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动力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32058发布日期:2022-09-16 20:35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动力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车辆动力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新能源车行业的发展,电动车已成为发展趋势。电动车的性能越来越受关注,受限于电机技术发展,当前单电机要达到高功率时,体积与重量都会增加很多,这限制了高性能电动车的发展,同时,在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性能的背景下,矢量控制,差速锁等动力配置的需求日益增长,现有传动系统多是采用单电机进行控制,因此为了保证传动系统能够实现差速、差速锁和矢量控制等功能,需要在传动系统内设置额外的机械机构(例如减速机构、差速机构和矢量调节机构等),如此一来,增大了传动系统自身的体积和重量,导致耗能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车辆动力系统,旨在解决现有车辆动力系统体积和重量较大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车辆动力系统,所述车辆动力系统包括两个驱动电机、与两个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两个传动机构,各所述驱动电机或各所述传动机构具有电机输出轴,两个所述传动机构通过壳体支撑,每个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驱动输出组件、中间传动组件以及动力输出组件,所述驱动输出组件包括电机输出齿轮,所述中间传动组件包括中间轴、中间输入齿轮和中间输出齿轮,所述动力输出组件包括动力输出轴和动力输出齿轮,所述中间轴与所述电机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中间轴与所述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其中:
5.至少所述电机输出轴、所述中间轴以及所述动力输出轴的一组相对且对应同轴设置,至少位于同轴设置的以上轴其中之一的末端齿轮具有第一安装腔,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同轴设置的另一所述驱动输出组件、所述中间传动组件和所述动力输出组件的末端通过所述第一轴承支撑。
6.可选地,两个所述电机输出轴相对且同轴设置,其中之一所述电机输出齿轮设置有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电机输出齿轮与该所述电机输出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轴承的一轴承圈与该所述电机输出齿轮固定连接;另一所述电机输出轴的末端通过所述第一轴承的另一轴承圈支撑,该组所述电机输出齿轮之间设置有推力轴承,该所述推力轴承套设于所述另一电机输出轴外周。
7.可选地,两个所述电机输出轴相对且同轴设置,其中之一所述电机输出齿轮设置有所述第一安装腔,该所述电机输出齿轮与其中一所述电机输出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轴承的一轴承圈与所述电机输出齿轮固定连接,另一所述电机输出齿轮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通过所述第一轴承的另一轴承圈支撑,该组所述电机输出齿轮之间设置推力轴承,所述推力轴承套设于所述凸起部外周。
8.可选地,两个所述中间轴相对且同轴设置,所述中间输出齿轮设置第一安装腔,该所述中间输出齿轮与其中一所述中间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轴承的一轴承圈与该所述中间输出齿固定连接,另一所述中间轴的末端通过所述第一轴承的另一轴承圈支撑,该组所述中间输出齿轮之间设置推力轴承,所述推力轴承套设于所述另一中间轴的外周。
9.可选地,两个所述中间轴相对且同轴设置,所述中间输出齿轮设置第一安装腔,该所述中间输出齿轮与其中一个所述中间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轴承的一轴承圈与该所述中间输出齿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中间输出齿轮设置有凸起部,该所述凸起部通过所述第一轴承的另一轴承圈支撑,该组所述中间输出齿轮之间设置推力轴承,所述推力轴承套设于凸起部外周。
10.可选地,两个所述动力输出轴相对且同轴设置,其中之一所述动力输出齿轮设置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轴承的一轴承圈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固定连接,该所述动力输出齿轮与其中一个所述动力输出轴同步转动,另一个所述动力输出轴的末端通过所述第一轴承的另一轴承圈支撑,该组所述动力输出齿轮之间设置推力轴承,所述推力轴承套设于所述另一动力输出轴的外周。
