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64555发布日期:2020-10-31 10:17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平衡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衡车。



背景技术:

电动平衡车,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驱动车轴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是现代人用来作为代步工具、休闲娱乐的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的产物。电动平衡车主要包括独轮和两轮两种类型,其中,双轮平衡车的安全系数较高,更适合代步出行。双轮平衡车的车体上连接着车轮,车轮的车轴安装对于整个车体的运行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衡车,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稳定安装,整车的稳定性更强,使用更安全。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平衡车,包括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所述第一车体包括第一上壳、第一下壳和第一车轮,所述第二车体包括第二上壳、中壳、第二下壳和第二车轮,所述中壳设置在所述第二上壳和所述第二下壳之间;所述中壳的外侧端设有第二车轴安装座,所述第二车轮与所述第二车轴安装座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车轴安装座包括第二车轴压片固定孔和第二车轴安装槽;所述第一车轴压片固定孔包括两组,所述两组第一车轴压片固定孔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车轴安装槽两侧。

优选地,所述中壳下侧设置第二控制板连接柱,所述第二控制板连接柱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二车轴安装座外侧;所述第二控制板连接柱包括两组,两组所述第二控制板连接柱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二车轴安装座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上壳下侧设有第二控制板连接柱,所述中壳上设有通槽,所述第二控制板连接柱穿过所述通槽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二车轴安装座侧边;所述第二控制板连接柱包括两组,两组所述第二控制板连接柱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二车轴安装座的两侧。

优选地,第二车轮包括第二车轴,所述第二上壳靠近第二车轮的一侧设有第一车轮挡板,所述第二下壳靠近所述第二车轮的一侧设有第二车轮挡板,所述第一车轮挡板和所述第二车轮挡板对应设置,形成对第二车轴的密封,设置所述中壳靠近所述第二车轮的外侧端与所述第一车轮挡板或所述第二车轮挡板相抵,以定位所述中壳;和/或

所述第一车轮包括第一车轴,所述第一上壳靠近第一车轮的一侧设有第三车轮挡板,所述第一下壳靠近所述第一车轮的一侧设有第四车轮挡板,所述第三车轮挡板和所述第四车轮挡板对应设置,形成对第一车轴的密封

优选地,所述第一车体还包括第一挡泥板,所述第一挡泥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上壳的外侧,并位于所述第一车轮上方,所述第一挡泥板和所述第一上壳为一体结构;和/或

所述第二车体还包括第二挡泥板,所述第二挡泥板设置在所述第二上壳的外侧,并位于所述第二车轮上方,所述第二挡泥板和所述第二上壳为一体结构

优选地,平衡车还包括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车体连接,所述转动机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车体连接;所述转动机构的第二端与所述中壳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中壳上设有转动上连接槽,所述第二下壳上设有转动下连接槽,所述转动机构的第二端夹设在所述转动上连接槽和所述转动下连接槽中,并与所述第二车体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上壳和/或第一下壳靠近所述中壳的一侧设置转动机构固定槽;所述转动机构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转动机构固定槽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上壳和所述第一下壳之间;或者

所述第一上壳和/或第一下壳靠近所述中壳的一侧设置转动机构固定柱;所述转动机构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转动机构固定柱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上壳和所述第一下壳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上壳或所述第一下壳上设有第一车轴安装座,所述第一车轴安装座包括第一车轴压片固定孔和第一车轴安装槽;所述第一车轴压片固定孔包括两组,两组所述第一车轴压片固定孔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车轴安装槽两侧;所述第一上壳或第一下壳上设有第一控制板连接柱;所述第一控制板连接柱包括两组,两组所述第一控制板连接柱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车轴安装座的两侧。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将第二车轴安装座设置在中壳,避免第二上壳上设置过多的部件,同时利用中壳的机械强度,使第二车轮的第二车轴转动更稳定,从而提高整个平衡车的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平衡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实施例的平衡车的另一角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平衡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触点贯穿孔设置在第二上壳上的实施方式;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中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实施例的中壳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中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二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车体;2、第二车体;3、转动机构;31、第一端;32、第二端;33、转轴;34、限位部;35、轴承;36、转动机构固定孔;37、限位块;38、限位块安装槽;4、第一控制板;5、第二控制板;10、第一上壳;101、第三车轮挡板;102、第一挡泥板;103、转动机构固定槽;104、转动机构固定柱;105、第一控制板连接柱;20、第一下壳;201、第四车轮挡板;202、第一车轴槽;30、第二上壳;301、第一车轮挡板;302、第二挡泥板;303、覆盖部;304、第二指示灯孔;305、灯罩;40、第二下壳;401、第二车轮挡板;402、第二车轴槽;403、转动下连接槽;50、中壳;501、第二控制板连接柱;502、转动上连接槽;503、通槽;504、指示灯板;505、灯板柱;506、第一指示灯孔;60、第一车轮;601、第一车轴;602、第一车轴安装座;603、第一车轴压片固定孔;604、第一车轴安装槽;605、第一车轴压片;70、第二车轮;701、第二车轴;702、第二车轴安装座;703、第二车轴压片固定孔;704、第二车轴安装槽;705、第二车轴压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描述中,“数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看附图1至附图9,本发明实施例的平衡车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其中,位于第二车体内的中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整车稳定性差的稳定;将第二车轴安装座设置在中壳,避免第二上壳上设置过多的部件,提升第二车体的机械强度。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平衡车,包括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所述第一车体包括第一上壳、第一下壳和第一车轮,所述第二车体包括第二上壳、中壳、第二下壳和第二车轮,所述中壳设置在所述第二上壳和所述第二下壳之间;所述中壳的外侧端设有第二车轴安装座,所述第二车轮与所述第二车轴安装座连接。

