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轨六支点转向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44362发布日期:2021-12-22 18:23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轨六支点转向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重轨运输转向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轨六支点转向架系统。


背景技术:

2.在现有钢轨运输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六支点转向架对钢轨进行运输。传统六支点转向架由一个转动下架体、一个滑动下架体、两个上架体和四个滑枕组成,转动下架体固定设置在其中一辆平车的中间位置,而转动下架体上设置上架体,滑动下架体固定设置在另一辆平车的中间位置,滑动下架体上也设置有上架体,在平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滑枕。在相邻两辆平车上设置的转动下架体、滑动下架体以及位于平车两端的滑枕共同组成钢轨运输的流支点转向架,用于运输25米钢轨。而在上架体和钢枕上滑体安装有防滑垫木,但钢枕下滑体在平车上定位卡板间隙较大而纵向滑动量偏大,从而造成所述25米钢轨在运输途中出现钢枕下滑体超出火车平车厢规定的范围,即出现超界现象。同时,在上架体、钢枕上滑体的型槽内,通过垫木(硬木)承载钢轨,但由于钢轨与垫木(硬木)的摩擦系数较小,钢轨与垫木间的摩擦力不能保证克服火车高速运行在减速或制动时钢轨所产生的冲击力,进而钢轨发生窜动,从而造成25米钢轨在运输途中出现集重现象,给铁路运输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不仅降低了转向架使用寿命,而且增加了转向架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轨六支点转向架系统,以解决现有钢轨在转向架上钢轨出现越界和偏重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重轨六支点转向架系统,包括:转动组件、滑动组件、钢枕支点组件、弹性枕垫以及两辆相互连接的第一平车和第二平车;第一平车和第二平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钢枕支点组件,第一平车和第二平车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转动组件和滑动组件,转动组件、滑动组件和钢枕支点组件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弹性枕垫;
6.转动组件、滑动组件和钢枕支点组件底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卡板,转动组件、滑动组件和钢枕支点组件分别通过卡板横向卡在相对应的平车上,转动组件、滑动组件和钢枕支点组件的底部还分别横向设置有安全限位挡,第一平车和第二平车设置有与安全限位挡相对应的安全限位槽。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转动组件、滑动组件和钢枕支点组件底部的两端分别设置卡板和安全限位挡,并且转动组件、滑动组件和钢枕支点组件通过卡板横向卡在相对应的平车上,而转动组件、滑动组件和钢枕支点组件底部设置的安全限位挡与设置在相对应的平车上的安全限位槽,通过将安全限位挡设置在安全限位槽内部,避免转动组件、滑动组件和钢枕支点组件在固定在第一平车或第二平车上后,由于火车加速、减速制动等过程中出现的冲击力,使转动组件、滑动组件和钢枕支点组件沿第一平车或第二
平车纵向滑动,从而使所运输的钢轨出现越界和偏重的现象。
8.进一步地,上述安全限位挡分别与卡板固定连接,并且安全限位挡与卡板连接后形成l型结构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卡板与安全限位挡固定连接在转动组件、滑动组件和钢枕支点组件的底部,并且连接后形成l型结构,一方面能够加强位于转动组件、滑动组件和钢枕支点组件两端卡板的刚性,避免卡板在后冲击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另一方面便于在转动组件、滑动组件和钢枕支点组件的底部设置安全限位挡,以避免转动组件、滑动组件和钢枕支点组件在火车平车上发生纵向滑动。
10.进一步地,上述钢枕支点组件包括钢枕上滑体和钢枕下滑体,钢枕下滑体的顶部设置有钢枕滑槽,钢枕上滑体设置在钢枕滑槽内部,并且钢枕滑槽的宽度大于钢枕上滑体的宽度,卡板分别设置在钢枕下滑体底部的两端。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钢枕滑槽的宽度大于钢枕上滑体的宽度,使钢枕上滑体能够在钢枕滑槽内部进行全方位的滑动,以便于更好地实现转向目的,避免由于弯度过大而使转向架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
