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调节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间距调节装置及物料转移设备。
背景技术:2.在同时转移多个零部件的过程中,零部件之间的间距有时会发生变化,为实现自动转移,需要在转移过程中实现间距的自动调节,而目前的间距调节装置一般采用多根连杆的方式进行连杆式的间距调节,但采用多根连杆进行间距自动调节时,若其中有一根连杆出现了损坏,会直接导致整个间距自动调节装置无法使用,使其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3.本技术提供一种间距调节装置及物料转移设备,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间距调节装置的可靠性较差的问题,实现可靠性高的间距调节。
4.本技术提供一种间距调节装置,包括:
5.固定件,设有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所述第一导向机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导向机构的延伸方向相交;
6.调节件,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导向机构,所述调节件上设有至少两个导向槽;
7.至少两个执行机构,各所述执行机构的第一端穿设于相应的所述导向槽内并与所述第二导向机构滑动相连。
8.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间距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设有至少三个导向槽和至少三个执行机构,所述调节件长度方向的轴向线与至少三个导向槽的轴线之间形成至少三个交点,相邻交点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调节件适于沿所述第一导向机构滑动以使至少三个所述执行机构沿所述第二导向机构滑动,且至少三个所述执行机构适于分别沿对应的所述导向槽等距动作。
9.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间距调节装置,所述导向槽设置为奇数个,其中一个所述导向槽的轴线与所述调节件的中轴线重合,其余的所述导向槽沿所述调节件的中轴线对称分布。
1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间距调节装置,所述导向槽设置为偶数个,且所述导向槽沿所述调节件的中轴线对称分布。
11.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间距调节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调节件沿所述第一导向机构滑动的动力机构。
12.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间距调节装置,所述动力机构包括:
13.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固定件;
14.连接件,连接于所述驱动件和所述调节件之间。
1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间距调节装置,所述连接件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适于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于所述驱动件的活塞杆,所述第二连接板适于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于所述调节件。
1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间距调节装置,所述执行机构包括:
17.滑动座,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导向机构;
18.连杆,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滑动座且适于穿出所述导向槽;
19.支架,连接于所述连杆穿出所述导向槽的端部;
20.抓取机构,安装于所述支架。
21.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间距调节装置,所述连杆上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连杆相抵,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导向槽相抵。
22.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间距调节装置,所述支架包括垂直相连的横板和竖板,所述竖板的一端与连杆穿出所述导向槽的端部相连,所述竖板的另一端与横板相连,所述抓取机构适于通过第三紧固件安装于所述横板。
23.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间距调节装置,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相互垂直。
2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物料转移设备,包括移动机构和前述任一项的间距调节装置,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固定件相连,用于移动所述间距调节装置的位置。
2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间距调节装置及物料转移设备,通过调节件沿第一导向机构进行滑动,调节件内设置的导向槽可以使调节件对执行机构进行施力,从而使执行机构能沿第二导向机构进行滑动,此时,相邻两个执行机构的间距便可得以调节,利用本方式进行间距的调节,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且可以基于调节件在第一导向机构上的滑动距离,来准确的控制间距的调节距离,使得间距调节可靠性较高。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间距调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间距调节装置的主视图之一;
29.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间距调节装置的主视图之二;
