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管热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34644发布日期:2020-04-17 21:58阅读:6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管热熔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层的塑管热熔器。



背景技术:

水暖设备中塑料水管施工时一般采用热熔接的方式,通过专用的焊接工具如热熔器对塑料水管进行加热对接,熔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固定状态下的塑管更换不易问题,固定好的塑管切断后,断开的两管口间隙非常小,直线伸缩的距离非常有限,仅够两管熔接重合的长度,因此,热熔器加热板及两面对应设置的凹、凸模头无法直接置于两管之间对两端管口熔热,只能采用两个单独的热熔器错开分别熔烫两端管口,再进行插接,这需要多人进行操作,热熔的质量和效率都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固定塑管的断口之间无法放置单个加热板熔烫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塑管热熔器,包括热熔器、滑件,重叠置放的两个热熔器前端之间设有滑件,所述滑件包括滑柱与滑管,或侧板与转轴,或滑框与滑管,下层热熔器可水平旋转与上层热熔器呈错层直线状,或下层热熔器竖直与上层热熔器前端垂直,且下层热熔器可在滑件上移动。

所述滑件为滑柱与滑管滑接,上层热熔器前端中间设有下垂的圆滑柱,下层热熔器前端中间对应位置的滑管与滑柱对应滑接。

所述滑件为侧板与转轴滑接,上层热熔器前端两侧设有带条口的侧板,下层热熔器前端两侧的转轴与侧板的条口滑接。

所述滑件为π形滑框与滑管,上层热熔器前端两侧与∏形滑框两侧的滑杆转轴转接,下层热熔器前端两侧的滑管套穿在∏形滑框的滑杆上且可滑动。

下层热熔器移动的距离大于一个模头高度,下层热熔器或下层加热板展开状态下,上板面或顶端的模头与上端塑管口上移熔烫,上层加热板的下板面模头与下端塑管口下压熔烫。

所述滑件上端挡条的凹口与所熔烫的塑管圆径对应,熔烫时凹口与下层加热板上板面模头或顶端的模头位置对应。

所述下层热熔器或为带手把的加热板,适当长度的连线一端与加热板内电热管端头连接,连线另一端插头与上层热熔器主机的加热电路插座活动插接,上层热熔器主机兼控下层加热板工作。

加热板的上、下板面对应位置分别设置同型号的凹、凸模头,与上层热熔器重叠置放的下层热熔器上移或下移,上板面的模头与上层加热板下板面对应位置的模头插接重合或分离,双层热熔器之间设有卡件。

竖直的下层加热板顶端的模头与上层加热板上板面的模头种类、型号相同,下层加热板上板面不设模头。

所述滑件可拆卸安装,卡固的双层热熔器可双面热熔或分离单独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双层热熔器卡固一体或分离单独使用,顶面、底面的凹凸模头可熔烫活动的塑管;上、下热熔器也可错层直线展开或垂直状展开分别熔烫固定的塑管,滑件多种形式活动连接,挡条有效隔离塑管与加热板的接触且利于准确熔烫,一机拖带两个加热板,节约了材料设备,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固定塑管断口间隙小,难于置放热熔器的问题。

图1为本发明侧板与转轴结构的双层热熔器呈重叠状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侧板与转轴结构的双层热熔器呈垂直状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侧板与转轴结构的双层热熔器呈重叠状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侧板与转轴结构的双层热熔器呈垂直状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滑柱与滑管结构的双层热熔器呈重叠状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滑柱与滑管结构的双层热熔器呈错层直线状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滑柱与滑管结构的双层热熔器呈重叠状侧视图;

图8为本发明滑柱与滑管结构的双层热熔器呈错层直线状侧视图;

图9为本发明π形滑框与滑管结构的双层热熔状重叠卡放立体图;

图10为本发明π形滑框与滑管结构的双层热熔器呈垂直状立体图。

附图标记。

热熔器1、主机11、连线插头111、插座112、手把12、加热板13、凹模头131、凸模头132、卡件16、滑件2、滑柱21、滑管211、侧板22、条口221、转轴221、π形滑框24、挡条25、凹口251、塑管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包括双层的热熔器1、滑件2。

1、热熔器。

如图1图6所示,单个热熔器1的主机11设有开关、指示灯及加热电路,后端固接手把12,前端固接加热板13,加热板的上、下板面对应位置安装有同型号的凹、凸模头,双层热熔器重叠卡放,两层加热板的上板面模头和下板面的模头分别统一设置为凹模头131或凸模头132,本发明设定为:凹模头设在加热板13上板面和加热板顶端,凸模头设在加热板下板面。

如图9图10所示,本发明为两个单独热熔器1重叠置放,或下层设为带手把12的加热板,适当长度的连线一端与加热板内的加热管尾端连接,另一端的插头与上层热熔器主机11的插座112活动插接,插座则连通主机内的加热电路,上层热熔器的主机另设一套开关及指示灯单独操控下层加热板工作,遇到固定的塑管3断口时,装上滑件2及下层加热板13即可工作,平时不影响上层热熔器的单独使用。

