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运输迁移装置及运输迁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999470发布日期:2022-11-02 10:29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起重机运输迁移装置及运输迁移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起重机运输迁移装置及运输迁移方法。


背景技术:

2.一般起重机由多部分组成,起重机具有整体尺寸较大,整体形状不规则、重量较重、重心位置不确定等特点,故通常采用散装运输或整机运输的方式运输起重机。其中,散装运输是将起重机的各个部件单独运输到起重机作业场地后,然后再将各个部件进行组装。在通过散装运输的方式将各个部件运输到起重机作业场地装配之前,需要先对装配好的起重机进行一系列调试、负荷试验等相关性能检验,确定起重机满足使用条件后,再将起重机拆卸成部件单独运输到起重机作业场地,再将各个部件重新进行安装。这种运输方式导致起重机的制作周期延长,且重新组装的起重机存在使用性能不再满足技术要求的风险。故现阶段通常采用整机运输的方式运输起重机。
3.现有的整机运输方法,其通过支撑装置将起重机的机体升起,再将运输车行驶至支撑装置下方,再通过支撑装置带动自身和起重机的机体降落至运输车上,再通过运输车整体运输支撑装置和起重机,减小了起重机的制作周期,且能保证起重机的工作性能。但支撑装置的结构复杂,重量重;且通过这种运输方式运输起重机时,起重机的悬臂悬空,在运输过程中容易摆动,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机运输迁移装置及运输迁移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支撑装置的结构复杂,重量重,且起重机的悬臂在运输过程中容易摆动的问题。
5.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起重机运输迁移装置,起重机包括机体和与所述机体连接的悬臂,起重机运输迁移装置包括:
7.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第一门架和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底板与所述第一门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的顶板用于与所述机体的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门架设有第一门洞;
8.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第二门架和设置于所述第二门架的限位组件,所述第二门架用于支撑所述悬臂,所述限位组件用于限定所述悬臂的位置,所述第二门架设有第二门洞;
9.升降运输车,所述升降运输车包括运输车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运输车本体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能沿所述运输车本体的高度方向支撑所述第一门架和所述第二门架。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还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门架的支撑柱;
11.所述支撑柱包括沿轴向间隔分布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门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用于支撑所述底座。
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一垫板,多个所述第一垫板和多个所述支撑柱一一对应设置;
13.所述第一垫板固定连接于第二端,所述第一垫板能与所述底座的底壁抵接。
1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垫板设有多个加强肋板,多个所述加强肋板沿所述支撑柱的周向间隔分布,多个所述加强肋板均能与所述底座的侧壁抵接。
15.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座为呈矩形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顶板。
16.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板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1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门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门架间隔设置,所述固定座的所述底板与多个所述第一门架均固定连接。
18.作为优选,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个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间隔分布且均与所述第二门架连接,所述第二门架与两个所述限位板形成限位槽,所述悬臂能插接于所述限位槽。
19.作为优选,所述运输车本体包括车头和与所述车头连接的车身,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车身;
20.所述车身设有多个车身平板,多个所述车身平板阵列分布,且任意相邻两个所述车身平板均固定连接。
21.一种运输迁移方法,其应用于上述的起重机运输迁移装置,所述运输迁移方法包括:
22.将机体的底座与所述固定座可拆卸连接;
23.通过所述限位组件限定起重机的悬臂的位置,且将所述悬臂支撑于所述第二门架;
24.将所述升降运输车移动至所述第一门架和所述第二门架的下方;
25.控制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第一门架和所述第二门架上升并与地面分离;
26.控制所述升降运输车将起重机、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迁移至目标位置。
