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碟盘传送设备,特别是碟盘堆叠机。
背景技术:
在生产制造或者清洗碟盘等流程中,对碟盘运输以及堆叠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以往的运输及堆叠方式,一般是由一传输设备将碟盘传输到预定位置,再由抓放机构抓取后逐一进行叠放,但是这样的堆叠效率低下,即使增加抓放机构,也必须排队对碟盘进行抓取,同时还要足够的间隔时间,否则容易使得抓放机构之间发生碰撞,因此并不能大程度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运行的碟盘堆叠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碟盘堆叠机包括:
基架以及碟盘置物台,碟盘置物台上设置有均能够放置至少一个碟盘的第一置物工位和第二置物工位;
第一位移装置以及第一抓放机构,第一位移装置设置在基架上并且与第一抓放机构连接以能够驱使第一抓放机构从第一置物工位上抓取碟盘并堆叠;
第二位移装置以及第二抓放机构,第二位移装置设置在基架上并且与第二抓放机构连接以能够驱使第二抓放机构从第二置物工位上抓取碟盘并堆叠;
移动切换装置,设置在基架上并且与碟盘置物台连接,移动切换装置能够驱使碟盘置物台左右移动,使得在外部碟盘输送端与第一置物工位对接以输送碟盘时,第二抓放机构能够从第二置物工位上抓取碟盘,而在外部碟盘输送端与第二置物工位对接以输送碟盘时,第一抓放机构能够从第一置物工位上抓取碟盘。
所述碟盘置物台上设置有能够将第一置物工位与第二置物工位隔离的隔离带。
所述第一位移装置包括设置在基架上的第一横移机构以及设置在第一横移机构上的第一升降机构,第一横移机构能够带动第一升降机构左右移动,第一升降机构与第一抓放机构连接以能够带动第一抓放机构上下移动。
所述第一抓放机构包括第一支架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第一抓放部件,第一位移装置与第一支架连接以带动第一支架移动。
所述第一置物工位能够放置至少两个碟盘,第一抓放部件的数量与碟盘数量一一对应,相邻的第一抓放部件之间设置有能够使两者分隔一定距离的第一分隔机构。
还包括控制装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抓放部件之间,所述第一分隔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滑轨、设置在其一第一抓放部件上的标识部件、设置在另一第一抓放部件上的检测部件以及电控推进部件,检测部件能够与标识部件配合以检测检测部件与标识部件之间的距离,电控推进部件设置在第一支架上并且电控推进部件与其一第一抓放部件或者另一第一抓放部件连接,控制装置分别与电控推进部件、检测部件电性连接以根据距离信息控制电控推进部件带动其一第一抓放部件或者另一第一抓放部件沿滑轨移动,进而使两个相邻的第一抓放部件分隔一定距离。
还包括传输装置,所述第一抓放机构与第二抓放机构分别在传输装置上堆叠碟盘,控制装置与传输装置电性连接以控制传输装置启停。
所述基架上设置有置物台位移滑槽,所述移动切换装置设置在置物台位移滑槽上并且能够沿置物台位移滑槽移动以调整碟盘置物台与外部碟盘输送端的接合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碟盘堆叠机,碟盘置物台上设置有第一置物工位和第二置物工位,两个置物工位都可以与外部碟盘输送端对接,移动切换装置能够左右移动碟盘置物台,使得在外部碟盘输送端与第一置物工位对接以输送碟盘时,第二抓放机构能够从第二置物工位上抓取碟盘,而在外部碟盘输送端与第二置物工位对接以输送碟盘时,第一抓放机构能够从第一置物工位上抓取碟盘,本设计分开了第一抓放机构和第二抓放机构的抓取位置,无需考虑两者在空间上会出现碰触的危险,同时最大地优化抓取以及输送碟盘的衔接,无中断地输送碟盘和堆叠碟盘,并且可以堆叠多栋碟盘,效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碟盘堆叠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碟盘堆叠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碟盘置物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抓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碟盘堆叠机的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碟盘堆叠机,包括:
基架1以及碟盘置物台2,碟盘置物台2上设置有均能够放置至少一个碟盘的第一置物工位21和第二置物工位22;
第一位移装置3以及第一抓放机构4,第一位移装置3设置在基架1上并且与第一抓放机构4连接以能够驱使第一抓放机构4从第一置物工位21上抓取碟盘并堆叠;
第二位移装置5以及第二抓放机构6,第二位移装置5设置在基架1上并且与第二抓放机构6连接以能够驱使第二抓放机构6从第二置物工位22上抓取碟盘并堆叠;
本设计还可以包括传输装置7、控制装置8,此处控制装置8主要由MCU或者CPU及其外围电路构成,还可以电性连接有输入按键等以进行运行参数的设定,第一抓放机构4与第二抓放机构6分别在传输装置7上堆叠碟盘,控制装置8与传输装置7电性连接以控制传输装置7启停,在叠放足够数量的碟盘后,控制装置8控制传输装置7运行进行输送,而此处有两个抓放机构,因此能够一次性完成两列碟盘的堆叠,进一步的,控制装置8分别与第一位移装置3、第一抓放机构4、第二位移装置5以及第二抓放机构6电性连接以控制其运行。
如图2-图4所示,为了便与结合附图理解,对图中的方位进行设定,但是并不作为本设计的范围限定,其中,将传输装置7的输送方向设定为左右方向,相应的,将基架1的高度方向设定为上下方向,将传输装置7的宽度方向设定为前后方向。
此处优选情况下,第一置物工位21位于碟盘置物台2的左侧,对应地,第一位移装置3以及第一抓放机构4位于碟盘置物台2的左侧,第二置物工位22位于碟盘置物台2的右侧,对应地,第二位移装置5以及第二抓放机构6位于碟盘置物台2的右侧,从而可以使得结构更加简化,部件之间容易布置,外部碟盘输送端9设置在本堆叠机的前方,第一置物工位21和第二置物工位22上都设置有开口便于接收碟盘,此处第一置物工位21和第二置物工位22上可以一次性放两个碟盘,也可以三个或者更多,以下以两个为例说明。
移动切换装置10,设置在基架1上并且与碟盘置物台2连接,移动切换装置10能够驱使碟盘置物台2左右移动,使得在外部碟盘输送端9与第一置物工位21对接以输送碟盘时,第二抓放机构6能够从第二置物工位22上抓取碟盘,而在外部碟盘输送端9与第二置物工位22对接以输送碟盘时,第一抓放机构4能够从第一置物工位21上抓取碟盘。
此处的移动切换装置10可以是设置在基架1上的横向轨道盘,碟盘置物台2设置在横向轨道盘上并且通过气缸或者旋转电机带动直线机构来驱动碟盘置物台2左右移动。
碟盘置物台2上设置有第一置物工位21和第二置物工位22,两个置物工位都可以与外部碟盘输送端9对接,移动切换装置10能够左右移动碟盘置物台2,使得在外部碟盘输送端9与第一置物工位21对接以输送碟盘时,第二抓放机构6能够从第二置物工位22上抓取碟盘,而在外部碟盘输送端9与第二置物工位22对接以输送碟盘时,第一抓放机构4能够从第一置物工位21上抓取碟盘,本设计分开了第一抓放机构4和第二抓放机构6的抓取位置,无需考虑两者在空间上会出现碰触的危险,同时最大地优化抓取以及输送碟盘的衔接,无中断地输送碟盘和堆叠碟盘,并且可以堆叠多栋碟盘,效率大大提高。
同时,为了防止在外部碟盘输送端往碟盘置物台输送的过程中,第一置物工位21和第二置物工位22之间的碟盘出现混合,碟盘置物台2上设置有能够将第一置物工位21与第二置物工位22隔离的隔离带。
第一位移装置3包括设置在基架1上的第一横移机构31以及设置在第一横移机构31上的第一升降机构32,第一横移机构31能够带动第一升降机构32左右移动,第一升降机构32与第一抓放机构4连接以能够带动第一抓放机构4上下移动。
此处,第一横移机构31为设置在基架1上的第一横向导轨311以及第一驱动部件,而第一升降机构32可以设置第一连接座312与第一横向导轨311咬合,第一驱动部件可以是旋转电机配合拉带或者齿轮齿条拖动第一连接座312横移,第一驱动部件也可以是直线气缸直接带动第一连接座312横移,而第一升降机构32包括第一纵向导轨321以及第二驱动部件,第一纵向导轨321与第一连接座312连接,第一抓放机构4设置有第二连接座322,第二连接座322与第一纵向导轨321咬合,第二驱动部件可以是旋转电机配合拉带或者齿轮齿条拖动第二连接座322纵向移动。
第二位移装置5包括设置在基架上的第二横移机构51以及设置在第二横移机构51上的第二升降机构52,第二横移机构51能够带动第二升降机构52左右移动,第二升降机构52与第二抓放机构6连接以能够带动第二抓放机构6上下移动。
