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自由度液压式船用电梯井阻尼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42630发布日期:2020-03-24 14:55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自由度液压式船用电梯井阻尼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公开涉及船舶用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自由度液压式船用电梯井阻尼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船舶都配有电梯,但是电梯在船舶的使用与在陆地上相比有一个大问题,就是振动噪音问题。电梯本身的减振结构及方法是很多的,但是都是基于电梯本身的使用考虑,因为在陆上电梯井是不会振动的,这时仅考虑到电梯本身是合理的。但是在船上,整个居住区一直都在振动,因此甲板与电梯井之间是存在振动的,因为电梯和电梯井不能完全固定,导致电梯和电梯井在连接处会产生撞击。一是对使用体验有影响,二是一般电梯离船员房间比较近,并且振动一直存在,所以振动产生的噪音对船员休息有非常大的影响。

相关技术中,没有对电梯井与甲板的连接处进行减振的,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多自由度液压式船用电梯井阻尼减振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一种多自由度液压式船用电梯

井阻尼减振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多自由度液压式船用电梯井阻尼减振装置,用于船舶甲板上电梯井与电梯的减振,包括:电梯主体1、连接导轨2、电梯井3、液压式阻尼器4;

所述电梯主体1滑动安装于连接导轨2的内侧壁,且连接导轨2的外侧壁与电梯井3的内侧壁相焊接,所述电梯井3的每个外侧壁均设置有多个液压式阻尼器4;

所述液压式阻尼器4包括活塞头41,所述活塞头41的另一端插接有液压油缸42,所述液压油缸42的顶部插接有与之连通的第一连接管43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管43的另一端插接有储油器44,所述第一连接管43的中部设有安全阀45,所述液压油缸42的左侧壁插接有与之连通的第二连接管46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管46的另一端插接于储油器44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接管46的内腔中端设有单向阀47。

优选的,所述液压油缸42的外侧壁靠近活塞头41的一侧焊接有限位装置6,所述限位装置6包括第一连接钢片61、第二连接钢片62和铰接螺栓63,所述第一连接钢片61的一端与液压油缸42相焊接,所述第一连接钢片61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螺栓63铰接有第二连接钢片62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钢片62的另一端螺接于甲板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管46的横截面积小于活塞头41的横截面积。

优选的,所述活塞头41为圆柱体,且活塞头41的外侧壁套接有橡胶圈7。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管46与第一连接管43均与储油器44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电梯井3、液压式阻尼器4、活塞头41、液压油缸42、第一连接管43、储油器44、安全阀45、第二连接管46、单向阀47、垫片5、限位装置6、第一连接钢片61、第二连接钢片62和铰接螺栓63可以对电梯井3与甲板之间进行减振,可以大大降低甲板的振动带给电梯井的影响,从而解决电梯振动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自由度液压式船用电梯井阻尼减振装置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自由度液压式船用电梯井阻尼减振装置中液压式阻尼器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自由度液压式船用电梯井阻尼减振装置限位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梯主体,2、连接导轨,3、电梯井,4、液压式阻尼器,41、活塞头,42、液压油缸,43、第一连接管,44、储油器,45、安全阀,46、第二连接管,47、单向阀,5、垫片,6、限位装置,61、第一连接钢片,62、第二连接钢片,63、铰接螺栓,7、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如图1-3所示,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多自由度液压式船用电梯井阻尼减振装置,用于船舶甲板上电梯井与电梯的减振,包括:电梯主体1、连接导轨2、电梯井3、液压式阻尼器4;

所述电梯主体1滑动安装于连接导轨2的内侧壁,且连接导轨2的外侧壁与电梯井3的内侧壁相焊接,所述电梯井3的每个外侧壁均设置有多个液压式阻尼器4,液压式阻尼器4共有八个,液压式阻尼器4用来连接甲板和电梯井3,这样可以减小电梯井3的振动幅度。至于每个方向2个液压阻尼器4,因为这样可以在xy面上的任何方向都会起到减振的效果;

液压式阻尼器4包括活塞头41,且活塞头41的一端与垫片5相连接,垫片5使电梯井3与液压式阻尼器4连接更稳定,活塞头41的另一端插接有液压油缸42,且液压油缸42的内腔设有液压油,液压油缸42的顶部插接有与之连通的第一连接管43的一端,第一连接管43的另一端插接有储油器44,储油器44的内腔上端填充有惰性气体,第一连接管43的中部设有安全阀45,液压油缸42的左侧壁插接有与之连通的第二连接管46的一端,第二连接管46的另一端插接于储油器44的底部,第二连接管46的内腔中端设有单向阀47,单向阀47的方向只能由从储油器44流向液压油缸42;

