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篷布收放的汽车车厢。
背景技术:2.敞口型货车一般在车厢顶部会覆盖篷布,可起到遮阳避雨的效果。
3.然而目前在进行篷布的安装时,一般需要工人将篷布上的绳索从车厢的一侧扔至另一侧,通过两侧站有工人拉绳索进行篷布的展开,安装过程十分不便,且每次使用过后需要进行拆卸,增加了工人的劳动量。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篷布安装过程十分不便,且每次使用过后需要进行拆卸,增加了工人的劳动量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篷布收放的汽车车厢。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便于篷布收放的汽车车厢,包括厢体和篷布,厢体的四角处安装有四个侧柱,厢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收放篷布的收合机构,收合机构包括两个支撑座,支撑座上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多个滑板,两个支撑座上的滑板之间分别通过弯杆连接,篷布安装于多个弯杆的外壁上,滑板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臂,相邻两个滑板上的两个转动臂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支撑座的外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环,两个支撑座上的两个转动环之间通过第一转动杆传动连接,转动环上安装有第一钢筋绳,第一钢筋绳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最外侧的滑板上,另一端经过安装于支撑座右侧的定滑轮改变方向后固定连接于最外侧的滑板上,所述第一转动杆上设置有第一驱动组件;
7.厢体上安装有用于调节支撑座高度位置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固定安装于支撑座两端的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分别滑动连接于相对侧两个侧柱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升降杆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厢体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升降杆进行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8.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一侧转动环上的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上安装有第一链条。
9.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厢体上的调节盒,调节盒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上固定安装有从动锥齿轮,所述调节盒上转动连接有转把,所述转把的端部固定安装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于所述从动锥齿轮外部的齿条相啮合,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两端侧壁上分别安装有两个第三链轮,所述第三链轮上安装有第三链条,所述第三链条的两端通过两个连接杆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二钢筋绳的端部,所述侧柱上安装有两个第一定滑轮和两个第二定滑轮,所述侧柱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二转动杆,一个第二钢筋绳经过一个第一定滑轮、一个第二定滑轮和第二转动杆改变方向后固定连接于连接块上,另一个第二钢筋绳经过另一个第一定滑轮和另一个第二定滑轮改变方向后固定连接于连接块上。
10.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安装于侧柱内壁上的第二链轮和第四链轮,所述第二链轮上安装有第二链条,所述第二链条远离所述第二链轮的另一侧安装于第四链轮上,第一升降杆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于第二链条的一侧边上。
11.所述调节盒上还设置有用于对锁止齿轮固定的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第二转动杆外壁上的锁止齿轮,所述调节盒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和套杆,套杆的外壁上转动连接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档杆和卡块,所述套杆的外部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环形板的外壁上,另一端安装于第一固定杆的外壁上。
12.所述厢体上还设置有前板和厢门,厢门和前板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折叠梯和第二折叠梯。
13.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伸缩支架,通过将篷布安装于收缩支架上,同时在伸缩支架上设置有收合机构,通过收合机构中的支撑座、滑槽、第一钢筋绳、转动环和第一驱动组件的相互配合可进行篷布的收放,操作方便,不需要频繁的对篷布进行拆卸,节省人力。
15.2、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升降机构,通过升降机构可对伸缩支架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调节时通过第二驱动组件带动两个第一升降杆和两个第二升降杆移动,从而调节伸缩支架的高度位置,可提高车厢的储物空间,进而提高车厢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篷布收放的汽车车厢的第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一种便于篷布收放的汽车车厢的第二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一种便于篷布收放的汽车车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图2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图3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图3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图3中f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10为图3中g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中:
27.10、厢体;11、侧柱;12、厢门;13、前板;14、第一折叠梯;15、第二折叠梯;16、篷布;
28.21、支撑座;22、滑槽;23、滑板;24、转动臂;25、第一钢筋绳;26、第一链轮;27、第一链条;28、转动环;29、第一转动杆;210、弯杆;
