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带行位上走斜顶的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行位上带斜顶及顶出机构的脱模模具,(如公告号CN 203031840 U),包括锁紧块、斜杆、大滑块、小滑块、斜型导柱和行位斜顶,大滑块的第一侧面为斜面,与该斜面相对的锁紧块,该锁紧块具有斜面,在大滑块上具有斜孔,所述斜杆装配在该斜孔中,大滑块中间具有一个通孔,所述小滑块置于该通孔中,在小滑块中安装有斜型导柱,在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三侧面对置产品倒扣部位,大滑块的第三侧面上设有行位斜顶,该行位斜顶活动式贯穿设置在大滑块上;这样的行位上设置了斜顶机构,通过行位出模,带动斜顶同时一起向后运动,在水平方向和横方向的倒扣都得到了完全脱离,安全出模,保证脱模时产品的较少变形,从而提高产品的精准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不同的带行位上走斜顶的模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行位上走斜顶的模具,包括合模状态和开模状态,所述的带行位上走斜顶的模具包括A板、与所述的A板活动连接的B板、与所述的B板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组件、与所述的B板滑动连接且能够与产品的第一倒扣相配合的第二滑块、斜导柱、能够与所述的产品的第二倒扣相配合的斜顶,当所述的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所述的第一滑块组件和所述的第二滑块之间具有间隔距离,所述的带行位上走斜顶的模具还包括与所述的A板相固定连接且能够与所述的第一滑块组件相抵设的插杆,所述的斜导柱的一端部与所述的A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的斜导柱插设在所述的第二滑块中从而在所述的模具开模时,所述的斜导柱能随着所述的A板运动而带动所述的第二滑块向着所述的第一滑块组件的方向运动至所述的第一滑块组件与所述的第二滑块相接触,并进一步带动所述的第一滑块组件与所述的插杆相分离,所述的斜顶的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滑块组件滑动连接、另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滑块相抵设且能随着所述的第二滑块的运动而运动至与所述的第二倒扣相脱离;当所述的带行位上走斜顶的模具处于所述的合模状态时,所述的斜顶与所述的第一倒扣相配合,所述的第二滑块与所述的第二倒扣相配合,所述的第一滑块组件与所述的插杆相抵设;当所述的带行位上走斜顶的模具处于所述的开模状态时,所述的斜顶与所述的第一倒扣相分离,所述的第二滑块与所述的第二倒扣相分离,所述的第一滑块组件和所述的第二滑块相接触且所述的第一滑块组件与所述的插杆相分离。
具体地,所述的第一滑块组件包括第一滑块、与所述的第一滑块固定连接的斜顶座,所述的斜顶座上设置有斜顶槽,所述的斜顶与所述的斜顶座通过所述的斜顶槽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斜顶槽沿着所述的带行位上走斜顶的模具的前后方向延伸。
具体地,所述的插杆的下端有第一斜面,所述的第一滑块组件上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的第一斜面能与所述的第二斜面相配合。
具体地,所述的带行位上走斜顶的模具还包括与所述的A板的底部相固定连接的铲基、与所述的铲基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耐磨板,所述的第一耐磨板与所述的第一滑块组件相抵设,所述的第一滑块组件还包括第三斜面,所述的第一耐磨板包括第四斜面,所述的第三斜面与所述的第四斜面相配合。
具体地,所述的第一滑块组件还包括第一侧面、与所述的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的B板相抵设,在所述的带行位上走斜顶的模具处于所述的合模状态时,所述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的插杆相抵设。
具体地,所述的带行位上走斜顶的模具还包括压条,所述的压条与所述的第一滑块组件相抵设。
具体地,所述的带行位上走斜顶的模具还包括限位螺杆,所述的限位螺杆包括螺杆、一端部与所述的螺杆固定连接的且直径大于所述的螺杆的螺帽,所述的螺帽的长度与所述的间隔距离相同,当所述的带行位上走斜顶的模具处于所述的合模状态时,所述的螺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滑块相抵设,所述的限位螺杆部分贯穿于所述的第一滑块组件内。
具体地,所述的带行位上走斜顶的模具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B板上的第二耐磨板,所述的第二耐磨板与所述的第二滑块的底面相接触。
具体地,所述的斜导柱有多个。
优选地,所述的斜导柱有两个。
