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毂自动生产线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38671发布日期:2020-07-04 01:11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毂自动生产线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料机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毂自动生产线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上料机构采用无动力托轮,工件放上去后,靠重力下滑到上料位置,感应器感应到工件后把信号给机器人,机器人再过来抓取。因工件在自由下滑中速度不定,会使工件重叠、碰伤,致使机器人抓取工件经常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轮毂自动生产线上料机构,它能够自动喂料,能够减少人员上料产生的时间,且速度稳定,工件不会重叠、碰伤,机器人抓取工件的成功率高,机器人抓取工件毛胚一次完成,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

一种轮毂自动生产线上料机构,包括:回转盘、上料工位、支撑柱、导螺杆、电机、基座;

所述的回转盘的下表面的左右两端设置有支撑柱,回转盘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上料工位,所述回转盘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上料工位,两个以上的上料工位的排列设置;

其中任意一个上料工位的下方设置有基座,基座的内部设置有导螺杆,导螺杆与上料工位传动连接,基座的右侧设置有电机,导螺杆与电机传动连接;

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上料工位转动,使所述上料工位上的轮毂位于同一位置以及同一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的上料工位上设置有定位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两个以上的上料工位的下方均设置有基座,基座的内部设置有导螺杆,导螺杆与上料工位传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回转盘上设置有两排的所述上料工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一排的所述上料工位的数量为10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回转盘用于驱动两排的所述上料工位沿排列方向进行回转。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原有的无动力托轮改为回转盘1,回转盘1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上料工位2,一列一次可以填料两个以上轮毂,电机将工件毛胚固定送到同一位置和高度,抓取位置不变,然后给机器人指令,机器人再过来抓取工件。一列抓取完毕后,回转盘1会旋转一个工位继续喂料,而且可以同时上料,一直循环。

区别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料工位的下方设置有基座,基座的内部设置有导螺杆,导螺杆与上料工位传动连接,基座的右侧设置有电机,导螺杆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上料工位转动,使所述上料工位上的轮毂位于同一位置以及同一高度。此时,能够实现自动喂料,能够减少人员上料产生的时间,且速度稳定,工件不会重叠、碰伤,机器人抓取工件的成功率高,机器人抓取工件毛胚一次完成,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具体实施例所述轮毂自动生产线上料机构的俯视图;

图2是具体实施例所述轮毂自动生产线上料机构的正视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回转盘,

2、上料工位,

21、定位销,

3、支撑柱,

4、导螺杆,

5、电机,

6、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参看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轮毂自动生产线上料机构,该轮毂自动生产线上料机构包括回转盘1、上料工位2、定位销21、支撑柱3、导螺杆4、电机5、基座6;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料工位2安装在回转盘1上,上料工位2一排设置有十个,上料工位2设置有两排,回转盘1的下表面的左右两端焊接有支撑柱3,支撑柱3起支撑作用,上料工位2上设置有定位销21,最右侧对的上料工位2的下方设置有基座6,基座6内部设置有导螺杆4,导螺杆4与上料工位2电性连接,导螺杆4与电机5电性连接,电机5设置在右侧支撑柱3上。

可选的,其中任意一个上料工位2的下方设置有基座6,基座6的内部设置有导螺杆4,导螺杆4与上料工位2传动连接,基座6的右侧设置有电机5,导螺杆4与电机5传动连接;所述电机5用于驱动所述上料工位2转动,使所述上料工位2上的轮毂位于同一位置以及同一高度。此时,只要在回转盘1上任意一个上料工位下方设置有基座6,基座6的内部设置有导螺杆4,导螺杆4与上料工位2传动连接,就行,剩下的,可以靠回转盘1进行回转,一个一个的进行抓取上料。

可选的,两个以上的上料工位2的下方均设置有基座6,基座6的内部设置有导螺杆4,导螺杆4与上料工位2传动连接。此时,可以在回转盘1上两个以上的上料工位下方设置有基座6,基座6的内部设置有导螺杆4,导螺杆4与上料工位2传动连接。此时,可以适应多个机器人一起进行抓取上料,提高生产效率。

可选的,所述的上料工位2上设置有定位销21。此时,定位销21对轮毂进行定位。

可选的,所述回转盘1上设置有两排的所述上料工位2,所述一排的所述上料工位2的数量为10个。

可选的,所述回转盘1用于驱动两排的所述上料工位2沿排列方向进行回转。此时,回转盘1可以沿所述上料工位2沿排列方向进行回转,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其他回转方式,进行回转。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原有的无动力托轮改为回转盘1,回转盘1上设置有20个上料工位2,一列一次可以填料10pcs,电机将工件毛胚固定送到同一位置和高度,抓取位置不变,然后给机器人指令,机器人再过来抓取工件。一列抓取完毕后,回转盘1会旋转一个工位继续喂料,而且可以同时上料,一直循环。

区别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料工位的下方设置有基座,基座的内部设置有导螺杆,导螺杆与上料工位传动连接,基座的右侧设置有电机,导螺杆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上料工位转动,使所述上料工位上的轮毂位于同一位置以及同一高度。此时,能够实现自动喂料,能够减少人员上料产生的时间,且速度稳定,工件不会重叠、碰伤,机器人抓取工件的成功率高,机器人抓取工件毛胚一次完成,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