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形吸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65480发布日期:2020-05-15 18:51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齿形吸盘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物料包装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齿形吸盘。



背景技术:

在包装袋包装物料的全自动生产线中,在多个工序中需要用到橡胶吸盘,比如在取袋工序时需要用吸盘抓取包装袋,在开袋工序中需要用吸盘吸住包装袋的两侧实现开口。

现在的吸盘,经过使用发现了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于一些有经纬线而透气较好的编织袋,因其透气性好,用吸盘吸袋子时,通常会吸起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袋子;二是,吸盘吸取包装袋后,因为有些袋体透气性好,加上袋子自身重力,导致抓取不牢,有脱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齿形吸盘,可确保每次吸起一个包装袋,且吸取后不易脱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齿形吸盘,其包括外壳体、连接接头和内转盘,连接接头连接于外壳体的顶部,外壳体的侧壁连接有气缸,内转盘通过轴承安装于外壳体内,气缸通过转向机构连接内转盘,以驱动内转盘相对于外壳体转动,内转盘的底端设有内齿,外壳体的外侧套设有吸盘,连接接头设有通气道,内转盘设有通气孔以使通气道与内转盘内部连通。由此,该齿形吸盘的底部压到编织袋上,连接接头外接至负压设备,通过连接接头的通气道保持吸盘与袋子之间有一定负压,气缸通过转向机构驱动内转盘相对于外壳体转动,外壳体和吸盘不动,内转盘底端的内齿转动,内齿相对于外壳体发生移动,使内齿抓紧袋子的经纬线,破坏吸盘和下层袋子之间的真空度,确保吸盘一次只能抓起上一层的袋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转向机构包括驱动臂、曲柄和连杆,驱动臂的一端连接气缸的活塞杆,驱动臂的另一端与连杆连接,连杆的下端连接曲柄的一端,曲柄固定连接于内转盘的上端,气缸作用于驱动臂以驱动连杆带动曲柄以内转盘为中心转动。由此,气缸的活塞杆伸缩使驱动臂产生位移,驱动臂通过连杆带动曲柄以内转盘为中心摆动,随着曲柄的摆动,内转盘转动,即内齿实现了相对于外壳体的转动;驱动该内转盘的转向机构精细,只需曲柄带动内转盘稍稍转动,即可实现内齿对袋子的经纬线的抓紧,破坏吸盘和下层袋子之间的真空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体的底端设有外齿,外齿朝向外壳体的外侧突出。由此,齿形吸盘的底部压到编织袋上时,外齿抵压住编织袋的表面,当内转盘转动时,外齿起到了牢牢压紧编织袋的作用,当内齿位置发生移动时,内齿和外齿同时抓紧编织袋,可确保编织袋抓紧牢靠,降低袋子吸取后脱落的几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体的外侧壁下部设有向内凹陷的安装槽,吸盘套设于安装槽内。由此,吸盘一般为软质橡胶材质构成,属于易损件,吸盘通过安装槽定位安装,非常便捷,便于后期维护更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转盘包括主轴部和转盘部,转盘部的外径大于主轴部的外径以形成台阶状,通气孔设有多个且均匀分布于转盘部的顶部。由此,转盘部的外径大于主轴部的外径,尽可能大的保证内齿所在端面的直径大小,以便内齿尽可能多的分布,使内齿抓紧袋子的经纬线,同时破坏吸盘和下层袋子之间的真空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转盘部的顶部、转盘部的外侧壁均与外壳体的内侧壁设有间隙。由此,在内转盘转动的时候,转盘部不会与外壳体的内侧壁接触,避免内转盘与外壳体摩擦,可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轴部的外侧壁设有第一承托部,外壳体的内侧壁设有第二承托部,第一承托部和第二承托部处于同一水平面,轴承的内外圈分别位于第一承托部、第二承托部上,轴承的上端面设有挡圈。由此,轴承与内转盘、外壳体装配便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轴承采用无密封圈轴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体、连接接头、内转盘和吸盘处于同一中心轴线上。由此,装配时,无需注意各部件的安装角度,装配更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齿形吸盘设计合理,适用于对有经纬线而透气较好的编织袋的抓取,保证每次吸起一个袋子,工作时,该齿形吸盘的底部压到编织袋上,外接负压设备通过连接接头的通气道保持吸盘与袋子之间有一定负压,外壳体的外齿牢牢压紧编织袋不动,气缸的活塞杆伸缩使驱动臂产生位移,驱动臂通过连杆带动曲柄以内转盘为中心摆动,随着曲柄的摆动,内转盘相对于外壳体转动,实现内齿对袋子的经纬线的抓紧,破坏吸盘和下层袋子之间的真空度,确保吸盘一次只能抓起上一层的袋子,通过外齿和内齿同时抓取编织袋,在抓起后,编织袋不易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齿形吸盘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齿形吸盘的各部件装配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齿形吸盘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3所示,本发明所述一实施方式的一种齿形吸盘,包括外壳体1、连接接头2和内转盘3,连接接头2通过螺纹连接于外壳体1的顶部,外壳体1的侧壁通过螺栓有气缸4,内转盘3通过轴承5安装于外壳体1内,气缸4通过转向机构6连接内转盘3,以驱动内转盘3相对于外壳体1转动。内转盘3的底端设有内齿301,外壳体1的外侧套设有吸盘7。连接接头2贯穿开设有一条通气道21,连接接头2用于外接负压设备(图未示出)。内转盘3开设有通气孔302,以使通气道21与内转盘3内部连通。工作时,该齿形吸盘的底部压到编织袋上,连接接头2外接至负压设备,通过连接接头2的通气道21保持吸盘7与袋子之间有一定负压,气缸4通过转向机构6驱动内转盘3相对于外壳体1转动,外壳体1和吸盘7不动,内转盘3底端的内齿301转动,内齿301相对于外壳体1发生移动,使内齿301抓紧袋子的经纬线,破坏吸盘7和下层袋子之间的真空度,确保吸盘7一次只能抓起上一层的袋子。

