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靠边输送装置及板材封边上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4635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板材靠边输送装置及板材封边上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材封边上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板材靠边输送装置及板材封边上料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板材制造过程,需对板材的侧边进行封边处理。现有的板材封边上料过程需要人工手动将木板搬到封边机进料口,但木板最重达50kg块,工人每班需搬运大小不同的3000块板,工人劳动强度大;同时人工搬运疲劳时会有板材摆放不整齐,导致封边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板材靠边输送装置及板材封边上料系统,能实现板材封边的自动上料,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板材封边的效率。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板材靠边输送装置,包括滚筒输送机构,所述滚筒输送机构的一侧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远离所述板材叠放平台的一侧设置,所述滚筒输送机构包括多个可转动的第一滚筒及驱动所述第一滚筒滚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多个所述第一滚筒间隔设置,两个相邻所述第一滚筒之间设有用于使板材的侧面紧靠所述限位板的顶升机构。

上述板材靠边输送装置,利用顶升机构使板材倾斜,在自身重力下,板材的侧面紧靠所述限位板,对板材进行对齐摆放输送,便于板材规整的输送至封边机入口,持续保证板材的封边质量;同时实现板材封边的自动上料,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提高板材封边的效率。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升机构包括可摆动的顶板及驱动所述顶板摆动的第一动力机构,所述顶板的摆动中心靠近所述限位板设置,所述第一动力机构与所述中央控制器通信连接。因而可通过顶板使板材按预设的倾斜角度倾斜靠自身重力下滑,使板材紧靠限位板,便于板件的对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板为多个,多个所述顶板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于两个相邻所述第一滚筒之间的间隙中。因而该顶升机构能满足不同尺寸的板材的靠边摆放,提高该板材封边上料系统的适应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板设有滑轨,所述滚筒输送机构设有与所述滑轨相配合的滑槽。因而该顶板能按滑轨与滑槽配合的轨迹进行摆动,同时提高该顶板的运动平稳性,受力更均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弹性圆滑层,所述顶板通过所述第一弹性圆滑层抵压所述板材。因而可在减少顶杆与板材之间摩擦力的同时,使板材倾斜移动的平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升机构包括可伸缩的顶杆及驱动所述顶杆伸缩的第二动力机构,所述顶板远离所述限位板设置,所述第二动力机构与所述中央控制器通信连接。因而可利用可伸缩的顶杆顶起板材的一侧,使板材倾斜靠自身重力下滑,进而使板材紧靠限位板,便于板件的对齐;且上述技术方案中顶杆的伸缩搞定可调,便于实施,成本较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杆为多个,多个所述顶杆为一组、且多个顶杆间隔设置于两个相邻所述第一滚筒之间的间隙中,所有两个相邻所述第一滚筒之间的间隙中分别设有至少一组所述顶杆。不同顶杆之间的伸缩高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因而该顶升机构能满足不同尺寸的板材的靠边摆放,提高该板材封边上料系统的适应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杆的自由端设有第二弹性圆滑层,所述顶杆通过所述第二弹性圆滑层抵压所述板材。在减少顶杆与板材之间摩擦力的同时,使板材倾斜移动的平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板的一侧高出所述第一滚筒的最上端。因而便于该限位板抵压紧靠的板材,使所有板材的侧面紧靠同一预设直线进行对齐,同时避免该板材在倾斜时跌落至滚筒输送机构外。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板材封边上料系统,包括上述的板材靠边输送装置,还包括板材存放平台及机器人;所述板材存放平台设有至少一个摆放位,至少一个摆放位沿预设的方向排列;所述机器人能够将所述板材从所述板材叠放平台转移至所述滚筒输送机构上,所述机器人包括可在预设的移动范围移动的操作手,所述操作手设有用于吸附板材的吸附组件。

