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围和前地板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8098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前围和前地板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前围和前地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日益普及,汽车的行车安全愈加重视,在被动安全过程中,乘员舱作为安全防护的主体,必须首要保证乘客的安全。车身前围板(又称防火墙)作为保护乘员舱内人员的屏障,必须保证足够的强度,防止碰撞过程中发生的前围后移,甚至侵入驾驶舱所造成的人员伤害。

现有的汽车前围和前地板的连接结构,如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220435295.1)公开了一种前围与地板的连接结构,包括用于连接前围下骨架与前地板纵梁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分为左右两个,左连接板连接前围下骨架与前地板左纵梁,右连接板连接前围下骨架与前地板右纵梁。所述连接板的左右设有翻边,连接板中部设有贯通连接板的凹槽,凹槽的宽度与前地板纵梁的宽度相配。上述的连接结构存在以下缺陷:单单依靠一块连接板连接,对连接板本身的材料的强度要求较高,整体强度还是较弱,发生正面碰撞时,前围容易入侵乘员舱,很难保证乘员舱的稳定性,安全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前围和前地板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增强连接的强度,降低前围变形入侵,提高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前围和前地板的连接结构,包括两端分别用于与前围横梁和前地板纵梁相连接的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的纵向截面呈U型,所述连接梁的两侧边均向外翻折形成连接翻边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加强梁,所述加强梁的纵向截面呈U型,所述加强梁的两侧边均向外翻折形成加强翻边,所述加强梁设置在连接梁内,且所述加强梁的两侧边分别贴靠固定在连接梁的两侧边上,所述加强翻边分别贴靠固定在对应的连接翻边一上,所述加强梁的一端底部贴靠固定在连接梁的底部上,另一端底部与连接梁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

本连接结构通过在连接梁上设置一个加强梁,加强梁的截面也呈U型,加强梁的侧边贴靠在连接梁的侧边上,加强梁的一端底部贴靠固定在连接梁的底部上,加强梁上的加强翻边贴靠固定在连接翻边一上,加强梁与连接梁之间的连接强度较高,同时加强梁的另一端底部与连接梁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使得加强梁与连接梁之间形成一个半封闭的腔状结构,增强了连接梁整体的强度,同时配合连接梁与加强梁本身的U型设计,与前围横梁和前地板纵梁相连接后,与前地板之间也能形成一个腔状的结构,从而使得整个连接结构的强度都较高,降低前围变形入侵,保证了乘员舱的稳定性,提高了安全性,同时也降低了对连接梁本身材料的要求。

在上述的汽车前围和前地板的连接结构中,所述加强梁的底部具有内凹形成的加强槽一,所述加强槽一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加强梁与连接梁的底部具有间隙的一端部处且贯穿该端部。内凹的加强槽一的设计,同时加强槽的设计又能够在加强梁的底部形成一个腔状的结构,相当于在加强梁的底部形成加强凸筋,增加了加强梁的强度,从而使得整个连接结构的强度都较高,降低前围变形入侵,保证了乘员舱的稳定性,提高了安全性。

在上述的汽车前围和前地板的连接结构中,所述加强梁的底部还具有内凹形成的加强槽二,所述加强槽二的一端与所述加强槽一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加强梁与连接梁的底部相贴靠的一端部处且贯穿该端部,所述加强槽二的最大槽宽小于加强槽一的最小槽宽。加强槽二的设计,在加强梁与连接梁的底部之间形成另一个腔状结构,进一步增加了加强梁的强度,从而使得整个连接结构的强度都较高,降低前围变形入侵,保证了乘员舱的稳定性,提高了安全性。

在上述的汽车前围和前地板的连接结构中,所述连接翻边一上具有向下凹陷形成的连接槽,所述加强翻边嵌入所述连接槽内且与所述连接槽的底壁贴靠固定。连接槽的设计,加强翻边嵌入连接槽内,从而对加强翻边形成水平方向上的定位,进一步增加了加强梁与连接梁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使得整个连接结构的强度都较高,降低前围变形入侵,保证了乘员舱的稳定性,提高了安全性。

在上述的汽车前围和前地板的连接结构中,所述连接梁呈弯折状且弯折处呈圆弧过渡,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连接短梁,所述连接短梁一端贴靠连接在连接梁的弯折处,另一端用于与汽车门槛纵梁相连接。连接短梁用于与汽车门槛纵梁相连接,配合连接梁的作用,从而能够将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一部分传递到前地板纵梁上,另一部分传递到汽车门槛纵梁上,防止应力集中,进一步降低了前围变形入侵,保证了乘员舱的稳定性,提高了安全性。同时,将连接梁呈弯折设置,连接短梁连接在连接梁的弯折处,连接梁受反作用力后,具有一个缓冲受力的作用,连接梁不易折断,保证了足够的强度,提高了安全性。同时连接短梁呈U型设计,连接后又能形成一个腔状的结构设计,强度好。

在上述的汽车前围和前地板的连接结构中,所述连接短梁的纵向截面呈U型,所述连接短梁上具有焊接翻边一和两焊接翻边二,所述焊接翻边一由连接短梁的底部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焊接翻边一贴靠在所述连接梁的底部并焊接固定,两焊接翻边二由连接短梁的两侧边分别向两侧弯折形成,两焊接翻边二贴靠在连接梁一侧边的弯折处并焊接固定。焊接翻边一和焊接翻边二的设计,使得连接短梁与连接梁之间焊接更为容易,而且连接的贴合性和稳定性好,提高了连接梁和连接短梁整体的强度,从而能够降低前围变形入侵,保证了乘员舱的稳定性,提高了安全性。