30.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间距调节装置的执行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间距调节装置的调节件的主视图;
32.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间距调节装置未装配调节件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
34.1、固定件;2、调节件;3、执行机构;4、导向槽;5、轴线;6、中轴线;7、驱动件;8、连接件;9、活塞杆;
35.101、第一导向机构;102、第二导向机构;
36.301、滑动座;302、支架;303、抓取机构;304、轴承;
37.801、第一连接板;802、第二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39.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0.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4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43.下面结合图1-图6描述本技术的间距调节装置,其包括固定件1、调节件2和执行机构3,固定件1和调节件2可以相对设置,在固定件1朝向调节件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向机构101和第二导向机构102,且第一导向机构10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导向机构102的延伸方向相交,将调节件2滑动安装于第一导向机构101上,并且在调节件2内设置有至少三个导向槽4,导向槽4为贯通的槽,也就是说,导向槽4沿调节件2的厚度方向贯通,导向槽4在调节件2的两侧均形成开口。其中,至少三个导向槽4的延伸方向各不相同,且执行机构3的数量与导向槽4的数量相适配,即,执行机构3也设置为三个以上,具体的,执行机构3的数量与导向槽4的数量可以相同,每一个导向槽4内对应安装有一个执行机构3,执行机构3的第一端均穿设于相应的导向槽4内,且与第二导向机构102滑动相连,执行机构3的第二端则可用于抓取和/或安装零部件。
44.通过调节件2沿第一导向机构101进行滑动,调节件2内设置的导向槽4可以使调节件2对执行机构3进行施力,从而使执行机构3能沿第二导向机构102进行滑动,而由于导向槽4的延伸方向不相同,在调节件2进行滑动时,相邻两个执行机构3的间距便可得以调节,
利用本方式进行间距的调节,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且可以基于调节件2在第一导向机构101上的滑动距离,来准确的控制间距的调节距离,使得间距调节的误差较小,且可靠性较高。
45.如图1所示,第一导向机构101和第二导向机构102可以相互垂直的在固定件1的一侧进行分布,以图1的视角来具体说明,第一导向机构101可以沿固定件1的高度方向进行设置,第二导向机构102沿固定件1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
46.固定件1和调节件2均可以为板件,也就是说,固定件1为一固定板,调节件2为一具有导向槽4的调节板,调节板与固定板平行放置,且滑动相连。此时,第一导向机构101可以设置于两个,且分别位于固定板一侧的两端,而第二导向机构102可以仅设置为一个,且第二导向机构102位于两个第一导向机构101之间。同时,在调节板朝向固定板一侧的两端均设置有滑动安装座,两个滑动安装座分别与两个第一导向机构101滑动相连,以此来实现调节件2与第一导向机构101之间的滑动连接。
47.其中,第一导向机构101和第二导向机构102均可设置为滑轨,亦或是可以设置为滑槽或起到能起到导向作用的结构。
48.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间距调节装置,调节件2适于沿第一导向机构101滑动以使至少三个执行机构3沿第二导向机构102滑动,且至少三个所述执行机构3适于分别沿对应的导向槽4等距动作。在调节件2长度方向的轴向线与至少三个导向槽4的轴线5之间形成至少三个交点,相邻交点之间的间距相等,也就是沿平行于第二导向机构102的方向上相邻两个导向槽4在同一水平线的间距相等。可以理解的是,在利用调节件2的滑动来调节执行机构3的间距时,不管如何调节,相邻两个执行机构3之间的间距时刻相等,从而通过本方案的设计来实现等距调节。如图5所示,在调节件2同一长度方向上,相邻两个导向槽4的轴线5之间的间距可以均为a距离,相邻两个导向槽4的轴线5之间的间距也可以均为b距离。
49.而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在调节件2的同一长度方向上,相邻两个导向槽4的轴线5之间的间距可以不相等,这样便可不需进行等距调节;或者是,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在调节件2的同一长度方向上,相邻两个导向槽4的轴线5之间的间距可以交错相等,例如,当设置有5个导向槽4时,第一个导向槽4与第二个导向槽4之间的间距和第三个导向槽4与第四个导向槽4之间的间距相等,第二个导向槽4与第三个导向槽4之间的间距和第四个导向槽4与第五个导向槽4之间的间距相等,而第一个导向槽4与第二个导向槽4之间的间距和第二个导向槽4与第三个导向槽4之间的间距不等。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可以设计不同间距风格的导向槽4。
50.请继续参见图2、图3和图5,沿调节件2的中部至侧边的方向,导向槽4的倾斜角度逐渐外倾,也就是说,相邻两个导向槽4的槽边间距,沿从下至上的方向,间距逐渐变宽,此时,当调节件2沿第一导向机构101向上滑动时,便可使执行机构3之间的间距减小,当调节件2沿第一导向机构101向下滑动时,便可使执行机构3之间的间距增大。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导向槽4的槽边间距,沿从下至上的方向,间距可以逐渐变窄,此时,当调节件2沿第一导向机构101向上滑动时,便可使执行机构3之间的间距增大,当调节件2沿第一导向机构101向下滑动时,便可使执行机构3之间的间距减小。
51.请继续参见图2、图3和图5,导向槽4的数量可以为奇数个或偶数个,当导向槽4的数量设置为奇数个时,其中一个导向槽4的轴线5与调节件2的中轴线6重合,其余的导向槽4
沿调节件2的中轴线6对称分布;当导向槽4的数量设置为偶数个时,所有导向槽4沿调节件2的中轴线6对称分布。这样设计不仅能使调节件2更加美观,也能更好地实现等距调节。具体的,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可以将导向槽4的数量设置为10个,此时执行机构3也设置为10个,10个导向槽4沿调节件2的中轴线6对称分布,在移动调节件2使调节件2沿第一导向机构101进行滑动时,便可同时调节10个执行机构3的间距。
