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型酸奶的灌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37383阅读:1748来源:国知局
凝固型酸奶的灌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灌装装置,尤其适用于凝固型酸奶的灌装。



背景技术:

在凝固型酸奶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在物料发酵前进行灌装。目前的主要工艺是将添加了发酵剂的物料在物料罐中加热至发酵温度(例如40℃至45℃),然后马上用物料泵将物料抽出灌装。如果在灌装过程中下游设备出现故障,则需暂停灌装,暂停过程中物料罐及管道中的物料还在继续发酵,当暂停超过一定时间(例如1.5小时)后,物料罐及管道中的物料无法再用于凝固型酸奶的生产,需作为废料处理,导致物料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凝固型酸奶的灌装装置,可降低因下游设备故障导致的物料浪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凝固型酸奶的灌装装置,包括一个物料罐、一个物料泵、一个加热机构、一个三通接头、一个第一物料阀、一个第二物料阀和一个回收罐。物料泵具有一个泵进料端和一个泵出料端,泵进料端连接物料罐。加热机构具有一个加热进料端和一个加热出料端,加热进料端连接泵出料端。三通接头具有一个第一出料口,一个第二出料口和一个进料口,进料口连接加热出料端。第一物料阀连接第一出料口。第二物料阀连接第二出料口。回收罐藉由第一物料阀连接第一出料口。

该凝固型酸奶的灌装装置,当下游设备发生故障后,仅需将管道中停止供料前已加热的物料排出至回收罐,其余物料可继续灌装使用,藉此可降低因下游设备故障导致的物料浪费。

在凝固型酸奶的灌装装置的另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灌装装置还包括一个控制机构,其信号连接物料泵、第一物料阀、和第二物料阀。控制机构能够发送信号给物料泵以控制物料泵开启或关闭;控制机构还能够发送信号给第一物料阀和第二物料阀,以控制第一物料阀和第二物料阀的开合。藉此可实现物料泵、第一物料阀、和第二物料阀的集中控制,提高装置的自动化水平。

在凝固型酸奶的灌装装置的再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加热机构包括一个加热板、一个加热介质管道、一个介质调节阀和一个物料温度传感器。加热板上设置有加热进料端和加热出料端。加热介质管道可导热地连接加热板,加热介质管道具有一个介质入口和一个介质出口。介质调节阀连接介质入口。控制机构信号连接介质调节阀,以控制介质调节阀的流量。物料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加热出料端的下游。控制机构信号连接物料温度传感器,并能够接收物料温度传感器发送的一个物料温度信号,且根据该物料温度信号控制介质调节阀的流量。藉此可根据加热后物料的实际温度自动调整介质调节阀的流量,以提高加热物料的稳定性。

在凝固型酸奶的灌装装置的还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加热机构还包括一个加热介质温度传感器。加热介质温度传感器设置于介质出口的下游。控制机构信号连接加热介质温度传感器,并能够接收加热介质温度传感器发送的一个介质温度信号。灌装装置还包括一个蒸汽热交换器,其具有一个蒸汽进口、一个冷凝水出口、一个介质加热入口、和一个介质加热出口。介质加热出口藉由介质调节阀连接加热介质管道的介质入口。蒸汽热交换器在蒸汽进口设置有一个蒸汽调节阀。控制机构信号连接蒸汽调节阀,并能够根据介质温度信号控制蒸汽调节阀的流量。藉此可根据介质出口处的介质温度自动调整蒸汽调节阀的流量,以稳定加热介质的温度并进一步提高加热物料的稳定性。

下文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例,对凝固型酸奶的灌装装置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凝固型酸奶的灌装装置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凝固型酸奶的灌装装置的另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0 物料罐

20 物料泵

21 泵进料端

22 泵出料端

30 加热机构

31 加热进料端

32 加热出料端

33 加热板

34 加热介质管道

35 介质入口

36 介质出口

37 介质调节阀

38 加热介质温度传感器

39 物料温度传感器

40 三通接头

41 第一出料口

42 第二出料口

43 进料口

80 第一物料阀

90 第二物料阀

50 回收罐

60 控制机构

70 蒸汽热交换器

71 蒸汽进口

72 冷凝水出口

73 介质加热入口

74 介质加热出口

75 蒸汽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结构相同或结构相似但功能相同的部件。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

