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汽车零件加工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27424发布日期:2021-02-09 21:14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汽车零件加工模具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汽车零件加工模具。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配件,是构成汽车整体的各个单元及服务于汽车的一种产品,汽车配件的种类繁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消费也越来越多,汽车配件的这个市场变得也越来越大,近些年来汽车配件制造厂也在飞速地发展。
[0003]
随着汽车销售市场的火热,汽车生产也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汽车零件的加工生产需要与之匹配的生产模具,然而传统汽车零件加工模具的强度不够高,在对模具进行浇筑时,模具会发生变形和溢料,从而使汽车零件报废,极大的提高了零件的损坏率,进而给生产厂商带来很大的损失。
[0004]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高强度汽车零件加工模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强度汽车零件加工模具,解决了传统汽车零件加工模具强度低的问题。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强度汽车零件加工模具,包括下模具和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上铠装,所述下模具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铠装,所述上铠装两侧底部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盒,所述下铠装两侧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盒与固定块相向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内腔均涂设有耐高温层,所述耐高温层包括玻璃纤维耐高温层和碳化硼耐高温层,所述耐高温层的外侧涂设有抗氧化层,所述抗氧化层包括ticn复合膜和tic复合膜,所述抗氧化层的外侧涂设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包括eubo耐磨层和耐磨陶瓷涂料。
[0007]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螺纹杆、通槽、固定杆、限位槽、卡块和卡槽,所述固定盒远离上铠装一侧的中心处嵌设有螺纹套,且螺纹套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侧栓接有旋柄,所述固定盒内腔的底部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腔的正面和背面均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开设有配合固定杆使用的限位槽,所述固定杆外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限位槽内腔底部的外侧开设有配合卡块使用的卡槽。
[0008]
优选的,所述下模具顶部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内腔卡接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顶部与上模具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9]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远离螺纹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固定杆的一侧与上铠装的外侧固定连接。
[0010]
优选的,所述玻璃纤维耐高温层涂设在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内腔,所述碳化硼耐高温层涂设在玻璃纤维耐高温层的外侧。
[0011]
优选的,所述ticn复合膜涂设在碳化硼耐高温层的外侧,所述tic复合膜涂设在
ticn复合膜的外侧,所述ticn复合膜和tic复合膜涂层的厚度总和在10~20μm。
[0012]
优选的,所述eubo耐磨层涂设在tic复合膜的外侧,所述耐磨陶瓷涂料涂设在eubo耐磨层的外侧。
[0013]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强度汽车零件加工模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强度汽车零件加工模具,
[0015]
1、本实用新型通过螺纹杆、通槽、固定杆、限位槽、卡块和卡槽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上铠装和下铠装进行固定,加强了上模具和下模具外侧的强度,防止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外侧发生变形,通过耐高温层、抗氧化层和耐磨层的配合,加强了上模具和下模具内腔表面的强度,防止高温的浇筑液对模具造成破坏,造成模具变形和溢料,解决了传统汽车零件加工模具强度低的问题。
[0016]
2、本实用新型通过螺纹杆、通槽、固定杆、限位槽、卡块和卡槽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上铠装和下铠装进行固定,提高了模具的强度,通过定位柱和定位孔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上模具和下模具进行精准定位,防止上模具和下模具发生错位,造成汽车零件加工失败,通过弹簧的配合,使用者在对上模具和下模具进行拆卸时,加快了卡块从卡槽内腔的移除速度,通过玻璃纤维耐高温层和碳化硼耐高温层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高温进行阻隔,防止高温的浇筑液烧毁模具,通过ticn复合膜和tic复合膜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上模具和下模具内腔的表面进行防氧化处理,防止模具被氧化腐蚀,通过eubo耐磨层和耐磨陶瓷涂料的配合,减弱浇筑液对上模具和下模具内腔的磨损,从而延长上模具和下模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强度汽车零件加工模具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图1所示一种高强度汽车零件加工模具的结构剖视图;
