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车的转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8616阅读:6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叉车的转向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叉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叉车的转向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业应用中,小型手动叉车的用途非常广泛,叉车在搬运货物过程中,不仅为使用者达到省时省力的技术效果,同时还能弥补大型电动搬运工程车无法行驶的狭窄的区域所导致的不便,在具体使用时,使用者需依靠叉车把手左右转向控制叉车转动方向,操作不便,且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可手动和电动控制叉车转动方向的叉车的转向结构。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叉车的转向结构,包括叉车把手,所述叉车把手铰接在叉车把手座上,所述叉车把手座套设在编码盘的输出轴上,所述编码盘的输出轴上还套设有第一同步带轮,所述第一同步带轮位于所述叉车把手座和所述编码盘之间,所述第一同步带轮通过第一皮带传动连接有第二同步带轮,所述第二同步带轮中心上套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第一端连接编码器的输出轴,所述转动轴的第二端外套设第三同步带轮,所述第三同步带轮通过第二皮带传动连接有第四同步带轮,所述第四同步带轮连接电机的输出轴。

进一步,所述编码器和所述叉车把手座位于所述第一皮带的同一侧。

进一步,所述转动轴外还套设有两轴承,两所述轴承均位于所述第二同步带轮和所述第三同步带轮之间,两所述轴承外均套设有轴承固定板,两所述轴承固定板固定在第一固定板上,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在底板上,且所述编码盘也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进一步,所述转动轴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同步带轮和所述第三同步带轮配合的第一台阶面,其中所述第二同步带轮两侧端面分别与挡圈和所述第一台阶面配合,所述挡圈位于所述编码器和所述第二同步带轮之间,且所述挡圈卡设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第三同步带轮两侧端面分别与第一挡片和所述第一台阶面配合,所述第一挡片固定在所述转动轴第二端的端面上;

所述转动轴上还分别设置有与两所述轴承配合的第二台阶面,两所述第二台阶面均位于两所述第一台阶面之间,其中一所述轴承的两侧端面分别与第二挡片和所述第二台阶面配合,所述第二挡片固定在所述轴承固定板上,另一所述轴承两侧端面分别与所述轴承固定板上的台阶面和所述第二台阶面配合。

进一步,两所述轴承固定板之间还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一固定板分别位于所述轴承固定板两侧,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连接有编码器支架,所述编码器支架呈L型,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所述第一支板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所述第二支板位于所述第二同步带轮和所述第二编码器之间,且所述第二编码器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板上,其中所述第二编码器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二支板连接所述转动轴。

进一步,所述底板上还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有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上通过紧固件固定有所述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三固定板套设所述第四同步带轮,所述第四同步带轮上通过紧固件连接有第四挡片,所述第四挡片和所述第三固定板分别位于所述第四同步带轮两侧。

进一步,所述第三固定板上还设置有张紧轮轴,所述张紧轮轴外套设有张紧轮,所述张紧轮轴上还设置有第三挡片,所述第三挡片和所述第三固定板分别位于所述张紧轮轴的两端;

所述张紧轮位于所述转动轴和所述电机之间,所述张紧轮与所述第四同步带轮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板的同一侧,所述张紧轮与所述第二皮带相互配合,且所述张紧轮位于所述第二皮带的外侧。

进一步,所述第三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长孔,并且所述第一长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三同步带轮中心和所述第四同步带轮中心的连线相互垂直,所述张紧轮轴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一端穿过穿过所述第一长孔连接第一限位板;

所述第一限位板上设置有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推板配合有一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与所述第一长孔相互平行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推杆螺纹连接在第一推杆固定板上,所述第一推杆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第三固定板上,且所述第一推杆固定板和所述第二皮带分别位于所述张紧轮两侧。

进一步,所述底板上固定有垫片,所述垫片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板,其中所述垫片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配合的卡条;

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第二限位板上,所述第二限位板上还设置有第二推杆固定板,所述第二推杆固定板上螺纹连接有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轴线与所述限位槽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底板上固定有与所述第二推杆配合的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位于所述第二推杆固定板和所述张紧轮之间。

进一步,所述第二同步带轮轴线、所述转动轴轴线和所述第三同步带轮轴线同轴设置,且均与所述限位槽轴线垂直设置,以及均与所述限位槽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第一同步带轮的中心和所述第二同步带轮的中心连线为第一直线,所述第三同步带轮中心和所述第四同步带轮的中心连线为第二直线;

所述第一直线、所述第二直线和所述限位槽轴线正投影至与所述第一同步带轮轴线垂直的水平面上具有一相交点,在该水平面上的所述限位槽轴线位于所述第一直线和所述第二直线之间。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优点:

(1)本发明的叉车的转向控制结构可通过叉车把手手动控制叉车转动方向,还能电动控制叉车转动方向。

(2)本发明的电机接收使用者通过控制系统发来的转动角度信号后,电机带动第四同步带轮转动,第四同步带轮带动第三同步带轮转动,第三同步带轮转动带动第二同步带轮转动,此时编码器记录电机的转动角度,并反馈给控制系统,用户可通过该控制系统了解转动角度的信息,此外,第二同步带轮带动第一同步带轮转动,此时编码记录第一同步带轮的转动角度,并驱动叉车的总电机根据该转动角度转动,从而控制叉车根据该转动角度转动,因此,编码器用于向控制系统反馈转动角度的信息,而编码盘用于控制叉车根据该角度转动,有效防止信号干扰,而影响控制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叉车的转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叉车的转向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沿B-B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沿D-D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叉车的转向结构的立体图。

图中:

1-叉车把手;2-叉车把手座;3-底板;4-编码盘;5-第一同步带轮;6-第二同步带轮;7-编码器;8-转动轴;9-第三同步带轮;10-第四同步带轮;

11-电机;12-张紧轮轴;13-张紧轮;14-第三挡片;15-支架;16-第四挡片;17-第三固定板;18-挡圈;19-第二支板;

20-第一支板;21-编码器支架;22-第一挡片;23-第二固定板;24-轴承;25-轴承固定板;26-第一固定板;27-第一推板;28-第一推杆固定板;29-第一推杆;

30-第二长孔;31-第一限位板;32-第二推板;33-第二推杆固定板;34-垫片;35-第二推杆;36-第三长孔;37-限位槽;38-第二限位板;39-第一皮带;

40-第二皮带;41-第二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形。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参见图1至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叉车的转向结构,包括叉车把手1,叉车把手1铰接在叉车把手座2上,叉车把手座2套设在编码盘4的输出轴上,并通过紧固件连接,编码盘4的输出轴上还套设有第一同步带轮5,第一同步带轮5和编码盘4的输出轴通过弹性圆柱销连接,第一同步带轮5位于叉车把手座2和编码盘4之间,第一同步带轮5通过第一皮带39传动连接有第二同步带轮6,第二同步带轮6中心上套设有转动轴8,且第二同步带轮6和转动轴8为平键连接,转动轴8的第一端连接编码器7的输出轴,转动轴8的第二端外套设第三同步带轮9,第三同步带轮9和转动轴8为平键连接,其中第三同步带轮9和编码器7位于第二同步带轮6两侧,第三同步带轮9通过第二皮带40传动连接有第四同步带轮10,第四同步带轮10连接电机11的输出轴,其中电机11的输出轴的横截面呈D字型,第四同步带轮10上设置有与电机11的输出轴配合的D型孔,前述的编码盘4的输出轴轴线、编码器7的输出轴轴线、转动轴8轴线和电机11的输出轴轴线均相互平行。

第一同步带轮5和第二同步带轮6均为周节制XL齿形32齿同步带轮,第三同步带轮9和第四同步带轮10均为周节制XL齿形19齿同步带轮。

编码器7和叉车把手座2可位于第一皮带39的同一侧。

参见图4,转动轴8第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套孔,编码器7的输出轴插设在套孔内,且通过紧固件连接,因为编码器7输出轴的轴横截面是D字型,因而套孔的横截面呈D型,进而使其紧密配合。

转动轴8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二同步带轮6和第三同步带轮9配合的第一台阶面,其中第二同步带轮6两侧端面分别与挡圈18和第一台阶面配合,挡圈18位于编码器7和第二同步带轮6之间,且挡圈18卡设在转动轴8上,第三同步带轮9两侧端面分别与第一挡片22和第一台阶面配合,第一挡片22通过紧固件固定在转动轴8第二端的端面上。

转动轴8外还套设有两轴承24,两轴承24均位于第二同步带轮6和第三同步带轮9之间,每个轴承24外均套设有一轴承固定板25,两轴承固定板25均固定在第一固定板26上,且两轴承固定板25均与第一固定板26相互垂直设置,第一固定板26固定在底板3上,且编码盘4也固定在底板3上,前述的两轴承固定板25和第一固定板26可为一体化结构。两轴承固定板25之间还连接有第二固定板23,第二固定板23和第一固定板26分别位于轴承固定板25两侧,第二固定板23上连接有编码器支架21,编码器支架21呈L型,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支板20和第二支板19,第一支板20固定在第二固定板23上,第二支板19位于第二同步带轮6和第二编码器7之间,且第二编码器7通过紧固件固定在第二支板19上,其中第二编码器7的输出轴穿过第二支板19连接转动轴8。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轴8上还分别设置有与两轴承24配合的第二台阶面,两第二台阶面均位于两第一台阶面之间,其中一轴承24的两侧端面分别与第二挡片41和第二台阶面配合,第二挡片41通过紧固件固定在轴承固定板25上,另一轴承42两侧端面分别与轴承固定板25上的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配合。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挡片41的数量为两个,两轴承24的两侧端面均分别与第二挡片41和第二台阶面配合。

在其它实施例中,两轴承42两侧端面均分别与轴承固定板25上的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配合。