当船体甲板与电梯井3靠近时,如图2所示,即活塞头4向左运动,这时,活塞头41在液压油缸42内腔向左运动,进而使液压油缸42里面的液压油压力变大,由于单向47的作用,液压油不能通过第二连接管46流向储油器,此时安全阀45也不会打开,因为只有大于安全阀45的压力时才能将液压油从液压油缸42压到储油器44,因此安全阀45起到防爆作用,即平时均处于闭合状态,由安全阀45的压力会产生反作用力(向右的推力),这时便降低电梯井3向甲板靠近的速度进而起到减振的作用;

当船体甲板与电梯井3远离时,如图2所示,即活塞头4向右运动,这时,由于单向阀的作用,液压油缸里面的液压油压力变小,通过细管和单向阀从储油器流向液压缸,其工作原理与注射器抽液体产生的阻力相同,因此会给出一个反向的阻力。

图2所示液压式阻尼器的工作如上,而与之相对应的液压式阻尼器4与之工作原理相同状态相反,与之在同一侧的阻尼器4与之工作状态相同,与之在不同轴线上的阻尼器4工作原理均与之相同。

具体而言,为了防止液压式阻尼器4虽然是单向的,但是从图1可以看出,在电梯井y向运动的时候,x向的液压阻尼器4一方面通过第一连接钢片61连在电梯井3上,另一方面通过第二连接钢片62连在甲板上。由于甲板和电梯井3的运动不同步,会产生少许错位。也就是说x向的阻尼器也要在y向可以少许运动。而这种运动会引起新的噪音问题。比如滑动,这时当液压式阻尼器4中的活塞头41是可以沿垂直向y方向运动的,如果要运动lsinθ的距离,液压油就要被压缩δl=l(1-cosθ)的距离,当液压式阻尼器4运动时,便会带动第一连接钢片61在第一连接钢片61与第二连接钢片62的铰接处转动,这时液压式阻尼器4便会向下运动,这时与第二连接钢片62紧密贴合,电梯井3的两端均如此,这样一来电梯井3便被夹住不能进行滑动,因此也就是说这种结构是可以吸收垂直向运动的,并且在液压油被压缩的时候还会提供一个间接阻力,液压油缸42的外侧壁靠近活塞头41的一侧焊接有限位装置6,限位装置6包括第一连接钢片61、第二连接钢片62和铰接螺栓63,第一连接钢片61的一端与液压油缸42相焊接,第一连接钢片61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螺栓63铰接有第二连接钢片62的一端,第二连接钢片62的另一端螺接于甲板上。

具体而言,为了提供与注射器相同的结构原理形成阻尼,第二连接管46的横截面积小于活塞头41的横截面积。

具体而言,为了给液压油缸42提供良好的密闭性,活塞头41为圆柱体,且活塞头41的外侧壁套接有橡胶圈7。

具体而言,第二连接管46与第一连接管43均与储油器44相连通。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工作原理:当船体甲板与电梯井3靠近时,如图2所示,即垫片5和活塞头4向左运动,这时,活塞头41在液压油缸42内腔向左运动,进而使液压油缸42里面的液压油压力变大,由于单向47的作用,液压油不能通过第二连接管46流向储油器,此时安全阀45也不会打开,因为只有大于安全阀45的压力时才能将液压油从液压油缸42压到储油器44,因此安全阀45起到防爆作用,即平时均处于闭合状态,由安全阀45的压力会产生反作用力(向右的推力),这时便降低电梯井3向甲板靠近的速度进而起到减振的作用;

当船体甲板与电梯井3远离时,如图2所示,即垫片5和活塞头4向右运动,这时,由于单向阀的作用,液压油缸里面的液压油压力变小,通过细管和单向阀从储油器流向液压缸,其工作原理与注射器抽液体产生的阻力相同,因此会给出一个反向的阻力

通过液压式阻尼器4可以对电梯井3与甲板之间进行减振,可以大大降低甲板的振动带给电梯井的影响,从而解决电梯振动的问题。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