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微生物菌群的合成方法

文档序号:36092088发布日期:2023-11-18 11:3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微生物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溶液的配制方法为:将壳聚糖加入至质量浓度为0.5~2%的冰醋酸溶液中混合均匀即得壳聚糖溶液,所述壳聚糖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聚磷酸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电喷雾过程中控制的工艺参数为:电压为2~20kv、接收距离为5~20cm、喷头孔径为0.1~0.3mm;

5.一种微生物菌群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生物菌群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包括大肠杆菌、酿酒酵母、毕赤酵母、谷氨酸棒杆菌、蓝细菌、常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酿酒酵母重组菌株、常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大肠杆菌重组菌株、产生群体感应分子的大肠杆菌重组菌株、常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谷氨酸棒杆菌重组菌株、甲醇诱导表达rh-gh的毕赤酵母重组菌株、甲醇诱导表达rh-pon1的毕赤酵母重组菌株、蓝色荧光蛋白表达的大肠杆菌重组菌株、依据密度自主裂解并表达β-内酰胺酶的大肠杆菌重组菌株、群体感应分子信号接收的酿酒酵母重组菌株中的至少两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生物菌群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酿酒酵母重组菌株的制备方法为: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连接到常表达启动子ptdh3下游并与酿酒酵母基因组同源臂上下游连接,构建得到表达载体,将表达载体通过电转化法转入至酿酒酵母基因组中,即得常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酿酒酵母重组菌株;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生物菌群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甲醇诱导表达rh-pon1的毕赤酵母重组菌株的制备方法为:将重组人对氧磷酶基因构建到表达载体ppiczα-a的α-factor信号肽下游形成分泌表达载体;通过核酸内切酶sacⅰ将分泌表达载体酶切线性化后,使用电转化法转入至毕赤酵母基因组中即得甲醇诱导表达rh-pon1的毕赤酵母重组菌株;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生物菌群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微生物菌包括大肠杆菌、产生群体感应分子的大肠杆菌重组菌株、蓝色荧光蛋白表达的大肠杆菌重组菌株、常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大肠杆菌重组菌株、依据密度自主裂解并表达β-内酰胺酶的大肠杆菌重组菌株中的任一种,则将微生物菌接种至培养基中培养得到菌体具体为:将微生物菌接种至lb培养基中,在36~38℃下于180~220rpm的摇床过夜培养,离心,即得菌体;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生物菌群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微生物菌包括常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酿酒酵母重组菌株、常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大肠杆菌重组菌株,则将包裹不同微生物菌的微胶囊共同培养具体为:将包裹不同微生物菌的微胶囊接种于lb和sc混合培养基中于29~31℃下培养;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微生物菌群(尤其是跨物种微生物菌群)的合成方法。本发明利用壳聚糖与三聚磷酸钠发生交联反应的原理,通过电喷雾方法制备得到包裹微生物菌的微胶囊。微胶囊的三维网状结构隔离不同的微生物菌;微胶囊的半透膜性质允许营养物质、代谢产物以及目标蛋白的输送及目标蛋白的运输,保证了菌群间信号传递以及底物传输的需求。再将包裹不同微生物菌的微胶囊共同培养即形成微生物菌群,三维交联结构的微胶囊隔离不同的微生物菌,在不同的物种间建立屏障,因此,最终菌群的组成可通过调整不同物种的微胶囊数量进行精确调控,通过融合不同物种的微生物,可实现具有分工及通信、光能自养等一系列跨物种菌群的组装。

技术研发人员:戴卓君,王林,唐琛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