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扁丝绕线轮的装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66435发布日期:2020-12-22 10:44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扁丝绕线轮的装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扁丝绕线轮的自动装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扁丝绕线轮的装卸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纺织集装袋的塑料扁丝,一般是利用热熔拉丝机将聚丙烯颗粒拉膜、拉丝后形成的线状材料,又称为聚丙烯扁丝。在集装袋的生产工艺中,需要利用圆织机将扁丝纺织成圆筒状,然后通过裁剪、锁边、缝制等多道工序最终形成集装袋产品。当热熔拉丝机将聚丙烯颗粒拉膜、拉丝形成线状材料后,需要将扁丝缠绕在绕线轮上,缠绕成筒状;然后将筒状的扁丝做为圆织机的经线和纬线,通过纺织形成筒状的聚丙烯基布。

现有技术中,将聚丙烯扁丝缠绕在绕线轮上,当绕线轮缠绕完成后需要人工将绕线轮取下,然后将新的绕线轮安装在通过电机带动旋转的定子上,需要专人不断安装和拆卸绕线轮,整个过程麻烦,同时安全性无法保证。发明人基于现有技术中的缺陷研发了一种扁丝绕线轮的装卸装置,能够很好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扁丝绕线轮的装卸装置,其设计结构简单、科学合理、操作方便;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安装或拆卸绕线轮不方便,安全性不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扁丝绕线轮的装卸装置,包括支撑体、支撑安装板、伸缩气缸、伸缩气缸推杆;所述支撑体呈前后对称设置,支撑安装板固定设置在前后支撑体的中间位置,支撑安装板的前端固定设置在前支撑体上,支撑安装板的后端固定设置在后支撑体上;所述伸缩气缸设置有两个,一个固定设置在后支撑安装板的后端右侧位置,另一个固定设置在前支撑安装板的前端右侧位置,伸缩气缸推杆分别固定设置在前后伸缩气缸的右端位置;所述连接板分为前后连接板,前连接板固定设置在前伸缩气缸的伸缩气缸推杆的右端位置,并通过固定螺母连接,后连接板固定设置在后伸缩气缸的伸缩气缸推杆的右端位置,并通过固定螺母连接,前后连接板和后连接板的中间位置通过固定螺母固定设置在支撑柱的右端位置;所述支撑柱的左端位置固定设置有伺服电机,支撑柱用于将伺服电机支撑固定;所述固定圆筒固定设置在伺服电机左侧对应位置,固定圆筒固定设置在支撑安装板右侧中间位置;所述伸缩轴固定设置在伺服电机的左侧位置,伸缩轴的右端与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伸缩轴穿过支撑安装板和固定法兰并延伸到支撑安装板的左侧位置;所述固定法兰固定设置在支撑安装板的左侧位置;所述绕线轮固定套装在伸缩轴的左端位置,压紧固定装置压紧固定在绕线轮的左端位置,用于防止绕线轮的旋转脱落。

所述伸缩轴包括伸缩轴本体,伸缩轴本体分为左半段和右半段,凸起方条固定设置在伸缩轴本体的左半段的端部位置,凸起方条在伸缩轴本体的左半段的端部周向表面呈十字型设置。

所述伸缩轴本体上的凸起方条的长度大于绕线轮连接筒的长度。

所述绕线轮包括连接筒,连接筒的左右两端固定设置有圆饼,轴承固定设置在连接筒的左右两端的内孔中,凹槽固定设置在轴承的轴承内圈周向呈十字型设置,轴承的左端部通过轴座固定,连接筒的右端将轴承的外圈固定焊接在其内孔中。

所述压紧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固定板横向固定设置在支撑安装板的后端靠近后支撑体的位置,固定板与支撑安装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气缸固定设置在固定板的前侧位置,伸缩杆固定设置在气缸的左端位置,压紧板固定设置在伸缩杆的端部,压紧板与伸缩杆的端部呈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压紧板为l型,压紧圆筒的中心固定设置在压紧板前端折弯处。

