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氧分离产生能源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330060阅读:来源:国知局
2内的金属触媒反应物17都可以单独和水进行反应,当收集气体时,可打开控制阀21使各通气管道20与集气筒3相通,让各个反应器2的上层产生的水氢气体,可以分别被收集到集气筒3,再共同出气。每一反应器2的底部进水口连通一第二进水管22,所述第二进水管22连接所述出水管道11。所述第二进水管22上设有进水阀23,操作人员可随时关断进水阀23,以隔绝各个反应器2的水体通路,以单独抽换其中的反应棒16及置换核心的金属触媒反应物17,而让氢氧分离产生能源系统可以24小时连续运转、全年无需停机。
[0036]每一反应器2的底部还连通一排水管(图未示),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排水阀(图未示),当金属触媒反应物17与水的氢氧分离反应过于剧烈时,或操作人员欲随时或紧急停止此氢氧分离反应时,可以及由安全、快速地打开排水阀,将反应器2内的水排至安全的处所或容器中,以减缓或中止其氢氧分离反应。每一反应器2的底部连通排污管道9,每一所述排污管道9上设有排污阀10。所有反应器2上的排污管道9汇集到一主管道上,所述主管道设有两个出水口,每一出水口连通一沉淀槽4。与反应器2连通的两沉淀槽4串联,还可以根据需要在两沉淀槽4之间再串联其它沉淀槽4。
[0037]每一反应器2均通过管道与一水位控制仪38,所述水位控制仪38与所述第一进水管12上的电磁阀13电性连接,水位控制仪38根据其测量的反应器2的水量来控制所述电磁阀13的开闭,进而控制所述补水槽I进入反应器2内的水量。
[0038]每一所述沉淀槽4的槽底连通排污管道9,排污管道9上设有排污阀10。每一所述沉淀槽4的槽底还连接螺旋除尘器24。至少一个沉淀槽4连通循环管25,所述循环管25连通补水槽I。所述循环管25上设有循环栗26,提供循环的动力,以将沉淀槽4内的上层澄清液回送到补水槽I。所述沉淀槽4上还连通一释压管道(图未示),所述释压管道(图未示)上设有释压阀(图未示),需要时,打开释压阀(图未示),以平衡沉淀槽4内外压力之差。
[0039]金属触媒反应物17在反应棒16中,引发水之强烈氢氧分离反应的同时,会在反应器2的水中与分离出来的氧原子立即发生反应,而产生极为细微的副产品,即金属触媒氧化物,并悬浮于水中,而成为反应溶液。此反应溶液可根据其浓度或定时排入沉淀槽4,以使其中之金属触媒氧化物可以逐渐沉淀,并加以回收。沉淀槽4上层的澄清液,可由循环栗26回送到补水槽I,通过该沉淀槽4可使氢氧分离产生能源系统中的水不断循环再利用,而不需中途停机。此过程可全程自动化运行。
[0040]所述过滤槽5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过滤槽27和第二过滤槽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槽27和所述第二过滤槽28上下串联设置,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是左右串联设置。反应器2内反应产生的水气与水雾不能直接使用,故需由第一出气管道31收集水氢气体到集气筒3后,导入上下串联的过滤槽5内,利用过滤槽5结构与其中的液态水,以对水氢气体进行水气与水雾的过滤及气体的冷却,通过过滤槽5后,即可去除水氢气体中多余的水气与水雾,而成为混氢气体。混氢气体具有可燃性,且热值可达到每立方米11,000大卡,而燃烧温度可达1000-1300°C(纯氢的燃烧温度约3,200°C左右)。由于R混氢气体不含硫、氮、碳或其它杂质,故其在燃烧(氧化)且释放大量热值后,只会还原成纯净的水份(H2O),而不会产生任何硫氧化物(SOX)、燃料性氮氧化物(fuel-NOX)、碳氧化物(CO、C02)、粉尘(PMlO、PM2.5)等污染物或危害物。
[0041]下面详细描述过滤槽5的结构:所述第一过滤槽27的左侧壁靠近槽顶的位置外接串联管道29的下端,所述串联管道29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过滤槽28的左侧壁靠近槽顶的位置,所述第二过滤槽28内设有弯折管道30,所述弯折管道30的上端连接所述串联管道29的上端,所述弯折管道30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过滤槽28的槽底处。从所述集气筒3流出的混氢气体经第一出气管道31进入所述第一过滤槽27的槽底处,经过第一过滤槽27内的水过滤后进入串联管道29,由串联管道29进入所述第二过滤槽28内的弯折管道30,由所述弯折管道30到达所述第二过滤槽28的槽底处,经第二过滤槽28内的水过滤后由第二过滤槽28的槽顶的第二出气管道32流入缓冲罐6。
[0042]所述第一过滤槽27的右侧壁靠近槽顶的位置外接第一进水管12,用以给第一过滤槽5供水,所述第一进水管12上设有进水阀23。所述第二过滤槽28的右侧壁靠近槽顶的位置外接第二进水管22,用于给第二过滤槽28供水,所述第二进水管22上设有进水阀23。
[0043]所述第一过滤槽27的右侧壁靠近槽底的位置外接排污管道9,所述排污管道9上设有排污阀10,所述第二过滤槽5的右侧壁靠近槽底的位置外接排污管道9,所述排污管道9上也设有排污阀10,所述第一排污管道9向下延伸与所述排污管道9汇合。
[0044]所述缓冲罐6的罐顶连接第二出气管道32的出气口和第三出气管道33的进气口,所述第三出气管道33连接暂存罐7。所述缓冲罐6的罐顶上还有压力表18,安全阀19以及排气阀35。经过过滤槽5后产生的混氢气体,可再经过缓冲罐6,此缓冲罐6在系统每次开机运转时,可以提供作为系统释压及排出空气的功能;经缓冲后的氢气体再导入暂存罐7,以使混氢气体可以稳定的输出,并达到防止气体回流,及保护过滤槽5和集气筒3的目的。
[0045]所述暂存罐7内的混氢气体达到定量、定压之后,即可供后续的使用。所述暂存罐7的罐顶连接所述第三出气管道33的出气口和第四出气管道34。所述第四出气管道34上沿着出气的方向依次设有流量计36和出气阀37。所述暂存罐7的罐顶上还设有还有压力表18,安全阀19以及排气阀35所述暂存罐7的罐底处设有排污管道9,所述排污管道9上设有排污阀10。
