第二进砂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中采用术语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中采用术语“上”、“下”、“左”、“右”、“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冲砂装置,其包括壳体2和出砂管1,壳体2上设有进砂口、喷砂口和回风口,进砂口和喷砂口相对设置且均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喷砂口处设有防尘绒毛3,出砂管1连接在壳体2的下侧且与壳体2的内部连通,出砂管1朝向进砂口的一侧倾斜向下设置,出砂管1的轴线与壳体2的水平轴线的夹角为α,α的角度范围为45°≤α≤90°。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可选用镍铜等轻型材质进行制作而成。壳体2具有左右两个端部,将壳体2靠近喷砂口的一端定义为壳体2的左端,将壳体2靠近进砂口的一端定义为壳体2的右端。进砂口的轴线和喷砂口的轴线为同一直线,进砂口和喷砂口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使用时,进砂口外接冲砂枪的枪口,喷砂口压在待冲砂的设备表面,以做冲砂作业。在进行冲砂作业时,钢砂从冲砂枪枪口喷出时的冲力较大,大量的钢砂会从壳体2的右端冲至壳体2的左端,而不会掉入位于壳体2下侧的出砂管1中。冲砂时,壳体2内部气压较大,为了保证壳体2内气压平衡,便于工作人员手握冲砂装置,令喷砂口更好地贴合在设备表面,壳体2上设有回风口。外部气流从回风口进入壳体2内,能促进壳体2内的气体循环,防止喷砂口处气压过大。为防止喷出的钢砂随处散落,进砂口处粘附有若干条防尘绒毛3,若干条防尘绒毛3粘附在一起,呈束状。喷出的钢砂以及冲砂时产生的灰尘被防尘绒毛3挡住,不能外溢。防尘绒毛3优选为柔性绒毛,能提高冲砂装置与设备表面的贴合度,能较好地对复杂的设备结构面进行打砂工作。壳体2内部呈中空,钢砂击打在设备表面被防尘绒毛3挡住,弹射回壳体2内部。为了避免钢砂积聚在壳体2内,加大冲砂装置的重量,出砂管1的位置应靠近喷砂口。出砂管1的上端与壳体2连通,下端可外接管道,管道再连通用于回收钢砂的容器中。钢砂受自身重力影响会掉落出砂管1中,通过管道掉入容器中,工作人员可将容器中的钢砂捞起,重复使用。为保证弹射回壳体2内、靠近在喷砂口处的钢砂能够顺利掉落在出砂管1中,出砂管1倾斜设置在壳体2上,出砂管1的上端朝向壳体2的左侧,下端朝向壳体2的右侧,此时,α的角度范围为45°≤α<90°。或,出砂管1的轴线与壳体2的水平轴线垂直,α=90°。当α<45°时,由于出砂管1的轴线趋于水平线,钢砂难以从出砂管1掉落到用于回收钢砂的容器中,容易积聚在出砂管1中,加重整个冲砂装置的重量。若α>90°,则出砂管1的轴线与壳体2的水平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从设备表面弹射回来的钢砂难以掉落在出砂管1中,容易积聚在壳体2内部。在本实施例中,出砂管1可以是软管。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防尘绒毛3具有两个作用,一是阻挡钢砂外溢,减少了冲砂后人工清砂的时间,降低了工作人员清砂的劳动强度,避免外溢的砂粒和灰尘对空气环境和地面造成污染;二是,防尘绒毛3较为柔软,与防尘保护罩等硬质结构相比,防尘绒毛3更能紧贴在设备表面。无论设备表面是平面还是带有弧度的相对复杂的结构面,防尘绒毛3都能较好地与待处理的结构面贴合,使得该冲砂装置能适用于打磨结构面相对复杂的设备表面,实用性更高。壳体2上设有的回风口能促进冲砂时壳体2内部的气体循环,平衡壳体2内的气压,使得喷砂口处的防尘绒毛3与设备表面的贴合度更高。少量被防尘绒毛3阻挡无法及时外溢的钢砂重新进入壳体2内部,掉入出砂管1中。使用时,在处理完设备结构面的除锈工作后,关闭冲砂枪。用胶纸封住回风口,对少量冲射出来的砂粒进行吸取回收,使得钢砂掉入用于回收钢砂的容器中。该冲砂装置能对钢砂进行回收利用,较为环保。该冲砂装置结构小巧,便于手工操作,适用于对万吨以下的船舶局部区域进行表面处理,可代替传统的大而粗,甚至需要其他液压设备辅助的露天冲砂设备。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冲砂装置还包括回风管4,回风管4连接在回风口处。在本实施例中,回风管4设置在出砂管1的右侧,靠近进砂口。回风管4具有一定长度,防止壳体2内的钢砂从回风口喷出。壳体2内少量的砂粒即使喷射到回风口处,也会弹射在回风管4的内壁上,难以从回风管4处弹出。在工作状态下,往回风管4通入空气,能加强作业过程中的回风。回风管4可以是硬质管,其长度约为1米,除了回风的作用外,还可以充当把手的作用。工作人员在作业时,可以手握回风管4的外壁,从而抓紧冲砂装置。为了便于工作人员握持,回风管4的外壁上缠绕有胶带,胶带可以是柔性保护胶或羽毛球手胶,具有防滑和吸汗作用,对于工作人员的手部也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回风口和回风管4均设置在壳体2的下侧,回风管4的轴线与壳体2的水平轴线的夹角为β,β的角度范围为45°≤β≤90°。当45°≤β<90°时,回风管4的上端朝向壳体2的左侧,下端朝向壳体2的右侧。若β<45°或β>90°,则不利于工作人员手握回风管4。本实施例中的回风管4不一定要和出砂管1平行。

