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7852发布日期:2019-05-07 20:51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管道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挤压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道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可焊接(如钢管等)的管道,其成型工艺主要有辊式弯板法(RBE)、排辊法(CFE)、FFX柔性成型法、JCOE法和UOE法,前三种采用高频直缝焊接(ERW)技术。塑料管的管道成型技术通常可采用传统挤出成型工艺,即注塑-挤出成型和组装成型等方法。大直径塑料管道的成型方法主要是挤出成型和缠绕成型,也有提出聚合物熔体喷射堆砌成型技术。

管道成型过程中,从材料成份间有无化学反应看,分有化学反应和无化学反应两类。

利用上述的成型方法成型管道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一套模具只生产一个规格(管道内外直径),二是上述生产在工厂内进行,很少用于原料现场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管道成型装置,其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实现原料的输送、挤压、以及管道成型的一体化设计,并且能够实现管道内外径的调节,在原料现场进行不同规格的管道的挤压成型。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管道成型装置,包括:机架;挤压壳体,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在所述挤压壳体内设置有挤压输料螺旋;成型壳体,其与所述挤压壳体对接,且在所述成型壳体内设置有成型芯轴,所述成型芯轴与所述挤压输料螺旋对应连接;和驱动组件,其驱动所述挤压输料螺旋动作;在所述挤压壳体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成型壳体的出料端设置有成型段,且所述成型段与所述成型芯轴之间形成管道成型模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管道成型装置,优选地,所述挤压壳体呈锥形,所述挤压输料螺旋上的螺旋叶片为变径等螺距的螺旋叶片、或变径变螺距的螺旋叶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管道成型装置,优选地,所述挤压壳体呈圆柱形,所述挤压输料螺旋上的螺旋叶片为等径等螺距的螺旋叶片、或等径变螺距的螺旋叶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管道成型装置,优选地,所述挤压壳体为分段式结构,其包括至少两段轴向对接的锥形挤压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管道成型装置,优选地,所述挤压壳体为分段式结构,其包括至少一段圆柱挤压壳体和至少一段锥形挤压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管道成型装置,优选地,所述挤压输料螺旋为分段式结构,且各区段的挤压输料螺旋与对应的挤压壳体相匹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管道成型装置,优选地,所述成型壳体还包括收口段,所述收口段呈锥形,所述成型段为柱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管道成型装置,优选地,所述成型芯轴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有螺旋叶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管道成型装置,优选地,所述挤压输料螺旋与机架之间设置有止推轴承,所述驱动组件与挤压输料螺旋通过花键或联轴器传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管道成型装置,优选地,所述管道成型装置包括至少一种规格尺寸的成型壳体,且各种规格的所述成型壳体配套有至少一种规格尺寸的成型芯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管道成型装置的多种不同规格的结构设计,满足了不同规格的管道的挤压成型的需求,其结合渐缩的螺旋输送机构,在输送原料的同时,逐步挤压原料,使其达到一定的密实度。

本申请的成型壳体与挤压壳体一起,在挤出原料的同时,配合成型芯轴,使得在出口处形成空芯的管道,实现原料现场挤压成型管道,就地使用的目的,能够有效的促进工作的灵活些和便捷性。

本申请通过装配式成型壳体和挤压壳体的组合,按不同装配长度和规格的选择,形成不同的内外径的管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道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其示出了锥形挤压壳体的结构。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道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其示出了圆柱形挤压壳体的结构。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道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其示出了分段式的挤压壳体的结构。

图中序号:

100为机架;

200为挤压壳体、201为挤压输料螺旋、202为进料口;

300为成型壳体、301为成型芯轴、302为成型模腔、310为收口段、320为成型段;

400为驱动电机;

501为支座、502为止推轴承、503为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管道成型装置,包括机架100、挤压壳体200、成型壳体300和驱动组件,挤压壳体200设置在机架100上,且在挤压壳体200内设置有挤压输料螺旋201;成型壳体300与挤压壳体200对接,且在成型壳体300内设置有成型芯轴301,成型芯轴301与挤压输料螺旋201对应连接;本实施例中的驱动组件选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400驱动挤压输料螺旋201动作;在挤压壳体200上设置有进料口202,成型壳体300的出料端设置有成型段320,且成型段320与成型芯轴301之间形成管道成型模腔302。

