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茶黄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生产茶黄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茶黄素是红茶中的重要品质成分和功能成分,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抗氧化、抗辐射、抗菌、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功效,因而具有良好的医药保健功能。茶黄素是茶色素系列产物中分子量最小、结构最简单、生物活性最明确的化学成分,是唯一一个药理作用明确的茶活性成分。
茶黄素是茶多酚类物质和氧气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邻醌,邻醌进一步氧化为联苯酚醌类中间产物,该联苯酚醌类物质一部分被还原为双黄烷醇类,另一部分在多酚氧化酶催化作用下进一步氧化得到茶黄素。茶黄素最早是从红茶中直接提取的,然而红茶本身含有的茶黄素仅占0.5-2.0%,因而导致其提取收率较低。目前工业上生产茶黄素主要采用茶多酚酶促氧化法,将鲜茶叶粉碎后投入反应釜,加入溶剂和茶多酚,通空气进行反应,利用鲜茶叶中天然存在的多酚氧化酶催化合成得到茶黄素。但由于茶叶中的多酚氧化酶含量较低,导致采用该方法的工业成本较高,且多酚氧化酶利用效率较低,不但难以确保反应充分地进行,而且鲜茶叶中存在的多糖、咖啡因等物质对茶黄素产品的质量也会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生产茶黄素的方法,充分提高茶黄素生产过程中多酚氧化酶以及茶多酚的利用率,以提高茶黄素的收率和质量,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生产茶黄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鲜茶叶进行粉碎后,向其中依次加入纯水,利用缓冲溶液调节ph至4-6之间,搅拌后得到浸提液,对该浸提液进行粗滤、超滤以及浓缩,得到粗酶液;
b.利用载体对上述粗酶液进行固定化处理,得到固定化多酚氧化酶;
c.向配料罐中依次加入乙酸乙酯和茶多酚,得到茶多酚反应液;
d.将步骤b得到的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置于反应柱内部,将步骤c中得到的茶多酚反应液通入该反应柱内,控制反应液上进下出,同时向反应柱内通入空气,控制空气下进上出,使反应液、固定化多酚氧化酶以及空气三者充分接触进行反应;
e.反应后的料液从反应柱底部流出后重新通入反应柱内重复进行反应,如此重复循环反应一段时间后结束整个反应;
f.循环反应结束后,将料液通入萃取塔,利用纯水进行萃取提纯;
g.萃取结束后将料液通入浓缩罐进行浓缩,同时加入纯水,去除乙酸乙酯,将料液转换成水相,浓缩后得到的水相料液浓度控制在20-60%;
h.对上述浓缩后的料液进行喷雾干燥,最终得到茶黄素粉。
进一步的,步骤a中,浸提温度为0-30℃,搅拌时间为10-40min。
进一步的,步骤b中,所述载体为活化处理后的离子交换树脂。
进一步的,步骤c中,所述茶多酚的纯度为60-90%,茶多酚反应液的浓度为5-20%。
进一步的,步骤d中,茶多酚反应液进入反应柱时的流速为1.5-5.5ml/min,空气进入反应柱时的流速为50-500ml/min,反应温度为15-55℃。
进一步的,步骤e中,重复循环反应的时间为1-8h。
进一步的,步骤f中,料液进入萃取塔时的流速为800-1200l/h,纯水进入萃取塔时的流速为400-900l/h,萃取温度23-32℃。
进一步的,步骤g中,浓缩后得到的水相料液浓度控制在20-6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载体对多酚氧化酶进行吸附固定,采用自上而下的进液方式,以及自下而上的进气方式,有效增大了空气、茶多酚反应液以及固定化酶三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使反应液进行多次重复循环反应,充分提高茶黄素生产过程中多酚氧化酶以及茶多酚的利用率,从而有效提高了反应效率和反应完全度,提升了反应所生成的茶黄素产品的收率和质量,同时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利于推广和普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利用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生产茶黄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鲜茶叶进行粉碎后,向其中依次加入纯水,利用缓冲溶液调节ph至4-6之间,在0℃下搅拌40min后得到浸提液,对该浸提液进行粗滤、超滤以及浓缩,得到粗酶液;
b.利用活化处理后的离子交换树脂对上述粗酶液进行固定化处理,得到固定化多酚氧化酶;
c.向配料罐中依次加入乙酸乙酯和茶多酚,得到茶多酚反应液,其中茶多酚的纯度为60%,茶多酚反应液的浓度控制为5%;
d.将步骤b得到的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置于反应柱内部,将步骤c中得到的茶多酚反应液通入该反应柱内,控制反应液上进下出,茶多酚反应液的流速为1.5ml/min,同时向反应柱内通入空气,控制空气下进上出,空气的流速为50ml/min,控制反应温度为15℃,使反应液、固定化多酚氧化酶以及空气三者充分接触进行反应;
