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特征:
1.制造片状复合部件的方法,其包括以下工艺步骤:a)提供基本上平面的布置体(a,b,a'),其包括夹在一对表皮层(a,a')之间的芯层(b),所述芯层的第一面与所述表皮层中的第一个(a)相邻并且基本上平行,并且所述芯层的第二面与所述表皮层中的另一个(a')相邻并且基本上平行,所述表皮层(a,a')各自包含表皮热塑性材料和任选的增强纤维,所述芯层(b)包含由起绒热塑性纤维和增强纤维制成的起绒材料,b)将所述夹层布置体(a,b,a')加热和加压、随后冷却,从而获得复合部件;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芯层(b)是具有主要在垂直于第一和第二面的取向方向(z)上取向的增强纤维的z
‑
取向芯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z
‑
取向芯层(b)通过以下形成:i)提供至少一个具有上面、下面和片材厚度(t)的预固结的轻型增强热塑性材料的片材;ii)将片材切割成多个基本一致的芯带,每个芯带具有带长度(l)和带宽度(w),每个芯带包括以对应于所述片材厚度(t)的带厚度间隔开的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iii)将所述芯带以面对面的方式、任选地在其间具有分隔层的情况下布置,从而形成芯堆叠体,所述芯堆叠体具有对应于所述带长度(l)的堆叠长度(l
堆叠
)、具有对应于所述带宽度(w)的堆叠高度(h
堆叠
)和具有对应于所述带厚度(t)的倍数的堆叠宽度(w
堆叠
);任选地重复进行步骤i)至iii)以形成另外的芯堆叠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芯堆叠体形成所述z
‑
取向芯层,其具有暴露的第一和第二面以将表面层(a)和(a')施加到其从而形成用于后续工艺步骤b)的所述夹层布置体(a,b,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隔层是增强织物。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z
‑
取向芯层包含单一芯堆叠体。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z
‑
取向芯层包含至少两个芯堆叠体,这些芯堆叠体任选地具有不同的堆叠高度(h
堆叠
1,h
堆叠
2)。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的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一个芯堆叠体包含具有不同组成的芯带。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的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固结的轻型增强热塑性材料具有35至80重量%的增强纤维含量和20至80体积%的空隙含量。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的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芯带在布置成芯堆叠体以随后施加表皮层(a,a')和进行工艺步骤b)之前进行加热。9.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的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未加热的芯带布置成芯堆叠体、随后施加表皮层(a,a')和进行工艺步骤b)。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增强纤维选自玻璃纤维、碳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玄武岩纤维、天然纤维和高熔点热塑性纤维。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所述起绒热塑性材料和所述表皮热塑性材料独立地选自pp、pei、pes、psu、ppsu、ppa、ppo、peek、pps、pa、peak、pekk和pc。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一个表皮层(a,a')包含增强片材,所述增强片材由织造织物、非卷曲织物或单向纤维布置体组成。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工艺步骤b)之前提供的芯层(b)的面积重量为250至10'000g/m2。
技术总结
制造片状复合部件的方法,其包括以下工艺步骤:a)提供基本上平面的布置体(A,B,A'),其包括夹在一对表皮层(A,A')之间的芯层(B),芯层的第一面与所述表皮层中的第一个(A)相邻并且基本上平行,并且芯层的第二面与所述表皮层中的另一个(A')相邻并且基本上平行,表皮层(A,A')各自包含表皮热塑性材料和任选的增强纤维,芯层(B)包含由起绒热塑性纤维和增强纤维制造的起绒材料,b)将夹层布置体(A,B,A')加热和加压、然后冷却,从而获得复合部件。为了改进复合部件的压缩强度,芯层(B)是具有主要在垂直于第一和第二面的取向方向(Z)上取向的增强纤维的Z
技术研发人员:M.佐格 D.蒙特内格罗 B.巴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菱化学先进材料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0
技术公布日:202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