如附图1至图9所示,第一车体1和第二车体2相对设置,第一车体1和第二车体2可以相对静止,也可以通过转动机构3相对转动。第一车体1可以为平衡车中的左车体,对应的,第二车体2为平衡车中的右车体;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车体1可以为平衡车中的右车体,对应的,第二车体2为平衡车中的左车体。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车体1和第二车体2的位置对其结构无实质影响,可正常使用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车轮70包括第二车轴701,中壳50上设有第二车轴安装座702,第二车轴安装座702包括第二车轴压片固定孔703和第二车轴安装槽704;第二车轴安装槽704与第二车轴相适配,第二车轴安放在第二车轴安装槽中,第二车轴压片固定孔703包括两组,两组第二车轴压片固定孔703对称设置在第二车轴安装槽704两侧。第二车轴安装座702上还设有第二车轴压片705,第二车轴通过第二车轴压片705固定在第二车轴安装槽中;第二车轴压片705通过螺丝与第二车轴安装座702固定连接,保证第二车轴不会脱离第二车轴安装槽。与上述实施例结合,优选地,中壳50的厚度大于第二上壳30的厚度;由于中壳50的厚度较厚,机械强度较大,因此,在附图1至附图3所示出的具体示例中,第二车轴安装座设置在中壳50的底部,使第二车轴安装更牢固,第二车轮可以更稳定地带动第二车体2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车轮60包括第一车轴601,第一上壳10上设有第一车轴安装座602,第一车轴安装座602包括第一车轴压片固定孔603和第一车轴安装槽604;第一车轴安装槽604与第一车轴相适配,第一车轴安放在第一车轴安装槽中,第一车轴压片固定孔603包括两组,两组第一车轴压片固定孔603对称设置在第一车轴安装槽604两侧。第一车轴安装座602上还设有第一车轴压片605,第一车轴通过第一车轴压片605固定在第一车轴安装槽中;第一车轴压片605通过螺丝与第一车轴安装座602固定连接,保证第一车轴不会脱离第一车轴安装槽。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车轮60设置在第一下壳20远离中壳50的外侧端上,更具体地说,第一车轮60包括第一车轴601,第一下壳20上设有第一车轴安装座602,第一车轴安装座602包括第一车轴压片固定孔603和第一车轴安装槽604;第一车轴安装槽604与第一车轴相适配,第一车轴安放在第一车轴安装槽中,第一车轴压片固定孔603包括两组,两组第一车轴压片固定孔603对称设置在第一车轴安装槽604两侧。第一车轴安装座602上还设有第一车轴压片605,第一车轴通过第一车轴压片605固定在第一车轴安装槽中;第一车轴压片605通过螺丝与第一车轴安装座602固定连接,保证第一车轴不会脱离第一车轴安装槽。