11.可选地,两个所述动力输出轴相对且同轴设置,其中之一所述动力输出齿轮设置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轴承的一轴承圈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固定连接,该所述动力输出齿轮与其中一个所述动力输出轴同步转动,另一个所述动力输出齿轮设置有凸起部,该所述凸起部通过所述第一轴承的另一轴承圈支撑,该组所述动力输出齿轮之间设置推力轴承,所述推力轴承套设于所述凸起部外周。
12.可选地,所述中间输入齿轮设置有第二安装腔;
13.所述车辆动力系统还包括第二轴承、支撑部以及壳体,其中,两个所述传动机构通过所述壳体支撑,所述第二套轴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中间输出齿轮通过所述第二轴承支撑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为所述壳体的凸出部或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中间轴的第一部分与所述中间输入齿轮一体成形,所述中间轴的第二部分与所述中间输出齿轮一体成形,所述中间轴的第一部分与所述中间轴的第二部分通过花键连接。
14.可选地,两个所述驱动电机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并且两个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同轴设置,两个所述中间轴平行设置,其中一个所述传动机构的所述中间输入齿轮位于第一方向的第一侧,所述中间输出齿轮位于第一方向的第二侧,另一个所述传动机构的所述中间输入齿轮位于第一方向的第二侧,所述中间输出齿轮位于第一方向的第一侧。
15.可选地,两个所述电机输出轴平行布置,两个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方向垂直设置,两个所述中间轴、两个所述动力输出轴均位于所述电机输出轴之间,两个所述中间轴平行布置,两个所述动力输出轴的轴线同轴设置。
16.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所述车辆动力系统包括两个驱动电机,两个所述驱动电机分别驱动两个所述动力输出轴,如此一来,两个所述驱动电机分别提供动力,相互之间不存在影响,当需要实现差速功能或者实现矢量控制时,只需要调整两个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转速,从而实现差速功能或者矢量控制;同时,至少位于同轴设置的以上组件其中之一轴的末端齿轮具有第一安装腔,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同轴设置的另一所述驱动输出组件、中间传动组件,动力输出组件的末端
通过所述第一轴承支撑,在不影响其功能的前提下,可以节省掉一个所述第一轴承,从而缩小所述传动机构的体积,使得结构更加紧密。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动力系统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简图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动力系统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简图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动力系统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简图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动力系统的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简图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提供同轴设置的传动轴与齿轮的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发明提供同轴设置的传动轴与齿轮的另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发明提供传动机构的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号说明:
[0026][0027][0028]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0]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1]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2]
目前,随着新能源车行业的发展,电动车已成为发展趋势。电动车的性能越来越受关注,受限于电机技术发展,当前单电机要达到高功率时,体积与重量都会增加很多,这限制了高性能电动车的发展,同时,在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性能的背景下,矢量控制,差速锁等动力配置的需求日益增长,现有传动系统多是采用单电机进行控制,因此为了保证传动系统能够实现差速、差速锁和矢量控制等功能,需要在传动系统内设置额外的机械机构(例如减速机构、差速机构和矢量调节机构等),如此一来,增大了传动系统自身的体积和重量,导致耗能增加。
