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空调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16276阅读:798来源:国知局
汽车用空调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冷凝器。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冷凝器的结构为单独的换热芯体,冷媒进入冷凝器换热后流入蒸发器进行制冷。现有的冷凝器一般包括冷凝器芯体和设置在芯体两侧的左、右集流管,所述 左、右集流管内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左、右集流管分割成相互隔离的数段,左、右集流管 的每一段与芯体构成供冷媒流动的流道,从而使冷媒不断在左右两集流管之间循环流动, 将冷媒的热量带走,提高制冷效果。且冷凝器的芯体是将扁管一根根焊接在两集流管之间,且散热片一般采用安装在两扁管之间的弯曲散热片。这类结构的冷凝器结构较复杂,散热效果不够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提高换热效率、降低风阻的汽车用空调冷凝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汽车用空调冷凝器,包括冷凝器的数组芯体、连接数组芯体一端的集流管和连接数组芯体另一端的分流管,所集流管、数组芯体、分流管形成冷媒流动的流道,每一组所述芯体包括散热管和间隔设置在该散热管上的数个换热片,该散热管连通集流管和分流管,每一个所述换热片包括两薄片,该两薄片套设在衬套上,衬套焊接或胀接在散热管上,两薄片可绕衬套相对转动,每一薄片上间隔设置有数个通风孔,两薄片相对转动时,其中一薄片可遮挡另一薄片的通风孔。

作为优选,其中一薄片轴向固定有螺杆,另一薄片靠近边缘开设有条形孔;两薄片相对转动时,所述螺杆沿条形孔移动;两薄片相对静止时,通过所述螺杆的螺纹连接固定两薄片。

作为优选,每一所述薄片上开设有可套设在所述衬套上的中心孔,每一所述通风孔为以中心孔的圆心为圆心的弧形孔。

作为优选,相邻两弧形孔之间的周向间距大于或等于弧形孔的弧长。

作为优选,每一所述薄片呈四方形,该四方形是以中心孔的圆心为中心的对称四方形;每一所述薄片的其中一组相对的两边呈直线状;每一所述薄片另一组相对的两边呈以中心孔圆心为圆心的弧形。

作为优选,所述衬套一端设置有阻挡薄片轴向移动的凸缘,该凸缘上轴向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杆穿过两薄片与该螺纹孔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衬套上成型有环槽,薄片通过所述中心孔卡设在该环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管为轴向多孔的圆形管。

作为优选,所述集流管上设置有冷媒进口,冷媒从集流管进入一组芯体散热后流入分流管进行气液分离,气态、液态冷媒分别经对应一组芯体散热后进入集流管,再分别从集流管进入干燥器汇流后流出。

作为优选,所述集流管由隔板分隔成独立的数个区间,每一区间与一组芯体连通。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冷媒经散热后再气液分离,然后分别冷却,其结构较为简单,加工方便,成本较低;同时芯体以可相对转动的两薄片为换热片,其可根据不同的空间要求适当增加换热片的受热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果;同时,薄片上还设置有通风孔,且通风孔的大小可通过两薄片的相对转动进行变化,从而可根据不同环境要求调整通风孔的通风面积,在保证换热片的换热效率的同时,降低风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芯体的正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芯体侧向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2和图3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汽车用空调冷凝器,包括冷凝器的数组芯体100、连接数组芯体一端的集流管9和连接数组芯体另一端的分流管10,所集流管、数组芯体、分流管形成冷媒流动的流道,每一组所述芯体包括散热管7和间隔设置在该散热管上的数个换热片8,该散热管连通集流管和分流管,每一个所述换热片包括两薄片1,该两薄片套设在衬套6上,衬套焊接或胀接在散热管上,两薄片可绕该衬套相对转动,从而变换换热片的受热面积,每一薄片上间隔设置有数个通风孔2,一方面可降低风阻,另一方面可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将热量快速带走;两薄片相对转动时,其中一薄片可遮挡另一薄片的通风孔,实现通风孔的通风面积可变。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不仅可实现换热片的换热面积可变,而且可实现通风孔的通风面积可变,使得换热片可根据不同的空间、不同的运行环境安装不同的散热效果的换热片,从而在保证提高换热片的效果和效率的同时,降低风阻。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片的其中一薄片轴向固定有螺杆3,另一薄片靠近边缘开设有条形孔4;两薄片相对转动时,所述螺杆沿条形孔移动;两薄片相对静止时,通过所述螺杆的螺纹连接固定两薄片;其中螺纹连接可采用螺杆与螺母的配合连接或螺杆与孔的配合连接等形式。在实施过程中,每一所述薄片上开设有可安装在散热管上的中心孔5,每一所述通风孔为以中心孔的圆心为圆心的弧形孔,这样可保证薄片绕散热管转动时通风孔的通风面积实现变化。相邻两弧形孔之间的周向间距大于或等于弧形孔的弧长,这样可完全遮挡通风孔,保证在无风环境下的换热片的散热面积最大化。

