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道双层电池箱的框架、动力机构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9286发布日期:2019-05-28 18:04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中通道双层电池箱的框架、动力机构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安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通道双层电池箱的框架、动力机构和汽车。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箱通过框架安装于汽车的中通道和后部,中通道位置的电池框架为单层设计,也就是中通道位置的电池箱仅能安装一排,而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很大程度受制于电池,提高电池续航里程必然需要增加电池的数量,而车身内空间有限,使得汽车上的电池数量不可能太多,因而汽车的续航里程因为电池安装空间的有限而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通道双层电池箱的框架,解决中通道电池箱仅能安装一排的技术问题。

一种中通道双层电池箱的框架,包括:

下层框架,下层框架安装于车身骨架的中通道,下层框架与中通道相匹配;

上层框架,上层框架与中通道相匹配;

其中,上层框架通过多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立柱支撑于下层框架上方,以形成下层框架与上层框架之间的下层电池箱安装空间、以及位于上层框架上方的上层电池箱安装空间。

进一步的,下层框架包括安放立柱的第一平面,上层框架包括下层电池箱安装空间外侧的与立柱对接的第二平面,立柱位于下层框架的第一平面与上层框架的第二平面之间。

进一步的,下层框架包括:

两个下层纵梁,下层纵梁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下层纵梁安装于车身骨架;

下层前横梁,下层前横梁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

下层后横梁,下层后横梁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

其中,下层前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下层纵梁的前端相连,下层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下层纵梁的后端相连,下层纵梁、下层前横梁和下层后横梁形成矩形框架。

进一步的,下层纵梁包括:

下层纵梁本体,下层纵梁本体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

下层纵梁支梁,下层纵梁支梁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两个下层纵梁支梁分别位于下层纵梁本体的两侧,并且下层纵梁支梁的上表面低于下层纵梁本体的上表面;

其中,下层纵梁的与下层电池箱安装空间相对的另一侧的下层纵梁支梁开设有将下层纵梁安装于车身骨架的安装孔。

进一步的,上层框架包括:

上层纵梁,上层纵梁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

多个上层横梁,多个上层横梁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

其中,上层横梁的两端搭接于上层纵梁,上层纵梁和多个上层横梁形成矩形框架。

进一步的,上层纵梁包括:

上层纵梁本体,上层纵梁本体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

上层纵梁支梁,上层纵梁支梁与上层纵梁本体为一体结构;上层纵梁支梁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上层纵梁支梁位于上层纵梁本体下方。

进一步的,两个下层纵梁中靠近下层电池箱安装空间的一侧的下层纵梁支梁设置有可与下层电池箱安装空间内的电池箱底面的定位槽配合的下层定位块;

上层纵梁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可与上层电池箱安装空间内的电池箱底面的定位槽配合的上层定位块。

进一步的,两个下层纵梁的靠近下层电池箱安装空间的一侧的下层纵梁支梁设置可与下层电池箱安装空间内的电池箱的前表面和后表面抵接的下层定位块;

上层纵梁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可与上层电池箱安装空间内的电池箱的前表面和后表面抵接的上层定位块。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动力机构,包括:

上述的中通道双层电池箱的框架;

下层电池箱,下层电池箱通过多条下层绑带安装于框架的下层电池箱安装空间内;

上层电池箱,上层电池箱通过多条上层绑带安装于框架的上层电池箱安装空间内;

其中,下层绑带横跨下层电池箱,并对下层电池箱施加朝向下层框架的力,下层绑带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下层框架的两个下层纵梁;

上层绑带横跨上层电池箱,并对上层电池箱施加朝向上层框架的力,上层绑带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上层框架的两个上层纵梁。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身骨架以及上述的动力机构。

