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系数的调节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6602962发布日期:2024-01-06 23:10阅读:37来源:国知局
阻尼系数的调节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汽车,具体涉及一种阻尼系数的调节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随着汽车科技的飞速发展,车辆逐渐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目前,可以在人口密集路段设置单条或者多条减速带,以控制车辆的行驶速度。例如,学校、广场等人车流量较大的路段。

2、但是,当车辆通过减速带时,可能会使车辆发生冲击或者颠簸,降低车辆内乘客的乘车体验,甚至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阻尼系数的调节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车辆通过减速带时,可能会使车辆发生冲击或者颠簸,降低车辆内乘客的乘车体验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2、根据本技术涉及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阻尼系数的调节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车辆检测到减速带的情况下,将减振器的阻尼系数从第一阻尼系数调节为第二阻尼系数,第一阻尼系数为车辆在正常路面行驶时的阻尼系数,第二阻尼系数为车辆在制动点头时的阻尼系数。获取车辆与减速带之间的距离。若车辆与减速带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则将减振器的阻尼系数从第二阻尼系数调节为第三阻尼系数,第三阻尼系数为车辆通过减速带时的阻尼系数。

3、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技术中在车辆制动时,将减振器的阻尼系数调节为第二阻尼系数,可以抑制车辆的制动点头状态。在车辆通过减速带时,将减振器的阻尼系数调节为第三阻尼系数,可以减小车身的俯仰和侧倾,从而减小车辆的颠簸程度,增加车辆的操纵稳定性,提高车辆内乘客的乘车体验。

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车辆部署有车辆前轴和车辆后轴,车辆与减速带之间的距离包括: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第一距离为车辆前轴与减速带之间的距离,第二距离为车辆后轴与减速带之间的距离。

5、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技术中分别获取车辆前轴与减速带之间的距离和车辆后轴与减速带之间的距离,可以用于后续提前预测车辆前轴通过减速带的时间和车辆后轴通过减速带的时间。

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减振器包括:前减振器和后减振器,第三阻尼系数包括:第一子阻尼系数和第二子阻尼系数,第一子阻尼系数小于第二子阻尼系数;上述“若车辆与减速带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则将减振器的阻尼系数从第二阻尼系数调节为第三阻尼系数”包括:若第一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且第二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则将前减振器的阻尼系数从第二阻尼系数调节为第一子阻尼系数,并将后减振器的阻尼系数从第二阻尼系数调节为第二子阻尼系数。若第二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且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则将前减振器的阻尼系数从第二阻尼系数调节为第二子阻尼系数,并将后减振器的阻尼系数从第二阻尼系数调节为第一子阻尼系数。若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均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则将前减振器的阻尼系数从第二阻尼系数调节为第一子阻尼系数,并将后减振器的阻尼系数从第二阻尼系数调节为第一子阻尼系数。

7、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技术中可以提前预测前轮或者后轮即将通过减速带,并提前调节前减振器和后减振器的阻尼系数,有效减小车辆通过减速带时产生的颠簸,提高车辆内乘客的乘车体验。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阻尼系数的调节方法还包括:获取减速带的数量。若减速带的数量大于预设数量阈值,则获取至少一个相邻距离,相邻距离为任意两个相邻减速带之间的距离。若至少一个相邻距离中存在小于预设间距阈值的目标距离,则在目标距离内保持减振器的阻尼系数为第三阻尼系数。

9、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技术中若两个减速带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间距阈值,车辆在通过两个减速带之间时,不对减振器的阻尼系数进行调节,从而避免频繁调节减振器的阻尼系数,增加减振器控制阀的使用寿命。

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阻尼系数的调节方法还包括:对于任意两个相邻减速带,根据目标操作,确定相邻距离,以获取至少一个相邻距离;目标操作包括:获取第一时刻、第二时刻和车辆行驶速度,第一时刻为车辆检测到第一减速带的时刻,第二时刻为车辆检测到第二减速带的时刻,第一减速带与第二减速带相邻。根据第一时刻、第二时刻和车辆行驶速度,确定相邻距离,相邻距离为第一减速带与第二减速带之间的距离。

11、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技术中采用各减速带识别时刻及速度累计法确定相邻减速带之间的距离,可以避免减速带识别因车辆车身前部的阻挡部分存在盲区的问题,提高确定相邻减速带间距的准确性。

12、根据本技术提供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阻尼系数的调节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和处理单元。

13、处理单元,用于在车辆检测到减速带的情况下,将减振器的阻尼系数从第一阻尼系数调节为第二阻尼系数,第一阻尼系数为车辆在正常路面行驶时的阻尼系数,第二阻尼系数为车辆在制动点头时的阻尼系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车辆与减速带之间的距离。上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若车辆与减速带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则将减振器的阻尼系数从第二阻尼系数调节为第三阻尼系数,第三阻尼系数为车辆通过减速带时的阻尼系数。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车辆部署有车辆前轴和车辆后轴,车辆与减速带之间的距离包括: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第一距离为车辆前轴与减速带之间的距离,第二距离为车辆后轴与减速带之间的距离。

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减振器包括:前减振器和后减振器,第三阻尼系数包括:第一子阻尼系数和第二子阻尼系数,第一子阻尼系数小于第二子阻尼系数。上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若第一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且第二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则将前减振器的阻尼系数从第二阻尼系数调节为第一子阻尼系数,并将后减振器的阻尼系数从第二阻尼系数调节为第二子阻尼系数。上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若第二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且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则将前减振器的阻尼系数从第二阻尼系数调节为第二子阻尼系数,并将后减振器的阻尼系数从第二阻尼系数调节为第一子阻尼系数。上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若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均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则将前减振器的阻尼系数从第二阻尼系数调节为第一子阻尼系数,并将后减振器的阻尼系数从第二阻尼系数调节为第一子阻尼系数。

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减速带的数量。上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若减速带的数量大于预设数量阈值,则获取至少一个相邻距离,相邻距离为任意两个相邻减速带之间的距离。上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若至少一个相邻距离中存在小于预设间距阈值的目标距离,则在目标距离内保持减振器的阻尼系数为第三阻尼系数。

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对于任意两个相邻减速带,根据目标操作,确定相邻距离,以获取至少一个相邻距离;目标操作包括:上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第一时刻、第二时刻和车辆行驶速度,第一时刻为车辆检测到第一减速带的时刻,第二时刻为车辆检测到第二减速带的时刻,第一减速带与第二减速带相邻。上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时刻、第二时刻和车辆行驶速度,确定相邻距离,相邻距离为第一减速带与第二减速带之间的距离。

18、根据本技术提供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的方法。

19、根据本技术提供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车辆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车辆能够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及其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的方法。

2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车辆上运行时,使得车辆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的方法。

21、由此,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特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1)在车辆制动时,将减振器的阻尼系数调节为第二阻尼系数,可以抑制车辆的制动点头状态。在车辆通过减速带时,将减振器的阻尼系数调节为第三阻尼系数,可以减小车身的俯仰和侧倾,从而减小车辆的颠簸程度,增加车辆的操纵稳定性,提高车辆内乘客的乘车体验。

23、(2)可以提前预测前轮或者后轮即将通过减速带,并提前调节前减振器和后减振器的阻尼系数,有效减小车辆通过减速带时产生的颠簸,提高车辆内乘客的乘车体验。

24、(3)若两个减速带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间距阈值,车辆在通过两个减速带之间时,不对减振器的阻尼系数进行调节,从而避免频繁调节减振器的阻尼系数,增加减振器控制阀的使用寿命。

25、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对应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2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