其中,防尘绒毛3通过卡箍5连接在壳体2上。防尘绒毛3呈束状,防尘绒毛3的一端可统一固定连接在同一块板件上,卡箍5卡紧板件和喷砂口,实现防尘绒毛3可拆卸地连接在壳体2上。利用卡箍5将防尘绒毛3紧固在出砂口位置,以避免冲砂时产生的残砂和粉尘外溢。

此外,该冲砂装置还包括第一进砂管6,第一进砂管6固定连接在进砂口处,第一进砂管6的外周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与冲砂枪的枪口中的内螺纹匹配,使得冲砂枪与冲砂装置实现可拆卸地连接。第一进砂管6优选为圆管,其耐磨损。该冲砂装置还包括第二进砂管7,第二进砂管7设置在壳体2内,且与第一进砂管6可拆卸地连接。第二进砂管7可通过插接或卡扣配合或粘合等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进砂管6上。第二进砂管7内置在壳体2内,可避免钢砂在进砂口处外溢,框定冲砂作业面,保障工作人员在冲砂过程中的安全。第二进砂管7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各第二进砂管7的管径和长度均不同,各第二进砂管7可替换地与第一进砂管6连接。若需要较大的冲击力,可选用长度较长,管径较小的第二进砂管7。否则,可需要长度较短,而管径较大的第二进砂管7。通过第二进砂管7的选用,可控制钢砂在第二进砂管7中出砂时的口径和冲击力,调整钢砂流速,匹配作业质量的要求。

具体地,壳体2包括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出砂口设置在第一壳体21的第一端部,即第一壳体21的左端,回风口和出砂管1均设置在第一壳体21上,进砂口设置在第二壳体22的第二端部,即第二壳体22的右端。第一壳体21的第二端部与第二壳体22的第一端部固定连接,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一体成型。第一壳体21的形状为圆柱状,第二壳体22的纵截面形状为圆形,且第二壳体22的第一端部的半径与第一壳体21的半径相同,第二壳体22的半径自其第一端部至第二端部逐渐缩小。第二壳体22的形状可以是圆锥状或圆台状。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在第一进砂管6接入冲砂枪,在出砂管1接入管道,连接到用于回收钢砂的容器中。工作人员手握回风管4外壁,将喷砂口对准需要除锈打磨的设备表面,开启冲砂枪。钢砂从进砂口进入壳体2内,由于进砂口与喷砂口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冲砂枪射入钢砂时,有一定的气流冲击力,大量的钢砂从喷砂口喷出,经过设备表面的反射,被防尘绒毛3阻挡,回到壳体2内。冲砂时,一部分的钢砂掉入出砂管1,流到用于回收钢砂的容器中,另一部分留置在壳体2内。往回风管4通入空气,能促进壳体2内气体循环,使得喷砂口能够更好地贴合设备表面。冲砂完毕后,关闭冲砂枪,用胶纸封住回风管4,抖动壳体2,或往壳体2内通入空气,将壳体2内多余的钢砂冲入出砂管1中。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冲砂装置,其喷砂口处设有防尘绒毛,能较好地与结构面形状较复杂的设备表面贴合,使得该冲砂装置能适用于打磨各种设备表面,实用性高,适用广泛。防尘绒毛还能阻挡钢砂外溢,减少了冲砂后人工清砂的时间,降低了工作人员清砂的劳动强度,避免外溢的砂粒和灰尘对空气环境和地面造成污染。壳体上设有的回风口能促进冲砂时壳体内部的气体循环,平衡壳体内的气压,使得喷砂口处的防尘绒毛与设备表面的贴合度更高。使用时,在出砂管外连接管道,能对反射回壳体内的钢砂进行回收利用,较为环保。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