基于上述实施例,优选地,第一部件组包括第一控制板4,为保护第一控制板4,第一控制板4位于第一上壳10和第一下壳20之间,第一上壳10或第一下壳20上设有第一控制板连接柱105,第一控制板4通过第一控制板连接柱105与第一上壳10或第一下壳20固定连接;为使第一控制板4的安装更牢固,第一控制板连接柱105包括两组,两组第一控制板连接柱105分别设置按在第一车轴安装座602的两侧,使第一控制板4不与第一车轴安装座602干涉。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部件组包括第二控制板5,为保护第二控制板5,第二控制板5位于中壳50之间,中壳50下侧设置第二控制板连接柱501,第二控制板5通过第二控制板连接柱501与中壳50固定连接;为使第二控制板5的安装更牢固,第二控制板连接柱501包括两组,两组第二控制板连接柱501分别设置按在第二车轴安装座702的两侧,使第二控制板5不与第二车轴安装座702干涉。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板连接柱501设置在第二上壳30的下侧,更具体地说,第二部件组包括第二控制板5,第二控制板5设置在中壳50的下方,中壳50上设有通槽503,第二上壳30上设有第二控制板连接柱501,第二控制板连接柱501穿过通槽503与第二控制板5连接。这样的方式可以简化中壳50的结构,使第二上壳30与中壳50安装更方便,也不会存在装配误差;而通过第二控制板连接柱501,第二上壳30与中壳50的连接更紧密,有利于提高第二车体2的机械强度,从而提升平衡车整车的稳定性。为使第二控制板5的安装更牢固,第二控制板连接柱501包括两组,两组第二控制板连接柱501分别设置按在第二车轴安装座702的两侧,使第二控制板5不与第二车轴安装座702干涉。此时,第二车轴安装座702位于中壳50的下侧,通槽503与第二控制板连接柱501对应,数量也为两个,且两个通槽503分别位于第二车轴安装座702的两侧,使第二控制板连接柱501穿过通槽503后位于第二车轴安装座702的两侧。

第一轮体和第二车轮在转动时容易卷起杂物或水,若使杂物或水进入第一车体1或第二车体2中,容易使第一车体1和第二车体2内的电子元件受损,影响平衡车的正常运行,存在安全隐患。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一轮体主要依靠第一车轴与第一车体1连接,第二车轮主要依靠第二车轴与第二车体2连接,因此,需要做好第一车轴和第二车轴上的密封工作。以第二车轴与第二车体2的连接为例,第二上壳30靠近第二车轮的一侧设有第一车轮挡板301,第二下壳40靠近第二车轮的一侧设有第二车轮挡板401,第一车轮挡板301和第二车轮挡板401对应设置,形成车轴密封,即第二车轴的密封。更具体地说,第一车轮挡板301和第二车轮挡板401在第二上壳30和第二下壳40安装靠拢后相抵,仅留出供第二车轴穿过并转动的第二车轴孔,第二车轴孔可以设置在第一车轮挡板301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车轮挡板401上。如附图1所示出的具体示例中,第二车轴槽402设置在第二车轮挡板401的上边缘,待第一车轮挡板301与第二车轮挡板401相抵后,形成完整的第二车轴孔,第二车轴孔的形状与第二车轴相适配。

第一轮体与第一车体1之间的车轴密封可采用相同的密封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常规的密封结构。更具体地说,第一车轮70包括第一车轴701,第一上壳10靠近第一车轮70的一侧设有第三车轮挡板101,第一下壳20靠近第一车轮70的一侧设有第四车轮挡板201,第三车轮挡板101和第四车轮挡板201对应设置,形成对第一车轴701的密封。第三车轮挡板101和第四车轮挡板201在第一上壳10和第一下壳20安装靠拢后相抵,仅留出供第一车轴穿过并转动的第一车轴孔,第一车轴孔可以设置在第一车轮挡板301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车轮挡板401上,第一车轴孔可以由第一车轴槽202和第三车轮挡板101或第一车轴槽202和第四车轮挡板201形成。更具体地说,如附图1所示出的具体示例中,第一车轴槽202设置在第三车轮挡板101的上边缘,待第三车轮挡板101与第四车轮挡板201相抵后,形成完整的第一车轴孔,第一车轴孔的形状与第一车轴相适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更好地定位中壳50,中壳50的一端与第一车轮挡板301相抵,以定位中壳50,对中壳50起限位作用。更具体地说,中壳50靠近第一车轮挡板301的一面为平面,该平面与第一车轮挡板301的内壁相抵,且中壳50上的第二车轴安装座702与第二车轴孔对应,第二车轴安装槽与第二车轴孔同心设置。优选地,第一车轮挡板301上设有加强筋,用以加强第一车轮挡板301的机械强度,中壳50上的平面与加强筋相抵。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车体1和第二车体2上设有挡泥板,挡泥板分别与第一轮体和第二车轮对应设置,防止第一轮体和第二车轮在行驶过程中飞溅污水或污渍,影响用户使用感受。更具体地说,第一部件组还包括第一挡泥板102,第一挡泥板102设置在第一上壳10的外侧,并位于第一车轮60上方,第一挡泥板102和第一上壳10为一体结构;第二部件组还包括第二挡泥板302,第二挡泥板302设置在第二上壳30的外侧,并位于第二车轮70上方,第二挡泥板302和第二上壳30为一体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仅存在第一挡泥板102,也可以仅存在第二挡泥板302,也可以第一车体1和第二车体2上均设置挡泥板,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需要第一车体1和第二车体2相对转动,从而控制平衡车运行,因此,平衡车还包括转动机构3,转动机构3的一端与第一车体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车体2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转动机构3的第二端32转动设置在第二车体2中,第一端31固定设置在第一车体1中,转动机构3的第一端31固定设置在第一上壳10和第一下壳20之间,转动机构3的第二端32可转动的设置在中壳50和第二下壳40之间,中壳50上和/或第二下壳40上设置限位机构,转动机构3包括转轴33和限位机构,限位机构与转轴33上的限位部34相适配,以限制转轴33的转动角度。第一车体1和第二车体2以转轴33的轴线为圆心转动。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块37和限位块安装槽38,限位块安装槽38可以设置在第二下壳40上,也可以设置在中壳50,也可以第二下壳40和中壳50上均设置限位块安装槽38。在如附图1和附图3所示出的具体示例中,限位块安装槽38设置在第二下壳40上。转轴33位于中壳50和第二下壳40之间的一端设有限位部34,限位部34包括带缺口的限位凸台,限位块37为与限位凸台对应设置的限位片,且限位片的顶面在转轴33转动时可与限位凸台的两端分别抵触,以限制转轴33的转动角度。

