厢2a对置的侧壁下方,成为乘客能够出入第2轿厢2b的开口部(孔)。救援口 1b在平时被朝向第2轿厢2b内部打开的开闭自如的开关门Ilb堵塞。在救援第I轿厢2a内的乘客时,救助人员在第I轿厢2a的救援口 1a与第2轿厢2b的救援口 1b之间设置成为能够供乘客从停止号机2a移动至救援号机2b的搭接部件的救援装置20。
[0035]图2是示出设置了救援装置20的状态的第2轿厢2b的救援口 1b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在第2轿厢2b的救援口 1b的周围设有固定救援装置20的固定件12b。固定件12b只要是能够将救援装置20可靠地固定在救援口 1b上的部件,结构和形状并不特别指定。关于固定件12b,例如可以例举出从第2轿厢2b的井道I侧的侧壁向井道I内突出的多个杆状的销或铆钉。
[0036]设置于第2轿厢2b上的固定件12b从第2轿厢2b朝向第I轿厢2a突出。在本例中,在救援口 1b的宽度方向(为图2的箭头C方向,相当于图1的箭头B方向)两端部,沿井道I的高度方向相互隔开距离地各设有3个固定件12b。
[0037]另外,各固定件12b从第2轿厢2b的井道I侧的侧壁朝向井道I沿水平方向突出、或以随着往井道I的高度方向上方去,与第2轿厢2b的壁面之间的距离变远的方式突出。并且,虽然未图示,但在第I轿厢2a的救援口 1a的周围,也从第I轿厢2a朝向第2轿厢2b突出地设置有与第2轿厢2b的固定件12b相同结构的固定件12a。
[0038]救援装置20具有:通道套筒部21,其成为内部能够通过的通道;以及一对固定套筒部22,其设置于通道套筒部21的两端部,并分别被固定件12a、12b固定。在本例中,将被固定件12a固定的一侧的固定套筒部22称作固定套筒部22a,并将被固定件12b固定的一侧的固定套筒部22称作固定套筒部22b。
[0039]通道套筒部21成为由具有柔性的纤维材质形成的筒状的通道(例如,救生滑槽)。另外,关于通道套筒部21,从由纤维材质形成的筒状的通道内部无法看到外部。由此,通道套筒部21能够以使得供乘客通过的通道避开作为障碍物的中间梁的方式容易地弯曲,从而将救援口 10a、1b之间连接起来。另外,通道套筒部21能够在不使用的情况下,以折叠的状态进行收纳。此外,由于从通道套筒部21的内部无法看到外部,因此,能够抑制乘客的恐惧心理。
[0040]如图2所示,在固定套筒部22b的与多个固定件12b分别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固定孔220b。在本实施方式I中,固定孔220b的个数为与固定件12b相同的个数。并且,虽然未图示,固定套筒部22a也是与固定套筒部22b相同的结构,在与固定件12a分别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固定孔220a。
[0041]救助人员通过使固定孔220b穿过固定件12b而将固定套筒部22b安装于救援口1b0另一方面,救助人员通过使用未图示的架设工具(架U具)使固定孔220a穿过固定件12a而将固定套筒部22a安装于救援口 10a。即,安装于救援号机2b侧的固定套筒部22b被救助人员直接安装于救援口 10b,安装于停止号机2a侧的固定套筒部22a由救助人员使用架设工具安装于救援口 10a。
[0042]固定套筒部22a、22b由与通道套筒部21相同的具有柔性的纤维材质形成。并且,固定套筒部22a、22b并不限定于由纤维材质形成,也可以是板状的部件。
[0043]在此,所谓架设工具,只要是能够将固定套筒部22a安装于第I轿厢2a侧的固定件12上的部件,并不特别指定。关于架设工具,例如可以考虑比通道套筒部21的通道的长度更长且一端部附有钩的杆状的工具。由此,救助人员能够在将固定套筒部22a卡挂在钩上的状态下使固定套筒部22a接近固定件12a,并且,能够使固定孔220a穿过固定件12a。
[0044]救援装置20在未使用时,即,在平常运转时,由于通道套筒部21由具有柔性的纤维材质形成,因此能够在折叠的状态下进行收纳。救援装置20和架设工具的收纳地点只要是设有井道I的建筑物内,并不特别限定。关于收纳地点,例如可以例举出将收纳空间设置于各轿厢2的底面或轿厢2的侧面的例子。此时,收纳空间设置于救助人员能够从救援口10a、1b取出救援装置20和架设工具的位置。
[0045]接下来,对第I轿厢2a在紧急情况下停止时的救援装置20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首先,救助人员打开第2轿厢2b的开关门11b,从救援口 1b将救援装置20的固定套筒部22b安装于第2轿厢2b的固定件12b上。然后,使用架设工具将固定套筒部22a安装于第I轿厢2a的固定件12a上。此时,折叠着的通道套筒部21在第I轿厢2a和第2轿厢2b之间展开,连接第I轿厢2a和第2轿厢2b的通道完成。
