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轨吊防溜车阻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48814发布日期:2022-09-07 12:41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轨吊防溜车阻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矿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单轨吊防溜车阻车装置。


背景技术:

2.单轨吊车是一种与吊挂在矿井巷道上空的工字钢轨道连接的吊挂车辆,它的作用是运输矿井设备、井下工作人员和矿石,另外,单轨吊车与其他井下运输设备相比较,其具有机动性强、运行速度快、载重量大、安全可靠等优点。
3.现有的单轨吊车在从井下向地面运输矿石时,是通过承重轮接触工字钢轨道的底板,如图9所示,同时,令驱动轮接触工字钢轨道的腹板,之后,令驱动轮转动,使得吊车被带动运行,之后,当到达指定位置后,令闸块接触工字钢,使得吊车刹车,从而实现运输作业,但是在上述过程中,当出现闸块磨损或工字钢轨道夏季返潮积水等情况,上述停止的吊车容易出现溜车现象,导致矿石卸料时容易产生安全问题,从而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单轨吊车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轨吊防溜车阻车装置,具备降低吊车溜车的概率、减小溜车现象对煤矿安全生产作业的影响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5.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轨吊防溜车阻车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上部位置安装有轨道,所述车体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位于轨道两侧位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面向轨道的侧面上安装有承重轮,所述承重轮的连接杆与固定板面向轨道的侧面形成转动连接,所述承重轮内部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壁上等距铰接有拨齿,所述拨齿上位于其逆时针方向的侧面上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空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空腔中安装有施力件,所述施力件的杆体与固定板面向轨道的侧面形成转动连接,所述施力件的外侧面等距安装有受力齿,所述拨齿与受力齿接触,所述固定板侧面上位于承重轮左侧的位置固定安装有限位室,所述限位室的腔体中活动安装有压紧件,用以接触轨道,所述压紧件面向承重轮的侧面上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施力件面向轨道的侧面形成偏心铰接。
6.优选的,所述施力件内部的中心位置开设有液腔,所述固定板背向轨道的侧面上固定安装有液压机构,所述液压机构的杆体与液腔形成密封活动连接,所述液腔中位于面向液压机构杆体的腔体中充有液体介质,所述施力件内部位于液腔外侧的位置等距开设有伸缩腔,所述受力齿与伸缩腔形成密封活动连接,所述施力件内部位于液腔与伸缩腔之间的位置开设有通孔,用以连通伸缩腔与液腔中位于面向液压机构杆体的腔体。
7.优选的,所述压紧件包括撞击件与上侧面为斜面结构设置的移动件,所述移动件与限位室的腔体形成滑动连接,所述移动件的上侧面等距固定安装有撞击件,所述压紧件的重力大于拨齿与施力件接触时的摩擦力。
8.优选的,所述移动件的内部开设有流液孔,用以连通位于移动件上侧面的空间与
限位室中位于移动件下侧位置的腔体,所述限位室与固定板的内部共同开设有呈倾斜角度设置的排液孔,所述排液孔的一侧与限位室中位于移动件下侧位置的腔体连通,所述排液孔的另一侧端口开设在固定板背向轨道的侧面。
9.优选的,所述固定板面向轨道的侧面上转动安装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内部的上侧位置开设有主动腔,所述转动板的上侧位置安装有推拉杆,所述推拉杆的上端与连杆的下侧面形成铰接,所述推拉杆的下端端头与主动腔的内壁形成密封活动连接,所述主动腔中位于推拉杆下侧的腔体中安装有弹性件,用以连接推拉杆的下端端头与主动腔的底面。