e.反应后的料液从反应柱底部流出后重新通入反应柱内重复进行反应,如此重复循环反应1h后结束整个反应;
f.循环反应结束后,将料液通入萃取塔,利用纯水进行萃取提纯,料液的流速为800l/h,纯水的流速为400l/h,萃取温度为23℃;
g.萃取结束后将料液通入浓缩罐进行浓缩,同时加入纯水,去除乙酸乙酯,将料液转换成水相,浓缩后得到的水相料液浓度控制在20%;
h.对上述浓缩后的料液进行喷雾干燥,最终得到茶黄素粉。
实施例2
一种利用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生产茶黄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鲜茶叶进行粉碎后,向其中依次加入纯水,利用缓冲溶液调节ph至4-6之间,在30℃下搅拌10min后得到浸提液,对该浸提液进行粗滤、超滤以及浓缩,得到粗酶液;
b.利用活化处理后的离子交换树脂对上述粗酶液进行固定化处理,得到固定化多酚氧化酶;
c.向配料罐中依次加入乙酸乙酯和茶多酚,得到茶多酚反应液,其中茶多酚的纯度为90%,茶多酚反应液的浓度控制为20%;
d.将步骤b得到的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置于反应柱内部,将步骤c中得到的茶多酚反应液通入该反应柱内,控制反应液上进下出,茶多酚反应液的流速为5.5ml/min,同时向反应柱内通入空气,控制空气下进上出,空气的流速为500ml/min,控制反应温度为28℃,使反应液、固定化多酚氧化酶以及空气三者充分接触进行反应;
e.反应后的料液从反应柱底部流出后重新通入反应柱内重复进行反应,如此重复循环反应8h后结束整个反应;
f.循环反应结束后,将料液通入萃取塔,利用纯水进行萃取提纯,料液的流速为1200l/h,纯水的流速为900l/h,萃取温度为32℃;
g.萃取结束后将料液通入浓缩罐进行浓缩,同时加入纯水,去除乙酸乙酯,将料液转换成水相,浓缩后得到的水相料液浓度控制在60%;
h.对上述浓缩后的料液进行喷雾干燥,最终得到茶黄素粉。
实施例3
一种利用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生产茶黄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鲜茶叶进行粉碎后,向其中依次加入纯水,利用缓冲溶液调节ph至4-6之间,在15℃下搅拌25min后得到浸提液,对该浸提液进行粗滤、超滤以及浓缩,得到粗酶液;
b.利用活化处理后的离子交换树脂对上述粗酶液进行固定化处理,得到固定化多酚氧化酶;
c.向配料罐中依次加入乙酸乙酯和茶多酚,得到茶多酚反应液,其中茶多酚的纯度为75%,茶多酚反应液的浓度控制为12%;
d.将步骤b得到的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置于反应柱内部,将步骤c中得到的茶多酚反应液通入该反应柱内,控制反应液上进下出,茶多酚反应液的流速为3.5ml/min,同时向反应柱内通入空气,控制空气下进上出,空气的流速为270ml/min,控制反应温度为55℃,使反应液、固定化多酚氧化酶以及空气三者充分接触进行反应;
e.反应后的料液从反应柱底部流出后重新通入反应柱内重复进行反应,如此重复循环反应4h后结束整个反应;
f.循环反应结束后,将料液通入萃取塔,利用纯水进行萃取提纯,料液的流速为1000l/h,纯水的流速为600l/h,萃取温度为27℃;
g.萃取结束后将料液通入浓缩罐进行浓缩,同时加入纯水,去除乙酸乙酯,将料液转换成水相,浓缩后得到的水相料液浓度控制在40%;
h.对上述浓缩后的料液进行喷雾干燥,最终得到茶黄素粉。
实施例4
一种利用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生产茶黄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鲜茶叶进行粉碎后,向其中依次加入纯水,利用缓冲溶液调节ph至4-6之间,在5℃下搅拌30min后得到浸提液,对该浸提液进行粗滤、超滤以及浓缩,得到粗酶液;
b.利用活化处理后的离子交换树脂对上述粗酶液进行固定化处理,得到固定化多酚氧化酶;
c.向配料罐中依次加入乙酸乙酯和茶多酚,得到茶多酚反应液,其中茶多酚的纯度为90%,茶多酚反应液的浓度控制为10%;
d.将步骤b得到的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置于反应柱内部,将步骤c中得到的茶多酚反应液通入该反应柱内,控制反应液上进下出,茶多酚反应液的流速为2.5ml/min,同时向反应柱内通入空气,控制空气下进上出,空气的流速为250ml/min,控制反应温度为26℃,使反应液、固定化多酚氧化酶以及空气三者充分接触进行反应;
e.反应后的料液从反应柱底部流出后重新通入反应柱内重复进行反应,如此重复循环反应5h后结束整个反应;
f.循环反应结束后,将料液通入萃取塔,利用纯水进行萃取提纯,料液的流速为1000l/h,纯水的流速为700l/h,萃取温度为27℃;
g.萃取结束后将料液通入浓缩罐进行浓缩,同时加入纯水,去除乙酸乙酯,将料液转换成水相,浓缩后得到的水相料液浓度控制在45%;
h.对上述浓缩后的料液进行喷雾干燥,最终得到茶黄素粉。
经测试得到,在实施例1-4中,步骤e重复循环反应结束后,茶多酚的转化率均达到75%以上,步骤h所得到的茶黄素粉纯度均在65-75%之间。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