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框式副车架及包括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08324发布日期:2022-06-15 02:02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全框式副车架及包括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汽车底盘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全框式副车架,并进一步涉及一种包括所述全框式副车架的车辆。


背景技术:

2.汽车副车架是汽车底盘部分的重要结构,其用于连接控制臂、稳定杆、转向机、发动机悬置等部件,承受来自整车和动力总成的载荷,其与车身相连并起到隔振的作用。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对于整车性能要求越来越严格,进而对发动机悬置的刚度要求也更加严格。因此,需要针对现有的结构不断改善零件性能,使得汽车副车架的强度与刚度能更好地满足发动机等相关零部件的性能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全框式副车架以及包括其的车辆,以解决或缓解至少部分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
4.为了实现前述目的之一,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全框式副车架,所述全框式副车架包括:副车架本体,所述副车架本体构造成四边形,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以及彼此相对的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悬置支架,其布置在所述第二横梁上,用于安装悬置;第一加强支架,其一个端部固定连接至所述悬置支架,另一个端部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纵梁。
5.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全框式副车架还包括第二加强支架,其一个端部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纵梁,另一个端部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纵梁。
6.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第二纵梁上分别设置有支撑件,所述第二加强支架将其一个端部与另一个端部分别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纵梁上的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二纵梁上的所述支撑件;所述悬置支架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第一加强支架将其一个端部固定连接至所述安装部,另一个端部所述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纵梁上的所述支撑件。
7.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包括带有内螺纹的套管,所述第一加强支架通过所述套管螺栓固定至所述安装部。
8.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全框式副车架还包括第三加强支架,其一个端部固定连接至所述悬置支架,另一个端部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纵梁。
9.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全框式副车架还包括第三加强支架,其一个端部固定连接至所述安装部,另一个端部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纵梁上的所述支撑件,由此所述第一加强支架、所述第二加强支架与所述第三加强支架彼此连接形成三角形结构。
10.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支架、所述第二加强支架、所述第三加强支架一体成型为三角形结构。
11.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支架和/或所述第二加强支架和/或第三加强支架构造成杆状结构,所述杆状结构包括柱形主体和在所述柱形主体两端部的扁平部分。
12.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全框式副车架还包括悬置支架加强件,其固定连接至所述悬置支架与所述第二横梁。
13.为了实现前述目的之一,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前述方面中所述的全框式副车架。
14.根据本技术的全框式副车架以及包括所述全框式副车架的车辆,通过设置加强支架,实现了受力的分散,增加了悬置支架的刚度,提高了全框式副车架的结构刚度、强度和整体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参照附图,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更加显然。应当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16.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全框式副车架的分解图;
17.图2是图1中的全框式副车架的组装图;