所述压紧圆筒的为空心的圆筒状,压紧圆筒的直径大于绕线轮的轴承上的轴座的直径,压紧圆筒套装在轴承的轴座上固定压紧。

所述伸缩气缸和压紧固定装置的气缸与高压气源通过气管固定连接。

这种扁丝绕线轮的装卸装置的使用过程为:一、扁丝绕线轮的安装缠绕过程:首先使前后伸缩气缸处于缩回状态,同时使压紧固定装置的气缸处于伸开状态,然后将绕线轮右端的轴承的内圈上凹槽对准伸缩轴左端部的凸起方条,将绕线轮的连接筒套装在伸缩轴的左端,并将伸缩本体上的凸起方条与连接筒左端的轴承内圈上的凹槽卡紧;此时使气缸的伸缩杆缩回,通过伸缩杆带动压紧板和压紧圆筒向右侧移动,直至将压紧圆筒套装在绕线轮的左端轴承的轴座上,利用伸缩杆将绕线轮压紧固定;最后利用伺服电机的转动带动伸缩轴转动,利用伸缩轴本体上的凸起方条与轴承内圈上的凹槽的卡接作用,带动绕线轮11高速转动,此时随着绕线轮的不断转动将扁丝缠绕在绕线轮上。二、绕线轮的拆卸过程:当绕线轮的扁丝缠绕完毕后,需要将绕线轮拆下,更换新的绕线轮进行扁丝的缠绕作业;此时将前后伸缩气缸和压紧固定装置的气缸同时处于伸开状态,气缸在伸缩杆的带动作用下,使压紧板和压紧圆筒向左侧移动,与此同时前后伸缩气缸的伸缩气缸推杆带动连接板、支撑柱、伺服电机和伸缩轴向右侧移动,然伸缩轴的伸缩轴本体上凸起方条离开轴承内圈上凹槽,当伸缩轴移动到大于连接筒的长度时,就可以将绕线轮自动拆卸下。如果需要跟换另外一个绕线轮进行扁丝缠绕作业时,重复上一和二的动作即可。以上过程就是这种扁丝绕线轮的装卸装置的使用过程。

所述伸缩气缸设置有两个,一个固定设置在后支撑安装板的后端右侧位置,另一个固定设置在前支撑安装板的前端右侧位置,伸缩气缸推杆分别固定设置在前后伸缩气缸的右端位置;所述连接板分为前后连接板,前连接板固定设置在前伸缩气缸的伸缩气缸推杆的右端位置,并通过固定螺母连接,后连接板固定设置在后伸缩气缸的伸缩气缸推杆的右端位置,并通过固定螺母连接,前后连接板和后连接板的中间位置通过固定螺母固定设置在支撑柱的右端位置;支撑柱的左端位置固定设置有伺服电机,支撑柱用于将伺服电机支撑固定。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前后伸缩气缸、前后伸缩气缸推杆、连接板和连接柱的设置,形成一个可以左右伸缩动作的支撑平台,一方面可以使伺服电机和伸缩轴通过前后伸缩气缸的伸缩动作实现左右位置的移动;另一方面为连接柱、伺服电机和伸缩轴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保证了伸缩轴在左右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

所述固定圆筒固定设置在伺服电机左侧对应位置,固定圆筒固定设置在支撑安装板右侧中间位置;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一方面通过固定圆筒的设置为伸缩轴的左右移动提供了导向的作用,使伸缩轴保障能够左右直线移动;另一方面为伸缩轴左右移动时提供了支撑作用。

所述伸缩轴固定设置在伺服电机的左侧位置,伸缩轴的右端与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伸缩轴穿过支撑安装板和固定法兰并延伸到支撑安装板的左侧位置;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让伸缩轴能够随着伺服电机的转动而高速转动,从而为绕线轮的转动提供旋转的动力。