上述板材封边上料系统使用时,通过板材存放平台存放至少两块沿预设的方向排列的板材,并利用机器人的吸附组件吸附该板材至滚筒输送机构上(机器人的吸附组件一次能吸附至少两块板材,进而可使板材输送速度与封边机的封边速度一致,减少板材封边等待时间,充分利用封边机的效率),同时利用顶升机构使板材的侧面紧靠所述限位板,对板材进行对齐摆放输送,便于板材规整的输送至封边机入口,持续保证板材的封边质量;同时实现板材封边的自动上料,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提高板材封边的效率。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还包括板材输送带,所述板材输送带能够将所述板材按预设的间隔时间逐次输送至所述板材存放平台。因而可将至少两块板材沿预设的方向排列为一组、并按预设的间隔时间逐组依次输送板材存放平台,使机器人的吸附组件一次能吸附至少两块板材,进而可使板材输送速度与封边机的封边速度一致,减少板材封边等待时间,充分利用封边机的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材封边上料系统还包括用于使顶杆或顶板振动的振动机构,所述振动机构设有将震动力传递给顶杆或顶板的连接件。避免板材无法自动滑落,进一步提高板材的摆放整齐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材封边上料系统还包括第二板材靠边输送装置,所述第二板材靠边输送装置的入口与所述板材靠边输送装置的出口对接,所述第二板材靠边输送装置包括多个可转动的第二滚筒及驱动所述第二滚筒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多个所述第二滚筒斜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滚筒与所述限位板之间的夹角大于90°,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中央控制器通信连接。因而使板材斜向向前运动,使所有所述板材的侧面进一步紧靠所述限位板的延伸输送至封边机的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吸盘。因而利用吸盘吸附转移至少两块板材,提高板材上料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材封边上料系统还包括用于清理所述板材上表面的附着颗粒的吹尘装置。因而可避免板材表面的灰尘颗粒堵塞吸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器人设置于所述板材存放平台及所述中央控制器之间,所述板材存放平台、所述机器人及所述中央控制器间隔设置于所述板材靠边输送装置及所述第二板材靠边输送装置的同一侧。因而使该板材封边上料系统布局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板材靠边输送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板材靠边输送装置的实施例一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板材靠边输送装置的实施例二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板材封边上料系统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附组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板材存放平台,200、板材靠边输送装置,210、滚筒输送机构,212、限位板,214、第一滚筒,216、第一驱动机构,220、顶升机构,221、顶板, 222、第一动力机构,223、顶杆,224、第二动力机构,300、机器人,310、操作手,320、吸附组件,322、吸盘,400、中央控制器,410、机器人控制柜, 420、中央控制柜,500、第二板材靠边输送装置,510、第二滚筒,600、板材输送带,10、板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板材”为做成标准大小的扁平矩形材料板,包括木板材、家具板材、建筑板材、工程板方、木板料等。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板材靠边输送装置包括滚筒输送机构 210,滚筒输送机构210的一侧设有限位板212,限位板212远离板材叠放平台的一侧设置,滚筒输送机构210包括多个可转动的第一滚筒214及驱动第一滚筒214滚动的第一驱动机构216,多个第一滚筒214间隔设置,两个相邻第一滚筒214之间设有用于使板材的侧面紧靠限位板212的顶升机构220。

如图1所示,该板材靠边输送装置使用时,利用顶升机构220使板材的侧面紧靠限位板212,对板材进行对齐摆放输送,便于板材规整的输送至封边机入口,持续保证板材的封边质量;同时实现板材封边的自动上料,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提高板材封边的效率。

