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双棘轮式汽车防溜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4280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双棘轮式汽车防溜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防溜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双棘轮式汽车防溜车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在坡道停车或半坡起步时,如操作不当,会导致车辆溜车,从而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目前,绝大多数车辆都是通过自身配备的驻车制动系统和制动踏板来防止溜车的。但近些年来,由于驻车制动系统出现故障而导致车毁人亡的事件时有发生。车辆半坡起步的成功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定于驾驶员的技术水平以及控制手刹、离合器、制动踏板和油门四者之间协调运作的经验,但这对新手来说是一个难题。此外,溜车还会加剧车辆传动部件的磨损,降低车辆的使用寿命。实用新型专利CN96225553.X公开了一种机动车防溜车装置,该专利是以单个棘轮机构作为防止逆转的停止器来实现的,其特征在于将棘轮机构设置在机动车变速箱的中间轴上,通过设置在驾驶室内的手柄控制棘爪的动作,虽然可防止机动车单向溜车,但由于采用操作手刹手柄拉动柔性拉线来控制棘爪的动作,因此其存在布线复杂,安装繁琐,柔性拉线易变形,只能防止单向溜车及驾驶员操作不便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所述的传统防溜车装置存在布线与安装繁琐和柔性拉线易变形的问题,以及满足防止双向溜车和操作方便性的要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双棘轮式汽车防溜车装置,该装置采用两个电磁继电器控制两对棘轮机构工作来分别实现阻止汽车前溜和后溜的功能,提高了汽车的坡道驻车安全性,降低了半坡起步的难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安装板、弹簧Ⅰ、弹簧Ⅱ、十字型轴、棘爪Ⅰ、棘爪Ⅱ、棘轮Ⅰ、棘轮Ⅱ、转轴、电磁继电器Ⅰ、电磁继电器Ⅱ、L型板Ⅰ、L型板Ⅱ、轴承Ⅰ、轴承Ⅱ、轴承Ⅲ、轴承Ⅳ、轴承座Ⅰ、轴承座Ⅱ、套筒Ⅰ、套筒Ⅱ、套筒Ⅲ、套筒Ⅳ、圆螺母Ⅰ、圆螺母Ⅱ、螺栓、螺钉。棘爪Ⅰ、棘爪Ⅱ分别通过平键与十字型轴相连,棘爪Ⅰ、棘爪Ⅱ的一端面与十字型轴的定位轴肩相配合;套筒Ⅰ、套筒Ⅱ与十字型轴为间隙配合,套筒Ⅰ、套筒Ⅱ的一端面分别与棘爪Ⅰ、棘爪Ⅱ的另一端面相配合;轴承Ⅰ、轴承Ⅱ的内圈与十字型轴为过盈配合连接,轴承Ⅰ、轴承Ⅱ的内圈端面分别与套筒Ⅰ、套筒Ⅱ的另一端面相配合,并通过套筒Ⅰ、套筒Ⅱ分别压紧棘爪Ⅰ、棘爪Ⅱ;轴承Ⅰ、轴承Ⅱ的外圈分别与轴承座Ⅰ、轴承座Ⅱ为过盈配合连接;轴承座Ⅰ、轴承座Ⅱ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板上;弹簧Ⅰ、弹簧Ⅱ的一端与分别与十字型轴两侧的凸台孔相连,弹簧Ⅰ、弹簧Ⅱ的另一端分别与安装板上的凸台孔相连;安装板通过螺栓固接在箱体上;棘轮Ⅰ、棘轮Ⅱ分别通过平键与转轴相连,棘轮Ⅰ、棘轮Ⅱ的一端面与转轴的定位轴肩相配合;套筒Ⅲ与转轴为间隙配合,套筒Ⅲ的一端面与棘轮Ⅰ的另一端面相配合,并通过圆螺母Ⅰ进行轴向固定;套筒Ⅳ与转轴为间隙配合,套筒Ⅳ的一端面与棘轮Ⅱ的另一端面相配合,并通过圆螺母Ⅱ进行轴向固定;轴承Ⅲ、轴承Ⅳ的内圈与转轴为过盈配合连接,轴承Ⅲ、轴承Ⅳ的内圈端面与转轴的定位轴肩相配合;轴承Ⅲ、轴承Ⅳ的外圈与箱体为过盈配合连接;电磁继电器Ⅰ、电磁继电器Ⅱ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在L型板Ⅰ、L型板Ⅱ上;L型板Ⅰ、L型板Ⅱ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在箱体两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与其它同类产品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采用两个电磁继电器控制两对棘轮机构工作来分别实现阻止汽车前溜和后溜的功能。

