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葡聚糖的耐高温珊瑚状猴头菌菌株及选育和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35779041发布日期:2023-10-21 14:24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高产葡聚糖的耐高温珊瑚状猴头菌菌株及选育和栽培方法

本发明涉及食药用菌育种与栽培,具体涉及一种高产葡聚糖的耐高温珊瑚状猴头菌菌株及选育和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1、珊瑚状猴头[hericium coralloides (scop.) pers.]又名松花蘑、玉髯。不但含有18种氨基酸(含人体必需氨基酸8种),还具有利五脏,滋补,助消化的功能,可用于神经衰弱,胃溃疡等疾病的治疗,是一种优良的食药用真菌。β-葡聚糖又称“免疫黄金”是一种天然产物,是由葡萄糖分子通过β-1,3-键和β-1,6-键连接而成的多糖。它存在于多种植物和真菌中,如蘑菇、酵母、藻类等。β-葡聚糖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活性和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食品等领域。

2、珊瑚状猴头菌因驯化栽培时间短,目前生产中所使用的菌种大多通过野生子实体组织分离而来,造成菌种质量不稳定,变异退化严重的现象。并且有菌株产量低、生物转化率低、葡聚糖含量低,出菇温度窄(22℃-25℃)等问题。传统野生驯化手段成活率不高、组分菌丝生长孱弱、无法及时复壮营养不良的野生菌株。出菇温度窄极大的限制了珊瑚状猴头菌的种植时间,并且不利于珊瑚状猴头菌的推广种植。同时目前栽培管理模式多数是将培养料装入栽培袋内进行灭菌、接种,然后进行出菇的传统生产模式为主,这种以袋栽为主的栽培模式出菇受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并且在生产中,栽培料中的氮源成本高,营养成分单一,容易导致产量和品质不稳定等问题。

3、现在已有人工驯化栽培的珊瑚状猴头菌,生物学效率为40%左右[范宇光等,中国食用菌,2010.29(4),10-11]。专利《食用珊瑚状猴头菌及其栽培方法》(专利号为:zl200810051349.2)公开了一种珊瑚状猴头菌及其栽培方法,其子实体粗蛋白含量较低、子实体粗蛋白含量为15.9%。专利《一种珊瑚状猴头菇》(专利号为:zl201210149416.0)也公开了一种珊瑚状猴头菌,但是其生物转化率低、生物转化率为50-70%。因此仍需人工驯化新的野生珊瑚状猴头菌,以便在产量、品质上做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

4、在先专利201710101293.6公开一种珊瑚状猴头菌树花及其栽培方法,保藏编号为

5、cgmcc no .13377。然而,该菌株出菇温度需要控制在8-25℃,无法在超过25℃的条件下正常出菇;且基本只能出一潮菇,第一潮菇在425-450克左右,而第二潮菇产量急剧下降,低至50克左右,基本无法正常出菇,无法出多潮菇。

6、在先专利202310458717 .x公开一种珊瑚状猴头菌及其应用,保藏编号为cgmccno .40223。然而,该菌株的出菇温度在14-20℃,温度超过20℃该菌株子实体会呈现发黄发软的状态;在出菇期还需进行人工循环控制温度湿度和补充光照;且基本只能出一潮菇,第一潮菇在200克左右,而第二潮菇低至60克左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产葡聚糖,且产量高、生物转化率高、耐高温、并且可以出多潮菇(所述出多潮菇是指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每出菇一批,称为一潮;每潮菇成熟采收后,至下一潮菇再次发生间隔的时间,称为转潮),市场前景好的珊瑚状猴头菌菌株。

2、本发明公开一种高产葡聚糖的耐高温珊瑚状猴头菌菌株,所述菌株为珊瑚状猴头菌hericium coralloides zlsh-1,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391。

3、本发明还请求保护一种驯化或培养所述珊瑚状猴头菌菌株的母种培养基,所述母种培养基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4、马铃薯180-200份

5、葡萄糖15-20份

6、mgso41-2份

7、cacl20.25-0.5份

8、维生素b10.0002-0.0005份

9、麦芽浸出粉3-5份

10、琼脂18-20份

11、水1000份。

12、本发明还请求保护一种珊瑚状猴头菌子实体,为栽培所述珊瑚状猴头菌hericiumcoralloides zlsh-1得到的子实体。

13、所述珊瑚状猴头菌子实体的栽培方法包括先培养原种,然后再栽培子实体;

