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客舱智能化可调节温度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6842100发布日期:2021-10-08 23:13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客舱智能化可调节温度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汽车舱内温度调节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客舱智能化可调节温度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用户对汽车驾驶和乘坐的舒适性越来越高,汽车舱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舱内温度环境是衡量汽车驾驶和乘坐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传统的舱内温度调节基本上都是通过开启/关闭冷热空调系统来实现,由于空调调节按钮一般设置在汽车的中控台上,所以驾驶者在进行车内温度调节操作时势必要分心,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汽车舱内通过空调来进行温度调节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用户,有一些用户不适应空调温度调节,同时在春秋季节舱内温度调节并不需要开启空调,天窗以及车窗的开启和关闭也能进行舱内温度调节。
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汽车客舱智能化可调节温度方法及系统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客舱智能化可调节温度方法及系统。
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客舱智能化可调节温度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获取不同用户的id信息,根据每个id信息设置其相对应的使用习惯;所述使用习惯包括空调常用温度、车窗开启大小以及天窗开启大小;步骤二:通过系统自动存储上述每个id信息所设置的使用习惯,当用户进入车舱内后,系统自动识别id信息,根据此id信息所存储的使用习惯来进行舱内温度调节操作。
6.优选的,还包括分别对舱内和舱外的温度进行计检测,根据舱外温度判定当前季节,通过当前季节控制舱内进行与当前季节所对应的舱内温度调节操作。
7.优选的,还包括对舱内温度进行实时监控,通过舱内温度的实际情况与舱内温度之间的差值来进行舱内温度调节操作。
8.优选的,还包括检测汽车电池电量,通过计算舱内温度调节操作所需电量和用户预计行驶路线所需电量,评估温度自调节可行性及调节模式,并传输信息至用户终端,供用户自行进行选择。
9.优选的,所述舱内温度调节操作包括启动空调热风模式或者冷风模式以及两个模式的温度大小、车窗开启大小以及天窗开启大小。
10.一种舱内智能化可调节温度系统,其包括:id识别模块:所述id识别模块用于识别用户id信息;行为采集模块:所述行为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和储存用户的行为习惯,所述行为习
惯包括空调常用温度、车窗开启大小以及天窗开启大小;所述温度控制管理执行模块:所述温度控制管理执行模块包括空调风门控制器、天窗控制器以及门窗控制器,分别用于执行启动空调热风模式或者冷风模式以及两个模式的温度大小、天窗开启大小以及车门窗开启大小操作。
11.热管理子域控制器:所述热管理子域控制器用于控制id识别模块、行为采集模块以及控制汽车舱内空调、车窗以及天窗。
12.优选的,包括温度检测模块,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括车外温度传感器和车内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检测模块作用于所述热管理子域控制器。
13.优选的,还包括电池电量检测模块,所述电池电量检测模块用于采集汽车电池的电量信息,所述电池电量检测模块作用于所述热管理子域控制器。
14.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如下:本方案设计的一种汽车客舱智能化可调节温度方法及系统,可通过用户id信息来判断其行为习惯,通过系统自动进行舱内温度调节操作,使用户无需每次手动调节都能处在自身最适合的舱内温度环境中。
附图说明
15.图1为舱内智能化可调节温度方法流程图。
16.图2为舱内智能化可调节温度系统结构图。
17.以上附图中,id识别模块1、行为采集模块2、温度检测模块3、车外温度传感器31、车内温度传感器32、热管理子域控制器4、电池电量检测模块5、温度控制管理执行模块6、空调风门控制器61、天窗控制器62、门窗控制器63。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19.请参阅图1~图2。须知,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2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1.如图1 所示, 一种汽车客舱智能化可调节温度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获
取不同用户的id信息,根据每个id信息设置其相对应的使用习惯;所述使用习惯包括空调常用温度、车窗开启大小以及天窗开启大小;步骤二:通过系统自动存储上述每个id信息所设置的使用习惯,当用户进入车舱内后,系统自动识别id信息,根据此id信息所存储的使用习惯来进行舱内温度调节操作;本方案设计的一种汽车客舱智能化可调节温度方法及系统,可通过用户id信息来判断其行为习惯,通过系统自动进行舱内温度调节操作,使用户无需每次手动调节都能处在自身最适合的舱内温度环境中。
22.优选的实施方式如下:根据舱外温度判定当前季节,通过当前季节控制舱内进行与当前季节所对应的舱内温度调节操作;将舱内温度设为t1,舱外温度设为t2,根据t2温度来判定当前季节,自动调取当前季节用户所需t1温度。
23.通过舱内温度的实际情况与舱内温度之间的差值来进行舱内温度调节操作;通过舱内温度传感器进行舱内温度实时监控,根据舱内实时温度与t1温度的差值,来判定启动空调的热风/冷风模式,并传输相应的控制信号给天窗,门窗以及风门控制器进行调节。
24.通过计算舱内温度调节操作所需电量和用户预计行驶路线所需电量,评估温度自调节可行性及调节模式,并传输信息至用户终端,供用户自行进行选择,对应电动汽车而言,电池电量极为关键,所以需要用户通过系统辅助合理利用电池电量,防止出现汽车电力不足的情况。
25.所述舱内温度调节操作包括启动空调热风模式或者冷风模式以及两个模式的温度大小、车窗开启大小以及天窗开启大小。
26.如图2所示,一种舱内智能化可调节温度系统,其包括:id识别模块1:所述id识别模块1用于识别用户id信息;识别获取用户id信息的设备具体可以是用户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智能穿戴设备以及设置在车内的语音识别、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智能设备,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移动终端设备与车内系统进行组网,或者在进入车内后通过语音输入、指纹输入以及人脸输入等方法来使车载智能系统识别用户具体信息。
27.行为采集模块2:所述行为采集模块2用于采集和储存用户的行为习惯,所述行为习惯包括空调常用温度、车窗开启大小以及天窗开启大小;采用用户行为习惯具体采用了fot技术,可以采集使用者在车内调节空调时所设置的温度、开启车门窗和天窗时开启的大小。
28.热管理子域控制器4:所述热管理子域控制器4用于控制id识别模块2、行为采集模块3以及控制汽车舱内空调、车窗以及天窗。
29.温度控制管理执行模块6:所示温度控制管理执行模块用于执行舱内温度调节操作。
30.所述温度控制管理执行模块61包括空调风门控制器61、天窗控制器62以及门窗控制器63,分别用于执行启动空调热风模式或者冷风模式以及两个模式的温度大小、天窗开启大小以及车门窗开启大小操作。
31.温度检测模块3,所述温度检测模块3包括车外温度传感器31和车内温度传感器32,所述温度检测模块3作用于所述热管理子域控制器4;车外温度传感器31用于检测车外温度,车内温度传感器32用于检测车内温度,同时两个传感器将车内外温度信息及时反馈
至热管理子域控制器4进行数据分析。
32.电池电量检测模块5,所述电池电量检测模块5用于采集汽车电池的电量信息,所述电池电量检测模块5作用于所述热管理子域控制器4;收集汽车电池电量信息,通过计算舱内温度调节所需电量和用户预计行驶路线,评估温度自调节可行性及调节模式,并传输信息至用户终端,供用户进行选择。
33.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