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重力座椅防夹调节的控制装置、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4943852发布日期:2023-07-28 20:5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零重力座椅防夹调节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零重力座椅总成(1)、边界座椅总成(2)、乘员信息获取模块和座椅控制器(5),所述座椅控制器(5)分别与零重力座椅总成(1)、边界座椅总成(2)和乘员信息获取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重力座椅防夹调节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零重力座椅总成(1)布置在主驾,所述边界座椅总成(2)为主驾侧后排座椅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重力座椅防夹调节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零重力座椅总成(1)布置在主驾侧后排,边界座椅总成(2)为主驾座椅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零重力座椅防夹调节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零重力座椅总成(1)集成有座椅调节开关(11)、靠背角度调节模块(12)、坐靠角度联动调节模块(13)、座椅前后调节模块(14)和腿托调节模块(15),所述座椅调节开关(11)、靠背角度调节模块(12)、坐靠角度联动调节模块(13)、座椅前后调节模块(14)和腿托调节模块(15)分别与座椅控制器(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零重力座椅防夹调节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控制装置包括摄像头模块(4)时,所述摄像头模块(4)包括车外摄像头(41)和车内摄像头(42),车外摄像头(41)和车内摄像头(42)分别与座椅控制器(5)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重力座椅防夹调节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控制装置包括屏幕模块(3)时,所述屏幕模块(3)接收手动输入的乘客身高及体重信息并输入至座椅控制器(5),并基于座椅控制器(5)发出的提示信息进行安全提示。

7.一种零重力座椅防夹调节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或6所述的零重力座椅防夹调节的控制系统,当零重力座椅总成(1)布置在前排座椅位置,边界座椅总成(2)为后排座椅,且边界座椅总成(2)位于零重力座椅总成(1)的正后方时,其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零重力座椅防夹调节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控制器判断零重力座椅的防夹调节位置方法如下:

9.一种零重力座椅防夹调节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零重力座椅防夹调节的控制系统,当零重力座椅总成(1)布置在后排,边界座椅总成(2)为前排座椅,且边界座椅总成(2)位于零重力座椅总成(1)的正前方时,其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零重力座椅防夹调节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控制器判断零重力座椅的防夹调节位置方法如下: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零重力座椅防夹调节的控制装置。

12.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内存储有计算机可读程序,所述计算机可读程序被调用时能执行如权利要求7至10任一所述的零重力座椅防夹调节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零重力座椅防夹调节的控制装置、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包括零重力座椅总成、边界座椅总成、乘员信息获取模块和座椅控制器,座椅控制器分别与零重力座椅总成、边界座椅总成和乘员信息获取模块连接;座椅控制器通过接收来自零重力座椅总成的开关调节信号及位置信号,边界座椅总成的位置信号及乘坐信号,以及乘员信息获取模块识别的乘客身高、体重及乘员位置信息,计算出零重力座椅总成的防夹调节位置,并基于防夹调节位置驱动零重力座椅总成自动调节,以实现零重力座椅总成的自动防夹调节;所述乘员信息获取模块包括摄像头模块和屏幕模块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能够主动帮助用户识别零重力座椅的防夹调节位置,实现了自动防夹调节。

技术研发人员:吴攀峰,岳路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