12.进一步地,上述钢枕滑槽的侧壁沿横向设置有缺口,并且缺口的两端连接有铁链,钢枕上滑体两侧分别设置有横向挡板,横向挡板位于缺口和铁链形成的腔体中。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钢枕滑槽的中部沿横向设置缺口,在钢枕上滑体两侧设置有横向挡板,并且将横向挡板设置在缺口中,对钢枕上滑体在钢枕滑槽内部的滑动位移进行限制,避免钢枕上滑体在所述钢枕下滑体的钢枕滑槽内部出现过度滑动的现象;缺口的两端用铁链相互连接,避免钢枕上滑体跃出钢枕滑槽。
14.进一步地,上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下架体以及设置在转动下架体上的上架体,转动下架体底部两端分别设置有卡板和安全限位挡,转动下架体包括转动心盘,转动心盘上设置有通孔,上架体通过通孔与转动下架体转动连接。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上架体通过转动心盘上的通孔与转动下架体转动连接,使平车在运输钢轨的时候能够实现转向的目的。
16.进一步地,上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动下架体以及设置在滑动下架体上的上架体,滑动下架体底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卡板和安全限位挡,滑动下架体包括滑动心盘,滑动心盘上设置有条形通孔,上架体通过条形通孔与滑动下架体转动连接。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滑动下架体上设置条形通孔,使上架体设置在条形通孔中后,不仅能够实现沿条形通孔方向进行滑动,同时也能在条形通孔中发生转动,使本方案中的转向架系统具有更高效的转向效率。
18.进一步地,上述上架体包括中间销轴以及具有u型滑槽的槽架,中间销轴设置在槽架底部的中间位置,中间销轴分别与转动心盘上的通孔和滑动心盘上的条形通孔转动连接。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具有u型滑槽的槽架底部的中间位置设置中间销轴,上架体通过中间销轴分别与转动心盘上的通孔和滑动心盘上的条形通孔转动连接,一方面使上架体能够在转动心盘上发生转动,便于运输有钢轨的平车实现转向的功能;另一方面使上架体能够在滑动心盘上发生滑动以及转动,提高该转向架系统的转向效率。
20.进一步地,上述弹性枕垫包括弹性垫和垫木,弹性垫设置在垫木的顶部。
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弹性垫设置在垫木的顶部形成弹性枕垫,减少钢轨对转向架系统的冲击,而设置的弹性垫能够提供足够的摩擦力,避免在运输钢轨的过程中,钢轨出现滑动的现象,保证运输过程的安全性。
22.进一步地,上述弹性垫为橡胶材质。
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弹性垫设置成橡胶材质,使弹性枕垫具有更大的摩擦系数,具有一定的抗撕裂特性,以及具有减震和抗冲击性好的特性。
2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5.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置在钢枕下滑体底部的安全限位挡和安全限位槽能够有效解决转向架运输钢轨的过程中出现窜动和偏重的现象。
26.2、本实用新型在钢枕滑槽的中部横向设置的缺口和钢枕上滑体两侧中间位置设置的横向挡板,进一步限制钢枕上滑体在钢枕下滑体中滑动的距离,避免钢枕上滑体在钢枕下滑体的钢枕滑槽内部滑动的范围过大。
27.3、本实用新型钢枕滑槽的宽度比钢枕上滑体的宽度宽,使钢枕上滑体能够在钢枕滑槽内部进行全方位滑动,进一步提高运输钢轨进行转向的效率。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重轨力支点转向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钢枕支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钢枕支点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下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35.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下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36.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安全限位挡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枕垫结构示意图。
38.图中:1