[0019]
图3为图2所示a区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
图4为图1所示下磨具的结构局部剖视图。
[0021]
图中标号:1、下模具;2、上模具;3、上铠装;4、下铠装;5、固定盒;6、固定块;7、固定机构;71、螺纹杆;72、通槽;73、固定杆;74、限位槽;75、卡块;76、卡槽;8、耐高温层;81、玻璃纤维耐高温层;82、碳化硼耐高温层;9、抗氧化层;91、ticn复合膜;92、tic复合膜;10、耐磨层;101、eubo耐磨层;102、耐磨陶瓷涂料;11、定位孔;12、定位柱;1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3]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强度汽车零件加工模具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一种高强度汽车零件加工模具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图2所示a区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下磨具的结构局部剖视图,一种高强度汽车零件加工模具,包括下模具1和上模具2,所述上模具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上铠装3,所述下模具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铠装4,所述上铠装3两侧底部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盒5,所述下铠装4两侧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所述固定盒
5与固定块6相向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机构7,所述上模具2和下模具1的内腔均涂设有耐高温层8,所述耐高温层8包括玻璃纤维耐高温层81和碳化硼耐高温层82,所述耐高温层8的外侧涂设有抗氧化层9,所述抗氧化层9包括ticn复合膜91和tic复合膜92,所述抗氧化层9的外侧涂设有耐磨层10,所述耐磨层10包括eubo耐磨层101和耐磨陶瓷涂料102。
[0024]
所述固定机构7包括螺纹杆71、通槽72、固定杆73、限位槽74、卡块75和卡槽76,所述固定盒5远离上铠装3一侧的中心处嵌设有螺纹套,且螺纹套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纹杆71,所述螺纹杆71的外侧栓接有旋柄,所述固定盒5内腔的底部开设有通槽72,所述通槽72内腔的正面和背面均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固定杆73,所述固定块6的顶部开设有配合固定杆73使用的限位槽74,所述固定杆73外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75,所述限位槽74内腔底部的外侧开设有配合卡块75使用的卡槽76,通过螺纹杆71、通槽72、固定杆73、限位槽74、卡块75和卡槽76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上铠装3和下铠装4进行固定,提高了模具的强度。
[0025]
所述下模具1顶部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开设有定位孔11,所述定位孔11的内腔卡接有定位柱12,所述定位柱12的顶部与上模具2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定位柱12和定位孔11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上模具2和下模具1进行精准定位,防止上模具2和下模具1发生错位,造成汽车零件加工失败。
[0026]
所述固定杆73远离螺纹杆7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远离固定杆73的一侧与上铠装3的外侧固定连接,通过弹簧13的配合,使用者在对上模具2和下模具1进行拆卸时,加快了卡块75从卡槽76内腔的移除速度。
[0027]
所述玻璃纤维耐高温层81涂设在上模具2和下模具1的内腔,所述碳化硼耐高温层82涂设在玻璃纤维耐高温层81的外侧,通过玻璃纤维耐高温层81和碳化硼耐高温层82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高温进行阻隔,防止高温的浇筑液烧毁模具。
[0028]
所述ticn复合膜91涂设在碳化硼耐高温层82的外侧,所述tic复合膜92涂设在ticn复合膜91的外侧,所述ticn复合膜91和tic复合膜92涂层的厚度总和在10~20μm,通过ticn复合膜91和tic复合膜92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上模具2和下模具1内腔的表面进行防氧化处理,防止模具被氧化腐蚀。
[0029]
所述eubo耐磨层101涂设在tic复合膜92的外侧,所述耐磨陶瓷涂料102涂设在eubo耐磨层101的外侧,通过eubo耐磨层101和耐磨陶瓷涂料102的配合,减弱浇筑液对上模具2和下模具1内腔的磨损,从而延长上模具2和下模具1的使用寿命。
[003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强度汽车零件加工模具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1]
在使用时,使用者将浇筑液倾倒进上模具2和下模具1的内腔,随后使用者将定位柱12与定位孔11进行对齐,使上模具2与下模具1进行对齐,同时使用者转动旋柄,随后旋柄带动螺纹杆71转动,同时丝杆接触固定杆73并向内侧移动,随后固定杆73底部在活动轴的作用下向外侧移动,同时卡块75与卡槽76卡接,此时上铠装3与下铠装4固定,上铠装3与下铠装4对上模具2和下模具1进行保护,防止上模具2和下模具1外侧发生变形,同时耐高温层8阻隔高温对上模具2和下模具1的破坏,同时抗氧化层9防止模具被氧化腐蚀,耐磨层10减弱浇筑液对上模具2和下模具1内腔表面的磨损,从而延长上模具2和下模具1的使用寿命。
[0032]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强度汽车零件加工模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3]
本实用新型通过螺纹杆71、通槽72、固定杆73、限位槽74、卡块75和卡槽76的配合,
便于使用者对上铠装3和下铠装4进行固定,加强了上模具2和下模具1外侧的强度,防止上模具2和下模具1的外侧发生变形,通过耐高温层8、抗氧化层9和耐磨层10的配合,加强了上模具2和下模具1内腔表面的强度,防止高温的浇筑液对模具造成破坏,造成模具变形和溢料,解决了传统汽车零件加工模具强度低的问题。
[003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