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磁芯的成型模具及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53631发布日期:2021-01-15 13:5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测试磁芯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具本体(10),其内设置有模腔,所述模腔内设置有用于制成产品(20)的成型区,所述成型区与所述模腔的一侧壁之间具有间距(30),所述产品(20)在成型时能够通过所述间距(30)于其u型开口处形成有一连接部(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磁芯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腔为长方形结构,所述成型区包括第一成型面(11)和第二成型面(12),所述第一成型面(11)低于所述第二成型面(12),所述第二成型面(12)依次划分为第一区域(121)和两个第二区域(122),两个所述第二区域(122)关于所述第一区域(121)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二区域(122)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一区域(12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区域(121)的前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成型面(11),且所述第一区域(121)于其中部设置有与所述模腔两侧面连接的凸起部(123),所述间距(30)位于所述凸起部(123)的后端部与所述模腔的后侧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磁芯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0)包括:

上型(40),所述上型(40)的一端面设置有第一凹模(41),所述第一凹模(41)的中部设置有凹陷部(42),所述凹陷部(42)的后端部至所述上型(40)的外侧面具有第一间距(31);

母型(50),所述母型(50)上设置有模孔(51);

下型组件(60),所述下型组件(60)结构插装于所述模孔(51),所述下型组件(60)与所述模孔(51)配合形成有第二凹模(61),所述第一凹模(41)和所述第二凹模(61)围成所述模腔,所述凸起部(123)设置于所述下型组件(60),所述凸起部(123)的后端部与所述第二凹模(61)之间具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31)与所述第二间距(32)配合以形成所述间距(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磁芯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型组件(60)包括:

中棒(62),所述凸起部(123)位于所述中棒(62)的中部并能够插设于所述凹陷部(42),所述凸起部(123)包括所述中棒(62)的顶面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凸台和所述中棒(62)的侧面沿径向延伸的第二凸台;

下型(63),所述下型(63)上设置有与所述中棒(62)相适配且偏离中部的插装通道(631),所述插装通道(631)为矩形结构,所述插装通道(631)上相对的两侧的侧壁于端部呈阶梯状,所述插装通道(631)的另一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二凸台设置有凹槽(632),所述第二间距(32)位于所述插装通道(631)上与所述凹槽(632)相对的一侧壁至所述下型(63)的外侧面之间,所述中棒(62)插设于所述插装通道(631),且所述下型(63)最顶面低于所述中棒(62)的顶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测试磁芯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42)为贯穿所述上型(40)的孔道,所述上型(40)的横截面为回字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磁芯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123)的上端面至所述第二凹模(61)的底面的垂直距离值小于所述孔道的轴向长度值。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磁芯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棒(62)的底部连接有第一基座(621),所述中棒(62)偏心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621)。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磁芯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孔(51)的边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凹模(61)配合的喷料斜槽(52)。

9.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测试磁芯的成型模具。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试磁芯的成型模具及设备,该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其内设置有模腔,模腔内设置有用于制成产品的成型区,成型区与模腔的一侧壁之间具有间距,产品在成型时能够通过间距于其U型开口处形成有一连接部。通过将成型材料放置于模腔并并烧结以初步获得产品,该产品的U型开口处形成有一连接部,避免产品在成型时产生残余应力,且能够防止烧结后产品受冷等因素而导致其U型开口处发生弯曲变形。产品成型后通过研磨等手段对多余的连接部进行去除以获得测试磁芯,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李立新;陈叶;柯绍钧;彭焕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市华佑磁芯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3
技术公布日:2021.01.1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