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救援装置和电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利用相邻的其它轿厢救援在紧急情况下停止的轿厢内的乘客的电梯的救援装置和电梯。
【背景技术】
[0002]在相互独立地在相同井道内行驶的多个轿厢中,在任意一个轿厢在紧急情况下停止的情况下,通常知道从与需要救援的轿厢(停止号机)相邻地在井道内升降的其他轿厢(救援号机)来救援被关在停止号机的轿厢内的乘客。在此,作为救援乘客的方法,一直以来,已知这样的技术:使救援号机在停止号机的旁边停止,通过将搭板设置在分别设于两轿厢的侧面壁上的救援口之间并渡过搭板,从而使停止号机的乘客移动至救援号机。
[0003]可是,在停止号机在设置于井道内的中间梁的侧面停止的情况下,在停止号机与救援号机之间存在的中间梁成为障碍,存在难以设置搭板这样的问题。此时,为了在停止号机与救援号机之间设置搭板,需要松开停止号机的制动器,使停止号机移动至不会牵连到中间梁的能够救援的位置。其结果是,存在乘客的救援需要花费时间这样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提出有下述这样的救援装置:在停止号机的轿厢中,除了设置于与救援号机对置的轿厢侧面上的侧部救援口外,还设置有设置于轿厢地面上的地面救援口(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在该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救援装置中,根据停止号机的停止位置选择侧部救援口和地面救援口中的任意一方从救援号机设置搭板,进行乘客的救援。
[0005]具体而言,在停止号机与救援号机之间不存在中间梁的情况下,通过使救援号机停止在停止号机的侧面,来从侧部救援口进行救援。另一方面,在停止号机与救援号机之间存在中间梁的情况下,通过使救援号机停止在比停止号机靠下方的位置,来从地面救援口进行救援。
[0006]在此,搭板被安装成,能够沿着固定于救援号机的下表面上的引导构件,从救援号机朝向停止号机移动。另外,在搭板的救援号机侧的端部安装有舷梯。并且,在井道的铅直方向上的舷梯的上部设有能够固定于停止号机的与救援号机对置的轿厢侧面或轿厢地面上的固定构件。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82061号公报
[0008]可是,以往的技术存在如下问题。
[0009]在专利文献I示出的救援装置中,选择了救援口之后,当与停止号机的停止位置相对应地使救援号机停止时,需要与舷梯的固定构件的位置相对应地使救援号机停止。由此,无需用于避开中间梁而进行的停止号机的位置调整的时间。可是,存在使救援号机的停止位置对准停止号机的作业花费时间,至救援为止需要花费时间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防止停止号机和救援号机的位置调整需要时间、能够缩短救援时间的电梯的救援装置和电梯。
[0011]本发明的电梯的救援装置是这样的救援装置:当在电梯的井道内相邻地设置并能够在井道内相互独立地升降的第I轿厢和第2轿厢中的任意一方在紧急情况下停止时,该电梯的救援装置能够将分别设置在第I轿厢和第2轿厢彼此对置的轿厢的侧壁上的救援口连接起来,其中,上述电梯的救援装置具备:一对固定套筒部,这一对固定套筒部中的一方能够固定于在第I轿厢的救援口处设置的固定件上,另一方能够固定于在第2轿厢的救援口处设置的固定件上;以及通道套筒部,该通道套筒部设置在一对固定套筒部之间,通过经由一对固定套筒部将第I轿厢的救援口和第2轿厢的救援口之间连接起来,从而在第I轿厢和第2轿厢之间形成人能够移动的通道,通道套筒部由具有柔性的纤维材质形成。
[0012]本发明的电梯具备:第I轿厢和第2轿厢,该第I轿厢和第2轿厢在电梯的井道内相邻地设置,并能够在井道内相互独立地升降;救援口,该救援口分别设置在第I轿厢和第2轿厢彼此对置的轿厢侧壁上;以及电梯的救援装置,该电梯的救援装置具有通道套筒部,该通道套筒部由具有柔性的纤维材质形成,当第I轿厢和第2轿厢中的任意一方在紧急情况下停止时,该电梯的救援装置通过将第I轿厢的救援口和第2轿厢的救援口之间连接起来,从而在第I轿厢和第2轿厢之间形成人能够移动的通道。
[0013]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的救援装置和电梯,作为具有柔性的通道的通道套筒部悬架在第I轿厢的救援口和第2轿厢的救援口之间。其结果是,即使在紧急情况下停止的第I轿厢和第2轿厢中的任意一方停止在中间梁的旁边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开中间梁,将通道套筒部悬架在设置于第I轿厢和第2轿厢彼此对置的表面上的第I轿厢的救援口和第2轿厢的救援口之间。因此,能够防止进行第I轿厢和第2轿厢的位置调整需要时间,能够缩短救援时间。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从井道的上方沿着下方观察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中的架在相邻的2个轿厢上的救援装置的俯视图。