[0033]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车辆动力系统,图1至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动力系统的一实施例,以下结合具体的附图主要对所述车辆动力系统进行说明。
[0034]
请参阅图1至图7,所述车辆动力系统100包括两个驱动电机1、与两个所述驱动电机1传动连接的两个传动机构,所述驱动电机1具有电机输出轴10,两个所述传动机构通过壳体支撑,每个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驱动输出组件、中间传动组件和动力输出组件,所述驱动输出组件包括电机输出齿轮14,所述中间传动组件包括中间轴20、中间输入齿轮21和中间输出齿轮22,所述动力输出组件包括动力输出轴30,所述中间轴20与所述电机输出轴10传动连接,所述中间轴20与所述动力输出轴30传动连接,其中:至少所述驱动输出组件、所述中间传动组件以及所述动力输出组件的一组之一相对并对应同轴设置,至少位于同轴设置的以上组件其中之一轴的末端齿轮具有第一安装腔41,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轴承42,所述第一轴承4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41内,同轴设置的另一所述驱动输出组件、中间传动组件,动力输出组件的末端通过所述第一轴承42支撑。
[0035]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所述车辆动力系统包括两个驱动电机1,两个所述驱动电机1分别驱动两个动力输出轴,如此一来,两个所述驱动电机1分别提供动力,相互之间不存在影响,当需要实现差速功能或者实现矢量控制时,只需要调整两个所述驱动电机1的输出转速,从而实现差速功能或者矢量控制;此外两个所述传动机构连接在两个所述驱动电机1和两个所述动力输出轴30之间,用于传递动力;同时,至少所述驱动输出组件、所述中间传动组件以及所述动力输出组件的一组之一相对并对应同轴设置,至少位于同轴设置的以上组件其中之一轴的末端齿轮具有第一安装腔41,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轴承42,所述第一轴
承4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41内,同轴设置的另一所述驱动输出组件、中间传动组件,动力输出组件的末端通过所述第一轴承42支撑,在不影响其功能的前提下,可以节省一个所述第一轴承42,从而能够缩小所述车辆动力系统100的体积,结构更加紧凑。
[0036]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两个所述驱动电机1的驱动力经过两个所述电机输出轴10输出,两个所述电机输出齿轮14分别与两个所述电机输出轴10同步转动,两个所述电机输出齿轮14与两个所述中间输入齿轮21啮合,两个所述中间输出齿轮22通过两个所述中间轴20与两个所述中间输入齿轮21分别同步转动,两个所述中间输出齿轮22分别与两个所述动力输出齿轮31啮合,两个所述动力输出轴30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31同步转动,两个所述动力输出轴31分别驱动连接至车辆的外部负载,车辆的外部负载为车辆的左车轮和右车轮。
[0037]
在本实施例中,一个所述驱动电机1将动力传递给一个所述传动机构,一个所述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给一个所述动力输出轴30,一个所述动力输出轴30将动力传递给车辆的左车轮;另一个所述驱动电机1将动力传递给另一个所述传动机构,另一个所述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给另外一个所述动力输出轴30,另外一个所述动力输出轴30将动力传递给车辆的右车轮,在此传递过程中,两侧的动力传递过程相互独立,如此一来,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同时实现差速控制、差速锁功能和矢量控制;故,在本所述车辆动力系统100无需额外的设置减速机构、差速机构和矢量控制机构即可实现差速控制、差速锁功能和矢量控制,从而减小了所述车辆动力系统100总体体积和重量,使得结构更加紧凑,提升了整体的功率密度。
[0038]
进一步地,当车辆平稳的行驶过程中,两个所述驱动电机1的转速相同,使得传递到车辆的左车轮和右车轮的转速相同,车辆得以平稳直线行驶;当车辆需要转弯时,为了避免车轮打滑,需要控制左右车轮的转速不同,此时只需要根据车辆转动的方向控制相对应的所述驱动电机1的转速即可,如此一来即可实现差速功能和矢量控制功能。
[0039]
为了便于描述,在本发明中,定义两个所述驱动电机1为第一驱动电机11和第二驱动电机12,定义两个所述中间轴20为第一中间轴201和第二中间轴202,定义两个所述电机输出轴10为第一电机输出轴101和第二电机输出轴102,定义两个所述电机输出齿轮14为第一电机输出齿轮141和第二电机输出齿轮142,定义两个所述中间输入齿轮21为第一输入齿轮211和第二输入齿轮212,定义两个所述中间输出齿轮22为第一输出齿轮221和第二输出齿轮222,定义两个所述动力输出轴30为第一动力输出轴301和第二动力输出轴302,定义两个所述动力输出齿轮31为第一动力输出齿轮311和第二动力输出齿轮312,其中带有第一的为同一动力传动链,带有第二的为同一动力传动链。
[0040]
