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及支撑前保险杠的结构。
背景技术:2.保险杠的安装方式是将前保险杠通过螺栓固定在水箱上横梁、水箱前防撞梁、水箱安装下横梁、翼子板组件上,安装在水箱前防撞梁支架上的螺栓在装配牌照后隐蔽性强。由于紧固前保险杠时在水箱前防撞梁上有一颗安装螺栓,该螺栓位置处于牌照板的下方,如果车辆在维修时需拆卸保险杠必须先拆卸前牌照板,一般的工具很难拆卸牌照板,导致拆卸困难,而此处的安装螺栓也只能起到紧固的作用,不能有效的防止保险杠下坠的风险。
3.目前,为了防止保险杠下坠的风险而采用增加转接支架的方式提高支撑强度,导致成产和开发的成本增加,同时也不能满足车身轻量化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防止保险杠下坠的风险而采用增加转接支架的方式提高支撑强度,导致生产和开发的成本增加和使用安装螺栓连接水箱前防撞梁和保险杠,导致维修时拆卸困难的问题,以提供一种固定及支撑前保险杠的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固定及支撑前保险杠的结构,包括水箱前防撞梁和前保险杠,所述水箱前防撞梁中部上端面上左右对称地设置有两个前保险杠安装支架,所述前保险杠安装支架包括承载平台部,承载平台部的中部形成有s形卡爪;所述前保险杠中间形成有两个中间卡合部,两个中间卡合部具有支撑在所述承载平台部上并与s形卡爪形成卡合固定的卡合连接结构,前保险杠的上还形成有与所述水箱前防撞梁的两端部一一对应u形卡结构,两所述u形卡结构分别从水箱前防撞梁的上下侧与水箱前防撞梁形成卡接。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水箱前防撞梁中部上端面上左右对称地设置有两个前保险杠安装支架,并在前保险杠安装支架上设置承载平台部,承载平台部的中部形成有s形卡爪,前保险杠安装支架的s形卡爪与前保险杠的中间卡合部卡接使前保险杠往与水箱前防撞梁之间形成上下、前后和左右三个维度方向的定位,并s形卡爪的弹性特性形成相应的弹性卡合固定连接,并通过弹性卡合连接方式代替现有技术的螺钉连接,提高了前保险杠拆装的方便性;同时,两个中间卡合部的平台承载结构与两端设置u形卡结构的协同作用,在z向形成对前保险杠在长度方向上形成至少四个部位的支撑,可有效防止前保险杠因自重作用导致的下坠变形,进而无需设置转接支撑支架,减少零部件,降低零部件开发和制作成本,满足车身轻量化设计。
8.优选的,所述中间卡合部均呈敞口盒子结构;所述卡合连接结构形成在敞口盒子的上侧壁上,卡合连接结构上设置有卡接口;所述s形卡爪的s形中间凸起部卡入所述卡接口内形成对前保险杠的固定。通过将中间卡合部设置呈敞口盒子结构,敞口盒子结构相对
与直接伸出片状的结构具有更高的强度,在使用中不易变形而失效,且s形卡爪可在承载平台部的本体上直接冲压成型,加工方便,材料消耗少。
9.优选的,所述前保险杠安装支架呈t字形结构,并通过一端与水箱前防撞梁焊接,另一端悬出所述水箱前防撞梁并伸入所述敞口盒子内。前保险杠安装支架与水箱前防撞梁焊接将前保险杠安装支架固定,将两个前保险杠安装支架直接焊接在防撞梁上,无需使用铆钉,简单方便,且一端悬出所述水箱前防撞梁并伸入所述敞口盒子内对前保险杠形成z向支撑,防止前保险杠下坠。
10.优选的,前保险杠安装支架中t字形结构的竖直边抵靠在水箱前防撞梁的前侧壁上,承载平台部的悬出段与t字形结构的竖直边之间形成有加强筋。有效提高了前保险杠安装支架的自身强度以及与水箱前防撞梁之间的连接强度和刚度。
11.优选的,所述前保险杠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焊接工装定位孔和焊接工装过孔,所述焊接工装定位孔呈圆形,所述焊接工装过孔呈长条形。通过设置圆形的焊接工装定位孔对前保险杠下安装支架于前水箱防撞梁支架定位,再通过长条形焊接工装过孔安装,长条形焊接工装过孔使安装尺寸在一定范围内安装,降低二者焊接时的安装难度。
12.优选的,所述u形卡结构由突出于前保险杠的并呈上下分布的上卡爪和下卡爪组成;上卡爪由第一上卡爪和第二上卡爪组成,第一上卡爪靠近水箱前防撞梁端部,第二上卡爪靠近前保险杠安装支架;所述下卡爪由第一下卡爪和第二下卡爪组成,在水箱前防撞梁长度方向,第一上卡爪与第一下卡爪位置对应,第二上卡爪与第二下卡爪位置对应。通过两组对应的上下卡爪的u形卡结构,使前保险杠两端均通过至少两个支撑部支撑在水箱前防撞梁上端,进一步降低前保险杠下坠变形隐患。
13.优选的,所述第一上卡爪呈敞口盒子结构,盒子底部朝向水箱前防撞梁,该盒子与水箱前防撞梁抵靠的外壁上形成有多条防滑棱。通过将第一上卡爪呈敞口盒子结构增强其强度,并在与水箱前防撞梁抵靠的外壁上形成有多条防滑棱增加与水箱前防撞梁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可靠性和强度。
14.优选的,所述第一下卡爪呈多边形框式结构,多边形框的上框边与所述水箱前防撞梁抵靠。将第一下卡爪设置呈多边形框式结构可满足车身轻量化要求,同时多边形框的上框边与所述水箱前防撞梁抵靠对水箱前防撞梁卡接,使水箱前防撞梁对前保险杠形成支撑。