参见图5,底板3上还固定有支架15,优选地,支架15呈L型,支架15上固定有第三固定板17,第三固定板17上通过紧固件固定有电机11,电机11的输出轴穿过第三固定板17套设第四同步带轮10,第四同步带轮10上通过紧固件连接有第四挡片16,第四挡片16和第三固定板17分别位于第四同步带轮10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电机11和支架15分别位于第三固定板17两侧。

参见5和图6,第三固定板17上设置有张紧轮轴12,张紧轮轴12外套设有张紧轮13,张紧轮轴12上还设置有第三挡片14,第三挡片14和第三固定板17分别位于张紧轮轴12两端,第三挡片14可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张紧轮轴12上,张紧轮13位于转动轴8和电机11之间,张紧轮13与第四同步带轮10位于第三固定板17的同一侧,张紧轮13与第二皮带40相互配合,且张紧轮13位于第二皮带40的外侧。

第三固定板17上设置有第一长孔,并且第一长孔的轴线与第三同步带轮9中心和第四同步带轮10中心的连线相互垂直,张紧轮轴12连接第三固定板17的一端穿过第一长孔连接第一限位板31,第一限位板31上设置有第一推板27,第一推板27配合有一第一推杆29,第一推杆29与第一长孔相互平行设置,并且第一推杆29螺纹连接在第一推杆固定板28上,第一推杆固定板28固定在第三固定板17上,且第一推杆固定板28和第二皮带40分别位于张紧轮13两侧。前述的张紧轮轴12、第一限位板31和第一推板27可为一体式结构。

第一推杆29可以为螺栓,通过旋转第一推杆29,第一推杆29带动第一推板27沿着第一长孔轴线方向远离第一推杆固定板28,第一推板27带动张紧轮13远离第一推杆固定板28,从而实现了张紧轮13对第二皮带40的张紧效果,当张紧轮13和第二皮带40的位置确认好后,第一限位板31通过两个紧固件固定在第三固定板17上,第三固定板17上设置有与紧固件配合的第二长孔30,两个第二长孔30轴线与第一长孔的轴线相互平行,优选地,第一推板27位于两第二长孔30之间。

参考图6,底板3上通过紧固件固定有垫片34,垫片34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板38,其中垫片34上设置有限位槽37,第二限位板38上设置有与限位槽37配合的卡条,通过限位槽37和卡条配合,使第二限位板38能够沿着限位槽37的轴线移动。第一固定板26固定在第二限位板38上,第二限位板38上还设置有第二推杆固定板33,第二推杆固定板33上螺纹连接有第二推杆35,第二推杆35轴线与限位槽37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底板3上固定有与第二推杆35配合的第二推板32,第二推板32位于第二推杆固定板33和张紧轮13之间。

第二推杆35可以为螺栓,由于第二推板32的位置固定,因此旋转第二推杆35后,第二推杆35带动第二推杆固定板33远离第二推板32,从而拉紧第一同步带轮5和第二同步带轮6之间连接的第一皮带39,以及拉紧第三同步带轮9和第四同步带轮10之间连接的第二皮带40,当第一同步带轮5、第二同步带轮6、第三同步带轮9和第四同步带轮10之间的位置确认好后,第二限位板38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垫片34上,其中垫片34上设置有与紧固件配合的第三长孔36,第三长孔36的轴线与限位槽37的轴线相互平行。

第二同步带轮6轴线、转动轴8轴线和第三同步带轮9轴线同轴设置,且均与限位槽37轴线垂直设置,以及均与限位槽37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一同步带轮5的中心和第二同步带轮6的中心连线为第一直线,第三同步带轮9中心和第四同步带轮10的中心连线为第二直线,因此第一直线、第二直线和限位槽37轴线正投影至与第一同步带轮5轴线垂直的水平面上具有一相交点,在该水平面上的限位槽37轴线位于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之间。

前述的紧固件可以为螺栓或螺钉,还可通过与环形垫片配合加强连接。

其中电机11输出轴、第四同步带轮10、第三同步带轮9、第二同步带轮6、第一同步带轮5、叉车把手座2和叉车把手1转动角度和方向均一致,叉车把手2可用于手动控制叉车转动。在电动控制叉车转动角度时,使用者通过控制系统给电机11一个转动角度信号,电机11带动第四同步带轮10转动,第四同步带轮10带动第三同步带轮9转动,第三同步带轮9带动第二同步带轮6转动,此时,连接转动轴8的编码器7记录第三同步带轮9和第二同步带轮6的转动角度,即记录了电机11的转动角度,并将电机11的转动角度反馈给控制系统,使用者通过控制系统了解转动角度信息,此外,第二同步带轮6带动第一同步带轮5转动,编码盘4记录第一同步带轮5转动角度,编码盘4将转动角度反馈给叉车的总电机,叉车的总电机根据该转动角度进行控制叉车角度转动,因此,本发明的叉车的转向结构可以实现人工和电动控制叉车转动,并可精确控制叉车的转向角度、方向和速度,另外在电动控制叉车转动中,还可以在叉车上设置激光传感器进行配合控制,从而达到无人化控制叉车移动方向的目的。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范围采用,即凡依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