根据上述的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中充分利用汽车中通道的空间,将原来的单层电池框架进一步改进为双层,沿车身长度方向,下层电池箱安装空间和上层电池箱安装空间均可安装电池箱,这样电池箱就由原来的单层改进为了双层,这样就增加了电池箱的数量,进而电池的总的储电量将增加,这时候就提高了汽车的续航里程,充分利用了汽车内部的空间,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加电池数量,进而增加汽车的续航里程,并且该电池箱的框架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下层纵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下层纵梁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下层前横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上层纵梁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上层纵梁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动力机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下层绑带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下层绑带加强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上层绑带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下层框架、2-上层框架、3-立柱、4-下层绑带、5-上层绑带、6-加强筋;

11-下层纵梁、12-下层前横梁、13-下层后横梁、14-下层中横梁;

111-下层纵梁本体、112-下层纵梁支梁、113-安装孔、114-下层定位块、115-下层绑带孔;

121-第一平面、122-搭接台;

21-上层纵梁、22-上层横梁;

211-上层纵梁本体、212-上层纵梁支梁、213-凸台、214-上层定位块、215-上层绑带孔、216-避让槽、213a-第二平面;

41-下层绑带横压部、42-下层绑带纵贴部、43-下层绑带支脚部、44-下层绑带加强部;

441-第一加强部、442-第二加强部;

51-上层绑带横压部、52-上层绑带纵贴部、53-上层绑带螺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

请参见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中通道双层电池箱的框架,用于装设电池箱,该中通道双层电池箱的框架包括:

下层框架1,下层框架1安装于车身骨架的中通道,下层框架1与中通道相匹配;

上层框架2,上层框架2与中通道相匹配;

其中,上层框架2通过多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立柱3支撑于下层框架1上方,以形成下层框架1与上层框架2之间的下层电池箱安装空间、以及位于上层框架2上方的上层电池箱安装空间。

现有技术中,中通道电池框架均为单层设计,也就是中通道位置的电池箱仅能安装一排,使得电池的续航里程小,从而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

本申请中充分利用汽车中通道的空间,将原来的单层电池框架进一步改进为双层,沿车身长度方向,下层电池箱安装空间和上层电池箱安装空间均可安装电池箱,这样电池箱就由原来的单层改进为了双层,这样就增加了电池箱的数量,进而电池的总的储电量将增加,这时候就提高了汽车的续航里程,充分利用了汽车内部的空间,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加电池数量,进而增加汽车的续航里程,并且该电池箱的框架结构简单。

上述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下层框架1包括安放立柱3的第一平面121,上层框架2包括下层电池箱安装空间外侧的与立柱3对接的第二平面213a,立柱3位于下层框架1的第一平面121与上层框架2的第二平面213a之间。而更为具体的,立柱3底端与下层框架1的第一平面121对接,对接后焊接或者螺钉连接,立柱3顶端与上层框架2的第二平面213a对接,并且立柱3顶端与上层框架2螺纹连接,实现立柱3与下层框架1和上层框架2的连接。立柱3与下层框架固定连接,保证车辆行驶过程中立柱3与下层框架1之间不会产生相对位移,而立柱3与上层框架2之间是可拆卸连接,这样上层框架2可以从立柱3上拆卸下来,可方便对下层电池箱进行更换。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下层框架1包括:

两个下层纵梁11,下层纵梁11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下层纵梁11安装于车身骨架;

下层前横梁12,下层前横梁12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

下层后横梁13,下层后横梁13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

其中,下层前横梁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下层纵梁11的前端相连,下层后横梁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下层纵梁11的后端相连,下层纵梁11、下层前横梁12和下层后横梁13形成矩形框架。

下层纵梁11一方面与车身连接,将整个框架安装于车身,实现框架的安装,进而实现将电池箱安装于车身,另一方面,车身对整个框架起支撑的作用,下层前横梁12和下层后横梁13将两个下层纵梁11间隔,并实现与下层纵梁11的连接,这样下层纵梁11、下层前横梁12和下层后横梁13连接为一体,实现支撑和固定作用。

如图2和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下层纵梁11包括:

下层纵梁本体111,下层纵梁本体111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

下层纵梁支梁112,下层纵梁支梁112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两个下层纵梁支梁112分别位于下层纵梁本体111的两侧,并且下层纵梁支梁112的上表面低于下层纵梁本体111的上表面;

其中,下层纵梁11的与下层电池箱安装空间相对的另一侧的下层纵梁支梁112开设有将下层纵梁安装于车身骨架的安装孔113。

可以看出,下层纵梁11的下层纵梁支梁112的上表面低于下层纵梁本体111的上表面,这样下层纵梁11的两侧就形成中间高两侧低的台阶,台阶的存在可方便电池箱的安装,同时下层纵梁11通过螺栓可拆卸的安装于车身骨架,而台阶的存在可为螺栓安装提供安装空间,方便下层纵梁11的安装。

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两个下层纵梁11的靠近下层电池箱安装空间的一侧的下层纵梁支梁112设置有对电池箱进行定位的下层定位块114,下层定位块114设置于下层电池箱安装空间的四个角上。可以理解的是,下层电池箱安装空间用于安装电池箱,而电池箱安装于下层电池箱安装空间后,必须保证电池箱的稳定,若电池箱位置不固定,则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辆很可能产生晃动,这时候电池箱可能在晃动过程中碰撞到框架,或者在框架内来回碰撞,这样将对电池箱内部的电池产生损坏,甚至电池箱不能正常使用,导致整个车辆电力系统被破坏,而设置下层定位块114后,电池箱通过下层定位块114进行定位并固定,即使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晃动,电池箱也不会在框架内晃动,保证电池箱内电池的稳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下层纵梁11的下层定位块114与下层电池箱安装空间内的电池箱底面的定位槽配合,或者,下层纵梁11的下层定位块114与下层电池箱安装空间内的电池箱的前表面和后表面抵接的,均可实现下层定位块114对下层电池箱的定位。

而为了进一步固定电池箱,较为优选的,可以使用下层绑带4将电池箱固定,因而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下层纵梁本体111开设有安装下层绑带4的下层绑带孔115。下层绑带孔115可通过螺栓将下层绑带4固定于框架上,进一步对电池箱进行固定。

如图4所示,下层前横梁12为中空梁,下层前横梁12包括安放立柱3的第一平面121,即下层前横梁12的上表面,下层前横梁12还包括与下层纵梁11的下层电池箱安装空间一侧的下层纵梁支梁112相搭接的搭接台122,下层前横梁12的搭接台122搭接于下层纵梁11的下层电池箱安装空间一侧的下层纵梁支梁112,并通过焊接进行固定。

下层后横梁13与下层前横梁12的结构相对应,下层后横梁13包括安装立柱3的第一平面121和搭接台122,下层后横梁13搭接于下层纵梁11的下层电池箱安装空间一侧的下层纵梁支梁112,并通过焊接进行固定。

更为优选的,下层框架1还包括位于两个下层纵梁11之间,并位于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方向的下层纵梁11的中部的下层中横梁14,并且下层中横梁14的两端搭接于下层纵梁11的下层电池箱安装空间一侧的下层纵梁支梁112,并通过焊接进行固定。下层中横梁14的上表面即为第一平面121,用于安放立柱3。一方面,下层中横梁14对下层纵梁11起支撑固定的作用,防止下层纵梁11在受到外力碰撞或者冲击力的作用时产生变形,对电池箱造成损坏,另一方面,下层中横梁14对电池箱起分隔的作用,保证相邻的电池箱相互之间不会产生接触,避免不必要的碰撞。

更为进一步的,上层框架2包括:

上层纵梁21,上层纵梁21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

多个上层横梁22,多个上层横梁22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

其中,上层横梁22的两端搭接于上层纵梁21,上层纵梁21和多个上层横梁22形成矩形框架。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5和6所示,上层纵梁21包括:

上层纵梁本体211,上层纵梁本体211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

上层纵梁支梁212,上层纵梁支梁212与上层纵梁本体211为一体结构,上层纵梁支梁212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上层纵梁支梁212位于上层纵梁本体211下方,上层纵梁支梁212的宽度小于上层纵梁本体211的宽度,在远离下层电池箱安装空间的一侧,上层纵梁本体211和下层纵梁支梁212之间形成凸台213。

可以理解的是,上层纵梁21的位置与上层纵梁21的位置相对应,因此上层纵梁21需要提供立柱3的安装空间及安装位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由于上层纵梁支梁212的宽度小于上层纵梁本体211的宽度,在远离下层电池箱安装空间的一侧,上层纵梁本体211和下层纵梁支梁212之间形成凸台213,因而凸台提供了立柱3的安装空间,而相应的,凸台213的上表面,即为上层纵梁本体211的下表面,为安装立柱3的第二平面213a,第二平面凸台213开设有允许立柱3顶端的螺纹柱通过的通孔,立柱3的顶端与第二平面213a对接,并且立柱3顶端的螺纹柱穿过凸台213的第二平面213a的通孔,并通过螺母固定,实现立柱3与下层框架1和上层框架2的连接。

如图所示,上层纵梁21还包括上层定位块214;

上层定位块214设置于上层纵梁本体211的上表面,上层定位块214设置于上层电池箱安装空间的四个角上。

可以理解的是,电池箱安装空间用于安装电池箱,上层定位块214设置于上层电池箱安装空间的四个角上,这时候上层定位块214的位置与电池箱的安装位置相对应,当安装电池箱时,电池箱的定位槽与定位块的位置相对应,通过定位块与定位槽的配合,实现对电池箱位置的固定,保证电池箱在使用及安装过程中位置固定,不会因碰撞或颠簸等导致电池箱的晃动,保证电池的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或者,上层纵梁本体211的上表面的上层定位块214与上层电池箱安装空间内的电池箱的前表面和后表面抵接的,同样可实现对电池箱的位置固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层电池箱安装于上层电池箱安装空间内,需要通过上层绑带5进行固定,因而上层纵梁本体211开设有固定上层绑带5的上层绑带孔215,用于安装固定上层绑带5。

更为进一步的,下层中横梁14的上表面即为第一平面121,位于下层中横梁14的第一平面121的立柱3顶端与上层纵梁本体211的第二平面213a对接,同时上层纵梁支梁212开设有螺栓孔,螺栓穿过立柱3和螺栓孔,实现将立柱3与上层纵梁21的连接,而为了安装螺栓和螺母,上层纵梁本体211开设有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避让槽216,避让槽216为螺栓和螺母安装提供了安装空间,保证立柱与上层纵梁21的连接。

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立柱3的与下层电池安装空间邻近的一侧面与下层框架1的第一平面121之间设置有加强筋6,加强筋6用于对立柱3进一步支撑,防止使用过程中上层电池箱受到震动时倾覆力矩过大,导致立柱3与下层框架1之间的连接不牢固,造成整个框架的损坏。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层横梁22与下层的下层前横梁12和下层后横梁13结构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动力机构,包括:

上述实施例中的中通道双层电池箱的框架;

下层电池箱,下层电池箱通过多条下层绑带4安装于框架的下层电池箱安装空间内;

上层电池箱,上层电池箱通过多条上层绑带5安装于框架的上层电池箱安装空间内;

其中,下层绑带4横跨下层电池箱,并对下层电池箱施加朝向下层框架1的力,下层绑带4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下层框架1的两个下层纵梁11;

上层绑带5横跨上层电池箱,并对上层电池箱施加朝向上层框架2的力,上层绑带5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上层框架2的两个上层纵梁21。

现有的动力机构中,电池箱仅包含一层,因而电池容量小,使得汽车的续航里程短,若要增加电池容量,则必须进一步对动力机构进行扩充,需要占用更多的空间,但是汽车内空间有限,不能够允许对动力机构的电池箱进行增加,而本申请中采用双层电池箱的结构,在原有占用空间的基础上,仅占用上层的少量空余空间,增加一层电池箱,不会占用汽车其它部件的空间,但是可增加电池箱的数量,进而增加电池的容量,提高汽车的续航里程。