29.31、第一升降杆;32、第二升降杆;33、调节盒;34、转把;35、主动锥齿轮;36、从动锥齿轮;37、第二链轮;38、第二链条;39、连接板;310、第三链轮;311、第三链条;312、连接杆;313、第二钢筋绳;314、第一定滑轮;315、第二定滑轮;316、第二转动杆;317、连接块;318、第四链轮;
30.41、锁止齿轮;42、第一固定杆;43、第二固定杆;44、档杆;45、扭簧;46、卡块;47、套杆;48、环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32.实施例一
33.参照附图1-10,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篷布收放的汽车车厢,包括厢体10和篷布16,厢体10安装于汽车的底盘上,厢体10的四角处安装有四个侧柱11侧柱11的内壁呈空心,厢体10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收放篷布16的收合机构,收合机构包括两个支撑座21,支撑座21上开设有滑槽22,滑槽2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多个滑板23,两个支撑座21上的滑板23之间分别通过弯杆210连接,篷布16安装于多个弯杆210的外壁上,篷布16随着弯杆210的移动而展开;
34.滑板23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臂24,相邻两个滑板23上的两个转动臂24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支撑座21的外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环28,两个支撑座21上的两个转动环28之间通过第一转动杆29传动连接,转动环28上安装有第一钢筋绳25,第一钢筋绳2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最外侧的滑板23上,另一端经过安装于支撑座21右侧的定滑轮改变方向后固定连接于最外侧的滑板23上,第一转动杆29上设置有第一驱动组件;
35.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一侧转动环28上的第一链轮26,第一链轮26上安装有第一链条27;
36.厢体10上还设置有前板13和厢门12,厢门12和前板13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折叠梯14和第二折叠梯15,设置的第一折叠梯14和第二折叠梯15用于驾驶员攀爬到车顶部,其中,第一折叠梯14和第二折叠梯15可进行折叠,当在不使用时,可将其折叠。
37.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将篷布16展开时,驾驶员可站在地面上,用手拉第一链条27的右侧边,第一链条27带动第一链轮26转动,第一链轮26带动转动环28和第一转动杆29转动,转动环28带动第一钢筋绳25转动,第一钢筋绳25带动滑板23在滑槽22的内部移动,从而拉动滑板23朝右侧进行移动,从而将篷布16展开,当需要收起篷布16时,只需用手拉第一链条27的左侧边即可,操作方便,可快速对篷布16进行收合,且通过本装置不需要频繁的拆卸篷布16,节省人力。
38.实施例二
39.如图1-10所示,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厢体10上安装有用于调节支撑座21高度位置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固定安装于支撑座21两端的第一升降杆31和第二升降杆32,第一升降杆31和第二升降杆32分别滑动连接于相对侧两个侧柱11的内壁上,第二升降杆32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17,厢体10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升降杆31进行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40.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厢体10上的调节盒33,调节盒33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316,第二转动杆316上固定安装有从动锥齿轮36,调节盒33上转动连接有转把34,转把34的端部固定安装有主动锥齿轮35,主动锥齿轮35于从动锥齿轮36外部的齿条相啮合,第二转动杆316的两端侧壁上分别安装有两个第三链轮310,侧柱11上安装有连接板39,连接板39用于支撑第二转动杆316,第三链轮310上安装有第三链条311,第三链条311的两端通过两个连接杆312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二钢筋绳313的端部,侧柱11上安装有两个第一定滑轮314和两个第二定滑轮315,侧柱11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二转动杆316,一个第二钢筋绳313经过一个第一定滑轮314、一个第二定滑轮315和第二转动杆316改变方向后固定连接于连
接块317上,另一个第二钢筋绳313经过另一个第一定滑轮314和另一个第二定滑轮315改变方向后固定连接于连接块317上;
41.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安装于侧柱11内壁上的第二链轮37和第四链轮318,第二链轮37上安装有第二链条38,第二链条38远离第二链轮37的另一侧安装于第四链轮318上,第一升降杆31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于第二链条38的一侧边上;
42.调节盒33上还设置有用于对锁止齿轮41固定的锁止组件,锁止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第二转动杆316外壁上的锁止齿轮41,调节盒33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杆42、第二固定杆43和套杆47,套杆47的外壁上转动连接有环形板48,环形板48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档杆44和卡块46,套杆47的外部套设有扭簧45,扭簧4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环形板48的外壁上,另一端安装于第一固定杆42的外壁上,这里为了保证转把34的稳定性,通过将卡块46卡在锁止齿轮41的相邻齿条之间,从而将锁止齿轮41固定,进而对转把34进行固定;
43.其中,在进行转动转把34时,应首先解除锁止组件的固定,具体操作为:当在转动转把34时,向下拨动档杆44,此时扭簧45发生扭转,从而使得环形板48转动,将环形板48转动至远离锁止齿轮41齿条的位置,此时即可进行转动转把34,当完成高度调节后,只需松开档杆44即可,此时扭簧45复位,带动环形板48反向转动,进而带动卡块46卡在锁止齿轮41的相邻齿条之间,完成对锁止齿轮41的锁止。
44.本实施例中,当在调高篷布16的位置时,操作者可顺时针转动转把34,转把34带动主动锥齿轮35转动,主动锥齿轮35外壁的齿条啮合从动锥齿轮36,从而带动从动锥齿轮36转动,从动锥齿轮36带动第二转动杆316转动,第二转动杆316带动第三链轮310和第二链轮37同时转动,第二链轮37带动第二链条38转动,从而带动连接于第二链条38上的第一升降杆31上移,第三链轮310带动第三链条311转动,第三链轮310经过第一定滑轮314、第二定滑轮315和第二转动杆316后改变方向后,使得连接于第二钢筋绳313上的第二升降杆32向上移动,从而实现支撑座21的移动,厢体10右侧支撑座21的结构同左侧。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