如图1、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中,顶升机构220包括可摆动的顶板221及驱动顶板221摆动的第一动力机构222,顶板221的摆动中心靠近限位板212设置。因而可通过顶板221使板材按预设的倾斜角度倾斜靠自身重力下滑,使板材紧靠限位板212,便于板件的对齐。再进一步的,顶板221为多个,多个顶板 221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于两个相邻第一滚筒214之间的间隙中。因而该顶升机构 220能满足不同尺寸的板材的靠边摆放,提高该板材封边上料系统的适应性。再进一步的,顶板221设有滑轨,滚筒输送机构210设有与滑轨相配合的滑槽。因而该顶板221能按滑轨与滑槽配合的轨迹进行摆动,同时提高该顶板221的运动平稳性,受力更均匀。优选的,顶板221的一侧设有第一弹性圆滑层(未示出),顶板221通过第一弹性圆滑层抵压板材。因而可在减少顶杆223与板材之间摩擦力的同时,使板材倾斜移动的平稳。该第一动力机构222可通过电机+ 齿轮传动、电机+蜗轮蜗杆传动、或其他摆动动力输出机构来控制顶板221的摆动,其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2、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二中,顶升机构220包括可伸缩的顶杆223 及驱动顶杆223伸缩的第二动力机构224,顶板221远离限位板212设置。因而可利用可伸缩的顶杆223顶起板材的一侧,使板材倾斜靠自身重力下滑,进而使板材紧靠限位板212,便于板件的对齐;且上述技术方案中顶杆223的伸缩搞定可调,便于实施,成本较低。进一步的,顶杆223为多个,多个顶杆223为一组、且多个顶杆223间隔设置于两个相邻第一滚筒214之间的间隙中,所有两个相邻第一滚筒214之间的间隙中分别设有至少一组顶杆223。不同顶杆223 之间的伸缩高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因而该顶升机构220能满足不同尺寸的板材的靠边摆放,提高该板材封边上料系统的适应性。再进一步的,顶杆 223的自由端设有第二弹性圆滑层(未示出),顶杆223通过第二弹性圆滑层抵压板材。在减少顶杆223与板材之间摩擦力的同时,使板材倾斜移动的平稳。该第二动力机构224可通为液压泵、气压泵、或其他升降动力输出机构来控制顶杆223的伸缩,其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板材封边上料系统,包括:板材存放平台100,板材存放平台100设有至少一个摆放位(未示出),至少一个摆放位沿预设的方向排列(优选为至少两个摆放位沿预设的方向排列,提高效率);板材靠边输送装置200,板材靠边机构包括滚筒输送机构210,滚筒输送机构210的一侧设有限位板212,限位板212远离板材叠放平台的一侧设置,滚筒输送机构210包括多个可转动的第一滚筒214及驱动第一滚筒214滚动的第一驱动机构216,多个第一滚筒214间隔设置,两个相邻第一滚筒214之间设有用于使板材的侧面紧靠限位板212的顶升机构220;及机器人300,机器人300 能够将板材从板材叠放平台转移至滚筒输送机构210上,机器人300包括可在预设的移动范围移动的操作手310,操作手310设有用于吸附板材的吸附组件 320。

如图4及图5所示,该板材封边上料系统使用时,通过板材存放平台100 存放至少两块沿预设的方向排列的板材,并利用机器人300的吸附组件320吸附该板材至滚筒输送机构210上(可将板材依次叠放于摆放位,机器人300的吸附组件320一次能吸附至少两块板材,进而可使板材输送速度与封边机的封边速度一致,减少板材封边等待时间,充分利用封边机的效率),同时利用顶升机构使板材的侧面紧靠限位板212,对板材进行对齐摆放输送,便于板材规整的输送至封边机入口,持续保证板材的封边质量;同时实现板材封边的自动上料,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提高板材封边的效率。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中央控制器400,中央控制器400与第一驱动机构216、顶升机构220及机器人300通信连接。便于设置控制程序,调整或检查板材封边上料系统。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板材输送带600,板材输送带600能够将板材按预设的间隔时间逐次输送至板材存放平台100。因而可将至少两块板材沿预设的方向排列为一组、并按预设的间隔时间逐组依次输送板材存放平台100,使机器人300的吸附组件320一次能吸附至少两块板材,进而可使板材输送速度与封边机的封边速度一致,减少板材封边等待时间,充分利用封边机的效率。