2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机运输迁移装置及运输迁移方法,该起重机运输迁移装置包括第一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和升降运输车。当迁移起重机时,将机体的底座和固定座的顶板可拆卸连接,以固定起重机的机体设置于第一门架的位置,再将悬臂降落至第二门架,通过限位组件限定悬臂支撑于第二门架的位置,控制升降运输车移动并穿过第一门洞和第二门洞,使得升降运输车移动至第一门架和第二门架的下方,控制升降机构带动第一门架和第二门架上升,使得第一门架和第二门架离开地面,可以理解的是,起重机与第一门架和第二门架同步上升,当第一门架和第二门架离开地面后,升降运输车带动起重机、第一门架和第二门架共同迁移至目标位置,以通过该起重机运输迁移装置完成起重机迁移。通过该起重机运输迁移装置迁移起重机,能够有效避免运输过程中悬臂摆动的现象,提高了运输安全性;其次,通过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固定起重机的位置,结构简单,且操作步骤简单。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运输迁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运输迁移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31.图3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运输迁移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32.图4是图1在b处的局部视图;
33.图5是图1在a处的局部视图;
34.图6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运输迁移装置的第一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5.图7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运输迁移装置的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36.图8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运输迁移装置的固定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7.图9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的悬臂插接于第二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0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运输迁移装置的升降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
39.图中:
40.100、起重机;110、机体;120、悬臂;111、底座;
41.1、第一支撑结构;11、第一门架;12、固定座;13、支撑柱;14、第一垫板;15、第二垫板;121、顶板;1211、螺纹孔;122、底板;123、支撑板;141、加强肋板;
42.2、第二支撑结构;21、第二门架;211、第二门洞;22、限位板;221、限位槽;
43.3、升降运输车;31、车头;32、车身;321、车身平板。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4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6.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7.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
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48.本发明提供一种起重机运输迁移装置,如图1-4和图6-8所示,该起重机运输迁移装置包括第一支撑结构1、第二支撑结构2和升降运输车3。其中,第一支撑结构1包括第一门架11和固定座12,固定座12的底板122与第一门架11固定连接,固定座12的顶板121用于与机体110的底座111可拆卸连接,第一门架11设有第一门洞;第二支撑结构2包括第二门架21和设置于第二门架21的限位组件,第二门架21用于支撑悬臂120,限位组件用于限定悬臂120的位置,第二门架21设有第二门洞211;升降运输车3包括运输车本体以及设置于运输车本体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能沿运输车本体的高度方向支撑第一门架11和第二门架21。
49.如图1-4和图6-8所示,当迁移起重机100时,将机体110的底座111和固定座12的顶板121可拆卸连接,以固定起重机100的机体110设置于第一门架11的位置,再将悬臂120降落至第二门架21,通过限位组件限定悬臂120支撑于第二门架21的位置,控制升降运输车3移动并穿过第一门洞和第二门洞211,使得升降运输车3移动至第一门架11和第二门架21的下方,控制升降机构带动第一门架11和第二门架21上升,使得第一门架11和第二门架21离开地面,可以理解的是,起重机100与第一门架11和第二门架21同步上升,当第一门架11和第二门架21离开地面后,升降运输车3带动起重机100、第一门架11和第二门架21共同迁移至目标位置,以通过该起重机运输迁移装置完成迁移起重机100。通过该起重机运输迁移装置迁移起重机100,能够有效避免运输过程中悬臂120摆动的现象,提高了运输安全性;其次,通过第一支撑结构1和第二支撑结构2固定起重机100的位置,结构简单,且操作步骤简单。
50.其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第一支撑结构1还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于第一门架11的支撑柱13;支撑柱13包括沿轴向间隔分布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一门架11固定连接,第二端用于支撑底座111。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柱13和固定座12共同支撑起重机100的机体110,能够进一步提高支撑起重机100的效果。尤其是当升降运输车3行驶于不平整的路面时,支撑柱13和固定座12共同支撑起重机100的机体110,能够有效提高支撑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门架11上间隔设有两个支撑柱13,固定座12位于两个支撑柱13之间。