在本文中,“下游”根据物料/介质的流动方向来定义,即物料/介质先到达的位置为相对的“上游”,后到达的位置为相对的“下游”。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它们的重要程度及顺序等。

图1为凝固型酸奶的灌装装置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凝固型酸奶的灌装装置包括一个物料罐10、一个物料泵20、一个加热机构30、一个三通接头40、一个第一物料阀80、一个第二物料阀90和一个回收罐50。

物料泵20具有一个泵进料端21和一个泵出料端22,泵进料端21连接物料罐10。加热机构30具有一个加热进料端31和一个加热出料端32,加热进料端31连接泵出料端22。三通接头40具有一个第一出料口41,一个第二出料口42和一个进料口43,进料口43连接加热出料端32。第一物料阀80连接第一出料口41。第二物料阀90连接第二出料口42。回收罐50藉由第一物料阀80连接第一出料口41。

灌装时,第一物料阀80呈关闭状态,第二物料阀90呈开启状态。物料罐10内的低温物料(例如10℃以下)经由物料泵20输送至加热机构30,加热机构30将物料加热至发酵温度(例如40℃至45℃),加热后的物料流经三通接头40和第二物料阀90后实施灌装。

当需要暂停灌装时,关闭物料泵20停止供料。当需要重新启动灌装时,首先开启第一物料阀80并关闭第二物料阀90,启动物料泵20以将管道中停止供料前已加热的物料经由第一物料阀80排至回收罐50,当停止供料前已加热的物料全部排至回收罐50后,关闭第一物料阀80并开启第二物料阀90,继续灌装。

使用该凝固型酸奶的灌装装置,当下游设备发生故障后,仅需将管道中停止供料前已加热的物料排出至回收罐另作处理,其余物料可继续灌装使用,藉此可降低因下游设备故障导致的物料浪费。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暂停灌装的时长决定是否要把停止供料前已加热的物料排至回收罐,例如,可设定:若暂停灌装的时长不超过1.5小时,停止供料前已加热的物料还可用于制备凝固型酸奶,可直接开启物料泵20继续灌装,若暂停灌装的时长超过1.5小时,停止供料前已加热的物料不可用于制备凝固型酸奶,则需按照上述方法将管道中停止供料前已加热的物料排至回收罐50后,其余物料再继续灌装。

图2为凝固型酸奶的灌装装置的另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灌装装置与图1所示的灌装装置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不再赘述,与之不同的是:该灌装装置还包括一个控制机构60,其信号连接物料泵20、第一物料阀80、和第二物料阀90。控制机构60能够发送信号给物料泵20以控制物料泵20开启或关闭;控制机构60还能够发送信号给第一物料阀80和第二物料阀90,以控制第一物料阀80和第二物料阀90的开合。藉此可实现物料泵20、第一物料阀80、和第二物料阀90的集中控制,提高装置的自动化水平。

在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加热机构30包括一个加热板33、一个加热介质管道34、一个介质调节阀37和一个物料温度传感器39。加热板33上设置有加热进料端31和加热出料端32。加热介质管道34可导热地连接加热板33,加热介质管道34具有一个介质入口35和一个介质出口36。

介质调节阀37连接介质入口35。控制机构60信号连接介质调节阀37,以控制介质调节阀37的流量。物料温度传感器39设置于加热出料端32的下游。控制机构60信号连接物料温度传感器39,并能够接收物料温度传感器39发送的一个物料温度信号,且根据该物料温度信号控制介质调节阀37的流量。藉此,可根据加热后物料的实际温度自动调整介质调节阀37的流量,以提高加热物料的稳定性。

在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加热机构30还包括一个加热介质温度传感器38,加热介质温度传感器38设置于介质出口36的下游。控制机构60信号连接加热介质温度传感器38,并能够接收加热介质温度传感器38发送的一个介质温度信号。灌装装置还包括一个蒸汽热交换器70,其具有一个蒸汽进口71、一个冷凝水出口72、一个介质加热入口73、和一个介质加热出口74。介质加热出口74藉由介质调节阀37连接加热介质管道34的介质入口35。蒸汽热交换器70在蒸汽进口71设置有一个蒸汽调节阀75。控制机构60信号连接蒸汽调节阀75,并能够根据介质温度信号控制蒸汽调节阀75的流量。藉此,可根据介质出口36处的介质温度自动调整蒸汽调节阀75的流量,以稳定加热介质的温度并进一步提高加热物料的稳定性。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