如图1、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中,顶升机构220包括可摆动的顶板221及驱动顶板221摆动的第一动力机构222,顶板221的摆动中心靠近限位板212设置,第一动力机构222与中央控制器400通信连接。因而可通过顶板221使板材按预设的倾斜角度倾斜靠自身重力下滑,使板材紧靠限位板212,便于板件的对齐。再进一步的,顶板221为多个,多个顶板221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于两个相邻第一滚筒214之间的间隙中。因而该顶升机构220能满足不同尺寸的板材的靠边摆放,提高该板材封边上料系统的适应性。再进一步的,顶板221设有滑轨,滚筒输送机构210设有与滑轨相配合的滑槽。因而该顶板221能按滑轨与滑槽配合的轨迹进行摆动,同时提高该顶板221的运动平稳性,受力更均匀。优选的,顶板221的一侧设有第一弹性圆滑层(未示出),顶板221通过第一弹性圆滑层抵压板材。因而可在减少顶杆223与板材之间摩擦力的同时,使板材倾斜移动的平稳。该第一动力机构222可通过电机+齿轮传动、电机+蜗轮蜗杆传动、或其他摆动动力输出机构来控制顶板221的摆动,其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2、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二中,顶升机构220包括可伸缩的顶杆223 及驱动顶杆223伸缩的第二动力机构224,顶杆223远离限位板212设置,第二动力机构224与中央控制器400通信连接。因而可利用可伸缩的顶杆223顶起板材的一侧,使板材倾斜靠自身重力下滑,进而使板材紧靠限位板212,便于板件的对齐;且上述技术方案中顶杆223的伸缩搞定可调,便于实施,成本较低。进一步的,顶杆223为多个,多个顶杆223为一组、且多个顶杆223间隔设置于两个相邻第一滚筒214之间的间隙中,所有两个相邻第一滚筒214之间的间隙中分别设有至少一组顶杆223。不同顶杆223之间的伸缩高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因而该顶升机构220能满足不同尺寸的板材的靠边摆放,提高该板材封边上料系统的适应性。再进一步的,顶杆223的自由端设有第二弹性圆滑层(未示出),顶杆223通过第二弹性圆滑层抵压板材。在减少顶杆223与板材之间摩擦力的同时,使板材倾斜移动的平稳。该第二动力机构224可通为液压泵、气压泵、或其他升降动力输出机构来控制顶杆223的伸缩,其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4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板材封边上料系统还包括第二板材靠边输送装置500,第二板材靠边输送装置500的入口与板材靠边输送装置200的出口对接,第二板材靠边输送装置500包括多个可转动的第二滚筒510及驱动第二滚筒510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未示出),多个第二滚筒510斜向间隔设置,第二滚筒510与限位板212之间的夹角大于90°,第二驱动机构与中央控制器 400通信连接。因而使板材斜向向前运动,使所有板材的侧面进一步紧靠限位板 212的延伸输送至封边机的入口。同时吸附组件32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吸盘 322。因而利用吸盘322(优选为海绵吸盘)吸附转移至少两块板材,提高板材上料效率。板材封边上料系统还包括用于清理板材上表面的附着颗粒的吹尘装置(未示出)。因而可避免板材表面的灰尘颗粒堵塞吸盘。该吹尘装置可为高压气枪等喷气装置,利用气体将灰尘颗粒吹走。

如图4所示,优选的,机器人300设置于板材存放平台100及中央控制器400之间,板材存放平台100、机器人300及中央控制器400间隔设置于板材靠边输送装置200及第二板材靠边输送装置500的同一侧。因而使该板材封边上料系统布局更加紧凑。该中央控制器400包括机器人控制柜410及中央控制柜 420。

如图2及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限位板212的一侧高出第一滚筒214 的最上端。因而便于该限位板212抵压紧靠的板材,使所有板材的侧面紧靠同一预设直线进行对齐,同时避免该板材在倾斜时跌落至滚筒输送机构210外。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使顶杆223或顶板221振动的振动机构(未示出),振动机构设有将震动力传递给顶杆223或顶板221的连接件。避免板材无法自动滑落,进一步提高板材的摆放整齐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板材封边上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至少两块板材沿预设的方向排列为一组、放置于第一预设位置;

将一组所述板材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转移至第二预设位置,并使该组所述板材的侧面紧靠同一预设直线;

将该组所有所述板材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按预设的第一输送速度输送至第三预设位置。

利用板材封边上料方法可将板材进行对齐。使板材整齐摆放输送至封边机入口,持续保证板材的封边质量;同时实现板材封边的自动上料,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提高板材封边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将至少两块所述板材沿预设的方向排列为一组、并按预设的间隔时间逐组依次输送至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或还包括将至少两块所述板材沿预设的方向排列为一组、并逐组依次叠放至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因而能将至少两块板材转移至第二预设位置,进而可使板材输送速度与封边机的封边速度一致,减少板材封边等待时间,充分利用封边机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当一组所述板材转移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还包括将该组所述板材按预设的倾斜角度倾斜,使该组所述板材的侧面紧靠同一所述预设直线。因而可使板材紧靠同一预设直线,便于板件的对齐,使板材能整齐摆放输送至封边机入口,保证板材的封边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当一组所述板材转移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还包括将该组所有所述板材按预设的振动频率振动,使该组所有所述板材的侧面自动紧靠同一所述预设直线。避免板材无法自动滑落,进一步提高板材的摆放整齐度。

在本实施例中,将一组所述板材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转移至第二预设位置之前,还包括清理所述板材上表面的附着颗粒。因而可避免板材表面的灰尘颗粒堵塞吸盘。

在本实施例中,将该组所有所述板材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按预设的第一输送速度输送至第三预设位置过程中,还包括使该组所有所述板材的侧面紧靠同一所述预设直线方向输送至第三预设位置。因而使板材斜向向前运动,使所有所述板材的侧面进一步紧靠同一所述预设直线的延伸输送至封边机的入口,同时避免在输送过程中板材没有紧靠同一所述预设直线而影响板材的封边质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