参见图3,两个所述中间轴20,定义为第一中间轴201和第二中间轴202,相对且同轴设置,所述中间输出齿轮设置第一安装腔41,本实施例中为第一输出齿轮221,该所述中间输出齿轮与其中一所述中间轴同步转动,第一输出齿轮221与第一中间轴201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轴承41的一轴承圈与该所述中间输出齿轮的所述第一输出齿轮221固定连接,另一所述中间轴的末端通过所述第一轴承的另一轴承圈支撑,本实施例中为所述第二中间轴202。该组所述中间输出齿轮之间设置推力轴43承,所述推力轴承43套设于所述另一中间轴的外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出轮221和第二输出轮222之间设置推力轴承43,推力轴承43套设于第二中间轴202外周。如此一来,能缩短所述传动机构的轴线距离,从而缩小所述车辆传动系统的整体体积。
[0041]
结合参阅图3和图6,在另外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所述第二输出齿轮222设置有凸起部67,该所述凸起部67通过第一轴承的另一轴承圈支撑,该组所述中间输出齿轮之间设置推力轴承43,所述推力轴承43套设于凸起部外周;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减小所述传动机构的轴线距离,还能够提高所述传动机构的稳定性。
[0042]
参见图4、图5以及图6,两个所述动力输出轴30相对且同轴设置,其中之一所述动力输出齿轮141设置第一安装腔41,所述第一轴承42的一轴承圈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141固定连接,该所述动力输出齿轮141与其中一个所述动力输出轴301同步转动,另一个所述动力输出轴302的末端通过所述第一轴承42的另一轴承圈支撑,该组动力输出齿轮之间设置推力轴承43,所述推力轴承43套设于所述另一动力输出轴的外周。
[0043]
参见图6,两个所述动力输出轴30相对并同轴设置,其中之一所述动力输出齿轮311设置第一安装腔41,所述第一轴承42的一轴承圈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311固定连接,该所述动力输出齿轮311与其中一个所述动力输出轴301同步转动,另一个所述动力输出齿轮312设置有凸起部67,该所述凸起部67通过所述第一轴承的另一轴承圈支撑,该组所述动力输出齿轮之间设置推力轴承43,所述推力轴承43套设于所述凸起部67外周。
[0044]
当然也可以是,两个所述电机输出轴10的相对并同轴设置,其中之一所述电机输出齿轮设置有所述第一安装腔,该所述电机输出齿轮与其中一个所述电机输出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轴承的一轴承圈与该所述电机输出齿轮固定连接,另一所述电机输出轴的末端通过所述第一轴承的另一轴承圈支撑,该组所述电机输出齿轮之间设置有推力轴承,该所述推力轴承套设于所述另一电机输出轴外周。
[0045]
在另外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电机输出轴的相对并同轴设置,其中之一所述电机输出齿轮设置有所述第一安装腔,该所述电机输出齿轮与其中一个所述电机输出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轴承的一轴承圈与所述电机输出齿轮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电机输出齿轮设置有凸起部,该所述凸起部通过所述第一轴承的另一轴承圈支撑,该组所述电机输出齿轮之间设置推力轴承,所述推力轴承套设所述于凸起部外周。
[0046]
进一步,参见图7,所述中间输入齿轮21设置有第二安装腔51,所述动力系统还包括第二轴承52、支撑部53以及壳体,所述两个传动机构通过所述壳体支撑,所述第二套轴承5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51,所述中间输出齿轮21通过所述第二轴承52支撑于所述支撑部53,所述支撑部53为壳体的凸出部或所述支撑部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中间轴的第一部分与所述中间输入齿轮21一体成形,所述中间轴的第二部分与所述中间输出齿轮22一体成形,所述中间轴的第一部分与所述中间轴的第二部分通过花键连接。
[0047]
参见图4,两个所述驱动电机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并且两个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同轴设置,两个所述中间轴平行设置,其中一个所述传动机构的所述中间输入齿轮位于第一方向的第一侧,所述中间输出齿轮位于第一方向的第二侧,另一所述传动机构的所述中间输入齿轮位于第一方向的第二侧,所述中间输出齿轮位于第一方向的第一侧;如此一来,能够缩小所述传动机构的轴向距离,使得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加小。
[0048]
参见图2,两个所述电机输出轴平行布置,两个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方向垂直设置,两个所述中间轴、两个所述动力输出轴均位于所述电机输出轴之间,两个所述中间轴平行布置,两个所述动力输出轴的轴线同轴设置。
[004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
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