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盖用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600475阅读:来源:国知局
浇流道50对金属液体之导流方向与下倾斜腔道41对金属液体之导流方向的夹角优选为等于22°,以更好的适应所需成型的顶盖200的结构,当然,并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还根据实际的加工需求而灵活选择进浇流道50对金属液体之导流方向与下倾斜腔道41对金属液体之导流方向的夹角,譬如,可以选择为5°、10°或20°,在此不再赘述。
[0029]较优者,在本实施例中,进浇流道50沿对金属液体的导流方向逐渐缩小,以进一步加快金属液体注入成型空腔40的速度,且,在顶盖200压铸成型后,成品的顶盖200更容易与成型于进浇流道50的料柄202分离,结构更为合理。
[0030]再者,顶盖用压铸模具100还包括分流锥30,分流锥30设于动模20且连通于进浇流道5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定模10与动模20之间还形成有相互连通的主流道60及横浇道70,主流道60及横浇道70对金属液体的导流方向均交错于动模20的开模方向,且进浇流道50、横浇道70、主流道60及分流锥30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图5及图6中箭头C所指的方向)依次排布,主流道60远离横浇道70的一端连通于分流锥30,横浇道70远离主流道60的一端连通于进浇流道50,结构更为合理。较优是,在本实施例中,横浇道70呈扇形,使得横浇道70适应与进浇流道50的连接,结构更为合理简单。且,在本实施例中,顶盖200下侧之倾斜薄壁201所连接的料柄202部分成型于进浇流道50,还有部分成型于横浇道70及主流道60。
[0031]再者,在本实施例中,成型空腔40具有位于成型空腔40上侧并用于成型顶盖200上侧之倾斜薄壁201的上倾斜腔道42,且定模10与动模20之间还形成有溢口 81、溢流槽82及排气槽83,排气槽83的一端连通于外界的大气,排气槽83的另一端连通于溢流槽82,溢口 81连通于溢流槽82与上倾斜腔道42的顶部之间,使得成型空腔40内的气体更顺畅快速的排出,结构更为合理。较优是,在本实施中,排气槽83位于溢流槽82的上方,而溢口81位于溢流槽82的下方,使得结构更为合理,更方便排气。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上倾斜腔道42的顶部分布有七个溢流槽82,每个溢流槽82均对应的连接有一个溢口 81及一个排气槽83,且该七个溢流槽82沿成型空腔40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使得成型空腔40的排气结构更为合理紧凑;但,本实用新型并对溢口 81、溢流槽82及排气的具体设置数量做限定,其可以根据实际的加工需求而灵活选择,在此不再赘述。
[0032]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用压铸模具100压铸成型顶盖200的过程做详细说明:首先,金属液体经压射注入分流锥30后,再经主流道60进入横浇道70,再经进浇流道50沿图7中箭头E所指方向注浇进入成型空腔40的下倾斜腔道41,并于下倾斜腔道41内沿图7中箭头F所指的方向流向上倾斜腔道42,即,金属液体填充成型空腔40的方向是沿竖直向上的方向(图5及图6中箭头C所指的详细方向)快速上升填充;且,随着金属液体注浇进入成型空腔40,成型空腔40内的气体也被挤压依次经溢口 81、溢流槽82及排气槽83排出至外界大气,最终使得金属液体填充满成型空腔40,从而完成顶盖200的压铸成型。
[0033]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用压铸模具100定模10与动模20之间形成有用于成型顶盖200的成型空腔40及连通于成型空腔40且供金属液体进入成型空腔40的进浇流道50,成型空腔40具有位于成型空腔40下侧并用于成型顶盖200下侧之倾斜薄壁201的下倾斜腔道41,进浇流道50连通于下倾斜腔道41的底部,进浇流道50与下倾斜腔道41朝同一侧倾斜,且进浇流道50对金属液体之导流方向与下倾斜腔道41对金属液体之导流方向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90°,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用压铸模具100的饶注结构简单合理,从而在金属液体从进饶流道50注入下倾斜腔道41时,减小金属液体与下倾斜腔道41之腔壁的碰撞压力,使得金属液体不会分散开来,使得金属液体能够更为顺畅快速的从进浇流道50注入下倾斜腔道41,且大大加快了金属液体注入成型空腔40的速度,且更便于成型空腔40的排气,从而避免金属液体在浇注过程过早冷却,及消除了砂孔、冷纹、冷隔以及表面光洁度差等缺陷,更好的保障了压铸质量,提高了顶盖200压铸的合格率,且能够更好的满足客户的要求,降低了企业实际生产中的能耗和投入的成本。
[0034]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顶盖用压铸模具,适用于压铸具有倾斜薄壁的顶盖,所述顶盖用压铸模具包括定模及动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与所述动模之间形成有用于成型所述顶盖的成型空腔及连通于所述成型空腔且供金属液体进入所述成型空腔的进浇流道,所述成型空腔具有位于所述成型空腔下侧并用于成型所述顶盖下侧之倾斜薄壁的下倾斜腔道,所述进浇流道连通于所述下倾斜腔道的底部,所述进浇流道与所述下倾斜腔道朝同一侧倾斜,且所述进浇流道对所述金属液体之导流方向与所述下倾斜腔道对所述金属液体之导流方向的夹角大于等于O。且小于9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用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浇流道对所述金属液体的导流方向与所述下倾斜腔道对所述金属液体的导流方向均交错于所述动模的开模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用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浇流道对所述金属液体之导流方向与所述下倾斜腔道对所述金属液体之导流方向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4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盖用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浇流道对所述金属液体之导流方向与所述下倾斜腔道对所述金属液体之导流方向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3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盖用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浇流道对所述金属液体之导流方向与所述下倾斜腔道对所述金属液体之导流方向的夹角等于5°或2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用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浇流道沿对所述金属液体的导流方向逐渐缩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用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流锥,所述分流锥设于所述动模且连通于所述进浇流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顶盖用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与所述动模之间还形成有相互连通的主流道及横浇道,所述主流道及所述横浇道对所述金属液体的导流方向均交错于所述动模的开模方向,且所述进浇流道、横浇道、主流道及分流锥沿竖直向下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主流道远离所述横浇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分流锥,所述横浇道远离所述主流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进浇流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顶盖用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浇道呈扇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用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空腔具有位于所述成型空腔上侧并用于成型所述顶盖上侧之倾斜薄壁的上倾斜腔道,且所述定模与所述动模之间还形成有溢口、溢流槽及排气槽,所述排气槽的一端连通于外界的大气,所述排气槽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溢流槽,所述溢口连通于所述溢流槽与所述上倾斜腔道的顶部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顶盖用压铸模具,包括定模及动模,定模与动模之间形成有用于成型顶盖的成型空腔及连通于成型空腔且供金属液体进入成型空腔的进浇流道,成型空腔具有位于成型空腔下侧并用于成型顶盖下侧之倾斜薄壁的下倾斜腔道,进浇流道连通于下倾斜腔道的底部,进浇流道与下倾斜腔道朝同一侧倾斜,且进浇流道对金属液体之导流方向与下倾斜腔道对金属液体之导流方向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90°,从而在金属液体从进浇流道注入下倾斜腔道时,减小金属液体与下倾斜腔道之腔壁的碰撞压力,使得金属液体不会分散开来,从而避免金属液体在浇注过程过早冷却,及消除了砂孔、冷纹、冷隔以及表面光洁度差等缺陷。
【IPC分类】B22D17-22
【公开号】CN204308164
【申请号】CN201420685642
【发明人】陶诚, 周科
【申请人】广东铭利达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1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