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跟随拦漂排浮动的端部小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32807发布日期:2020-08-21 15:01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自动跟随拦漂排浮动的端部小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拦漂排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设置在拦漂排端部,可自动跟随拦漂排浮动的端部小车装置。



背景技术:

拦漂排是浮设在进水口前一定水域的上游,用以拦截水流中漂浮物的设备,由一串浮箱连接至两岸,将进水口前水域与上游漂浮物隔开。目前已建工程拦漂排多为两端固定式拦漂排,适应水位变幅有限。当水位变幅较大时,为了保证拦漂排的拦污效果,需将拦漂排两端支承点设为活动式结构,以适应水位变幅,且为了后期运行操作方便,目前并没有一种专门设置在工程拦漂排两端,用于适应水位变幅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实现上述背景中较大水位变幅工况下,拦漂排的自动适应能力,提供的一种自动跟随拦漂排浮动的端部小车装置,该装置安装在拦漂排端部,不需借助任何外力,能自动适应任何水位变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跟随拦漂排浮动的端部小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装置包括安装在拦漂排导槽内的小车浮箱和连接在拦漂排端部的端部浮箱,所述小车浮箱通过第一连接件和万向铰接件与端部浮箱连接,所述端部浮箱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拦漂排浮箱连接;在小车浮箱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行走支承机构,小车浮箱通过两侧的行走支承机构安装在拦漂排导槽内,并在端部浮箱的浮力作用下沿着拦漂排导槽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在小车浮箱设置行走支承机构的两侧面分别设有侧导轮装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小车浮箱是由钢板焊接的中空箱体结构,在小车浮箱一侧焊接有第一耳板,通过第一耳板与万向铰接件的一侧连接,万向铰接件的另一侧与端部浮箱连接,并通过端部浮箱给小车浮箱提供浮力,使之跟随拦漂排在导槽内上下浮动。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端部浮箱由钢板焊接的中空封闭结构,其中一侧设有与万向铰接件连接的第二耳板,另一侧设有与拦漂排浮箱连接的第三耳板。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行走支承机构设有两组,每组行走支承机构包括连接轴和两个滚轮,在小车浮箱上设置轴孔,行走支承机构的连接轴从轴孔穿过,两个滚轮分别通过轴承组件安装在连接轴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万向铰接件是由钢板焊接而成,包括置于小车浮箱侧的上下转动耳板和置于端部浮箱侧的水平转动耳板;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焊接在小车浮箱的第一耳板、焊接在端部浮箱上的第二耳板和上下转动销轴和第一水平转动销轴,小车浮箱的第一耳板与万向铰接件的上下转动耳板通过上下转动销轴转动连接,并在万向铰接件的作用下沿着上下转动销轴上下移动,所述端部浮箱的第二耳板与万向铰接件的水平转动耳板通过第一水平转动销轴转动连接,并可在万向铰接件的作用下沿着第一水平转动销轴水平转动;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焊接在端部浮箱上的第三耳板、焊接在拦漂排浮箱上的第四耳板和第二水平转动销轴,端部浮箱的第三耳板与拦漂排浮箱上的第四耳板通过第二水平转动销轴转动连接,并沿着第二水平转动销轴水平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槽为埋设于混凝土中的钢结构,在导槽内设有与行走支承机构相互匹配的轨道,小车浮箱两侧的行走支承机构和侧导轮装置均对应嵌入轨道内,并在端部浮箱的作用下沿着轨道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行走支承机构包括连接轴、滚轮、端盖、透盖、轴承及相应配件等,既能有效将拦漂排荷载传至导槽上,又能降低小车装置行走摩擦系数。

(2)本实用新型通过端部浮箱给小车浮箱提供浮力,并通过连接件与拦漂排浮箱连接,使之跟随拦漂排在导槽内上下浮动,所述万向铰接件可使小车浮箱同时适应端部浮箱前后、上下的位移。

(3)本实用新型中的侧导轮装置限制小车浮箱在导槽内上下游的窜动,并可将拦漂排荷载在上下游的分力传给导槽,导槽为端部小车装置提供上下浮动的轨道。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技术可靠,经济实用,安装在拦漂排两端,不需借助任何外力,能自动适应任何水位变幅,运行可靠,有效解决了在较大水位变幅工况下,拦漂排的自动适应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平面布置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上游立视图。