如图5至图8所示,滑柱与滑管结构的双层热熔器对应重叠置放时,下层加热板上移其上板面的凹模头131与上层加热板下板面对应位置的同型号凸模头132插接重合,这样双层热熔器的间距缩小,下层加热板下移,则使重合的凹、凸模头分离,双层热熔器之间设有卡件16,卡固的双层热熔器可单独熔烫活动的塑管3,或安装滑件及下层加热板可熔接固定的塑管3。

如图1至图4和图9、图10所示,采用侧板22与转轴23结构或π形滑框与滑管结构的双层热熔器,下层加热板顶端设置与上层加热板上板面同型号同样式的模头,因这两种结构是以转轴为圆心转动竖直,下层加热板上板面不设置模头,原因是下层加热板竖直时上板面的模头会阻碍下端塑管与上层热熔器下板面模头的熔烫。

2、滑件。

如图1图5图9所示,重叠置放的双层热熔器前端之间设有滑件2。所述滑件包括滑柱21与滑管211、带条口221侧板22与转轴23、π形滑框24与滑管211。

如图5至图8所示,滑柱21与滑管211结构为:双层热熔器的上层加热板前端中间固接有底端带卡件16的竖直滑柱21,下层加热板前端中间固接的滑管211与对应位置的圆滑柱转接且可上、下滑动,滑动的距离大于一个模头高度,这样,下层加热板上移,上板面的模头与上层加热板下板面对应位置的同型号且对应的凹或凸模头插接重合,下层加热板下移,双层加热板之间重合的凹、凸模头分离;下层热熔器1或加热板13还可以滑柱为圆心旋转180度与上层热熔器错层呈直线状,重叠卡固的双层热熔器双面可与两端活动的塑管3熔烫,错层展开的热熔器可与固定的塑管3错开熔烫。

如图1至图4所示,双层热熔器的上层加热板前端两侧设有对应的侧板22,侧板上设有对应的条口221,下层热熔器或加热板前端两侧对应位置设有转轴23,转轴与条口滑接,上层热熔器与下层热熔器重叠卡放,或下层热熔器以转轴为圆心旋转竖直且可上、下移动,上层加热板下压,下板面的模头与下端塑管3熔烫,下层加热板竖直上移,顶端的模头与上端塑管3熔烫。

如图9图10所示,π形滑框两侧滑杆的转轴23与上层加热板前端两侧转接,下层加热板前端两侧的滑管211套穿在滑杆上且可滑动,π形滑框以转轴23为圆心转动,下层加热板可与上层加热板平行叠放,或下层加热板13竖直与上端塑管3上、下移动熔烫。

滑件上端设有挡条25,挡条上的凹口251与所熔烫的塑管圆径对应,与下端的模头位置对应,挡条的作用是隔离塑管与上层加热板的接触,利于上塑管与下端模头的准确对位。

3、工作原理。

如图1至图10所示,重叠置放的双层热熔器。上层加热板13前端中间固接有竖直的滑柱21,滑柱底端设有旋接的卡件16,用于阻挡下层加热板从圆滑柱上脱落,下层加热板上移,下层加热板上板面的模头与上层加热板下板面的同型号的对应模头插接重合,卡固双层热熔器之间的卡件16连成一体,顶面和底面的模头分别与两端活动的塑管3熔烫;遇到固定的塑管时,可将卡件16打开,下层加热板下移,使双板间的对应重合的凹、凸模头分离,下层加热板以滑柱为圆心水平旋转180度与上层加热板呈错层直线状,再将上层加热板下板面的模头下压与下端塑管熔烫,下层加热板水平上移,使上板面的模头与上端固定塑管熔烫,分开熔烫的上、下塑管距离很近但互不影响,塑管口熔化后,先将下层加热板下移使上板面模头与上端固定塑管分离,再旋转下层加热板避开上端塑管,再上提上层热熔器与下端塑管分离,放下热熔器,快速插接上、下端塑管至重合状,冷却后松手。

上层加热板前端两侧设置带条口221的侧板22,下层加热板前端两侧的转轴23内置侧板条口内,双层加热板重叠置放卡固,或下层加热板以转轴为圆心旋转90度竖直,下层加热板上移,其顶端与上层加热板上板面同样的模头与上端塑管熔烫,上层加热板下板面的模头与下端塑管熔烫。取下步骤同上。

π形滑框两侧滑杆上的转轴23与上层加热板前端两侧转接,下层加热板前端两侧的滑管套穿在π形滑框的滑杆上且可滑动,π形滑框水平放置,上、下层加热板平行重叠卡接,π形滑框竖直,下层加热板在π形滑框上上、下移动,下层加热板顶端的模头与上端塑管熔烫,下端塑管与上层加热板下板面的模头熔烫,取下步骤同上。

三种结构的滑件上端可设置带凹口251的挡条25,上端塑管内置挡条凹口内可与错层直线状的下层架热板上板面模头熔烫,或与竖直加热板顶端的模头熔烫,又能防止塑管与上层加热板距离过近易烫化塑管体。

需要对固定的塑管熔烫时,将滑件安装在上、下加热板前端之间,对活动塑管熔烫时,可双层卡固一体使用双面使用,也可上、下层热熔器分离单独使用,下层加热板设有适当长度的连线插头与上层热熔器主机插座插接或分离。

竖直后的下层热熔器移动距离也大于一个模头的高度,加热板顶端的模头需先下移对准上塑管再上移熔烫。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