转动组件;2

滑动组件;3

钢枕支点组件;4

弹性枕垫;5

第一平车;6

第二平车;11

转动下架体;12

上架体;21

滑动下架体;121

中间销轴;122

吊环座;123

槽架;124

吊环;111

转动心盘;211

滑动心盘;31

钢枕上滑体;32

钢枕下滑体;321

钢枕滑槽;311

卡槽;312

横向挡板;322

缺口;33

安全限位挡;34

卡板;35

安全限位槽;41

弹性垫;42

垫木。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40.实施例
41.请参照图1至图5,一种重轨六支点转向架系统,包括转动组件1、滑动组件2、钢枕支点组件3、弹性枕垫4和两辆相互连接的第一平车5和第二平车6,转动组件1和滑动组件2
分别安装在平车5和第二平车6的中间位置,在第一平车5和第二平车6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钢枕支点组件3,在转动组件1、滑动组件2和钢枕支点组件3上分别安装有弹性枕垫4。在第一平车5中间位置安装转动组件1和在其两端安装钢枕支点组件3,形成三个支点,使运输的钢轨能够在第一平车5转向的过程中,跟随第一平车5一起发生微量的转动,便于对钢轨的运输,而在第二平车6的中间位置安装滑动组件2和在其两端安装有钢枕支点组件3,形成另外三个支点,使运输的钢轨能够在第二平车6转向的过程中,跟随第二平车6一起发生微量的滑动,配合能发生微量转动的第一平车5,使运输的钢轨能够在平车驶入弯道时实现转向的目的。
42.请参照图10,弹性枕垫4包括弹性垫41和垫木42,并且弹性垫41固定安装在垫木42的上下两侧,弹性垫41的具体材质为橡胶材料,使弹性枕垫4具有更大的摩擦系数,用于抵消克服火车高速行驶时减速或紧急制动过程中的冲击力;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撕裂特性,以及具有减震和抗冲击性好的特性。
43.请参照图2、图3和图9,钢枕支点组件3包括钢枕上滑体31以及安装在钢枕上滑体31顶部的钢枕下滑体32,钢枕上滑体31能够在钢枕下滑体32中滑动,配合第一平车5和第二平车6中部的滑动组件1和转动组件2使所运输的钢轨能够在弯道处顺利通过。在出现弯道时,位于第一平车5中间位置的转动组件1,使运输的钢轨在转动组件1的带动下发生转动,而位于第一平车5两端的钢枕支点组件3上的钢枕上滑体31在钢枕下滑体32上滑动,使所运输的钢轨发生横向位移;位于第二平车6中间位置的滑动组件2,在第一平车5的转动组件1带动下,使安装在第二平车6中间位置的滑动组件2上的上架体12在滑动下架体21的条形通孔中滑动,从而带动所运输的钢轨在第二平车6上横向滑动,由第一平车5和第二平车6上的各个支点组成的六支点转向架系统,能够在列车运输钢轨的过程中顺利通过弯道。
44.钢枕上滑体31的顶部设置有卡槽311,卡槽311具体为10#槽钢,而钢枕下滑体32的顶部设置有钢枕滑槽321,钢枕滑槽321具体为25#槽钢,在钢枕上滑体32的钢槽形成的卡槽311内部设置有垫木42,钢轨放置在弹性垫41的上方,钢枕上滑体32内部的垫木42固定安置在钢槽内部;钢枕上滑体32能够在钢轨下滑体32顶部的钢枕滑槽321中自由滑动,在第一平车5中间位置的转动组件1使运输的钢轨发生微量旋转时,钢枕支点组件3中的钢枕上滑体31在钢枕下滑体32中自由滑动,使平车能够在弯道处进行转弯。钢枕下滑体32底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卡板34,而卡板34用于将钢枕下滑体32分别卡在第一平车5和第二平车6上,避免钢枕下滑体32在平车上横向滑动,而在卡板34的内侧设置有安全限位挡33,同时在第一平车5和第二平车6的相应位置设置有安全限位槽35,并且在安装的过程中,将安全限位挡放置与安全限位槽35内部,防止钢枕下滑体32在平车上纵向滑动,进而避免运输的钢轨出现集重和越界的现象,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发生。
45.钢枕下滑体32的顶部设置的钢枕滑槽321的中间位置沿横向开有缺口322,而钢枕上滑体31的底部设置有横向挡板312,横向挡板312放置在钢枕下滑体32的缺口322中,并且横向挡板312能够在缺口322中滑动,避免钢枕上滑体31在钢枕下滑体32中过度滑动,出现越界的现象。而缺口322的两端通过链条连接,使钢枕下滑体32的结构保持一定的稳定性,避免钢枕上滑体31在振动的影响下,使钢枕上滑体31在钢枕滑槽321中上下跳动,进而从钢枕滑槽321中跃出,将钢枕下滑体32的结构造成一定的损坏。
46.请参照图4、图6和图7,转动组件1包括转动下架体11以及安装在转动下架体11上
的上架体12,通过将上架体12安装在转动下架体11上,并且上架体12在转动下架体11上转动连接,上架体12能够在转动下架体11上实现微量转动,使运输的钢轨能够在平车5进入弯道的时候,随着弯道的变化发生一定量的转动。上架体12包括具有u型滑槽的槽架123、以及中间销轴121,中间销轴121设置在槽架123底部的中间位置。转动下架体1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转动心盘111,转动心盘11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与中间销轴121相匹配的中心孔,上架体12上的中间销轴121插入到转动下架体11的转动心盘111的中心孔中,使上架体12能够在转动下架体11上转动。具有u型滑槽的槽架123的滑槽内放置有垫木42,用于承载运输的钢轨,并且在运输的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减震和抗冲击性。
47.请参照图5、图6和图8,滑动组件2包括滑动下架体21和设置在滑动下架体21上的上架体12,而滑动下架体21的中部为滑动心盘211,滑动心盘211的中间位置沿横向设置有条形通孔,条形通孔与上架体12底部的中间销轴121相匹配,使上架体12能够在滑动下架体21上发生滑动和转动,保证第二平车6运输的钢轨能够顺利通过弯道。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