[0015]图2是示出设置了救援装置的状态的第2轿厢的救援口的立体图。
[0016]图3是示出在第I轿厢的救援口下部位于中间梁的侧面的状态下第I轿厢停止的情况下,安装了救援装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0017]图4是示出在第I轿厢的救援口上部位于中间梁的侧面的状态下第I轿厢停止的情况下,安装了救援装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0018]图5是示出使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救援装置移动至第2轿厢的救援口下部进行安装的例子的立体图。
[0019]图6是示出使图5的救援装置移动至第2轿厢的救援口上部进行安装的例子的立体图。
[0020]标号说明
[0021]1:井道;2:轿厢;2a:第I轿厢;2b:第2轿厢;1a:救援口 ;10b:救援口 ;12a:固定件;12b:固定件;20:救援装置;21:通道套筒部;22a:固定套筒部;22b:固定套筒部;
30:乘降用辅助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施方式I
[0023]图1是从井道的上方沿着下方观察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中的架在相邻的2个轿厢上的救援装置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在相同的井道I内,沿井道I的宽度方向(图1的箭头A方向)彼此相邻地设置有在井道I内独立升降的多个(在本例中是2个)轿厢2。下面,将2个轿厢2中的一方称作第I轿厢2a,将另一方称作第2轿厢2b。
[0024]井道I分成:第I井道la,其供第I轿厢2a升降;以及第2井道lb,其供第2轿厢2b升降。为了弥补由于不存在井道壁而导致的建筑物的强度不足,在第I井道Ia与第2井道Ib之间沿井道的进深方向(图1的箭头B方向)以悬架在井道I的壁上的状态固定有多个中间梁3。并且,多个中间梁3在井道I的高度方向上互相隔开间隔地设置。
[0025]第I轿厢2a和第2轿厢2b分别沿着设置在井道I内的轿厢导轨4在井道I内上下移动。在本例中,第I轿厢2a借助未图示的曳引机的驱动力,沿着设置在第I井道Ia内的一对轿厢导轨4a、4b在第I井道Ia内上下移动。另外,在第I井道Ia内设有对重6a,该对重6a沿与第I轿厢2a相反的方向在第I井道Ia内上下移动。
[0026]对重6a在井道I的进深方向上设置在比第I轿厢2a更远离轿厢出入口 5的位置的第I井道Ia内。对重6a沿着设置在第I井道Ia内的对重用导轨7a上下移动。
[0027]另外,第2轿厢2b借助未图示的曳引机的驱动力,沿着设置在第2井道Ib内的一对轿厢导轨4c、4d在第2井道Ib内上下移动。另外,在第2井道Ib内设有对重6b,该对重6b沿与第2轿厢2b相反的方向在第2井道Ib内上下移动。但是,使第I轿厢2a动作的曳引机与使第2轿厢2b动作的曳引机不同。
[0028]对重6b在井道I的进深方向上设置在比第2轿厢2b更远离轿厢出入口 5的位置的第2井道Ib内。对重6b沿着设置在第2井道Ib内的对重用导轨7b上下移动。
[0029]轿厢导轨4a和轿厢导轨4d在井道I的宽度方向上互相对置地设置在井道I的侧壁上。轿厢导轨4a、4d从井道I内的最下层铺设至最上层,并在井道I的高度方向上通过隔开间隔地配置的紧固件紧固于井道I的侧壁。
[0030]另外,轿厢导轨4b在井道I的宽度方向上与轿厢导轨4a对置设置。轿厢导轨4b从井道I内的最下层铺设至最上层,并通过紧固件紧固于面对第I井道Ia的各中间梁3。
[0031]与轿厢导轨4b相同地,轿厢导轨4c在井道I的宽度方向上与轿厢导轨4d对置设置。轿厢导轨4c从井道I内的最下层铺设至最上层,并通过固定件紧固于面对第2井道Ib的各中间梁3。
[0032]在此,当相邻的2个轿厢2中的一个轿厢2 (停止号机)在紧急情况下(例如故障、地震)停止时,存在利用另一个轿厢2 (救助号机)来进行停止号机内的乘客的救援作业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I中,将第I轿厢2a作为停止号机,并将第2轿厢2b作为救援号机,进行以下的说明。
[0033]如图1所示,在第I轿厢2a与第2轿厢2b彼此对置的表面分别设有救援口 10a、1b0救援口 1a设置在第I轿厢2a的与第2轿厢2b对置的侧壁下方。救援口 1a成为乘客能够出入第I轿厢2a的开口部(孔)。救援口 1a在平时被朝向第I轿厢2a内部打开的开闭自如的开关门Ila堵塞。
[0034]救援口 1b是与救援口 1a相同的结构,设置于第2轿厢2b的与第I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