本实用新型的每一所述薄片呈四方形,该四方形是以中心孔的圆心为中心的对称四方形,一方面加工方便,另一方面有利于安装,同时还可保证薄片旋转后仍然呈对称状,有利于均匀散热。每一所述薄片的其中一组相对的两边呈直线状,所有这种换热片安装在散热管上后,在有利于布置整个冷凝器芯体。每一所述薄片另一组相对的两边呈以中心孔圆心为圆心的弧形,无论薄片是否旋转,其两端均呈圆弧状,不仅换热面积大,而且安装便利。

本实用新型在衬套一端设置有阻挡薄片轴向移动的凸缘61,该凸缘上轴向开设有螺纹孔62,所述螺杆穿过两薄片与该螺纹孔螺纹连接,从而将薄片固定在衬套上;由于薄片紧挨凸缘,两者实现面接触,从而提高两者的传热效果。且这种方式还可避免采用螺母与螺杆连接,有利于便利快速安装。所述衬套上还成型有环槽63,环槽可设置一个或两个,其中一个环槽最好紧挨凸缘,避免薄片与凸缘之间存在间隙而降低传热效果;两薄片或其中一薄片通过所述中心孔卡设在该环槽内,设置环槽可防止薄片晃动,同时增加衬套的散热面积,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由于环槽可卡紧薄片,可采用只在衬套上设置环槽、不须设计凸缘的方式,这样只需通过螺杆的螺纹连接就可将薄片固定,这种方式的成本更低;还有一种方式是设计凸缘和环槽,但凸缘上不设螺纹孔,直接通过螺杆与螺母的连接固定两薄片,这种方式的稳固性较好;当然既设计凸缘和环槽,又设计螺纹孔,可使薄片的稳固性更好。

在安装过程中,先通过中心孔将一个薄片套设在衬套上或衬套的环槽内,使薄片紧挨凸缘,然后另一个薄片套设在衬套上或衬套的环槽内,使两薄片贴紧,再通过螺杆固定两薄片;最后将可将固定有薄片的衬套胀接或焊接在冷却器的散热管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衬套可使两薄片均为活动连接,方便拆卸、清洗维护,安装灵活、方便,同时可根据不同的空间和环境灵活调整两薄片的位置,在保证散热效率的同时,可降低风阻。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管采用轴向多孔的圆形管,其中圆形管有利于薄片转动,轴向多孔的设计可增加传热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传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集流管上设置有冷媒进口91,冷媒从集流管进入一组芯体散热后流入分流管进行气液分离,气态、液态冷媒分别经对应一组芯体散热后进入集流管,再分别从集流管进入干燥器92汇流后流出。在实施过程中,所述集流管由隔板93分隔成独立的数个区间,每一区间与一组芯体连通。本实用新型采用组合式的换热片的芯体,其只需冷媒经三组芯体散热就可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其结构较为简单,加工方便,成本较低。

上述实施方式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