18.图3是图1中的全框式副车架的悬置支架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文将参照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例来详细地描述本技术。但应当知道的是,本技术可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而不应该被理解为局限于本文所阐述的实施例。在此提供这些实施例旨在使得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为完整与详尽,并将本技术的构思完全传递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20.此外,对于本文所提及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适当的组合或者删减,由此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技术的更多其它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并未脱离本技术的范围。
21.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全框式副车架100的分解图,图中为该全框式副车架100在使用时从底部向上看的视角,图2是图1中的全框式副车架100的组装图。本文中所提及的“横向”指的是图1中所示结构的左右方向,“纵向”指的是所示结构的前后方向,其与“横向”垂直,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
22.如图1和图2所示,该全框式副车架100包括副车架本体110,该副车架本体110构造成四边形,由此该副车架本体110划分为相当于四边形的对边的彼此相对的第一横梁111与第二横梁112,以及彼此相对的第一纵梁113与第二纵梁114。该全框式副车架100还包括布置在第二横梁112上的悬置支架120,其用于安装发动机悬置。此外,该全框式副车架100还包括第一加强支架131,其一个端部固定连接至悬置支架120,另一个端部固定连接至第一
纵梁113,从而与第二横梁112和第一纵梁113围成三角形结构,该结构不易变形,从而增强了全框式副车架100的刚度,并且该第一加强支架131能够将悬置支架120受到的力分散至第一纵梁113,从而提高悬置支架120受力能力,增强悬置支架120的安装点刚度。
23.在此种布置下,本文述及的全框式副车架增强了悬置支架的刚度,提高了悬置的安装稳固性,并进一步提高了全框式副车架的结构强度、刚度和结构稳定性。
24.如下将通过示例性说明来介绍关于该全框式副车架的进一步的改型,以便进一步改善其工作效率、可靠性或出于其他方面的改进考虑。
25.如图1和图2所示,该全框式副车架100还包括第二加强支架132,其一个端部固定连接至第一纵梁113,另一个端部固定连接至第二纵梁114。该第二加强支架132提高了纵梁的刚度,从而使纵梁可以承受更多来自第一加强支架131的力,并进一步提高了全框式副车架100的横向刚度。
26.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纵梁113与第二纵梁114上可以分别设置有支撑件134,第二加强支架132可以分别将其一个端部与另一个端部固定连接至第一纵梁113上的支撑件134与第二纵梁114上的支撑件134。悬置支架120上可以设置有安装部121,第一加强支架131可以将其一个端部固定连接至该安装部121,并且另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一纵梁113上的支撑件134。由此,安装部121的设置利用了现有的悬置支架120的结构,而不需要额外设置支撑件134,第一加强支架131与第二加强支架132共用第一纵梁113上的支撑件134,进一步实现了零件共用,简化了整体结构。此外,第一加强支架131所受的力也可以直接分散至第二加强支架132,从而降低第一纵梁113变形或断裂的危险。
27.此外,该全框式副车架100还可以包括第三加强支架133,其一个端部固定连接至悬置支架120,另一个端部固定连接至第二纵梁114,第三加强支架133与第二横梁112和第二纵梁114共同围成三角形的稳定结构,从而提高悬置支架120的安装刚度,以及进一步提高全框式副车架100的结构稳定性。更进一步地,该第三加强支架133的一个端部可以固定连接至悬置支架120上的安装部121,另一端可以固定连接至第二纵梁114上的支撑件134,由此第一加强支架131、第二加强支架132与第三加强支架133彼此连接形成三角形结构,实现了零件的高效利用,并有效提高了全框式副车架100的整体结构刚度。
28.第一加强支架131、第二加强支架132与第三加强支架133可以构造成杆状结构,该杆状结构可以包括柱形主体130a以及柱形主体130a两端的扁平部分130b,该扁平部分130b用于连接到支撑件134或安装部121。相应地,支撑件134可以构造成片状或板状,安装部121可以构造成平台或平板结构,从而与扁平部分130b配合,增加连接接触面积,提高连接强度。第一加强支架131、第二加强支架132与第三加强支架133可以通过螺栓和螺母对应地连接到支撑件134和安装部121。此外,如图3中所示的全框式副车架100的悬置支架120的放大图,其示出了与图1中的悬置支架120的另一侧的结构,可以看到,安装部121上设置有带内螺纹的套管122,这样,第一加强支架131和第三加强支架133可以通过螺栓连接至该套管122,而不需要附加的螺母,从而减少了附加零部件的使用,简化了配合复杂度和安装步骤。
2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加强支架131、第二加强支架132与第三加强支架133也可以构造成各自独立的板件,或者焊接或一体成型为一体式三角形结构,从而减少零部件的数量,简化加工和安装复杂度。另外,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加强支架的长度和数量,例如,全框式副车架可以包括第一加强支架131、第二加强支架132、第三加强支架133中的任何一
个、或任何两个的组合、或全部三个、或还包括其他附加的加强支架。
30.此外,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悬置支架120刚度,在悬置支架120与第二横梁112之间固定连接有悬置支架加强件123,该悬置支架加强件123可以构造成三角形板件。
31.以上例子主要说明了本技术的全框式副车架。尽管只对其中一些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本技术可以在不偏离其主旨与范围内以许多其他的形式实施。因此,所展示的例子与实施方式被视为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脱离如所附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技术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本技术可能涵盖各种的修改与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