此处,第二横移机构51为设置在基架1上的第二横向导轨以及第三驱动部件,而第二升降机构52可以设置第三连接座与第二横向导轨咬合,第三驱动部件可以是旋转电机配合拉带或者齿轮齿条拖动第三连接座横移,第三驱动部件也可以是直线气缸直接带动第三连接座横移,而第二升降机构52包括第二纵向导轨以及第四驱动部件,第二纵向导轨与第四连接座连接,第二抓放机构6设置有第四连接座,第四连接座与第二纵向导轨咬合,第四驱动部件可以是旋转电机配合拉带或者齿轮齿条拖动第四连接座纵向移动。
第一抓放机构4包括第一支架41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第一抓放部件42,第一位移装置3与第一支架41连接以带动第一支架41移动,此处相当于第一支架41与第二连接座322连接,第一支架41与第一置物工位21的长度方向平行,外部碟盘输送端9从第一置物工位21的宽边侧输入碟盘,并且若干碟盘沿长度方向形成一列,此处的第一抓放部件4可以是电控吸盘或者机械手。
同样,第二抓放机构包括第二支架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的第二抓放部件,第二位移装置与第二支架连接以带动第二支架移动,此处相当于第二支架与第四连接座连接,第二支架与第二置物工位的长度方向平行,外部碟盘输送端从第二置物工位的宽边侧输入碟盘,并且若干碟盘沿长度方向形成一列,此处的第二抓放部件可以是电控吸盘或者机械手。
进一步地,本设计由于抓放的碟盘底盘内凹,因此不需要过于精准叠放,只需要把碟盘放置在大概位置堆叠,后一随着碟盘随前一碟盘的外表面形状滑落即可,然而,当第一支架上的第一抓放部件设置有多个时,则需要间隔一定的距离,才能使得相邻的碟盘不会碰撞在一起,因此,第一置物工位21能够放置至少两个碟盘,第一抓放部件42的数量与碟盘数量一一对应,相邻的第一抓放部件42之间设置有能够使两者分隔一定距离的第一分隔机构11。
同样的,相邻的第二抓放部件之间也可以设置第二分隔机构。
在相邻的两个第一抓放部件42之间,第一分隔机构11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架41上的滑轨111、设置在其一第一抓放部件上的标识部件112、设置在另一第一抓放部件上的检测部件113以及电控推进部件114,检测部件113能够与标识部件112配合以检测检测部件113与标识部件112之间的距离,电控推进部件114设置在第一支架41上并且电控推进部件114与其一第一抓放部件或者另一第一抓放部件连接,控制装置8分别与电控推进部件114、检测部件113电性连接以根据距离信息控制电控推进部件114带动其一第一抓放部件或者另一第一抓放部件沿滑轨移动,进而使两个相邻的第一抓放部件分隔一定距离。
此处可以包括若干个第一抓放部件,此处以两个作为说明。其中一个第一抓放部件可固定也可活动设置在第一支架上,检测部件113可以是光电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等等,标示部件112可以是遮挡件或者磁感件,电控推进部件114可以是旋转电机配合拉带或者齿轮齿条拖动另一第一抓放部件移动,而控制装置8可以根据检测部件113检测的距离信息来精确控制所分开的距离。
同样的,在相邻的两个第二抓放部件之间,与第一分隔机构类似,第二分隔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的第二滑轨、设置在其一第二抓放部件上的第二标识部件、设置在另一第二抓放部件上的第二检测部件以及第二电控推进部件,第二检测部件能够与第二标识部件配合以检测第二检测部件与第二标识部件之间的距离,第二电控推进部件设置在第二支架上并且第二电控推进部件与其一第二抓放部件或者另一第二抓放部件连接,控制装置分别与第二电控推进部件、第二检测部件电性连接以根据距离信息控制第二电控推进部件带动其一第二抓放部件或者另一第二抓放部件沿第二滑轨移动,进而使两个相邻的第二抓放部件分隔一定距离。
以上针对第二位移装置、第二抓放机构、第二分隔机构等等图中未必一一标示,具体结构与第一位移装置、第一抓放机构、第一分隔机构基本类似,可参照理解。
进一步地,基架1上设置有置物台位移滑槽12,移动切换装置10设置在置物台位移滑槽12上并且能够沿置物台位移滑槽12移动以调整碟盘置物台10与外部碟盘输送端9的接合距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