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钾通道抑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43725发布日期:2021-11-10 04:5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式(xvi)的化合物:其中r
14
选自

c(o)

c1‑8烷基;

c(o)

o

c1‑8烷基;

c2‑8烷基;

h和

s(o)2‑
c1‑8烷基;r3是h、c1‑5烷基或键;r4是h、c1‑5烷基或键;r5是h、键、或c1‑8烷基,其中一个亚甲基任选地被

o

替代;r6是h、键、或c1‑8烷基,其中一个亚甲基任选地被

o

替代;r7是h、键、

oh、或c1‑8烷基,其中一个或多个亚甲基任选地并且单独地被

o

替代和/或被=o取代;r8是h、键、

oh、或c1‑8烷基,其中一个或多个亚甲基任选地并且单独地被

o

替代和/或被=o取代;r3、r4、r5、r6、r7和r8中的任一个任选地连接在一起以形成环;a是苯基或吡啶基,其中所述苯基或吡啶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单独地选自以下的r
13
取代基取代:卤素、

cx3、

ocx3、

chx2、

ochx2、

ch2x、

och2x、

ch2cx3、och2cx3、

c1‑8烷基、

oc1‑8烷基、

c3‑7环烷基、

oc3‑7环烷基、

cn、no2、

so2ch3和

sf5;并且x是卤素;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a是式(ix)的部分:其中r9是

c(h)



n

、或

c(r
13
)

;r
13
单独地选自卤素、

cx3、

ocx3、

chx2、

ochx2、

ch2x、

och2x、

ch2cx3、och2cx3、

c1‑8烷基、

oc1‑8烷基、

c3‑7环烷基、

oc3‑7环烷基、

cn、no2、

so2ch3、和

sf5;
n是0至4的整数;并且x是卤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a是式(x)的部分:其中r9是

c(h)



n

、或

c(r
13
)

;r
10
、r
11
、r
12
、和r
13
单独地选自h、卤素、

cx3、

ocx3、

chx2、

ochx2、

ch2x、

och2x、

ch2cx3、och2cx3、

c1‑8烷基、

oc1‑8烷基、

c3‑7环烷基、

oc3‑7环烷基、

cn、no2、

so2ch3、和

sf5;并且x是卤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9是

c(h)



n

;r
10
是h或卤素;r
11
是h或卤素;r
12


cx3、

ocx3、h或卤素;并且x是卤素。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3和r4是

h,r5和r6是甲基,并且r7和r8是

h。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具有式(xviii):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具有式(xix):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具有式(xxi):9.根据权利要求1至4权利要求1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具有式(xxii):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具有式(xx):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
14


c(o)

oc1‑4烷基。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
14
是c3‑4烷基。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
12


cf3、

ocf3、或卤素。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9是

c(h)

,r
10
是h,r
11
是f并且r
12


cf3。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选自:n

(2

(二甲基氨基)乙基)

n

(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氨基甲酸甲酯;(2

氨基
‑2‑
甲基丙基)(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氨基甲酸甲酯;((1

氨基环丙基)甲基)(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氨基甲酸甲酯;3

((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甲氧基羰基)氨基)氮杂环丁烷
‑1‑
甲酸甲酯;氮杂环丁烷
‑3‑
基(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氨基甲酸甲酯;n

(环丙基甲基)

n

(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氮杂环丁烷
‑3‑
胺;(2

氨基乙基)(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氨基甲酸甲酯;n1

(环丙基甲基)

n1

(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
‑2‑
甲基丙烷

1,2

二胺;n

(2

氨基
‑2‑
甲基丙基)

n

(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环丙烷甲酰胺;n1

环丙基
‑2‑
甲基

n1

(1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丙烷

1,2

二胺;(2

氨基
‑2‑
甲基丙基)(1

(3,5

二氯苯基)环丙基)氨基甲酸甲酯;(2

氨基
‑2‑
甲基丙基)(1

(3

溴苯基)环丙基)氨基甲酸甲酯;(2

氨基
‑2‑
甲基丙基)(1

(3

氯苯基)环丙基)氨基甲酸甲酯;1

((氮杂环丁烷
‑2‑
基甲基)(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氨基)
‑2‑
甲基丙
‑2‑
醇;(2

