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窑炉自动加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0850发布日期:2019-11-01 22:31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窑炉自动加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窑炉自动加料系统。



背景技术:

玻璃行业连熔生产线上,大部分实现了连续自动加料工艺,满足了工艺要求。但是目前大部分的加料机都只是实现连续均匀的加料过程,并不关注窑炉内部的溶液情况,采用的是陶瓷加料装置匀速连续投料方式,对加料量没有精确控制,玻璃液位相对波动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根据玻璃窑炉液面波动进行可控的加料过程的自动加料系统。

一种玻璃窑炉自动加料系统,包括窑炉内部耐高温瓷杆、中控系统、控制模块和加料机所述中控系统连接控制模块,所述瓷杆插入玻璃液液面,所述高温瓷杆上部安装带螺杆的转盘,转动转盘可以上下调节瓷杆,所述瓷杆中空,所述瓷杆内部通空气,空气下方为玻璃液液面,所述瓷杆中安装气压传感器、无线信号传输模块,所述气压传感器连接无线信号传输模块,所述无线信号传输模块连接中控系统;所述加料机包括加料池、物料传输通道、储料箱和加料口,所述加料口安装于窑炉口,所述加料池的物料通过物料传输通道传输至储料箱,所述储料箱下方连接加料口,所述加料口安装有加料控制板,所述加料控制板一端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加料口外部,所述加料控制板在所述加料口出口位置转动形成拨料板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加料口外部靠近窑炉一圈设置循环水箱,所述水箱外部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循环水箱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加料池位于地面,所述加料池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物料传输通道包括倾斜式圆管螺旋提升机,所述出料口连接所述倾斜式圆管螺旋提升机,所述倾斜式圆管螺旋提升机另一端连接储料箱,所述储料箱位于所述加料池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储料箱下部安装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通过液压电机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加料口和所述加料控制板为耐高温材料,所述耐高温材料至少耐受1800摄氏度以上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分步控制模块一和分步控制模块二,所述分布控制模块一和分步控制模块二分别包括主控芯片和信号传输模块,所述加料控制板的驱动电机连接分步控制模块一,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分步控制模块一,所述分步控制模块一通过信号传输模块连接中控系统;所述储料箱的液压电机连接分步控制模块二,所述分步控制模块包括主控芯片和信号传输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储料箱上部安装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网孔大于玻璃原料粒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对加料量和速率的控制,通过玻璃窑炉的耐高温瓷杆传输液面液位信息给中控系统,中控系统控制加料速度,实现从物料传输到下料的整个过程的自动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玻璃窑炉自动加料系统耐高温瓷杆示意图;

图2是玻璃窑炉自动加料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过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玻璃窑炉自动加料系统,包括窑炉内部耐高温瓷杆、中控系统、控制模块和加料机中控系统连接控制模块,高温瓷杆1插入玻璃液液面2,高温瓷杆上部安装带螺杆的转盘3,转动转盘可以上下调节瓷杆,瓷杆中空,瓷杆内部通空气,空气下方为玻璃液液面,瓷杆中安装气压传感器4、无线信号传输模块,气压传感器连接无线信号传输模块,无线信号传输模块连接中控系统;

当液面下降气压减少,气压传感器感应到减少将数值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模块反馈给中控系统。中控系统收集瓷杆气压信号,反馈给下游装置,调节上料及加料的速度。

加料机包括加料池5、物料传输通道6、储料箱7和加料口8,加料口安装于窑炉口,加料池的物料通过物料传输通道传输至储料箱,储料箱下方连接加料口,加料口安装有加料控制板9,加料控制板一端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安装于加料口外部,加料控制板在加料口出口位置转动形成拨料板结构。加料口和加料控制板为耐高温材料,耐高温材料至少耐受1800摄氏度以上温度,一般使用耐热陶瓷材料。加料口外部靠近窑炉一圈设置循环水箱10,水箱外部设置有密封圈,循环水箱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加料池位于地面,加料池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物料传输通道包括倾斜式圆管螺旋提升机,出料口连接倾斜式圆管螺旋提升机,倾斜式圆管螺旋提升机另一端连接储料箱,储料箱位于加料池上方。储料箱下部安装控制阀门11,控制阀门通过液压电机控制。储料箱上部安装过滤网12,过滤网网孔大于玻璃原料粒径,用于过滤一些长条形的杂质。

控制模块包括分步控制模块一和分步控制模块二,分步控制模块一和分步控制模块二分别包括主控芯片和信号传输模块,加料控制板的驱动电机连接分步控制模块一,驱动电机连接分步控制模块一,分步控制模块一通过信号传输模块连接中控系统;储料箱的液压电机连接分步控制模块二,分步控制模块包括主控芯片和信号传输模块。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