如图1所示,其图1中的挤压壳体呈锥形,挤压输料螺旋201上的螺旋叶片为变径等螺距的螺旋叶片、或变径变螺距的螺旋叶片,进一步的由于要保障挤出管道的管径尺寸可调,因此可以通过直接更换成型壳体300和成型芯轴301,也可以将挤压壳体200设计为分段式的结构,通过更换与新的成型壳体和成型芯轴配套的的分段结构的锥形挤压壳体,从而实现整个挤压成型装置结构的调整,其能够满足在挤压不同的管道时对密实度的不同要求,因此调整挤压壳体和成型壳体,能够进一步的保障挤压的管道质量,也就是说,在图1中所示的,挤压壳体为分段式结构,其包括至少两段轴向对接的锥形挤压壳体,其便于进一步的与不同管径尺寸的成型壳体300的配套使用。

图2中示出了挤压壳体的第二种结构如图2所示,该图示出的挤压壳体200呈圆柱形,其挤压输料螺旋201上的螺旋叶片为等径等螺距的螺旋叶片,其还可以为等径变螺距的螺旋叶片,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挤压效果,保障原料挤压的密实度和管道成型的质量。

图3示出了挤压壳体的第三种结构,图3中的挤压壳体200为分段式结构,其包括至少一段圆柱挤压壳体和至少一段锥形挤压壳体,其达到的效果与图1中示出的结构原理类似。

图1和图3中示出的分段式结构,其相应的挤压输料螺旋201也为分段式结构,且各区段的挤压输料螺旋201与对应的挤压壳体相匹配。

上述几种不同的挤压壳体的结构,其无论是等径的螺旋叶片,还是变径的螺旋叶片,都优选还具备变螺距的螺旋叶片,其能够使得挤压的效果更好,保障密实度。

本申请中的管道成型装置包括至少一种规格尺寸的成型壳体300,且各种规格的成型壳体配套有至少一种规格尺寸的成型芯轴301,从而能够实现不同外径和不同的内径的管道的挤压成型,满足不同的需求,实现一台设备的多样式管道的挤压成型。

对于成型壳体300的结构,其主要包括收口段310和成型段320,收口段310呈锥形,成型段320为柱状,其成型段的内壁可以为圆柱形或者正多边形,配合成型芯轴能够成型结构强度更高的管道。

由于在成型壳体内需要进行原料的密实,当成型壳体相对较长,导致原料与成型壳体内壁的摩擦较大时,还需要在成型芯轴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有螺旋叶片,从而进一步的缓解原料输送的效率低的问题;本实施例中的挤压输料螺旋与机架之间设置有止推轴承502,其通过在机架上设置支架501,挤压输料螺旋200与支架501间不仅设置有轴承座503实现径向的限位及旋转支撑,而且还通过支架501与挤压输料螺旋200的轴肩之间设置的止推轴承502实现轴向承力,从而解决成型过程中的反向作用力对驱动组件的影响,其驱动电机400与挤压输料螺旋通过花键或联轴器传动连接。

本申请中,分段的挤压输料螺旋之间的连接结构、挤压输料螺旋与成型芯轴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采用螺纹螺杆连接,即对应连接的两部件端部,其中一部件端部设置成中空的螺套,另一部件的端部设置为螺杆;或者通过花键连接,即对应连接的两部件端部,其中一部件端部设置有花键槽,另一部件的端部加工成花键结构;以上两种结构在工作过程中受到螺旋叶片的反向作用力不会发生松脱或脱离,为了避免在空载等情况下发生松脱,提高其稳定性,可以再设置锁紧螺栓,实现锁紧。其还可以通过其他更为复杂的形式实现连接,如联轴器等结构。

当螺旋轴转动时,由于物料的重力及其与槽体壁所产生的摩擦力,使物料只能在叶片的推送下沿着输送机的槽底向前移动,其情况好像不能旋转的螺母沿着旋转的螺杆作平移运动一样。在物料的移动过程中不断的挤压密实,并依靠后面前进着的物料的推力。所以,物料在输送机中的运送,完全是一种滑移运动。为了使螺旋轴处于较为有利的受拉状态,一般都将驱动装置和卸料口安放在输送机的同一端,而把进料口尽量放在另一端的尾部附近。 旋转的螺旋叶片将物料推移而进行输送,使物料不与螺旋叶片一起旋转的力是物料自身重量和螺旋输送机机壳对物料的摩擦阻力。螺旋叶片的面型根据输送物料的不同有实体面型、带式面型、叶片面型等型式。挤压输料螺旋的螺旋轴在物料运动方向的终端有止推轴承,以承载物料给螺旋的轴向反力,在机长较长时,应加中间吊挂轴承。

本申请能够应用于农业,在田地中现场选用泥土、秸秆等原料,在通过本申请进行现场挤压成型管道,并作为灌溉管道等,不仅降低了管道铺设的运输成本,而且能够优化资源的整合和处理形式,对该领域具有突破性的发展。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词语并非现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各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