10.优选的,所述转动板内部位于主动腔的下侧位置开设有从动腔,所述从动腔中密封活动安装有受力板,所述受力板的活塞端将从动腔分为位于活塞端上侧位置的上腔体与位于活塞端下侧位置的下腔体,所述转动板内部位于从动腔的左侧位置开设有连通孔,用以连通主动腔中位于推拉杆下侧的腔体与下腔体。
11.优选的,所述转动板内部位于上腔体的右侧位置开设有导气孔,用以连通上腔体与外界环境,所述导气孔中固定安装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流通方向为由外界环境向上腔体流通,所述转动板内部位于导气孔的上侧位置开设有用以连通上腔体与外界环境的贯穿孔。
12.优选的,所述主动腔中位于推拉杆下侧腔体的容积等于下腔体的容积,所述贯穿孔的截面积小于导气孔的截面积。
13.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通过施力件与压紧件的设置,当吊车向上运输矿石时,承重轮与轨道底板接触,进而发生顺时针转动,之后,当吊车停止并发生溜车时,承重轮逆时针转动,使得施力件同步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压紧件快速上移,并接触轨道顶板,之后,通过承重轮与压紧件对轨道的摩擦力抵消上述溜车时所产生的力,促使吊车停止,从而降低吊车溜车的概率。
14.2、本发明通过压紧件与排液孔的设置,当压紧件快速接触轨道顶板时,会对该位置产生撞击,进而促使处于上述位置四周的水珠掉落,降低吊车溜车并带动压紧件移动时,水珠处于压紧件移动路径的概率,从而减小水珠对压紧件与轨道顶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同时,部分水珠会通过压紧件的上侧斜面与排液孔,最终排出轨道范围,进而避免掉落的水珠处于压紧件上侧面,从而减小压紧件与轨道顶板之间的摩擦力。
15.3、本发明通过推拉杆与受力板的设置,在压紧件上移并接触轨道顶板的过程中,推拉杆会同步上移,进而带动受力板向下伸出,并接触轨道底板,通过上述动作,进而进一步抵消吊车溜车时产生的力,促使吊车停止,同时,伸出的受力板会对轨道底板表面位于承重轮移动路径上的水珠进行刮动,进而降低水珠对承重轮与轨道底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
16.4、本发明通过推拉杆与受力板的设置,在施力件通过连杆带动压紧件上移的过程中,压紧件会对连杆施加阻力,通过推拉杆与受力板的设置,进而对连杆施加支撑力,使得上述部分阻力被分散到推拉杆与受力板上,从而降低连杆受力较大,导致其损坏的概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压紧件未运行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承重轮内部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压紧件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施力件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图4结构侧视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受力板未伸出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图6中a处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转动板内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现有技术示意图。
18.附图标记:1、车体;2、固定板;3、承重轮;4、空腔;5、拨齿;6、施力件;7、液腔;8、液压机构;9、伸缩腔;10、受力齿;11、限位室;12、压紧件;13、流液孔;14、排液孔;15、连杆;16、转动板;17、主动腔;18、推拉杆;19、弹性件;20、从动腔;21、受力板;22、连通孔;23、导气孔;24、贯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0.如图9所示,现有的单轨吊车在从井下向地面运输矿石时,是通过与车体1相连接的固定板2上所安装的承重轮3接触工字钢轨道的底板进行运行。
