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异响汽车转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50300发布日期:2020-06-20 14:24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异响汽车转向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转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异响汽车转向器。



背景技术:

汽车转向器又名转向机、方向机,它是汽车转向系中最重要的部件,它的作用是:增大转向盘传到转向传动机构的力和改变力的传递方向,最常见的转向器为齿轮齿条转向器,其基本结构是一对相互啮合的小齿轮和齿条,转向轴带动小齿轮旋转时,齿条便做直线运动,靠齿条来直接带动横拉杆,就可使转向轮转向,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转向灵敏,体积小,可以直接带动横拉杆,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但齿轮与齿条长期工作发生磨损会出现间隙,当齿轮与齿条间隙过大时转向机工作会出现异响,导致转向自由行程过大,为驾驶带来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异响汽车转向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异响汽车转向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右侧设置有油缸,所述壳体的外壁左右两端均套接有防尘套,所述壳体的外壁前侧对应油缸的左右两端沿前后方向均螺接有油管,所述壳体的内腔前侧左端沿上下方向插接有转向轴,所述转向轴的外壁顶端轴承连接有支撑套,且支撑套与壳体的外壁顶端左侧螺钉连接,所述转向轴的外壁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内环,所述支撑套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所述转向轴的外壁底端过盈配合有齿轮,所述壳体的左右两端沿左右方向分别插接有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均延伸进壳体的内腔,且第二传动杆的左端贯穿油缸并延伸进壳体的左侧内腔,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右端和第二传动杆的左端均螺接有拉杆球头,且拉杆球头延伸出防尘套的内腔,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右端和第二传动杆的左端均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内腔沿上下方向固定连接有插销,两个所述支撑座之间通过插销销轴连接有齿条,且齿条与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齿条的后端沿左右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壳体的外壁后端对应齿条的中心位置沿前后方向安装有缸体,所述缸体的内腔后端插接有第一活塞,且第一活塞的前端中心位置沿上下方向螺接有推块,所述推块延伸进壳体的内腔并与滑槽的内腔插接,所述推块的前端沿左右方向依次开设有三个凹槽,且凹槽的内腔安装有滚珠,且三个滚珠的前端均与滑槽的内腔前端接触,所述油缸的内腔位于第二传动杆的外壁安装有第二活塞。

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形状为“t”形,且推块的前端与滑槽相适配插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活塞位于油缸的中心位置。

优选的,所述齿条的左右两端均为平面,且齿条的左右两端均与支撑座的内腔左右两侧平行。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形状为圆柱体,且支撑座与壳体的内腔相适配插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防异响汽车转向器,通过转向助力系统的压力与缸体、第一活塞、推块、支撑座、插销和齿条的配合,使长期工作发生磨损出现间隙的齿轮与齿条间隙减小,保证齿轮与齿条啮合,防止齿轮与齿条间隙过大转向机工作时会出现异响,避免转向自由行程过大,保证驾驶的安全性,同时利用了转向助力系统多余的功耗压力,提高了转向助力系统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剖面图。

图中:1、壳体,2、防尘套,3、支撑套,4、油管,5、拉杆球头,6、转向轴,7、第二传动杆,8、第二活塞,9、支撑座,10、插销,11、齿条,12、第一传动杆,13、滑槽,14、第一活塞,15、缸体,16、推块,17、滚珠,18、齿轮,19、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异响汽车转向器,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腔右侧设置有油缸19,壳体1的外壁左右两端均套接有防尘套2,壳体1的外壁前侧对应油缸的左右两端沿前后方向均螺接有油管4,壳体1的内腔前侧左端沿上下方向插接有转向轴6,转向轴6的外壁顶端轴承连接有支撑套3,且支撑套3与壳体1的外壁顶端左侧螺钉连接,转向轴6的外壁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内环,支撑套3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转向轴6的外壁底端过盈配合有齿轮18,通过齿轮18的转动驱动齿条11移动,壳体1的左右两端沿左右方向分别插接有第一传动杆12和第二传动杆7,第一传动杆12和第二传动杆7均延伸进壳体1的内腔,且第二传动杆7的左端贯穿油缸19并延伸进壳体1的左侧内腔,第一传动杆12的右端和第二传动杆7的左端均螺接有拉杆球头5,且拉杆球头5延伸出防尘套2的内腔,通过防尘套2避免灰尘进入,第一传动杆12的右端和第二传动杆7的左端均安装有支撑座9,支撑座9的内腔沿上下方向固定连接有插销10,通过插销10使齿条11沿着插销10的外壁前后移动,两个支撑座9之间通过插销10销轴连接有齿条11,且齿条11与齿轮18啮合连接,齿条11的后端沿左右方向开设有滑槽13,壳体1的外壁后端对应齿条11的中心位置沿前后方向安装有缸体15,缸体15的内腔后端插接有第一活塞14,通过转向助力油推动第一活塞14驱动推块16沿着缸体15的内腔移动,且第一活塞14的前端中心位置沿上下方向螺接有推块16,通过推块16向前移动推动齿条11与齿轮18啮合,推块16延伸进壳体1的内腔并与滑槽13的内腔插接,推块16的前端沿左右方向依次开设有三个凹槽,且凹槽的内腔安装有滚珠17,通过滚珠17的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减小磨损,且三个滚珠17的前端均与滑槽13的内腔前端接触,油缸19的内腔位于第二传动杆7的外壁安装有第二活塞8。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滑槽13的形状为“t”形,且推块16的前端与滑槽13相适配插接,通过滑槽13避免推块16与滑槽13脱离。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第二活塞8位于油缸19的中心位置,使第一传动杆12和第二传动杆7的移动行程相等。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齿条11的左右两端均为平面,且齿条11的左右两端均与支撑座9的内腔左右两侧平行,防止齿条11发生转动,使齿条11只能上下移动。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支撑座9的形状为圆柱体,且支撑座9与壳体1的内腔相适配插接,使支撑座9沿着壳体1的内腔左右移动,保证第一传动杆12和第二传动杆7移动的稳定性。

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在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当汽车转向时,转向轴6驱动齿轮18带动齿条11左右移动,齿条11向左移动时推动第一传动杆12、拉动第二传动杆7向左移动,第一传动杆7带动第二活塞8沿着油缸19的内壁向左移动,同时在转向助力系统的作用下将转向助力油注入油缸19右端的油管4内,从而使转向助力油充满第二活塞8右端油缸19的内腔,在转向助力系统的压力推动转向助力油的作用下,转向助力油将第二活塞8向油缸19的内腔左侧推动,当齿轮18驱动齿条11向右移动时,转向助力系统推动转向助力油充满第二活塞8左端油缸19的内腔,推动第二活塞8沿着油缸19向右移动,当转向助力系统启动时,将转向助力油压入缸体15的内腔,转向助力油推动第一活塞14沿着缸体15向前移动,第一活塞14推动推块16向前移动,推块16推动齿条11向前移动,齿条11沿着插销10向前移动,使齿条11与齿轮18紧密啮合,在齿条11左右移动时带动滑槽13在推块16前端左右移动,推块16的前端滚珠17沿着滑槽13的内腔前端滚动,通过转向助力油的压力保证齿条11与齿轮18压紧,避免齿轮18与齿条11长时间工作磨损出现间隙造成异响,工作不良的情况,该设备结构简单,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实用性强,有利于推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同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套接”、“螺接”、“插接”、“轴承连接”、“螺钉连接”、“过盈配合”、“固定连接”、“销轴连接”、“啮合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