图中:1—小车浮箱,1-1—第一耳板,2—行走支承机构,3—第一连接件,3-1—上下转动轴,3-2—第一水平转动轴,4—万向铰接件,4-1—上下转动耳板,4-2—水平转动耳板,5—端部浮箱,5-1—第二耳板,5-2—第三耳板,6—拦漂排浮箱,6-1—第四耳板,7—侧导轮装置,8—导槽,9—第二连接件,9-1—第二水平转动轴,10—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至图3均为实施例的附图,采用简化的方式绘制,仅用于清晰、简洁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以下对在附图中的展现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具体方案,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跟随拦漂排浮动的端部小车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安装在拦漂排导槽8内的小车浮箱1和连接在拦漂排端部的端部浮箱5,所述小车浮箱1是由钢板焊接的中空箱体结构,所述端部浮箱5由钢板焊接的中空封闭结构,小车浮箱1通过第一连接件3和万向铰接件4与端部浮箱5连接,所述端部浮箱5通过第二连接件9与拦漂排浮箱6连接;在小车浮箱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行走支承机构2,行走支承机构2安装在小车浮箱1对应上游和下游的侧面,小车浮箱1通过两侧的行走支承机构2安装在拦漂排导槽8内,端部浮箱5为小车浮箱1提供浮力,使小车浮箱1随着拦漂排沿着拦漂排导槽8上下移动。所述行走支承机构2设有两组,每组行走支承机构2包括连接轴和两个滚轮,在小车浮箱1上设置轴孔,行走支承机构2的连接轴从轴孔穿过,两个滚轮分别通过轴承组件安装在连接轴的两端;在小车浮箱1设置行走支承机构2的两侧面分别设有侧导轮装置7,每侧设有两个侧导轮装置7,分别设置在行走支承机构2上方和下方,所述侧导轮装置7限制小车浮箱在导槽内上下游的窜动,并可将拦漂排荷载在上下游的分力传给导槽8,所述导槽8为埋设于混凝土中的钢结构,为端部小车装置提供上下浮动的轨道。所述导槽8为埋设于混凝土中的钢结构,在导槽8内设有与行走支承机构2的滚轮相互匹配的轨道10,小车浮箱1两侧的行走支承机构2和侧导轮装置7均对应嵌入轨道10内,并在端部浮箱5的作用下沿着轨道10上下移动。

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跟随拦漂排浮动的端部小车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万向铰接件4是由钢板焊接而成,包括置于小车浮箱1侧的上下转动耳板4-1和置于端部浮箱侧的水平转动耳板4-2;所述第一连接件3包括焊接在小车浮箱1的第一耳板1-1、焊接在端部浮箱5上的第二耳板5-1和上下转动销轴3-1和第一水平转动销轴3-2,小车浮箱1的第一耳板1-1与万向铰接件4的上下转动耳板4-1通过上下转动销轴3-1转动连接,并在万向铰接件4的作用下沿着上下转动销轴3-1上下移动,所述端部浮箱5的第二耳板5-1与万向铰接件4的水平转动耳板4-2通过第一水平转动销轴3-2转动连接,并可在万向铰接件4的作用下沿着第一水平转动销轴3-2水平转动;所述第二连接件9包括焊接在端部浮箱5上的第三耳板5-2、焊接在拦漂排浮箱6上的第四耳板6-1和第二水平转动销轴9-1,端部浮箱5的第三耳板5-2与拦漂排浮箱6上的第四耳板6-1通过第二水平转动销轴9-1转动连接,并沿着第二水平转动销轴9-1水平转动。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直接安装在拦漂排上,如图2和图3所示,其小车浮箱1通过连接件3和万向铰接件4与端部大浮箱5相连,所述端部浮箱5为小车浮箱1提供浮力,使之跟随运动;小车浮箱1上设置的行走支承机构2,包括连接轴、滚轮、端盖、透盖、轴承及相应配件等,既能有效将拦漂排荷载传至导槽上,又能降低小车装置行走摩擦系数;所述小车浮箱1、万向铰接件4、端部浮箱5、拦漂排浮箱6均通过与耳板相匹配的转轴串联;所述万向铰接件4由钢板焊接,连接小车浮箱与端部浮箱,可使小车浮箱1同时适应端部大浮箱5前后、上下的位移。小车浮箱1上下游的侧导轮装置7可限制小车浮箱1在导槽8内上下游的窜动,并可将拦漂排荷载在上下游的分力传给导槽8,所述导槽8为埋设于混凝土中的钢结构,为端部小车装置提供上下浮动的轨道10。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