[0046]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主权项】
1.一种氢氧分离产生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补水槽;所述补水槽连接多个反应器;多个反应器顶部连通集气筒,底部连通沉淀槽;所述集气筒依次连通过滤槽,缓冲罐以及暂存罐;其中每一所述反应器内设有反应棒,所述反应棒上设有金属触媒反应物,所述金属触媒反应物是由多种不同金属触媒制备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氧分离产生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槽的槽底连通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上设有电磁阀;所述第一进水管上还连通一分支进水管,所述分支进水管连接一膨胀水箱,所述膨胀水箱通过管道连接多个反应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氢氧分离产生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反应器均通过管道与一水位控制仪连接,所述水位控制仪与所述第一进水管上的电磁阀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氧分离产生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槽的右侧壁靠近槽顶的位置连通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连通多个反应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氢氧分离产生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反应器的底部连通一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上设有进水阀,所述第二进水管连接所述补水槽的出水管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氧分离产生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反应器的底部连通排污管道,每一所述排污管道上设有排污阀;所有反应器上的排污管道汇集到一主管道上,所述主管道设有两个出水口,每一出水口连通一沉淀槽,与两个出水口连通的两沉淀槽串联,至少一个沉淀槽连通一循环管,所述循环管连通补水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氧分离产生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反应器的顶部上设有通气管道,所有的通气管道连通所述集气筒,所述集气筒通过第一出气管道连接所述过滤槽。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氢氧分离产生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槽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过滤槽和第二过滤槽;所述第一过滤槽的左侧壁靠近槽底的位置连接第一出气管道的出气口;所述第二过滤槽的槽顶连接一第二出气管道的进气口,所述第二出气管道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缓冲罐。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氢氧分离产生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槽的左侧壁靠近槽顶的位置外接一串联管道的下端,所述串联管道上端连接所述第二过滤槽的左侧壁靠近槽顶的位置,所述第二过滤槽内设有弯折管道,所述弯折管道的上端连接所述串联管道的上端,所述弯折管道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过滤槽的槽底处。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氢氧分离产生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的罐顶连接第二出气管道的出气口和一第三出气管道的进气口,所述第三出气管道的出气口连接暂存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能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氢氧分离产生能源系统,其包括补水槽;所述补水槽连接多个反应器;多个反应器顶部连通集气筒,底部连通沉淀槽;所述集气筒依次连通过滤槽,缓冲罐以及暂存罐;其中每一所述反应器内设有反应棒,所述反应棒上设有金属触媒反应物,所述金属触媒反应物是由多种不同金属触媒制备而成。本系统中的金属触媒反应物可以在反应器中诱发水和氢氧分离反应产生所需的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并让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危害与污染大幅降低,故对能源产业和环境生态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系统占地面积较小、原料易得、操作安全、成本低,适合大规模推广利用。
【IPC分类】C01B3/08
【公开号】CN205241232
【申请号】CN201521033625
【发明人】杨中梁
【申请人】杨中梁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