52.请继续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的间距调节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调节件2沿第一导向机构101滑动的动力机构,利用动力机构一方面可以实现调节件2在第一导向机构101上的滑动,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动力机构的输出,控制调节件2在第一导向机构101上的滑行距离,从而使执行机构3之间的间距得到很好的控制,使间距调整的精度更高。
5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动力机构包括驱动件7和连接件8,其中,驱动件7安装于固定件1上,连接件8连接于驱动件7和调节件2之间,具体的,驱动件7可以安装于固定件1远离第一导向机构101的一侧,驱动件7的活塞杆9朝上,且驱动件7的活塞杆9与连接件8的第一端相连,连接件8的第二端与调节件2相连,具体的,连接件8可以与调节件2的上侧相连。这样便可利用伸缩杆的活塞杆9的伸缩,来驱动调节件2进行上下运动,即驱动调节件2沿第一导向机构101进行滑动。其中,驱动件7可以是气缸、油缸或电动升降机。
54.如图1所示,连接件8包括有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板801和第二连接板802,其中第一连接板801沿垂直于固定件1的方向设置,第二连接板802沿平行于固定件1的方向设置,第一连接板801位于固定件1的上方,且通过第一紧固件与活塞杆9相连,第二连接板802通过第二紧固件与调节件2的上侧相连,且第二连接板802与第一连接板801一体成型,便可利用活塞杆9带动第一连接板801运动以使第二连接板802能驱动调节件2的位置进行调节。其中,第二连接板802可以设置为一体成型的倒“t”字形板件,其上端的窄部与第一连接板801一体成型,且窄部与第一连接板801之间采用“l”字形的方式进行连接,第二连接板802的宽部在窄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用于安装第二紧固件。第一紧固件可以是紧固螺母,第二紧固件可以是紧固螺钉。
55.连接件8还能是仅为“l”字形的板件,其一端与驱动件7的活塞杆相连,另一端与调节件2相连即可,当然,连接件8还能采用其他的异形机构的部件,只需保证连接件8能将驱动件7的活塞杆9与调节件2相连,以使活塞杆9能驱动调节件2沿第一导向机构101滑动即可。
56.在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动力机构可以包括电动的滑轮,滑轮设置于调节件2的滑动安装座内,且滑轮的轮面与第一导向机构101相贴,通过滑轮在第一导向机构101上进行滚动,以实现调节件2与第一导向机构101之间的滑动驱动,以使调节件2的位置能进行调节。
57.在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动力机构可以是齿轮传动机构,即动力机构包括电机、齿轮和呈长条形的具有外齿的齿条,其中,电机可以设置于固定件1上,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同轴相连,齿条可以固定安装在调节件2上且齿轮沿调节件2的高度方向进行安装,齿条的外齿与齿轮相啮合,通过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可以驱动齿轮进行转动,齿轮在转动的过程中便可使齿条进行移动,从而驱动调节件2运动。
58.在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动力机构可以是丝杆机构,即动力机构包括电机、丝杆和滑块,电机可以设置于固定件1上,丝杆可以在设置于第一导向机构101上或是在固
定件1与调节件2之间的区域沿固定件1的高度方向进行设置,电机的输出轴与丝杆的一端同轴相连,滑块内设置有螺纹孔与丝杆螺纹相连,且滑块与调节件2固定相连,通过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可以驱动丝杆进行转动,丝杆的转动便可使滑块沿丝杆进行滑动,以通过滑块来驱动调节件2进行移动。
59.请继续参见图1、图4和图6,执行机构3包括滑动座301、连杆、支架302和抓取机构303,其中,滑动座301的一侧与第二导向机构102滑动相连,连杆的一端与滑动座301的另一侧相连,连杆的另一端从导向槽4穿出,并且在调节件2的另一侧与支架302的上部相连,抓取机构303将安装于支架302的下部。利用滑动座301与第二导向机构102之间的连接,实现执行机构3与第二导向机构102之间的滑动相连,连杆用于连接滑动座301和支架302,且在调节件2进行移动时,调节件2可以通过导向槽4向连杆进行施力,以驱动整个执行机构3进行移动。
60.抓取机构303用于抓取或放下物料,当调节件2进行位置调节以使执行机构3之间的间距调节完毕后,抓取机构303便可抓取物料或放下物料。抓取机构303可以是吸盘、抓取抓或电动螺丝刀等装置。
61.其中,在连杆上可以安装有轴承304,轴承304的内圈与连杆相抵,轴承304的外圈与导向槽4相抵,在导向槽4驱动连杆进行水平移动时,导向槽4与连杆之间的滑动摩擦可以转换为轴承304的转动,一方面可以减小摩擦力,使执行机构3位置的调节更加便捷,另一方面可以减小连杆的摩擦,使连杆的使用寿命更长。
62.具体的,支架302可以设置为一体成型的“l”字形的板件结构,支架302的竖板与连杆固定相连,支架302的横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抓取机构303通过第三紧固件与第二连接孔相互固定。
63.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物料转移设备,该物料转移设备包括移动机构和前述任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间距调节装置,其中移动机构与固定件1相连,具体的,在固定件1上可以设置有第三连接孔,用于与移动机构通过紧固装置相连接,移动机构通过固定件1,可以将执行机构3上抓取的物料输送至所需安装位置。也就是说,利用本物料转移设备可以在抓取工位进行物料的抓取,在安装工位进行物料的安装,可以实现等距的抓取和移动位置后等距的安装,并且,在安装前,还能通过调节件2的滑动来调节执行机构3之间的间距,使执行机构3的抓取机构303的安装间距得到调整。其中,移动机构包括但不限于机械臂、龙门式运输机构和地轨式运输机构。
6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