14、培养原种的原种培养基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40%原种培养料,余量为水;

15、所述原种培养料按重量百分计包括:

16、所述原种培养料按质量百分计包括:

17、棉籽壳80-85%

18、微生物菌肥10-15%

19、蔗糖3-5%

20、石膏粉2-3%;

21、栽培子实体采用的栽培种培养基按质量百分计包括:38-40%的栽培种培养料,余量为水;

22、木屑80-85%

23、微生物菌肥10-15%

24、蔗糖2-5%

25、石膏粉2-5%

26、石灰粉1-5%。

27、培养原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珊瑚状猴头菌hericium coralloides zlsh-1的母种接种于原种培养基,在温度20-25℃,湿度50-60%的条件下,避光培养20-25天,获得所述原种。

28、栽培子实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栽培种培养基分装于菌砖袋,灭菌备用;

29、s2、将所述的原种接种于所述菌砖袋,避光培养20-25天;第26-30天每天给予菌砖袋6-8小时50-80lux散射光光照处理;

30、s3、将步骤s2培养后的菌砖袋进行出菇管理。

31、在移入出菇室前,对菌砖袋每天进行6-8小时50-80lux散射光光照处理,通过对出菇前期进行一定的光照处理,较常规方法,出菇快3-5天。由于出菇前进行一定的光照处理,可以更好的模拟野生环境,适当给予一定量的光照,使菌丝更快适应出菇环境,从而可以加快出菇时间。此时,光照强度要严格控制在50-80lux,光照大于80lux,会造成菌丝缓慢生长,直接进入出菇阶段,而不足50lux,则会与暗培养效果相差不大。

32、步骤s2中,培养条件为:温度20-25℃,空气相对湿度70-85%,散射光光照为300-500 lux。

33、所述菌砖袋为方形。

34、出菇管理的条件包括:温度16-30℃,空气相对湿度90-95%,光照300-500 lux,二氧化碳浓度为200-750ppm。

35、本发明珊瑚状猴头菌菌株zlsh-1由发明人2013年9月于黑龙江省伊春市凉水自然保护区采集子实体,后经组织分离,并通过发明人驯化培育所得。

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7、1、本发明提供了一个新的珊瑚状猴头菌菌株,极大的丰富了野生珊瑚猴头的品类,从30个野生菌株中通过驯化筛选出一个优异菌株,该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生长健壮;

38、2、本发明珊瑚状猴头菌出菇潮数多,并且每潮菇单朵克重相差不大,可以极大的提高产量。

39、3、本发明菌株产量高、生物学效率高,本发明单产可提高15%-30%,生物转化率高达98%以上。而一般珊瑚状猴头菌菌株的生物学效率在40%左右[范宇光等,中国食用菌,2010.29(4),10-11]、专利《一种珊瑚状猴头菇》(zl201210149416.0)的雪玉松茸(cgmccno.5906)生物转化率为50-70%。

40、3、本发明珊瑚状猴头菌出菇耐高温,对高温环境适应性强,16-30℃均可出菇,极大的扩宽了出菇温度,出菇温度范围大有利于种植推广,适宜多地区种植,同时30℃可出菇有效的延长了出菇时间,进而提高产量。

41、4、本发明对珊瑚状猴头菌的培养基和栽培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替换传统母种培养基配方,提升了野生驯化成活率、及时复壮营养不良的野生菌株,利用微生物菌肥替代传统氮源,降低了成本;并创新一种菌砖栽培方式,提高了珊瑚状猴头菌的产量,为野生菌株驯化栽培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42、5、本发明的珊瑚状猴头菌菌株的子实体较其他珊瑚状猴头菌具有更高含量的β-葡聚糖,含量为每100克子实体含0.25克β-葡聚糖。β-葡聚糖含有对免疫系统有益的作用,子实体中提取的β-1,3-d葡聚糖具有很高的抗肿瘤活性,是一种低热量、低脂肪的保健食品。

43、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产葡聚糖且耐高温的珊瑚状猴头菌新品种。本发明从30株野生菌株中筛选出一个优异菌株,选育出产量高、生物转化率高,出菇温度范围广,且耐高温的珊瑚状猴头菌新品种。本发明通过创新培养基配方和提供一种新型珊瑚状猴头菌栽培模式,极大的降低了珊瑚状猴头菌的生产成本,并且有助于实现不受温度限制的四季出菇工厂化栽培模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