氨基
‑2‑
甲基丙基)(1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氨基甲酸甲酯;1

((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1

甲基氮杂环丁烷
‑2‑
基)甲基)氨基)
‑2‑
甲基丙
‑2‑
醇;(2

氨基
‑2‑
甲基丙基)(1

(5


‑4‑
(三氟甲基)吡啶
‑2‑
基)环丙基)氨基甲酸甲酯;n1

环丁基
‑2‑
甲基

n1

(1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丙烷

1,2

二胺;(2

氨基
‑2‑
甲基丙基)(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氨基甲酸乙酯;
(2

氨基
‑2‑
甲基丙基)(1

(4


‑3‑
(三氟甲氧基)苯基)环丙基)氨基甲酸甲酯;n

(2

氨基
‑2‑
甲基丙基)

n

(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甲烷磺酰胺;(r)

(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吡咯烷
‑2‑
基甲基)氨基甲酸甲酯;(s)

(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吡咯烷
‑2‑
基甲基)氨基甲酸甲酯;(2

乙酰胺基
‑2‑
甲基丙基)(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氨基甲酸甲酯;n1

(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
‑2‑
甲基丙烷

1,2

二胺;(氮杂环丁烷
‑2‑
基甲基)(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氨基甲酸甲酯;(s)

(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1

甲基吡咯烷
‑2‑
基)甲基)氨基甲酸甲酯;(s)

(1

(4


‑3‑
(三氟甲氧基)苯基)环丙基)(吡咯烷
‑2‑
基甲基)氨基甲酸甲酯;(r)

(1

(4


‑3‑
(三氟甲氧基)苯基)环丙基)(吡咯烷
‑2‑
基甲基)氨基甲酸甲酯;(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1

甲基氮杂环丁烷
‑2‑
基)甲基)氨基甲酸甲酯;(r)

(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1

甲基吡咯烷
‑2‑
基)甲基)氨基甲酸甲酯;(氮杂环丁烷
‑2‑
基甲基)(1

(4


‑3‑
(三氟甲氧基)苯基)环丙基)氨基甲酸甲酯;(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2

(羟基氨基)
‑2‑
甲基丙基)氨基甲酸甲酯;(s)

(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吡咯烷
‑2‑
基甲基)氨基甲酸乙酯;(s)

(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1

甲基吡咯烷
‑2‑
基)甲基)氨基甲酸乙酯;(s)

n

(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

n

(吡咯烷
‑2‑
基甲基)甲烷磺酰胺;(s)

n

(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

n

((1

甲基吡咯烷
‑2‑
基)甲基)甲烷磺酰胺;(r)

(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吡咯烷
‑2‑
基甲基)氨基甲酸乙酯;(r)

(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吗啉
‑3‑
基甲基)氨基甲酸甲酯;(r)

(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4

甲基吗啉
‑3‑
基)甲基)氨基甲酸甲酯;(r)

n

(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

n

(吡咯烷
‑2‑
基甲基)甲烷磺酰胺;(s)

(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吗啉
‑3‑
基甲基)氨基甲酸甲酯;(s)

(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4

甲基吗啉
‑3‑
基)甲基)氨基甲酸甲酯;(s)

(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吡咯烷
‑2‑
基甲基)氨基甲酸异丙酯;(s)

(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吡咯烷
‑2‑
基甲基)氨基甲酸环丙酯;(r)

(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2

甲基吡咯烷
‑2‑
基)甲基)氨基甲酸甲酯;n

((1

氨基环丙基)甲基)
‑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
‑1‑
胺;(s)

(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吡咯烷
‑2‑
基甲基)氨基甲酸环丙基甲酯;n

((1

氨基环丙基)甲基)

n

(1

(4


‑3‑
(三氟甲基)

苯基)环丙基)甲烷磺酰胺;(s)

(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2

甲基吡咯烷
‑2‑
基)甲基)氨基甲酸甲酯;(1s,2s)

n1

(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

环戊烷

1,2

二胺;
(1r,2s)

n1

(1

(4


‑3‑
(三氟甲基)苯基)环丙基)

环戊烷

1,2

二胺;和(s)

(氮杂环丁烷
‑2‑
基甲基)(1

(4


‑3‑
(三氟甲基)苯基)

环丙基)氨基甲酸甲酯。16.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含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用于药物。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用于治疗炎性肠病(ibd),诸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用于治疗遗传性干瘪红细胞增多症。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用于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新型化合物、包含此类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其用于治疗、缓解或预防与钾通道活性相关的疾病或障碍的用途。道活性相关的疾病或障碍的用途。


技术研发人员:D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萨尼奥纳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20
技术公布日:2021/11/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