所述绕线轮固定套装在伸缩轴的左端位置,压紧固定装置压紧固定在绕线轮的左端位置,用于防止绕线轮的旋转脱落;压紧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固定板横向固定设置在支撑安装板的后端靠近后支撑体的位置,固定板与支撑安装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气缸固定设置在固定板的前侧位置,伸缩杆固定设置在气缸的左端位置,压紧板固定设置在伸缩杆的端部,压紧板与伸缩杆的端部呈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压紧板为l型,压紧圆筒的中心固定设置在压紧板前端折弯处;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固定板的设置为气缸的固定安装提供支撑的作用;利用伸缩杆、压紧板和压机圆筒的固定连接作用,使压紧圆筒可以在其左右位置随着气缸和伸缩杆的伸缩作用,实现压紧圆筒左右位置的移动,从而最终实现了利用压紧圆筒对绕线轮左端的压紧固定或松开。

所述伸缩轴包括伸缩轴本体,伸缩轴本体分为左半段和右半段,凸起方条固定设置在伸缩轴本体的左半段的端部位置,凸起方条在伸缩轴本体的左半段的端部周向表面呈十字型设置;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设置在伸缩轴本体的左半段的端部周向表面设置的凸起方条与绕线轮的轴承内圈的凹槽卡接,在伸缩轴转动的带动下,带动绕线轮的连接筒转动,从而最终实现绕线轮对扁丝的缠绕作业。

所述绕线轮包括连接筒,连接筒的左右两端固定设置有圆饼,轴承固定设置在连接筒的左右两端的内孔中,凹槽固定设置在轴承的轴承内圈周向呈十字型设置,轴承的左端部通过轴座固定,连接筒的右端将轴承的外圈固定焊接在其内孔中;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设置在伸缩轴本体的左半段的端部周向表面设置的凸起方条与绕线轮的轴承内圈的凹槽卡接,在伸缩轴转动的带动下,带动绕线轮的连接筒转动,从而最终实现绕线轮对扁丝的缠绕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扁丝绕线轮的装卸装置,其设计结构简单、科学合理、操作方便;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安装或拆卸绕线轮不方便,安全性不高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绕线轮的安装或拆卸效率,提高了绕线轮的安装或拆卸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伸缩轴和轴承内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支撑体,2、支撑安装板,3、伸缩气缸,4、伸缩气缸推杆,5、连接板,6、支撑柱,7、伺服电机,8、固定圆筒,9、伸缩轴,901、伸缩轴本体,902、凸起方条,10、固定法兰,11、绕线轮,111、连接筒,112、圆饼,113、轴承,114、轴承内圈,115、凹槽,12、压紧固定装置,121、固定板,122、气缸,123、伸缩杆,124、压紧板,125、压紧圆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扁丝绕线轮的装卸装置,包括支撑体1、支撑安装板2、伸缩气缸3、伸缩气缸推杆4;所述支撑体1呈前后对称设置,支撑安装板2固定设置在前后支撑体1的中间位置,支撑安装板2的前端固定设置在前支撑体1上,支撑安装板2的后端固定设置在后支撑体1上;所述伸缩气缸3设置有两个,一个固定设置在后支撑安装板2的后端右侧位置,另一个固定设置在前支撑安装板2的前端右侧位置,伸缩气缸推杆4分别固定设置在前后伸缩气缸3的右端位置;所述连接板5分为前后连接板5,前连接板5固定设置在前伸缩气缸3的伸缩气缸推杆4的右端位置,并通过固定螺母连接,后连接板5固定设置在后伸缩气缸3的伸缩气缸推杆4的右端位置,并通过固定螺母连接,前后连接板5和后连接板5的中间位置通过固定螺母固定设置在支撑柱6的右端位置;所述支撑柱6的左端位置固定设置有伺服电机7,支撑柱9用于将伺服电机7支撑固定;所述固定圆筒8固定设置在伺服电机7左侧对应位置,固定圆筒8固定设置在支撑安装板2右侧中间位置;所述伸缩轴9固定设置在伺服电机7的左侧位置,伸缩轴9的右端与伺服电机7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伸缩轴9穿过支撑安装板2和固定法兰10并延伸到支撑安装板2的左侧位置;所述固定法兰10固定设置在支撑安装板2的左侧位置;所述绕线轮11固定套装在伸缩轴9的左端位置,压紧固定装置12压紧固定在绕线轮11的左端位置,用于防止绕线轮11的旋转脱落。