15.优选的,所述第二上卡爪和第二下卡爪均呈多棱柱状结构,所述第二上卡爪水平延伸,第二下卡爪竖向延伸。将第二上卡爪设置呈水平多棱柱可增大与水箱前防撞梁的接触面积,第二下卡爪设置呈竖向多棱柱可增强卡接承载力,两者结合可提高卡接的强度和刚度。
16.优选的,所述水箱前防撞梁中部下端设有向下延伸的号牌框;所述前保险杠的中部形成有露出所述号牌框的镂空部;且前保险杠的两端设有车灯避让孔。在前保险杠的中部设置号牌框的镂空部,以在前保险杠拆装过程中避免拆除号牌,并在前保险杠的两端设有车灯避让孔露出车灯,并可由u形卡结构限定前保险杆x向位置保证此处与大灯之间的面差和间隙。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水箱前防撞梁中部上端面上左右对称地设置有两个前保险杠安装支架,并在前保险杠安装支架上设置承载平台部,承载平台部的中部形
成有s形卡爪,前保险杠安装支架的s形卡爪与前保险杠的中间卡合部卡接使前保险杠往与水箱前防撞梁之间形成上下、前后和左右三个维度方向的定位,并s形卡爪的弹性特性形成相应的弹性卡合固定连接,并通过弹性卡合连接方式代替现有技术的螺钉连接,提高了前保险杠拆装的方便性;同时,两个中间卡合部的平台承载结构与两端设置u形卡结构的协同作用,在z向形成对前保险杠在长度方向上形成至少四个部位的支撑,可有效防止前保险杠因自重作用导致的下坠变形,进而无需设置转接支撑支架,减少零部件,降低零部件开发和制作成本,满足车身轻量化设计。在前保险杠的中部设置号牌框的镂空部,以在前保险杠拆装过程中避免拆除号牌,并在前保险杠的两端设有车灯避让孔露出车灯,并可由u形卡结构限定前保险杆x向位置保证此处与大灯之间的面差和间隙。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的立体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k部位的放大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保险杠立体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前保险杠安装支架的立体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前水箱前防撞梁与前保险杠安装支架的安装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4的a
‑
a剖视图旋转
‑
90
°
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25.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水箱前防撞梁1、前保险杠3、u形卡结构31、前保险杠安装支架4、焊接工装定位孔41、焊接工装过孔42、s形卡爪44、承载平台部43、中间卡合部5、第二上卡爪63、第一下卡爪61、第二下卡爪62。
26.参见图1到图3,一种固定及支撑前保险杠的结构,包括水箱前防撞梁1和前保险杠3,所述水箱前防撞梁1中部上端面上左右对称地设置有两个前保险杠安装支架4,所述前保险杠安装支架4包括承载平台部43,承载平台部43的中部形成有s形卡爪44;所述前保险杠3中间形成有两个中间卡合部5,两个中间卡合部5具有支撑在所述承载平台部43上并与s形卡爪44形成卡合固定的卡合连接结构,前保险杠3的上还形成有与所述水箱前防撞梁1的两端部一一对应u形卡结构,两所述u形卡结构分别从水箱前防撞梁1的上下侧与水箱前防撞梁1形成卡接。
27.其中,参见图1和图2,所述中间卡合部5均呈敞口盒子结构;所述卡合连接结构形成在敞口盒子的上侧壁上,卡合连接结构上设置有卡接口;所述s形卡爪44的s形中间凸起部卡入所述卡接口内形成对前保险杠3的固定。所述前保险杠安装支架4呈t字形结构,并通过一端与水箱前防撞梁1焊接,另一端悬出所述水箱前防撞梁1并伸入所述敞口盒子内。前保险杠安装支架4中t字形结构的竖直边抵靠在水箱前防撞梁1的前侧壁上,承载平台部43的悬出段与t字形结构的竖直边之间形成有加强筋。
28.参见图4至图5,所述前保险杠安装支架4上设置有焊接工装定位孔41和焊接工装过孔42,所述焊接工装定位孔41呈圆形,所述焊接工装过孔42呈长条形。
29.参见图1和图2,所述u形卡结构由突出于前保险杠的并呈上下分布的上卡爪和下卡爪组成;上卡爪由第一上卡爪31和第二上卡爪63组成,第一上卡爪31靠近水箱前防撞梁2端部,第二上卡爪63靠近前保险杠安装支架4;所述下卡爪由第一下卡爪61和第二下卡爪62组成,在水箱前防撞梁2长度方向,第一上卡爪31与第一下卡爪61位置对应,第二上卡爪63与第二下卡爪62位置对应。所述第一上卡爪31呈敞口盒子结构,盒子底部朝向水箱前防撞梁2,该盒子与水箱前防撞梁2抵靠的外壁上形成有多条防滑棱。所述第一下卡爪61呈多边形框式结构,多边形框的上框边与所述水箱前防撞梁1抵靠。所述第二上卡爪63和第二下卡爪62均呈多棱柱状结构,所述第二上卡爪63水平延伸,第二下卡爪62竖向延伸。所述水箱前防撞梁1中部下端设有向下延伸的号牌框;所述前保险杠3的中部形成有露出所述号牌框的镂空部;且前保险杠3的两端设有车灯避让孔。
3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