为了实现转动机构3的第二端32的定位,中壳50设置转动上连接槽502,第二下壳40对应转动上连接槽502的位置处设置转动下连接槽403,转动机构3可转动的设置在转动上连接槽502和转动下连接槽403之间,转动机构3包括转轴33,为实现转轴33与转动上连接轴和转动下连接轴的转动连接,转轴33置于中壳50和第二下壳40之间的一端上套设有第二套筒或轴承35,且为了安装轴承35或套筒,转动上连接轴和转动下连接轴中设有限位槽,更具体地说,当转轴33上套设的是轴承35时,转动上连接槽502和转动下连接槽403中设有轴承限位槽;当转轴33上套设的是第二套筒时,转动上连接槽502和转动下连接槽403中设有套筒限位槽。转轴33可在第二套筒或轴承35中转动,从而使第一车体1和第二车体2可以相对转动。

第一车体1和第二车体2通过转动机构3连接,而为了方便用户观察平衡车的工作情况,平衡车还包括指示灯板504,指示灯板504与控制电路板连接,可通过其上的发光器件反馈平衡车的工作状态。为保持平衡车的踩踏平衡,第一车体1和第二车体2上均设有踏板,供用户踩踏,为避免用户遮挡发光器件的光线,指示灯板504设置在第一车体1和第二车体2的连接处,即转动机构3所对应的位置,如附图1所示,指示灯板504设置在中壳50与转轴33相对位置的下方,更具体地说,位于转动上连接槽502内。转动上连接槽502中设有灯板柱505和第一指示灯孔506,第二上壳30上设有与转动上连接槽对应的覆盖部303,覆盖部303与第一指示灯孔506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指示灯孔304,灯板柱505用于安装指示灯板504,第一指示灯孔506和第二指示灯孔304用于透过指示灯板504上发光器件光线,指示灯孔的位置与指示灯板504上的发光器件相对应。发光器件可以为led灯珠或其他小型灯具。第二指示灯孔304上罩设有灯罩305。

转动机构3的第一端31与第一上壳10和第一下壳20的连接结构可以为:第一上壳10靠近第二上壳30的一端设置转动机构固定槽103,对应的,第一下壳20靠近第二下壳40的一端设置转动机构固定槽103,转动机构3固定在转动机构固定槽103和转动机构固定槽103之间,转动机构固定槽103和转动机构固定槽103在第一上壳10和第一下壳20连接固定后,形成与转动机构3的第一端31固定连接的固定槽,固定槽可以限制转动机构3的第一端31与第一车体1的相对转动,使第一车体1和第二车体2可以顺利地相对转动。转动机构3的第一端31与第一上壳10和第一下壳20的连接结构还可以为:第一上壳10靠近第二上壳30的一端设置转动机构固定柱104,转动机构3的第一端31上设有转动机构固定孔36,转动机构固定柱104与转动机构固定孔36的形状相适配,转动机构3通过转动机构固定柱104固定在第一上壳10和第一下壳20之间,安装时,转动机构固定柱104穿过转动机构固定孔36中,使转动机构3的第一端31与第一车体1固定连接,相对静止,从而使第一车体1和第二车体2可以顺利地相对转动;转动机构固定孔36可以为贯通结构,也可以为非贯通结构,当转动机构固定孔36为贯通结构,第一上壳10和第一下壳20的对应位置可以均设置转动机构固定柱104;当转动机构固定孔36为非贯通结构时,第一上壳10或第一下壳20的对应位置设有转动机构固定柱104,且转动机构固定柱104朝向转动机构固定孔36设置,使其可以插入转动机构固定孔36中。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