所述伸缩轴9包括伸缩轴本体901,伸缩轴本体901分为左半段和右半段,凸起方条902固定设置在伸缩轴本体901的左半段的端部位置,凸起方条902在伸缩轴本体901的左半段的端部周向表面呈十字型设置。

所述伸缩轴本体901上的凸起方条902的长度大于绕线轮11连接筒111的长度。

所述绕线轮11包括连接筒111,连接筒111的左右两端固定设置有圆饼112,轴承113固定设置在连接筒111的左右两端的内孔中,凹槽115固定设置在轴承113的轴承内圈114周向呈十字型设置,轴承113的左端部通过轴座固定,连接筒111的右端将轴承113的外圈固定焊接在其内孔中。

所述压紧固定装置12包括固定板121,固定板121横向固定设置在支撑安装板2的后端靠近后支撑体1的位置,固定板121与支撑安装板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气缸122固定设置在固定板121的前侧位置,伸缩杆123固定设置在气缸122的左端位置,压紧板124固定设置在伸缩杆123的端部,压紧板124与伸缩杆123的端部呈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压紧板124为l型,压紧圆筒125的中心固定设置在压紧板124前端折弯处。

所述压紧圆筒125的为空心的圆筒状,压紧圆筒125的直径大于绕线轮11的轴承113上的轴座的直径,压紧圆筒125套装在轴承113的轴座上固定压紧。

所述伸缩气缸3和压紧固定装置12的气缸122与高压气源通过气管固定连接。

这种扁丝绕线轮的装卸装置的使用过程为:一、扁丝绕线轮的安装缠绕过程:首先使前后伸缩气缸3处于缩回状态,同时使压紧固定装置12的气缸122处于伸开状态,然后将绕线轮11右端的轴承113的内圈上凹槽115对准伸缩轴9左端部的凸起方条902,将绕线轮11的连接筒111套装在伸缩轴9的左端,并将伸缩本体901上的凸起方条902与连接筒111左端的轴承113内圈上的凹槽115卡紧;此时使气缸122的伸缩杆123缩回,通过伸缩杆123带动压紧板124和压紧圆筒125向右侧移动,直至将压紧圆筒125套装在绕线轮11的左端轴承113的轴座上,利用伸缩杆123将绕线轮11压紧固定;最后利用伺服电机7的转动带动伸缩轴9转动,利用伸缩轴本体901上的凸起方条902与轴承113内圈上的凹槽115的卡接作用,带动绕线轮11高速转动,此时随着绕线轮11的不断转动将扁丝缠绕在绕线轮11上。二、绕线轮的拆卸过程:当绕线轮11的扁丝缠绕完毕后,需要将绕线轮11拆下,更换新的绕线轮11进行扁丝的缠绕作业;此时将前后伸缩气缸3和压紧固定装置12的气缸122同时处于伸开状态,气缸122在伸缩杆123的带动作用下,使压紧板124和压紧圆筒125向左侧移动,与此同时前后伸缩气缸3的伸缩气缸推杆4带动连接板5、支撑柱6、伺服电机7和伸缩轴9向右侧移动,然伸缩轴9的伸缩轴本体901上凸起方条902离开轴承113内圈上凹槽115,当伸缩轴9移动到大于连接筒111的长度时,就可以将绕线轮11自动拆卸下。如果需要跟换另外一个绕线轮11进行扁丝缠绕作业时,重复上一和二的动作即可。以上过程就是这种扁丝绕线轮的装卸装置的使用过程。

对上述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