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仪表板安装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30666发布日期:2022-03-26 16:38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副仪表板安装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副仪表板安装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2.汽车副仪表板总成是指位于驾驶座旁边的用于安装手刹和换挡杆等部件的仪表板,包括副仪表板、烟灰缸内外壳、电子按钮板、橡胶垫等配件,这些部件大部分为塑料件,尤其是副仪表板多是通过注塑得到。现在的副仪表板分为基本型和舒适型,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对副仪表板的质量要求和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3.现有的副仪表板的安装支架结构是由车身直接提供安装点,副仪表板安装支架直接焊接在车身上;然而采用这种焊接固定的方式,针对不同配置风格的副仪表板,需要不同配置的车身,造成焊装的差异化,不便于生产管理和灵活调整。
4.基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副仪表板安装支架结构,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副仪表板安装支架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副仪表板安装支架结构,结构简单,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支架结构,可以实现一种配置的白车身,通过各种组合装配出不同配置风格的副仪表板,使得白车身配置唯一,同时使得后期副仪表板安装成本低、维护方便、灵活多变性强。
6.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7.一种副仪表板安装支架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两端连接形成u型框架结构;所述第一支架开设有多个用于连接副仪表板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底部的两侧;所述第三支架的底部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底部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均开设有用于连接车身的第二连接孔。
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的连接位置处。
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孔的数量为4个,分别两两设置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侧。
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支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底部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架与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的连接位置处。
1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支架的
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的底部延伸至所述第三支架与第三连接部或第四连接部的连接位置处。
1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折弯角呈直角;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折弯角呈钝角,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的折弯角呈钝角。
1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三支架之间的折弯角呈直角;所述第四连接部包括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三支架之间的折弯角呈钝角,所述第四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之间的折弯角呈钝角。
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副仪表板安装支架结构,结构简单,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支架结构,可以实现一种配置的白车身,通过各种组合装配出不同配置风格的副仪表板,使得白车身配置唯一,同时使得后期副仪表板安装成本低、维护方便、灵活多变性强。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19.实施例1:
20.一种副仪表板安装支架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和第三支架3,所述第二支架2和所述第三支架3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1的两端连接形成u型框架结构;所述第一支架1开设有多个用于连接副仪表板的第一连接孔4;所述第二支架2的底部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第一连接部5和第二连接部6,所述第一连接部5和所述第二连接部6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2底部的两侧;所述第三支架3的底部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第三连接部7和第四连接部8,所述第三连接部7和所述第四连接部8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3底部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部5、第二连接部6、第三连接部7和第四连接部8均开设有用于连接车身的第二连接孔9。
21.实施例2:
22.一种副仪表板安装支架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和第三支架3,所述第二支架2和所述第三支架3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1的两端连接形成u型框架结构;所述第一支架1开设有多个用于连接副仪表板的第一连接孔4;所述第二支架2的底部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第一连接部5和第二连接部6,所述第一连接部5和所述第二连接部6分别
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2底部的两侧;所述第三支架3的底部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第三连接部7和第四连接部8,所述第三连接部7和所述第四连接部8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3底部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部5、第二连接部6、第三连接部7和第四连接部8均开设有用于连接车身的第二连接孔9。
23.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支架结构,可以实现一种配置的白车身,通过各种组合装配出不同配置风格的副仪表板,使得白车身配置唯一,同时使得后期副仪表板安装成本低、维护方便、灵活多变性强。
24.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连接孔4与车身连接,保证车身始终为唯一状态,保持一种配置,副仪表板根据不同的配置风格灵活调整,通过第一支架1的上第一连接孔4连接,后期如果副仪表板发生变化,只需要对第一连接孔4进行调整,使得车身配置唯一,不会影响车身的配置变化。
25.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1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0,所述第一加强筋10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架1与所述第二支架2和第三支架3的连接位置处。
26.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孔4的数量为4个,分别两两设置于所述第一加强筋10的两侧。
27.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1,所述第二加强筋11的底部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架2与第一连接部5或第二连接部6的连接位置处。
28.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架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加强筋12,所述第三加强筋12的底部延伸至所述第三支架3与第三连接部7或第四连接部8的连接位置处。
29.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加强筋10、第二加强筋11、第三加强筋12的设置,增加了支架的结构强度,同时增加了使用寿命。
30.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5与所述第二支架2之间的折弯角呈直角;所述第二连接部6包括第一连接板601和第二连接板602,所述第一连接板601与所述第二支架2之间的折弯角呈钝角,所述第二连接板602 与所述第一连接板601之间的折弯角呈钝角。
31.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部7与所述第三支架3之间的折弯角呈直角;所述第四连接部8包括第三连接板801和第四连接板802,所述第三连接板801与所述第三支架3之间的折弯角呈钝角,所述第四连接板802 与所述第三连接板801之间的折弯角呈钝角。
32.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及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制造或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副仪表板安装支架结构,并且能够产生本实用新型所记载的积极效果。
33.如无特殊说明,本实用新型中,若有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本实用新型中描述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附图,并根据具体情
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34.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实用新型中,若有术语“设置”、“相连”及“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