[0046]下面,使用图3和图4,对使用本发明的救援装置20根据紧急停止的第I轿厢2a的停止位置变更第2轿厢2b的停止位置而进行的救援方法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在第I轿厢2a的救援口 1a下部位于中间梁3的侧面的状态下第I轿厢2a停止的情况下,安装了救援装置20的状态的侧视图。另外,图4是示出在第I轿厢2a的救援口 1a上部位于中间梁3的侧面的状态下第I轿厢2a停止的情况下,安装了救援装置20的状态的侧视图。
[0047]首先,如图3所示,对在第I轿厢2a的救援口 1a下部位于中间梁3的侧面的状态下第I轿厢2a停止的情况进行说明。在第I轿厢2a的下部位于中间梁3的侧面的状态下第I轿厢2a停止的情况下,当以将第2轿厢2b的救援口 1b摆在第I轿厢2a的救援口1a的正侧面的方式使第2轿厢2b停止时,无法将救援装置20设置于第I轿厢2a和第2轿厢2b之间。因此,救助人员使第2轿厢2b停止在比第I轿厢2a靠上方的位置。此时,使第2轿厢2b停止的位置只要是通道套筒部21能够从第2轿厢2b的救援口 1b到达第I轿厢2a的救援口 1a的位置即可。
[0048]接着,救助人员打开第2轿厢2b的开关门11b,从收纳空间中取出救援装置20和架设工具。不过,在从第2轿厢2b的外部带入救援装置20和架设工具的情况下,则不需要该作业。救助人员将取出的救援装置20的固定套筒部22b从救援口 1b安装于第2轿厢2b的固定件12b上。
[0049]然后,使用架设工具将固定套筒部22a安装于位于下方的第I轿厢2a的固定件12a上。此时,折叠着的通道套筒部21在第I轿厢2a和第2轿厢2b之间展开,连接第I轿厢2a和第2轿厢2b的通道完成。
[0050]救助人员从救援口 1b通过通道套筒部21内去到第I轿厢2a,打开第I轿厢2a的开关门11a,从救援口 1a移动至第I轿厢2a。当救助人员到达第I轿厢2a时,第I轿厢2a内的乘客从救援口 1a经由通道套筒部21内以及救援口 1b移动至第2轿厢2b。救助人员在第I轿厢2a的乘客移动至第2轿厢2b之后,通过通道套筒部21内返回第2轿厢
2b ο
[0051]已返回第2轿厢2b的救助人员再次使用架设工具将固定套筒部22a从第I轿厢2a的固定件12a卸下并拉回至第2轿厢2b的救援口 10b。然后,将固定套筒部22b从固定件12b卸下,并将救援装置20收纳于收纳空间中。此时,为了缩短收纳救援装置20的时间,也可以将救援装置20从第2轿厢2b的救援口 1b放入第2轿厢2b内。然后,使第2轿厢2b移动至最近的层,卸下乘客。通过以上步骤,救援作业完成。
[0052]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对在第I轿厢2a的救援口 1a上部位于中间梁3的侧面的状态下第I轿厢2a停止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当以将第2轿厢2b的救援口 1b摆在第I轿厢2a的救援口 1a的正侧面的方式使第2轿厢2b停止时,也无法将救援装置20设置于第I轿厢2a和第2轿厢2b之间。因此,救助人员使第2轿厢2b停止在比第I轿厢2a靠下方的位置。此时,使第2轿厢2b停止的位置只要是通道套筒部21能够从第2轿厢2b到达第I轿厢2a的位置即可。
[0053]接着,救助人员打开第2轿厢2b的开关门11b,从收纳空间中取出救援装置20。不过,在从第2轿厢2b的外部带入救援装置20的情况下,则不需要该作业。救助人员将取出的救援装置20的固定套筒部22b从救援口 1b安装于第2轿厢2b的固定件12b上。
[0054]在将固定套筒部22b安装于第2轿厢2b的固定件12上之后,使用架设工具将固定套筒部22a安装于位于上方的第I轿厢2a的固定件上。此后的动作与图3所示的在第I轿厢2a的救援口 1a下部位于中间梁3的侧面的状态下第I轿厢2a停止的情况相同。
[0055]并且,在第I轿厢2a的救援口 1a的中间部位于中间梁3的侧面的状态下第I轿厢2a停止的情况下,使第2轿厢2b停止的位置由救援人员适当确定。另外,在整个救援口1a没有牵连到中间梁3的状态下第I轿厢2a停止的情况下,使第2轿厢2b停止在第I轿厢2a的正侧面。
[0056]这样,实施方式I中的救援装置使用了如下的救援装置:作为连接第I轿厢的救援口和第2轿厢的救援口的搭接部件,具有筒状的通道套筒部,该筒状的通道套筒部由具有柔性的纤维材质形成。通过具备这样的结构,即使在作为停止号机的第I轿厢停止在第I轿厢的救援口位于中间梁的侧面的位置的情况下,也无需变更第I轿厢的停止位置,通过使作为救援号机的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