51.其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第一支撑结构1还包括多个第一垫板14,多个第一垫板14和多个支撑柱13一一对应设置;第一垫板14固定连接于第二端,第一垫板14能与底座111的底壁抵接。通过在支撑柱13的第二端设置第一垫板14,第一垫板14能够增大支撑柱13的受力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支撑柱13和固定座12共同支撑起重机100的机体110的效果;其次,第一垫板14还能够调节支撑柱13的高度,使得支撑柱13的高度与固定座12的高度一致,以避免起重机100的机体110发生侧倾甚至脱离固定座12。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柱13的高度小于固定座12的高度。其中,第一垫板14与支撑柱13焊接。其中,支撑柱13通过第二垫板15与第一门架11焊接,可以理解是,第二垫板15也能用于调节支撑柱13的高度,使得支撑柱13的高度与固定座12的高度一致。
52.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第一垫板14设有多个加强肋板141,多个加强肋板141沿支撑柱13的周向间隔分布,多个加强肋板141均能与底座111的侧壁抵接。通过加强肋板141能够进一步限定底座111的设置位置;其次,通过加强肋板141支撑底座111的侧壁,能够进一步避免起重机100的机体110发生侧倾甚至脱离固定座12。进一步具体地,在本实施
例中,每个第一垫板14均设有两个加强肋板141,两个加强肋板141能分别与底座111上相邻的两个侧壁抵接。其中,第一垫板14与加强肋板141焊接或通过螺栓螺纹连接。优选第一垫板14与加强肋板141通过螺栓螺纹连接,以便于依据底座111的位置和大小调节加强肋板141连接于第一垫板14的位置。
53.进一步具体地,如图1-6所示,第一门架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门架11间隔设置,固定座12的底板122与多个第一门架11均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门架11的数量为两个,固定座12的底板122与两个第一门架11均固定连接,通过两个第一门架11共同支撑固定座12,能够提高第一支撑结构1支撑起重机100的机体110的支撑效果,具体地,每个第一门架11上均设有两个支撑柱13,固定座12位于两个支撑柱13之间,从而通过四个支撑柱13和固定座12共同支撑起重机100的机体110。优选地,四个支撑柱13分别位于底座111的四个拐角处。以进一步提高支撑起重机100的机体110的支撑稳定性。
54.其中,如图3、图7和图8所示,固定座12为呈矩形的壳体,壳体内设有支撑板123,支撑板123用于支撑顶板121。通过设置固定座12为呈矩形的壳体,相对于将固定座12设置成实体,有效减轻的固定座12的重量,从而减轻了第一支撑结构1的重量;其次,通过在壳体内设置支撑板123,支撑板123能够支撑顶板121,以防止固定座12发生结构变形,增强了固定座12的承载能力。其中,固定座12的底板122和第一门架11焊接;固定座12的顶板121间隔设有多个螺纹孔1211,底座111通过螺栓与螺纹孔1211螺纹连接。
55.具体地,如图7和图8所示,支撑板12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撑板123均设置于壳体内。以进一步增强固定座12的承载能力。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板123垂直分布。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依据实际工况适应性的增加或减少支撑板123的数量,以及适应性的调整多个支撑板123分布于壳体内的分布位置。其中,支撑板123与壳体焊接。
56.其中,如图1、图2、图4和图9所示,限位组件包括两个限位板22,两个限位板22间隔分布且均与第二门架21连接,第二门架21与两个限位板22形成限位槽221,悬臂120能插接于限位槽221。如此设置,以实现通过两个限位板22和第二门架21限定悬臂120的位置。具体地,限位板22与第二门架21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或焊接。优选限位板22与第二门架21通过螺栓螺纹,便于依据悬臂120的位置和尺寸调节限位槽221的大小和位置。
57.其中,如图1和图10所示,运输车本体包括车头31和与车头31连接的车身32,升降机构设置于车身32;车身32设有多个车身平板321,多个车身平板321阵列分布,且任意相邻两个车身平板321均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车身平板321的数量为六个,六个车身平板321呈(2*3)阵列分布。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依据起重机100的体积适应性的调整车身32的大小。
58.其中,起重机100的具体结构和升降运输车3的具体结构均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5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运输迁移方法,该运输迁移方法应用于上述的起重机运输迁移装置,该运输迁移方法包括:
60.将机体110的底座111与固定座12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将机体110的底座111通过螺栓与固定座12的顶板121螺纹连接。
61.通过限位组件限定起重机100的悬臂120的位置,且将悬臂120支撑于第二门架21。具体地,第二门架21与限位组件的两个限位板22形成限位槽221,悬臂120插接于限位槽221
且与第二门架21抵接,从而限定了悬臂120的位置,且通过第二门架21支撑悬臂12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撑结构1和第二支撑结构2共同支撑起重机100,使得起重机100脱离地面。
62.将升降运输车3移动至第一门架11和第二门架21的下方。具体地,控制升降运输车3移动并穿过第一门洞和第二门洞211,使得升降运输车3移动至第一门架11和第二门架21的下方。
63.控制升降机构带动第一门架11和第二门架21上升并与地面分离。可以理解的是,升降机构带动起重机100、第一门架11和第二门架21同步上升。
64.控制升降运输车3将起重机100、第一支撑结构1和第二支撑结构2迁移至目标位置。
65.从而,通过该运输迁移方法,使得起重机运输迁移装置完成迁移起重机100。操作简单,且在运输过程中能有效避免悬臂120摆动的现象,提高了运输安全性。
66.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