如图2和4所示,转向机构6包括驱动臂61、曲柄62和连杆63。驱动臂61采用弧形结构,驱动臂61的一端连接气缸4的活塞杆41,驱动臂61的另一端设有卡槽611,连杆63的上端卡接与卡槽611内。连杆63的下端固定连接曲柄62的一端,曲柄62套设固定连接于内转盘3的上端。气缸4作用于驱动臂61以驱动连杆63带动曲柄62以内转盘3为中心转动。具体的,气缸4的活塞杆41伸缩使驱动臂61产生位移,驱动臂61通过连杆63带动曲柄62以内转盘3为中心摆动,随着曲柄62的摆动,内转盘3转动,即内齿301实现了相对于外壳体1的转动。驱动该内转盘3的转向机构6精细,只需曲柄62带动内转盘3稍稍转动,曲柄62的转动角度为5至20度即可。内齿301转动后对袋子的经纬线的抓紧,破坏吸盘7和下层袋子之间的真空度。

如图1所示,外壳体1的底端设有外齿101,外齿101朝向外壳体1的外侧突出。外壳体1的外侧壁下部设有向内凹陷的安装槽102,吸盘7套设于安装槽102内。齿形吸盘的底部压到编织袋上时,外齿101抵压住编织袋的表面,当内转盘3转动时,外齿101起到了牢牢压紧编织袋的作用。当内齿301位置发生移动时,内齿301和外齿101同时抓紧编织袋,可确保编织袋抓紧牢靠,降低袋子吸取后脱落的几率。吸盘7一般为软质橡胶材质构成,属于易损件,吸盘7通过安装槽102定位安装,非常便捷,便于后期维护更换。

如图2所示,内转盘3包括31和转盘部32,转盘部32的外径大于31的外径以形成台阶状,通气孔302设有多个且均匀分布于转盘部32的顶部。转盘部32的顶部、转盘部32的外侧壁均与外壳体1的内侧壁设有间隙10。转盘部32的外径大于31的外径,尽可能大的保证内齿301所在端面的直径大小,以便内齿301尽可能多的分布,使内齿301抓紧袋子的经纬线。在内转盘3转动的时候,转盘部32不会与外壳体1的内侧壁接触,避免内转盘3与外壳体1摩擦,可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如图4所示,31的外侧壁设有第一承托部311,外壳体1的内侧壁设有第二承托部11,第一承托部311和第二承托部11处于同一水平面。轴承5采用无密封圈轴承,轴承5的内外圈分别位于第一承托部311、第二承托部11上,轴承5的上端面设有挡圈8。外壳体1、连接接头2、内转盘3、吸盘7和轴承5处于同一中心轴线上。装配时,无需注意各部件的安装角度,装配更方便。

本发明提供的齿形吸盘设计合理,适用于对有经纬线而透气较好的编织袋的抓取,保证每次吸起一个袋子。工作时,该齿形吸盘的底部压到编织袋上,外接负压设备通过连接接头2的通气道21保持吸盘7与袋子之间有一定负压,外壳体1的外齿101牢牢压紧编织袋不动;气缸4的活塞杆41伸缩使驱动臂61产生位移,驱动臂61通过连杆63带动曲柄62以内转盘3为中心摆动,随着曲柄62的摆动,内转盘3相对于外壳体1转动,实现内齿301对袋子的经纬线的抓紧,破坏吸盘7和下层袋子之间的真空度,确保吸盘7一次只能抓起上一层的袋子,通过外齿101和内齿301同时抓取编织袋,在抓起后,编织袋不易脱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