本文所涉及到前后左右的方位词,是以图2的方位作定义的。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滑块上设置了斜顶结构,通过滑块滑动从而带动斜顶运动,在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上的倒扣都能安全脱模,减少了脱模时产品的变形,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行位上走斜顶的模具处于合模状态的俯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行位上走斜顶的模具处于合模状态的右侧剖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带行位上走斜顶的模具处于合模状态的左侧剖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带行位上走斜顶的模具在开模过程中的俯视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带行位上走斜顶的模具在开模过程中的右侧剖视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带行位上走斜顶的模具处于开模状态的俯视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带行位上走斜顶的模具处于开模状态的右侧剖视图;
其中:11、A板;12、B板;121、第二耐磨板;2、第一滑块组件;21、第一滑块;22、第二滑块;211、第一侧面;212、第二斜面;213、第三斜面;214、第二侧面;3、斜导柱;41、斜顶;42、斜顶座;43、斜顶槽;5、插杆; 51、第一斜面;61、铲基;62、第一耐磨板;621、第四斜面;71、螺杆;72、螺帽;8、产品;9、压条;C、间隔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如各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合模状态和开模状态的带行位上走斜顶的模具,包括A板11、B板12、第一滑块组件2、第二滑块22、斜导柱3、斜顶41、插杆5、铲基61、压条9、限位螺杆、第二耐磨板121。
A板11与B板12活动连接,第一滑块组件2与B板12滑动连接,第二滑块22与B板12滑动连接且能够与产品8的第一倒扣(即垂直方向倒扣)相配合,斜导柱3的一端部与A板11固定连接且插设在第二滑块22中,斜导柱3可以有多个,本实施例中,斜导柱3有两个;斜顶41的一端部与第一滑块组件2滑动连接且另一端部与第二滑块22相抵设且与产品8的第二倒扣(即水平方向倒扣)相配合,插杆5与A板11相固定连接且能够与第一滑块组件2相抵设;铲基61与A板11的底部相固定连接;为了限制第一滑块组件1不在前后方向移动,带行位上走斜顶的模具还设置了压条9,本实施例中,压条9有两条,限制在第一滑块组件1的前后两侧,限制其进行前后方向的移动。
当带行位上走斜顶的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第一滑块组件2与第二滑块22之间有间隔距离C,而限位螺杆的一端部抵设在第二滑块22上且限位螺杆部分插设在第一滑块组件2的内部用于保持模具合模状态下第一滑块组件2与第二滑块22之间的间隔距离C。
限位螺杆包括螺杆71、一端部与螺杆71固定连接的且直径大于螺杆71的螺帽72,螺帽72的长度与间隔距离C相同。
第一滑块组件2包括第一滑块21、斜顶座42、斜顶槽43,斜顶座42上设置有斜顶槽43且与第一滑块21固定连接,斜顶41与斜顶座42通过斜顶槽43滑动连接,斜顶槽43沿着带行位上走斜顶的模具的前后方向延伸,第一滑块组件2还包括第三斜面213。
为了在滑块的移动中,减少第一滑块组件2的磨损,铲基61上还设置了第一耐磨板62,第一耐磨板62与铲基61可拆卸连接,从而第一耐磨板62可以进行更换,第一耐磨板62包括第四斜面621,第三斜面213与第四斜面621相配合。
为了在滑块的移动中,减少第二滑块22的磨损,B板12上还设置了第二耐磨板121,第二耐磨板121也可以进行更换,第二耐磨板121与第二滑块22的底面相接触。
为了能够在合模过程中,防止插杆5碰到第一滑块21,插杆5的下端有第一斜面51,第一滑块21上设置有第二斜面212,第一斜面51能与第二斜面212相配合,同时第一斜面51对第一滑块21的运动能起到导向作用。
第一滑块组件2还包括第一侧面211、与第一侧面211相对的第二侧面214,为了限制第一滑块组件2的往右侧的运动,第二侧面214与B板12相抵设,而在带行位上走斜顶的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第一侧面211与插杆5相抵设用于限制第一滑块组件2的往左侧运动。
当带行位上走斜顶的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斜顶41与第一倒扣相配合,第二滑块22与第二倒扣相配合,第一滑块组件2与插杆5相抵设;当带行位上走斜顶的模具处于开模状态时,斜顶41与第一倒扣相分离,第二滑块22与第二倒扣相分离,第一滑块组件2和第二滑块22相接触且第一滑块组件2与插杆5相分离。
工作原理:
开模时,A板往上运动,带动斜导柱3往上运动,斜导柱3带动第二滑块22向左运动,斜顶41为了避开第二滑块22的挤压,在斜顶槽43的作用下沿着斜顶槽43往前运动至斜顶41脱离产品8的第二倒扣,第二滑块22在斜导柱22的带动下一直往左运动直至与第一滑块21相接触,从而第二滑块22脱离产品8的第一倒扣,此时,第一滑块21仍然被插杆5挡住不能往左运动,在斜导柱3的进一步往上运动中,插杆5离开第一滑块21,从而第一滑块21与第二滑块22一起向左运动,直至产品彻底脱离第二滑块22与斜顶21。
如上所述,我们完全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宗旨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法。相关技术领域的从业者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及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