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车架下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93294发布日期:2022-05-11 14:00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车架下管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车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车架下管。


背景技术:

2.低碳出行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街道上自行车和电动车的数量越来越多,自行车和电动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通工具。车架下管作为车架上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的使用寿命。
3.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传统的车架下管通常采用中空的管道成型而成,中空的车架下管减轻了整体的质量,但中空的车架下管受外力偏移容易造成二次破坏,且车架整体的强度降低。
4.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高强度车架下管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中空的车架下管受外力偏移容易造成二次破坏,且车架整体的强度较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高强度车架下管。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高强度车架下管,包括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固定箱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固定箱的内腔固定贯穿有第一连接管,所述固定箱的内腔底壁焊接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管固定插设在连接板的内腔,所述连接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连接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靠近第三连接管的一侧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远离第二连接管的一侧与第三连接管焊接,所述固定箱的内腔侧壁焊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远离固定箱的一端焊接有保护垫,所述保护垫的一侧与第一连接管的外表面搭接。
8.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连接板、复位弹簧和保护垫,实现了增强车架下管的整体稳定性,且减少第一连接管受撞击后产生的冲击力的效果。
9.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纵截面为圆弧形,所述固定板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接管的长度,所述固定板的弧度与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的弧度相等。
10.通过设置固定板的弧度和长度,实现了增强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之间的稳定性的效果。
11.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管穿过其中一个第二限位孔与固定箱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穿过另一第二限位孔与固定箱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的长度相等。
12.通过设置第二限位孔,实现了限制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位置的效果。
13.优选的,所述保护垫滑动连接在固定箱的内腔顶壁,所述保护垫的横截面积小于固定箱长度方向内壁的横截面积。
14.通过设置保护垫的横截面积,实现了减少保护垫滑动时摩擦力的效果。
15.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内腔开设有导线孔,所述固定箱的内腔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两个固定块之间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活动连接在固定箱的顶部。
16.通过设置导线孔、固定块、限位板和螺纹杆,实现了固定导线的位置,避免导线位置紊乱的效果。
17.优选的,所述导线孔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导线孔以螺纹杆的中心线为中心呈对称分布。
18.通过设置两个对称的导线孔,实现了避免导线干扰限位板移动的效果。
19.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宽度小于两个固定块之间的距离,所述限位板竖直截面积小于固定块的竖直截面积。
20.通过设置限位板的竖直截面积,实现了减少限位板滑动时的摩擦力的效果。
21.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孔的半径小于第一限位孔的半径,所述第二限位孔位于第一限位孔的下方。
22.通过设置第二限位孔和第一限位孔的半径,实现了控制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的相对位置的效果。
23.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高强度车架下管,通过固定箱、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和连接板的配合使用,提升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整体的稳定性,再通过固定板和连接板的配合使用,提升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之间的稳定性,进一步通过复位弹簧、保护垫和固定箱的配合使用,尽量减少第一连接管受撞击后受到二次损害的效果。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技术正面剖视示意图;
26.图3为本技术背面剖视示意图;
27.图4为本技术图2中a区域放大示意图。
28.图中:1、固定箱;2、第一限位孔;3、第二限位孔;4、第一连接管;5、连接板;6、第二连接管;7、第三连接管;8、固定板;9、复位弹簧;10、保护垫;11、导线孔;12、固定块;13、限位板;14、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0.参照图1-3,一种高强度车架下管,包括固定箱1,固定箱1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限位孔2,固定箱1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限位孔3。第二限位孔3的半径小于第一限位孔2的半径,第二限位孔3的数量有两个,两个第二限位孔3以固定箱1的中心线为中心呈对称分布,第二限位孔3位于第一限位孔2的下方。
31.固定箱1的内腔固定贯穿有第一连接管4,第一连接管4穿过第一限位孔2进入固定箱1的内部,固定箱1的内腔底壁焊接有连接板5,连接板5的竖直截面积等于固定箱1长度方
向侧壁的竖直截面积,第一连接管4固定插设在连接板5的内腔。
32.连接板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6,第二连接管6穿过其中一个第二限位孔3与固定箱1活动连接,连接板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7,第二连接管6和第三连接管7的外观和材质均相同,第三连接管7穿过另一第二限位孔3与固定箱1活动连接。
33.第二连接管6靠近第三连接管7的一侧焊接有固定板8,固定板8远离第二连接管6的一侧与第三连接管7焊接,固定板8的纵截面为圆弧形,固定板8的弧度与第二连接管6和第三连接管7的弧度相等,固定板8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接管6的长度,第二连接管6和第三连接管7通过固定板8相连,且固定板8可提升第二连接管6和第三连接管7二者之间的稳定性。
34.固定箱1的内腔侧壁焊接有复位弹簧9,复位弹簧9的数量有两个,两个复位弹簧9以固定箱1的中心线为中心呈对称分布,复位弹簧9远离固定箱1的一端焊接有保护垫10。保护垫10滑动连接在固定箱1的内腔顶壁,保护垫10靠近第一连接管4的一侧为圆弧形,且保护垫10圆弧形一侧与第一连接管4的外表面搭接,保护垫10的横截面积小于固定箱1长度方向内壁的横截面积。
35.参照图1和图4,连接板5的内腔开设有导线孔11,限位板13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4,导线孔11的数量有两个,两个导线孔11以螺纹杆14的中心线为中心呈对称分布,导线可通过导线孔11进入固定箱1的内部,固定箱1的内腔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2,固定块12的数量有两个,两个固定块12以固定箱1的中心线为中心呈对称分布。
36.两个固定块12之间设置有限位板13,限位板13的宽度小于两个固定块12之间的距离,限位板13竖直截面积小于固定块12的竖直截面积,面积相对较窄的限位板13可减少滑动时的摩擦力。螺纹杆14活动连接在固定箱1的顶部,转动螺纹杆14,螺纹杆14的旋转带动限位板13向上或向下移动。
37.工作原理:车架下管整体组装时,先将第一连接管4穿过第一限位孔2插入固定箱1内部的连接板5,再将两个弧形的第二连接管6和第三连接管7分别通过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限位孔3插入连接板5的内部,且第二连接管6和第三连接管7之间通过固定板8增强两者的稳定性,当车架下管受到撞击时,第一连接管4受力发生偏移,且第一连接管4的移动会压缩相对应一侧的保护垫10,保护垫10的移动会向后压缩对应的复位弹簧9,尽量避免第一连接管4受力偏移撞击其他零件产生二次损害。
38.并且导线可通过导线孔11插入固定箱1的内部,插入导线后,旋转螺纹杆14,因为螺纹杆14与限位板13为螺纹连接,且限位板13沿着固定块12的内腔进行上下滑动,则螺纹杆14的转动带动限位板13沿着固定块12向上移动,进而导线的空间被限制,尽量避免复杂的导线影响固定箱1内部其他零件的工作。
3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