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下层电池箱的底面四个角上设置有下层定位槽,下层电池箱的下层定位槽与下层框架1的下层纵梁11的下层定位块114相匹配,下层电池箱通过下层定位槽固定于下层定位块114之间,这样电池箱定位于下层定位块114之间,保证电池箱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位置晃动。与下层电池箱定位方式相同,上层电池箱设置有与上层定位块214相匹配的上层定位槽,上层电池箱的上层定位槽与上层定位块214匹配安装,实现将上层电池箱定位于上层定位块214之间。

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中,下层电池箱和上层电池箱均不包含定位槽,而是具有与定位块相抵接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电池箱放置于定位块之间,前表面和后表面均与定位块抵接,这样将电池箱固定于定位块之间。

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下层绑带4包括:

下层绑带横压部41,下层绑带横压部41沿下层电池箱宽度方向横跨下层电池箱;

两个下层绑带纵贴部42,两个下层绑带纵贴部42分别与下层绑带横压部41的两端相连,下层绑带纵贴部42沿下层电池箱高度方向延伸;

下层绑带支脚部43,下层绑带支脚部43与下层绑带纵贴部42相连,下层绑带支脚部43沿下层电池箱宽度方向延伸;和

下层绑带加强部44,下层绑带加强部44叠加于下层绑带纵贴部42与下层绑带支脚部43的连接处;

其中,下层绑带横压部41、两个下层绑带纵贴部42和下层绑带支脚部43为一体结构。

现有技术中,下层绑带4强度低,当使用过程中车身晃动时,下层电池箱受到冲击或者震动而产生晃动时,为了保证电池的正常使用,下层绑带4需要保证下层电池箱位置稳固,这时候下层绑带4的下层绑带纵贴部42需要承受较大的横向力,那么下层绑带纵贴部42与下层绑带支脚部43的连接处则承受较大的横向力矩,现有的下层绑带纵贴部42与下层绑带支脚部43的连接处很脆弱,在受横向力矩作用时很容易被折断,导致下层电池箱失去下层绑带4的固定作用,而本申请中在下层绑带纵贴部42与下层绑带支脚部43的连接处增加了下层绑带加强部44,下层绑带加强部44对下层绑带纵贴部42与下层绑带支脚部43的连接处进行加强,当横向力矩作用时,一方面,下层绑带加强部44将承受部分横向力矩,减小了下层绑带纵贴部42与下层绑带支脚部43的连接处所承受的横向力矩,另一方面,下层绑带加强部44相当于加强了下层绑带纵贴部42与下层绑带支脚部43的连接处的厚度,将提高该连接处的刚度,因而提高整个下层绑带4的强度。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下层绑带横压部41和下层绑带纵贴部42对下层电池箱施加朝向下层电池箱内部的挤压力。下层绑带4的作用是对下层电池箱进行固定,因而下层绑带横压部41和下层绑带纵贴部42对下层电池箱施加朝向下层电池箱内部的挤压力可将电池箱固定,也就是下层绑带4安装时对下层电池箱施加预应力,保证下层电池箱和下层绑带4之间没有可以晃动的间隙。

从附图可以看出,下层绑带支脚部43安装于下层框架1。下层绑带支脚部43与下层框架1对接,下层绑带支脚部43安装于下层框架1即可实现将下层绑带4安装于下层框架,进而实现将下层电池箱的固定。

具体的,如图9所示,下层绑带加强部44包括:

第一加强部441,第一加强部441紧贴下层绑带纵贴部42的与下层电池箱相接触的对侧,并沿下层绑带纵贴部42延伸;和

第二加强部442,第二加强部442紧贴下层绑带支脚部43的与下层框架1相接触的对侧,并沿下层绑带支脚部43延伸;