21.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一种单轨吊防溜车阻车装置,包括车体1,车体1的上部位置安装有轨道,轨道吊装在矿井巷道的顶壁位置,车体1的上表面焊接有固定板2,固定板2位于轨道的两侧位置,固定板2面向轨道的侧面上安装有承重轮3,承重轮3的连接杆与固定板2面向轨道的侧面形成转动连接,承重轮3内部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空腔4,空腔4的内壁上周向等距铰接有拨齿5,拨齿5上位于其逆时针方向的侧面上固定安装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与空腔4的内壁固定连接,空腔4中安装有施力件6,施力件6的杆体轴向伸入空腔4,并与固定板2面向轨道的侧面形成转动连接,施力件6的外侧面上周向等距安装有受力齿10,逆时针转动的拨齿5与受力齿10硬性接触,顺时针转动的拨齿5接触并越过受力齿10,固定板2侧面上位于承重轮3左侧的位置焊接有限位室11,限位室11的腔体中滑动安装有压紧件12,限位室11内部位于面向承重轮3的一侧开设有开口,压紧件12面向开口的侧面上铰接有连杆15,连杆15的另一端穿过开口,并与施力件6面向轨道的侧面形成偏心铰接,在车体1由井底向地面行驶的过程中,承重轮3与轨道底板接触、摩擦,导致其发生顺时针转动,之后,当车体1停止并发生溜车时,上述摩擦力带动承重轮3逆时针转动,使得拨齿5同步逆时针转动,并与受力齿10硬性接触,导致施力件6推动连杆15向上摆动,进而使压紧件12快速向上接触轨道顶板,然后,承重轮3停止转动,并与轨道底板摩擦,使得上述车体1溜车时产生的力与承重轮3、压紧件12对轨道的摩擦力相互抵消,促使车体1停止,从而降低车体1发生溜车的概率,同时,当压紧件12快速接触轨道顶板时,会对该位置产生撞击,进而促使处于上述位置四周的水珠掉落,降低水珠处于压紧件12移动路径的概率,从而减小水珠对压紧件12与轨道顶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
22.请参阅图1、图4与图5,施力件6内部的中心位置开设有液腔7,固定板2背向轨道的侧面上固定安装有液压机构8(液压机构8为现有技术中的液压缸与输出杆),液压机构8通过控制机构带动运行(控制机构为现有技术中的电控设备),液压机构8的杆体贯穿固定板2,并与液腔7形成密封滑动连接(该连接关系类似现有技术中油缸与活塞之间的连接关系),液腔7中位于面向液压机构8杆体的腔体中充有液体介质(如水),施力件6内部位于液腔7外侧的位置周向等距开设有伸缩腔9,受力齿10与伸缩腔9形成密封滑动连接,施力件6内部位于液腔7与伸缩腔9之间的位置开设有通孔,通孔连通伸缩腔9与液腔7中位于面向液压机构8杆体的腔体,通孔与伸缩腔9中位于受力齿10内侧的腔体中均充有液体介质,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在车体1由地面向井底行驶前,通过液压机构8的杆体收缩,使得伸缩腔9中的液体介质通过通孔进入液腔7,进而使得受力齿10收缩,避免车体1向下行驶时,承重轮3带动施力件6逆时针转动,导致上述摩擦力影响车体1的行驶速度。
23.请参阅图2与图3,压紧件12包括移动件与撞击件,移动件与限位室11的腔体形成滑动连接,移动件的上侧面为斜面结构设置,该上侧面等距焊接有撞击件,压紧件12的重力大于拨齿5与施力件6接触时的摩擦力,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进而减小压紧件12接触轨道顶板时,位于该位置的水珠与压紧件12的接触面积,降低水珠对压紧件12与轨道顶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
24.移动件的内部开设有流液孔13,流液孔13的上侧端口开设在移动件的上侧面,流液孔13的下侧端口与限位室11中位于移动件下侧位置的腔体连通,限位室11与固定板2的内部共同开设有排液孔14,排液孔14的一侧与限位室11中位于移动件下侧位置的腔体连通,排液孔14的另一侧端口开设在固定板2背向轨道的侧面,排液孔14为倾斜角度设置,连杆15的一端与移动件面向开口的侧面形成铰接,当压紧件12接触轨道顶板时,部分水珠会落到移动件的上侧斜面,并通过流液孔13与排液孔14,最终排出轨道范围,进而减小压紧件12与轨道顶板之间水珠的留存量,保持该空间的干燥度,从而进一步降低水珠对压紧件12与轨道顶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
25.上述控制机构为现有技术,未在附图中表述。
26.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工作原理)如下:工作时,首先令驱动轮(现有技术)带动车体1向右行驶,使得车体1逐渐从井底向上驶向地面,在这个过程中,承重轮3与轨道底板接触,进而发生顺时针转动,使得拨齿5同步顺时针接触并越过受力齿10,之后,当车体1达到地面时,通过刹车机构(现有技术)带动车体1停止,然后,当车体1发生溜车现象时,车体1向左移动,进而使承重轮3逆时针转动,使得拨齿5逆时针接触受力齿10,并推动施力件6逆时针转动,转动的施力件6通过连杆15带动压紧件12快速接触轨道顶板,当两者接触时,施力件6停止转动,使得承重轮3随之停止转动,导致承重轮3与压紧件12均与轨道摩擦,进而促使车体1停止左移,另外,在上述压紧件12快速接触轨道顶板时,会使轨道顶板产生振动,从而使得部分水珠落到压紧件12的上侧面,并通过流液孔13与排液孔14,进而离开轨道范围,之后,当驱动轮带动车体1驶回井底之前,令液压机构8的杆体收缩,使得伸缩腔9中的液体介质通过通孔进入液腔7,导致受力齿10收缩,令压紧件12受到自身重力而下移复位,最后,令驱动轮带动车体1驶回井底,此为一个工作循环。