(2)提高了汽车的坡道驻车安全性,降低了驾驶员对半坡起步操作的技术要求。

该防溜车装置结构紧凑,安装简单,操作方便,且性能可靠,特别适用于需经常坡道驻车的机动车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螺栓1,安装板2,弹簧Ⅰ3,十字型轴4,棘爪Ⅰ5,套筒Ⅰ6,轴承座Ⅰ7,轴承Ⅰ9,棘轮Ⅰ10,套筒Ⅲ11,圆螺母Ⅰ12,转轴13,轴承Ⅲ14,轴承座Ⅱ15,棘爪Ⅱ16,套筒Ⅱ17,轴承Ⅱ18,电磁继电器Ⅰ19,螺钉Ⅱ20,L型板Ⅰ21,轴承Ⅳ22,圆螺母Ⅱ23,套筒Ⅳ24,棘轮Ⅱ25,弹簧Ⅱ26,螺钉Ⅰ27,螺钉Ⅲ28,电磁继电器Ⅱ29,L型板Ⅱ30;8是箱体。

棘爪Ⅰ5、棘爪Ⅱ16分别通过平键与十字型轴4相连,棘爪Ⅰ5、棘爪Ⅱ16的一端面与十字型轴4的定位轴肩相配合;套筒Ⅰ6、套筒Ⅱ17与十字型轴4为间隙配合,套筒Ⅰ6、套筒Ⅱ17的一端面分别与棘爪Ⅰ5、棘爪Ⅱ16的另一端面相配合;轴承Ⅰ9、轴承Ⅱ18的内圈与十字型轴4为过盈配合连接,轴承Ⅰ9、轴承Ⅱ18的内圈端面分别与套筒Ⅰ6、套筒Ⅱ17的另一端面相配合,并通过套筒Ⅰ6、套筒Ⅱ17分别压紧棘爪Ⅰ5、棘爪Ⅱ16;轴承Ⅰ9、轴承Ⅱ18的外圈分别与轴承座Ⅰ7、轴承座Ⅱ15为过盈配合连接;轴承座Ⅰ7、轴承座Ⅱ15通过螺钉Ⅰ27固定在安装板2上;弹簧Ⅰ3、弹簧Ⅱ26的一端与分别与十字型轴4两侧的凸台孔相连,弹簧Ⅰ3、弹簧Ⅱ26的另一端分别与安装板2上的凸台孔相连;安装板2通过螺栓1固接在箱体8上;棘轮Ⅰ10、棘轮Ⅱ25分别通过平键与转轴13相连,棘轮Ⅰ10、棘轮Ⅱ25的一端面与转轴13的定位轴肩相配合;套筒Ⅲ11与转轴13为间隙配合,套筒Ⅲ11的一端面与棘轮Ⅰ10的另一端面相配合,并通过圆螺母Ⅰ12进行轴向固定;套筒Ⅳ24与转轴13为间隙配合,套筒Ⅳ24的一端面与棘轮Ⅱ25的另一端面相配合,并通过圆螺母Ⅱ23进行轴向固定;轴承Ⅲ14、轴承Ⅳ22的内圈与转轴13为过盈配合连接,轴承Ⅲ14、轴承Ⅳ22的内圈端面与转轴13的定位轴肩相配合;轴承Ⅲ14、轴承Ⅳ22的外圈与箱体8为过盈配合连接;电磁继电器Ⅰ19、电磁继电器Ⅱ29通过螺钉Ⅱ20分别固定在L型板Ⅰ21、L型板Ⅱ30上;L型板Ⅰ21、L型板Ⅱ30通过螺钉Ⅲ28分别固定在箱体8两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车辆正常行驶时,电磁继电器Ⅰ19、电磁继电器Ⅱ29均不得电,十字型轴4在弹簧Ⅰ3、弹簧Ⅱ26的作用下稳定于水平位置,两棘轮机构均不工作,转轴13正常转动,从而实现车辆的正常行驶。

当车辆有向前溜车的趋势时,电磁继电器Ⅱ29不得电,电磁继电器Ⅰ19得电后将与弹簧Ⅱ26相连的十字型轴4凸台侧吸下,使得棘爪Ⅰ5与棘轮Ⅰ10的齿相配合,限制了转轴13沿顺时针方向的转动,从而阻止了车辆向前溜车。

当车辆有向后溜车的趋势时,电磁继电器Ⅰ19不得电,电磁继电器Ⅱ29得电后将与弹簧Ⅰ3相连的十字型轴4凸台侧吸下,使得棘爪Ⅱ16与棘轮Ⅱ25的齿相配合,限制了转轴13沿逆时针方向的转动,从而阻止了车辆向后溜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