在上述的汽车前围和前地板的连接结构中,所述连接短梁的两侧边上还具有向外翻折形成的连接翻边二,所述连接翻边二延伸至所述焊接翻边二处,所述连接翻边二贴合在所述连接翻边一的底部并焊接固定。连接翻边二的设计进一步降低了焊接的难度,同时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增加了整体的强度,提高的安全性。

在上述的汽车前围和前地板的连接结构中,所述连接短梁上还具有若干加强凸筋和/或加强凹槽。加强凸筋和加强凹槽的设计,进一步增加了连接短梁的强度。

在上述的汽车前围和前地板的连接结构中,所述连接梁、加强梁和连接短梁上还均设有若干减重孔。减重孔的设计,符合车身轻量化的设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前围和前地板的连接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U型加强梁和U型连接梁的配合结构设计,使得加强梁与连接梁之间,以及加强梁与车身之间、连接梁与车身之间均能够形成一个腔状的结构设计,增加了整体的强度,降低前围变形入侵的可能,保证了乘员舱的稳定性,提高了安全性。

2、连接短梁配合连接梁的结构设计,从而能够将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一部分传递到前地板纵梁上,另一部分传递到汽车门槛纵梁上,防止应力集中,进一步降低了前围变形入侵,保证了乘员舱的稳定性,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汽车前围和前地板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汽车前围和前地板的连接结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图。

图3本汽车前围和前地板的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连接梁的结构图。

图7是加强梁的结构图。

图8是连接短梁的结构图。

图中,1、连接梁;1a、连接翻边一;1a1、连接槽;2、加强梁;2a、加强翻边;2b加强槽一;2c、加强槽二;3、间隙;4、连接短梁;4a、焊接翻边一;4b、焊接翻边二;4c、连接翻边二;4d、加强凸筋;4e、加强凹槽;5、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本汽车前围和前地板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梁1、加强梁2和连接短梁4,连接梁1两端分别用于与前围横梁和前地板纵梁相连接,连接梁1呈弯折状且弯折处呈圆弧过渡,连接短梁4一端贴靠连接在连接梁1的弯折处,另一端用于与汽车门槛纵梁相连接。连接梁1、加强梁2和连接短梁4上还均设有若干减重孔5,符合车辆轻量化要求。

如图6所示,连接梁1的纵向截面呈U型,加强梁2的纵向截面呈U型,加强梁2设置在连接梁1内,加强梁2的两侧边分别贴靠固定在连接梁1的两侧边上,加强梁2的一端底部贴靠固定在连接梁1的底部上,另一端底部与连接梁1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3,从而使得加强梁2与连接梁1之间形成一个半封闭的腔状结构,增强了连接梁1整体的强度。同时配合连接梁1与加强梁2本身的U型设计,与前围横梁和前地板纵梁相连接后,与前地板之间也能形成一个腔状的结构,从而使得整个连接结构的强度都较高,降低前围变形入侵,保证了乘员舱的稳定性,提高了安全性,同时也降低了对连接梁1本身材料的要求。

如图7所示,加强梁2的底部具有内凹形成的加强槽一2b,加强槽一2b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延伸至加强梁2与连接梁1的底部具有间隙3的一端部处且贯穿该端部。加强梁2的底部还具有内凹形成的加强槽二2c,加强槽二2c的一端与加强槽一2b连通,另一端延伸至加强梁2与连接梁1的底部相贴靠的一端部处且贯穿该端部,加强槽二2c的最大槽宽小于加强槽一2b的最小槽宽,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加强梁2的强度,从而使得整个连接结构的强度都较高。

如图1和7所示,连接梁1的两侧边均向外翻折形成连接翻边一1a,连接翻边一1a上具有向下凹陷形成的连接槽1a1,加强梁2的两侧边均向外翻折形成加强翻边2a,加强翻边2a嵌入连接槽1a1内且与连接槽1a1的底壁贴靠固定,从而对加强翻边2a形成水平方向上的定位,进一步增加了加强梁2与连接梁1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使得整个连接结构的强度都较高。

更具体地说,如图1和8所示,连接短梁4的纵向截面呈U型,连接短梁4上具有焊接翻边一4a和两焊接翻边二4b,焊接翻边一4a由连接短梁4的底部向外延伸形成,焊接翻边一4a贴靠在连接梁1的底部并焊接固定,两焊接翻边二4b由连接短梁4的两侧边分别向两侧弯折形成,两焊接翻边二4b贴靠在连接梁1一侧边的弯折处并焊接固定,从而使得连接短梁4与连接梁1之间焊接更为容易,而且连接的贴合性和稳定性好,提高了连接梁1和连接短梁4整体的强度。

连接短梁4的两侧边上还具有向外翻折形成的连接翻边二4c,连接翻边二4c延伸至焊接翻边二4b处,连接翻边二4c贴合在连接翻边一1a的底部并焊接固定,进一步降低了焊接的难度,同时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增加了整体的强度,提高的安全性。连接短梁4上还具有若干加强凸筋4d和/或加强凹槽4e。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