27.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请参阅图6与图7,固定板2面向轨道的侧面上铰接有转动板16,转动板16位于承重轮3的左侧位置,转动板16内部的上侧位置开设有主动腔17,转动板16的上侧位置安装有推拉杆18,推拉杆18的上端与连杆15的下侧面形成铰接,推拉杆18的下端端头伸入主动腔17,并与主动腔17的内壁形成密封滑动连接,推拉杆18的下侧杆体与主动腔17形成滑动连接,主动腔17中位于推拉杆18下侧的腔体中安装有弹性件19,弹性件19的一端与推拉杆18的下端端头固定连接,弹性件19的另一端与主动腔17的底面固定连接,在连杆15带动压紧件12接触轨道顶板的过程中,连杆15会带动推拉杆18上移,使得推拉杆18拉伸弹性件19,之后,当受力齿10收缩时,通过压紧件12的重力与弹性件19的弹力,进而带动压紧件12快速复位,避免压紧件12与轨道顶板接触,影响后续车体1的行驶速度。
28.请参阅图6与图8,转动板16内部位于主动腔17的下侧位置开设有从动腔20,从动腔20中密封滑动安装有受力板21,受力板21的下侧面接触轨道底板,受力板21的活塞端将从动腔20分为位于活塞端上侧位置的上腔体与位于活塞端下侧位置的下腔体,转动板16内部位于从动腔20的左侧位置开设有连通孔22,连通孔22的上侧端口与主动腔17中位于推拉杆18下侧的腔体连通,连通孔22的下侧端口与下腔体连通,主动腔17中位于推拉杆18下侧的腔体容积等于下腔体的容积,在推拉杆18上移的过程中,主动腔17中位于推拉杆18下侧的腔体会产生负压,该负压通过连通孔22,进而吸引下腔体中的气体,使得受力板21伸出,并接触轨道底板,通过上述动作,进而进一步抵消车体1溜车时产生的力,促使车体1停止,同时,伸出的受力板21会对轨道底板表面位于承重轮3移动路径上的水珠进行刮动,进而降低水珠对承重轮3与轨道底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
29.转动板16内部位于上腔体的右侧位置开设有导气孔23,导气孔23连通上腔体与外界环境,导气孔23中固定安装有单向阀(单向阀为现有技术),单向阀的流通方向为由外界环境向上腔体流通,转动板16内部位于导气孔23的上侧位置开设有贯穿孔24,贯穿孔24连通上腔体与外界环境,贯穿孔24的截面积小于导气孔23有效流通空气时的截面积,在受力板21伸出的过程中,上腔体中会产生负压,该负压通过导气孔23、单向阀与贯穿孔24,进而将外界空气补入上腔体,之后,当压紧件12接触轨道顶板时,两者产生的摩擦力会传递给连杆15与推拉杆18,使得推拉杆18发生下移动作,导致受力板21挤压上腔体中的气体,由于此时气体只能从贯穿孔24中排出,进而大大减缓其排出速度,使得推拉杆18下移速度减缓,进而令推拉杆18起到分散上述摩擦阻力的作用,从而降低连杆15受力较大,导致其损坏的概率。
30.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工作原理)如下:工作时,首先令驱动轮(现有技术)带动车体1向右行驶,使得车体1逐渐从井底向上驶向地面,在这个过程中,承重轮3与轨道底板接触,进而发生顺时针转动,使得拨齿5同步顺时针接触并越过受力齿10,之后,当车体1达到地面时,通过刹车机构(现有技术)带动车体1停止,然后,当车体1发生溜车现象时,车体1向左移动,进而使承重轮3逆时针转动,使得拨齿5逆时针接触受力齿10,并推动施力件6逆时针转动,转动的施力件6通过连杆15带动压紧件12快速接触轨道顶板,当两者接触时,施力件6停止转动,使得承重轮3随之停止转动,导致承重轮3与压紧件12均与轨道摩擦,进而促使车体1停止左移,同时,连杆15会带动推拉杆18上移,并拉伸弹性件19,使得主动腔17中位于推拉杆18下侧位置的腔体产生负压,该负压通过连通孔22抽取下腔体中的气体,使得受力板21接触轨道底板,进而进一步促使
车体1停止左移,另外,受力板21伸出时,上腔体会通过导气孔23、单向阀与贯穿孔24,进而抽取外界空气,之后,当压紧件12快速接触轨道顶板时,会使轨道顶板产生振动,从而使得部分水珠落到压紧件12的上侧面,并通过流液孔13与排液孔14,进而离开轨道范围,之后,当驱动轮带动车体1驶回井底之前,令液压机构8的杆体收缩,使得伸缩腔9中的液体介质通过通孔进入液腔7,导致受力齿10收缩,然后弹性件19释放弹力,使得上述结构复位,最后,令驱动轮带动车体1驶回井底,此为一个工作循环。
3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