其中,第一加强部441和第二加强部442为一体结构。

第一加强部441和第二加强部442的结构分别与下层绑带纵贴部42与下层绑带支脚部43的结构相对应,并且紧贴于下层绑带纵贴部42与下层绑带支脚部43的表面,对下层绑带纵贴部42与下层绑带支脚部43的连接处起增加强度的作用。

更为具体的,下层绑带支脚部43开设有安装通孔,用于将下层绑带4安装于下层框架1,而为了实现第二加强部442的加强作用,第二加强部442开设有与下层绑带支脚部43相对应的安装通孔,同时,由于下层框架1的下层纵梁11开设有下层绑带孔115,因而使用螺栓将第二加强部442、下层绑带支脚部43和下层框架1的下层纵梁11实现可拆卸的连接,这样下层绑带4就安装于了下层框架,并且是可拆卸的连接形式,可实现电池箱的方便更换。

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层绑带5包括:

上层绑带横压部51,上层绑带横压部51沿上层电池箱宽度方向横跨上层电池箱;

两个上层绑带纵贴部52,两个上层绑带纵贴部52分别与上层绑带横压部51的两端相连,上层绑带纵贴部52沿上层电池箱高度方向延伸;和

上层绑带螺接部53,上层绑带螺接部53位于上层绑带纵贴部52末端并沿上层电池箱高度方向延伸,上层绑带螺接部53安装于上层框架2。

现有技术中上层绑带纵贴部52的末端还设置有沿上层电池箱宽度方向延伸的连接片,连接片用于将上层绑带5安装于上层框架,实际安装过程中,上层电池箱位于中通道位置,车身的中通道位置的横向距离很小,而连接片是沿横向方向延伸,因而连接片的存在使得整个上层绑带5所占用的横向距离大,进而上层电池箱很可能装不下,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层绑带5采用上层绑带螺接部53,而上层绑带螺接部53沿上层电池箱高度方向延伸,这样省去了连接片的横向安装空间,仅需占用高度方向的空间即可实现上层绑带5的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上层绑带横压部51和两个上层绑带纵贴部52对上层电池箱施加朝向上层电池箱内部的挤压力。上层绑带5的作用是对上层电池箱进行固定,因而上层绑带横压部51和上层绑带纵贴部52对上层电池箱施加朝向上层电池箱内部的挤压力可将电池箱固定,也就是上层绑带5安装时对上层电池箱施加预应力,保证上层电池箱和上层绑带5之间没有可以晃动的间隙。

具体的,上层绑带螺接部53具体为连接螺柱,包括与上层绑带纵贴部52相连的顶端和螺纹末端。上层绑带螺接部53结构简单,沿上层电池箱高度方向延伸,省去了横向空间。

更为具体的,上层绑带纵贴部52末端包括容纳上层绑带螺接部53顶端的凸起,上层绑带螺接部53的顶端安装于上层绑带纵贴部52的凸起内。具体该安装形似可以是焊接固定。上层绑带纵贴部52末端的容纳上层绑带螺接部53顶端的凸起不占用多余空间,仅是横向的用于连接上层绑带螺接部53顶端的容纳空间,上层绑带螺接部53是连接螺柱,本身占用的横向空间就很小,因而凸起的空间也很小。

为了实现上层绑带5的安装,上层绑带螺接部53的螺纹末端安装于上层框架2的上层纵梁21的上层绑带孔215,实现将上层绑带5安装于上层框架2,即实现上层绑带5的安装固定,螺纹末端安装完成后使用螺母进行固定,可选的,螺母与螺纹末端之间可进行焊接固定,保证连接的稳固,防止车辆行驶过程中上层绑带5连接断开。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的动力机构,该动力机构安装于车身骨架,更为具体的,该动力机构安装于车身的中通道,该动力机构包含双层电池箱,并且该动力机构占用空间小,充分利用了车身内部的中通道,增加了车辆的电池容量,进而提高了车辆的续航里程。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