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B柱高调滑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2437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汽车B柱高调滑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构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B柱高调滑板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B柱高调滑板作为安全带高度调节的重要功能件,人们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高调滑板存在调节不顺畅的问题,而且B柱内护板上还会出现因加强筋过高而产生表面缩痕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及一种汽车B柱高调滑板结构,目的是确保滑动更顺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汽车B柱高调滑板结构,包括高调滑板和B柱内护板,所述高调滑板包括滑板本体、设置于滑板本体相对两侧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设置于第一配合部上且用于与B柱内护板的第一内壁面接触的第一凸起、设置于第一配合部上且用于与B柱内护板的第二内壁面接触的第二凸起以及设置于第二配合部上且用于与B柱内护板的第一内壁面接触的第三凸起,B柱内护板包括内护板本体、设置于内护板本体上且与第二凸起接触的第一限位板和设置于内护板本体上且与第二配合部相接触的第二限位板。

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内壁面为点接触,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内壁面为点接触,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第三内壁面为点接触。

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圆弧形,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分别设置于第一配合部的一端。

所述第一限位板为L形结构,第一限位板包括与所述内护板本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和与第二连接部连接且与所述第二凸起接触的第一限位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厚度小于第二连接部的厚度。

所述第二限位板为U形结构,第二限位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第五连接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配合部嵌入第二限位部的内部且与第二限位部接触。

所述第二配合部为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B柱高调滑板结构,高调滑板在多个位置处设置凸起与B柱内护板匹配控制上下滑动,B柱内护板上设置两个限位板相配合控制高调滑板的左右晃动,优化了高调滑板与B柱护板之间的配合结构,高调滑板与B柱护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使得高调滑板更容易滑动,确保高调滑板滑动更顺畅。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B柱高调滑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剖视图;

图中标记为:1、加强筋;2、滑板本体;3、第一配合部;4、第一凸起;5、第二凸起;6、第三凸起;7、第二配合部;8、B柱内护板;801、内护板本体;802、第一内壁面;803、第二内壁面;804、第一连接部;805、第二连接部;806、第三连接部;807、第四连接部;808、第五连接部;809、第一限位部;810、第二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B柱高调滑板结构,包括高调滑板和B柱内护板8,高调滑板包括滑板本体2、设置于滑板本体2相对两侧的第一配合部3和第二配合部7、设置于第一配合部3上且用于与B柱内护板8的第一内壁面802接触的第一凸起4、设置于第一配合部3上且用于与B柱内护板8的第二内壁面803接触的第二凸起5以及设置于第二配合部7上且用于与B柱内护板8的第一内壁面802接触的第三凸起6,B柱内护板8包括内护板本体801、设置于内护板本体801上且与第二凸起5接触的第一限位板和设置于内护板本体801上且与第二配合部7相接触的第二限位板。

具体地说,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配合部3和第二配合部7分别设置于滑板本体2的一侧边缘处,第一配合部3和第二配合部7为圆弧形结构,第一配合部3和第二配合部7位于滑板本体2的同一侧,第一配合部3和第二配合部7的弧度大致相同,而且第一配合部3的轴线和第二配合部7的轴线相平行且与滑板本体2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滑板本体2的长度方向与高调滑板相对于B柱内护板8移动时的移动方向相平行。第一凸起4和第二凸起5分别设置于第一配合部3的一端,第一凸起4并设置于第一配合部3的面朝第一内壁面802的表面上,第二凸起5设置于第一配合部3的面朝第二内壁面803的端面上,第一内壁面802和第二内壁面803为相对设置的两个内壁面,第一配合部3位于第一内壁面802和第二内壁面803之间,第一内壁面802和第二内壁面803相平行且与滑板本体2相平行。第三凸起6设置于第二配合部7的面朝第一内壁面802的表面上,第一凸起4和第三凸起6为对称分布。

作为优选的,第一凸起4、第二凸起5和第三凸起6为在第一配合部3和第二配合部7上设置的凸点,第一凸起4与第一内壁面802为点接触,第二凸起5与第二内壁面803为点接触,第三凸起6与第三内壁面为点接触。高调滑板通过凸点与B柱内护板8相接触,接触面积小,使得高调滑板相对于B柱内护板8更容易滑动。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为相对设置,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朝向内护板本体801的同一侧伸出。第一限位板为L形结构,第一限位板包括与内护板本体801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804、与第一连接部804连接的第二连接部805和与第二连接部805连接且与第二凸起5接触的第一限位部809,第一限位部809与内护板本体801为相对设置,第一连接部804和第二连接部805位于内护板本体801与第一限位部809之间,第一配合部3也位于内护板本体801与第一限位部809之间,第二内壁面803为第一限位部809上面朝第一配合部3的表面。第一限位部809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80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805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部80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804的另一端与内护板本体801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804的厚度小于第二连接部805的厚度,第一连接部804和第二连接部805的厚度方向为与第一内壁面802相平行且与高调滑板的滑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第一限位板形成于高调滑板匹配的倒勾结构,第一限位板的根部采用了减胶防缩设计,也即第一连接部804的厚度设置的较小,在满足匹配强度的情况下,使得B柱内护板8上的加强筋1并不需要设置的太高,避免缩痕产生。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限位板为U形结构,第二限位部8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连接部806、第四连接部807、第五连接部808和第二限位部810,第二配合部7嵌入第二限位部810的内部且与第二限位部810接触。第五连接部808与内护板本体801为相对设置,第三连接部806和第四连接部807位于内护板本体801与第五连接部808之间,第二配合部7也位于内护板本体801与第五连接部808之间。第五连接部808的一端与第四连接部807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四连接部807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部806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连接部806的另一端与内护板本体801固定连接,第五连接部808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部810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限位部810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二配合部7的内圆面相接触,第三凸起6和第二限位部810分别位于第二配合部7的一侧。第二限位部810和第四连接部807为相对设置,第二限位部810与第四连接部807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该距离形成容纳第二配合部7的空腔,第二配合部7的端部嵌入该空腔中且与第二限位部810保持接触,从而第二限位部810能够在X向(即车辆的长度方向)对高调滑板起到限位作用,避免高调滑板在B柱内护板8上左右晃动。第三连接部806的厚度小于第四连接部807的厚度,第三连接部806和第四连接部807的厚度方向为与第一内壁面802相平行且与高调滑板的滑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第三连接部806的厚度与第一连接部804的厚度大致相等。第二限位板的根部也采用了减胶防缩设计,也即第三连接部806的厚度设置的较小,在满足匹配强度的情况下,使得B柱内护板8上的加强筋1并不需要设置的太高,避免缩痕产生。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